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2020年的汽車市場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在年初的疫情襲擾下,市場節奏被打亂,車企的營銷工作也被打亂。如今,這個動蕩的年份即將翻篇,而各大企業在年初挖好的坑,又都填得怎麼樣了呢?
據中汽協公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產銷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汽車總產銷分別達到284.7萬輛和2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和12.6%;1-11月累計,產銷量分別為2237.2萬輛和2247萬輛,同比分別下滑3%和2.9%,降幅進一步收窄。
其中,乘用車部分的11月銷量達229.7萬輛,同比增長11.6%;1-11月累計銷量達1779.3萬輛,累計同比下滑7.6%,降幅同樣在收窄。
中汽協預測,2020年的總體汽車銷量有望超過2500萬輛,同比降幅可能收窄至2%以內,大大好於年初的預期。
不過,這份看似樂觀的數據背後,也藏著一些悲觀的事實,那就是從2018年開始的車市淘汰賽,被今年的疫情推到了新高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馬太效應不會放過市場的任何一個角落,自主品牌、合資品牌、豪華品牌、新能源車、新勢力陣營……
頭部自主持續向好
雖然前11個月的目標達成率不到90%,但按照吉利這兩個月的月銷表現以及往年年底的數據來看,實現最終衝線應該問題不大。
數據顯示,11月份,吉利汽車實現月銷量15.05萬輛,同比增長5%,環比增長7%,實現連續四個月同環比雙增長。1-11月累計銷量116.6萬輛,同比下滑5%。按照全年132萬輛的目標來算,吉利還差15.4萬輛。如果能保持11月份的狀態,再稍微加把力,勝利在望。
實際上,吉利最初的目標是141萬輛,但受疫情影響不得不主動下調。這既體現了吉利汽車作為頭部自主品牌的巨大壓力,也體現了今年整個車市所承受的無奈。
和吉利汽車一樣主動下調目標的,還有長城。今年3月,長城汽車宣布將2020年的銷量目標從111萬輛下調至102萬輛,淨利潤也從47億元下調至40.5億元。而從前11個月的表現來看,長城汽車距離衝線僅半步之遙。
11月份,長城汽車銷量達145240輛,同比增長26%,創新了年度單月新高。1-11月累計,銷量達96.15輛,距離102萬輛的目標只剩下5.85萬臺,輕而易舉。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長城旗下的四大版塊裡,皮卡與歐拉品牌的增長情況比較亮眼,皮卡品牌1-11月累計銷量突破了20萬臺,同比增長53%;歐拉品牌11月份同比增長415%,達11592輛,幾乎是吉利新能源銷量的兩倍。
與之相對,哈弗品牌與WEY品牌仍是有待提升的板塊。哈弗品牌H6一臺車就佔據了半壁江山,WEY品牌連續多月銷量不足萬臺,接下來,就看坦克300的表現了。
長安汽車並沒有明確公布自主板塊與合資板塊各自的銷量目標,只宣稱集團總的目標為191萬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長安完成目標也是板上釘釘。
和其他國有車企集團主要靠合資不同,長安是自主品牌獨撐天下。11月份,長安系中國品牌合計銷量16.65萬輛,同比增長23.5%。其中,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11.39萬輛,同比增長36.4%,UNI-T、CS75、CS55等等,都表現不俗。
合資板塊裡,長安福特正在不斷爬坡,前11個月累計銷量達22.22萬輛,同比增長33.78%;長安馬自達前11月累計銷售12.33萬輛,同比增長1.93%。
從今年4月份開始,長安汽車已經連續8個月保持銷量同比正增長。
同樣受制於疫情,今年5月份,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曾表示,將年度目標從年初的100萬輛調低為90萬臺。然而,雖然這幾個月奇瑞的銷量節節升高,11月份突破了10萬大關,但距離90萬臺的全年任務依舊有些遠。
在一汽紅旗不斷創造神話的過程中,一汽奔騰始終沒有起色,11月銷售6138臺,和去年同期的14067臺相比,下滑超過50%。全新奔騰B70的到來,能挽救一汽奔騰的頹勢嗎?
廣汽傳祺雖然也有壓力,但所幸距離不大,猛力衝刺一番,或許可以完成90%。江淮汽車今年的表現可圈可點,和大眾汽車的合資項目確實為它起到了良好的提振作用。
日系三大強勢收割
在《極車志TopCar》之前的文章裡曾介紹過,2020年國內車市表現最好的,大概要屬日系三強——豐田、本田和日產。
11月份,豐田在華銷量高達17.77萬輛,同比增長16.7%。而截至11月,豐田的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161萬輛,距離全年目標僅15萬臺的距離,可以說毫無壓力。
豐田旗下,廣汽豐田前11個月銷量達692,849臺,同比增長11%,凱美瑞、威蘭達、雷凌等等,統統月均過萬。一汽豐田前11月累計銷量達71.5萬輛,同比增長同樣驚人。此外,雷克薩斯更加出彩,在終端價格堅挺的情況下,前11個月依然創造了超過20萬臺的銷量規模,在豪華陣營裡獨樹一幟。
本田11月份在華銷售17.13萬輛,同比增長22.1%。前11個月累計銷量達到了141.8萬輛,完成度高達91.48%。
本田旗下,廣汽本田的累計銷量已經達到72.28萬輛,全國市佔率同比提升5%,價格20萬元以上的車型銷量佔比高達40%。東風本田累計銷量同樣超過70萬輛,和去年同比大約持平,CR-V、思域、XR-V等始終處於熱銷狀態。
三大品牌裡,日產的表現最平庸,但也好於行業平均。11月份,日產在華銷售新車15.63萬輛,同比增長5.2%。其中,東風日產銷量12.66萬輛,同比增長10.3%。
不過,日產的銷量目標過於「浮誇」,以目前日產在華累計銷量128萬臺來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實際上,日產也是2019年日系三強中唯一沒有完成銷量目標的品牌,以5.31萬臺的差距,與160萬臺的目標失之交臂。今年,日產可能還會是三強中唯一同比下跌的品牌。
日系陣營的其他品牌裡,馬自達1-11月累計銷量為191,737臺,同比下滑5.7%。斯巴魯、三菱等等,則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南北大眾冷熱不均
如果按照去年210萬臺總銷量來算,今年一汽-大眾完成目標應該不會有難度,畢竟,去年前11個月,一汽-大眾總銷量也只有189.57萬輛,和今年的187.02萬輛(乘聯會數據)差距不大。但是,今年它的目標任務是232.5萬輛,在只剩下這最後一個月的情況下,無論如何是完成不了了。
事實上,在制定232.5萬輛目標任務時,廠家並沒有預料到疫情的突然而至,要不然,他也絕不敢在2019年的基礎上再往上提高20萬輛。
2019年,捷達品牌僅用小半年時間就實現了4.3萬輛的銷量成績。為此,一汽-大眾給捷達品牌定下的2020銷量目標為20萬臺,也就是說,今年一汽-大眾增加的20萬臺總銷量目標裡,絕大多數應該由捷達來完成。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拋開疫情的因素,捷達在吉利、長安、長城等一眾自主品牌的圍剿下,也很難有太大的發揮空間。數據顯示,1-10月份,捷達三款車型的累計銷量為13.4萬輛,想要完成20萬的目標顯然是有難度的。
另外,一汽-大眾近日傳出了「換帥」的消息,潘佔福接替劉亦功,擔任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郭永鋒接替董修惠,擔任一汽-大眾副總經理兼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隨著老將離去,從未有過市場營銷管理經驗且高位接盤的潘、郭二人,能否讓一汽-大眾守住份額並持續保持上升的勢頭,有待時間檢驗。
與一汽-大眾相比,上汽大眾則真正叫做「焦頭爛額」。從帕薩特的「碰撞門」事件爆發以後,其銷量頹勢就始終沒有改觀。
從年初開始,上汽大眾已經連續11個月銷量下滑。據乘聯會統計,11月份,上汽大眾批售新車16.2萬輛,同比下滑21.9%。不僅是當月上汽集團唯一出現下滑的子公司,也是銷量前十車企中銷量下滑最為嚴峻的企業。
今年前11個月,上汽大眾的月均跌幅基本都在20%以上。1-11月累計銷量1347985輛,同比下滑23.74%,遠超市場平均水平。按照目前的頹勢,它甚至有可能在不久後被上汽通用給超越。
2020大勢已定,有的正在笑著收穫,有的註定哭著離場;有的即將要完成衝線,還有的,可能再也到不了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