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Pathogens:稻瘟病菌生長及其致病的細胞分子機制方面新進展

2020-12-16 前沿科學與文化

撰文:福建農林大學唐定中教授課題組供稿

轉載留言即可

近日,微生物學權威期刊Plos Pathogens在線發表了福建農林大學海峽聯合研究院植物免疫研究中心唐定中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Magnaporthe oryzaefimbrin organizes actin networks in the hyphal tip during polar growth and pathogenesis。

背景與意義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對於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稻瘟病的爆發和流行是制約水稻高產、穩產的重大問題。稻瘟病菌採用極性生長模式在宿主細胞中生長和擴散,然而人們對其極性生長的細胞分子機制及其在致病中的作用還有待深入研究。稻瘟病菌是重要的模式真菌,研究其致病機理不僅能為水稻病害防治提供理論依據,也給其它病原真菌致病研究提供借鑑意義。

研究結果

該研究採用超解析度活體成像技術,首先解析了稻瘟病菌在極性生長過程中菌絲頂端的微絲骨架動態組裝模式,發現微絲骨架在稻瘟菌菌絲頂端形成「倒扣碗狀」結構(如下圖)。

稻瘟菌菌絲頂端微絲骨架形成「倒扣碗狀」結構

此外,發現微絲骨架成束蛋白Fimbrin是介導菌絲頂端微絲骨架組裝的重要因子。在稻瘟病菌中敲除該基因,發現菌絲頂端的微絲骨架結構異常,菌絲在宿主中的極性生長和擴散受到顯著影響。作者進一步利用寄主誘導的基因沉默技術 (HIGS),發現稻瘟病菌Fimbrin蛋白是重要的抑菌靶點,為水稻的抗性育種提供理想分子靶標(如下圖)。

利用寄主誘導的基因沉默技術 (HIGS),抑制MoFim1的表達,能夠顯著抑制病原真菌在水稻葉片上的生長和擴散

展望

研究發現稻瘟病菌菌絲利用其頂端特異的微絲骨架陣列進行極性生長,這對於揭示自然界中同樣採用極性生長方式進行生長的其他細胞類型的生長機理也同樣具有重要參考意義。更重要的是,發現細胞骨架組裝因子可能是控制植物病原真菌致病的理想靶點,為農作物抗性育種提供理想分子靶標。

福建農林大學為該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李元寶博士後為第一作者,唐定中教授韓利波副教授為通訊作者,碩士研究生徐瑞,劉成玉,申寧寧也參與此研究工作。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900385;31970284)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7M620266)資助。

原文連結: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08437

相關焦點

  • 金納米顆粒融合生長的理論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高嶷課題組在水溶液中金納米顆粒的融合生長機制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2020,124,066101)。
  • 荷葉生物鹼成分及其調脂機制研究進展
    對荷葉生物鹼的成分、調脂機制及其在藥品開發中的應用進行綜述,為荷葉生物鹼調脂產品的開發及調脂機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參考。荷葉是蓮科蓮屬水生植物蓮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乾燥葉,主產於湖北、江蘇、浙江等地[1],2002年被衛生部列為藥食同源食品。中醫認為荷葉性辛涼,味苦、微鹹,具有升發清陽、止血利水、清暑利溼、清心去熱等作用[2]。
  • 辣木葉的作用及其機制
    合作微信:15699607599表1:辣木葉降血脂及其機制辣木功效辣木機制參考文獻降血脂辣木葉粗提物降低大鼠血清肝臟和腎臟膽固醇。HBA1C的百分比Dolly et al.,2009表3:辣木葉降血壓及其機制辣木功效辣木機制參考文獻降血壓辣木葉乙醇提取物減慢心率Gila et al.
  • 連花清瘟抗新冠肺炎作用明確
    第三,連花清瘟中還有關鍵的一味藥是紅景天,它生長在高寒、高海拔地區,具有補肺平喘活血作用,可以提高人體抗疲勞、耐缺氧能力,以應對新冠肺炎患者普遍表現的乏力、氣短、血氧含量低造成的多臟器損害。同時紅景天增強免疫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淋巴細胞及亞群偏低造成的機體抗病能力下降,提高機體的抗病康復能力。
  • 鍾南山力薦的連花清瘟分子機制首發:多成分或優於洛匹那韋
    當地時間3月23日,廣東汕頭大學化學系、南京中醫藥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在化學領域預印論文平臺ChemRxiv在線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中藥連花清瘟抗新冠肺炎分子機制的理論研究」。論文通訊作者為汕頭大學理學院化學系教授陳廣慧。
  • 石斛、玉竹及其配伍局部外用護膚的研究進展
    作者:朱佳宏,朱聰聰,朱全剛* (同濟大學附屬皮膚病醫院,上海 200443)摘要:目的 :綜述石斛、玉竹及其配伍外用護膚的研究現狀與進展。結 論 :石斛、玉竹及其配伍在內服調節身體方面比較成熟,外用護膚美容方面的研發是其新興方向。
  • 2020中國農業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有力助推保障「食物安全」
    論壇上發布了《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以下簡稱《進展》)。《進展》中共發布10項能夠充分代表2019年我國農業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涵蓋基因編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替加環素新型耐藥基因、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解析、土傳病真菌和農業氮素管理等研究領域,將有力促進相關應用技術研究,進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生物安全、「舌尖上」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 復旦大學王磊/桑慶團隊發現人類卵子成熟障礙新致病基因並探索了...
    2016年,復旦大學王磊研究團隊在NEJM上首次發現人類卵子MI期成熟阻滯為新孟德爾顯性遺傳病、發現了第一個突變基因TUBB8並闡明了機制。雖然TUBB8突變能解釋30%左右的卵子MI期阻滯患者,但仍有大量患者原因不明,表明存在其他新致病基因。
  • 這個增產方案很神奇,促生長,解藥害,殺病菌一個配方全搞定
    芸苔素內酯 芸苔素是當下最火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作為甲氧基丙烯酸類的殺菌劑,自上市以來憑藉其廣譜的殺菌、卓越的效果、對作物的安全性以及對作物的生長促進作用,很快就獲得了用戶的認可。
  • ​六淫的性質及其致病特點
    「善行」是指風邪具有易行而無定處的性質,故其致病有病位遊移,行無定處的特性。如風疹、蕁麻疹之發無定處,此起彼伏;行痺(風痺)之四肢關節遊走性疼痛等,均屬風氣盛的表現。「數變」,是指風邪致病具有變化無常和發病急驟的特性。如風疹、蕁麻疹之時隱時現,癲癇、中風之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等。因其兼挾風邪,所以才表現為發病急,變化快。
  •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構建一種能舒張血管的人造細胞 湖南日報12月11日訊 (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周娉) 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血管舒張則能治療疾病,避免惡化。
  • 華裔學者脫髮研究新進展:一種外泌體可促進小鼠毛髮生長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或為脫髮再生難題帶來一線曙光。 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可以促進毛髮再生的microRNA (miRNA)。這一miRNA(miR-218-5p)在調節毛囊再生通路中發揮重要作用,可能是未來藥物開發的候選。
  • 廣州地化所在氯代有機磷酸酯的還原降解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廣州地化所在氯代有機磷酸酯的還原降解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2020-11-24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因此,亟鬚髮展高效控制和治理Cl-OPEs汙染的新技術和新方法。  目前,一些高級氧化技術(如UV/H2O2、UV/TiO2、UV/過硫酸鹽等)已被證實可以有效地降解水體環境中的Cl-OPEs,但關於Cl-OPEs還原降解技術的研究甚少。
  • 抗疫藥物研發有哪些新進展?疫苗何時能用上?權威回應來了
    權威回應來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4日電 目前,關於新冠肺炎的疫苗和藥物研發成為全球矚目的話題。中國的疫苗有哪些新進展?抗疫藥物研發取得了哪些成果?怎樣提升檢測速度和檢測能力? 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部門給出最新權威回應。
  • 三丁酸甘油酯對動物生長和腸道屏障功能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三丁酸甘油酯對動物生長和腸道屏障功能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摘要:三丁酸甘油酯
  • 乳酸菌的作用機制
    ,從而佔位性地減少了有害細菌在腸黏膜中的生長和數量,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這種由腸道正常菌群提供的對致病菌和潛在致病菌在腸道中的定植和增殖的抵抗性被稱為定植抗力。      缺乏定植抗力的動物,動物腸道中的病原菌或潛在病原菌極易大量增殖,並突破腸黏膜進入組織中,最終致全身感染,甚至因此而死亡。定植抗力並不僅僅存在於胃腸道。凡是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包括皮膚表面、口腔、呼吸道黏膜等),都有正常菌群形成的定植抗力存在。
  • 淺析引起蜂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細菌生長繁殖對氧氣有不同的要求,必須在有氧的環境中才能生長的稱為需氧菌,必須在缺氧或氧化還原電位低的環境中才能生長,有氧反而不生長的稱為厭氧菌,在有氧或無氧的環境中都能增殖的稱為兼性厭氧菌。 蜜蜂病原細菌總是以芽孢或菌體從蜜蜂的口器進入體內。厭氧性的病原細菌,在蜜蜂腸道內大量增殖,引起以腸道病為主的疾病,潛伏期較短。
  • 「神藥股」以嶺藥業:讓連花清瘟飛一會兒|獨立評級
    截至五月初,疫情已過去了四個多月,疫苗的緩慢進展催生出三款官方「蓋戳」的有一定療效的中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顆粒(膠囊)和血必淨注射液。相應的三支醫藥股在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後股價飆漲。
  • 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近期HIV研究新進展!
    【2】Sci China Life Sci:中國科學家揭示HIV-1病毒核心進入宿主細胞核機制doi:10.1007/s11427-020-1716-x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使用細胞分子成像和電子顯微鏡,發現了HIV-1病毒核心是如何進入宿主細胞核的,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Science
  • ...108)植物保護學院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組學團隊在赤黴病菌和小麥...
    為了實現對小麥赤黴病的綠色可持續控制,需要充分認識病原菌與寄主的互作分子機制。 該研究聚焦病原真菌與寄主植物長期互作和協同進化過程中產生的一類孤兒分泌蛋白,通過對赤黴病菌50個孤兒分泌蛋白的功能解析,發現了一個核心致病蛋白Osp24,該蛋白介導了赤黴病菌在麥穗中的擴展。研究發現,Osp24靶向小麥的SnRK1激酶,並通過招募泛素-26S蛋白酶體介導SnRK1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