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螺的人注意了!害網友流產的福壽螺,最好別吃

2021-01-12 騰訊網

較真要點(趕時間?看要點就夠了):

有微博網友稱自己「誤食福壽螺,導致寄生蟲入侵腦部」。雖然事件本身還有待核實,但福壽螺確實會傳播一種叫廣州管圓線蟲病的寄生蟲病。除了福壽螺,中國人餐桌上最常出現的螺類——中國圓田螺、褐雲瑪瑙螺等,都是廣州管圓線蟲的宿主。人吃了沒煮熟的感染螺,廣州管圓線蟲的幼蟲就會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早期症狀包括發熱、嘔吐、抽搐、頭痛等,較嚴重的症狀還有視神經受損、面神經受損等,嚴重者會導致死亡。理論上只要徹底做熟,福壽螺是可以吃的,因為持續高溫煮沸可以徹底滅殺廣州管圓線蟲。但實際情況是你無法保證自己吃到的福壽螺是完全煮熟的。如果不小心吃了福壽螺,潛伏期(5-36天)內請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情況及時去醫院。不建議大家生吃食材,無論是蔬菜還是肉類。

查證者:吳睿珊 | 華南農業大學

近日,有網友講述了自己「誤食福壽螺,導致寄生蟲入侵腦部,甚至被迫流產」的恐怖經歷,引發大眾關注。

那麼這位網友有沒有誇大事實?福壽螺為什麼會有寄生蟲?怎麼分辨各種淡水螺類呢?生吃別的食材會有同樣的麻煩嗎?

說實話,作為一個吃貨,我是不吃螺肉的,雖然爆炒田螺在大街小巷的宵夜檔口裡都是很受歡迎的下酒菜,但我的研究課題是有關福壽螺的入侵生態問題,耳濡目染各種螺類寄生蟲文獻,所以我對任何淡水螺肉都避之不及。

為什麼不要隨便吃螺肉?

對於食用螺肉而言,最有名的寄生蟲莫過於「廣州管圓線蟲」。如果2006年你已經到了能理解新聞的年紀,那你應該對轟動一時的北京福壽螺事件有一點印象。那年6月,北京爆發廣州管圓線蟲疫情,起因就是一群食客們在某酒樓食用了未熟透的福壽螺菜餚,當時北京友誼醫院一共收治了81例廣州管圓線蟲病患者,所幸最後無人死亡。但是其中25例重症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受損較重,恢復期較長,在他們出院後3個月仍然發現有12例病人存在後遺症,嚴重的甚至出現視野缺損的症狀[1]。

據文獻記載,廣州管圓線蟲(AngiostrongyliasisCantonensis)1935年在廣州家鼠體內被首次發現,1945年發現首個在人體內致病的案例,至今絕多大數病例都是食源性感染[2]。而截至2007年,發現能被廣州管圓線蟲所寄生的軟體動物(螺和蝸牛、蛞蝓都是軟體動物)達78種之多,其中就包括福壽螺(Pomaceacanaliculata)、中國圓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 Gray)、中華圓田螺(Cipangopaludinacahayensis)、褐雲瑪瑙螺(Achatina Fulica)這幾種最常出現在中國人餐桌上的螺類[3]。除此之外,其它的寄主動物還有鼠類、淡水蝦類、蛙類、蟾蜍、蛇類等。

廣州管圓線蟲是一種線蟲,它的成蟲長度可以超過4釐米,但它的最大直徑卻不會超過0.5毫米,而幼蟲的直徑更是以微米來計數[4]。所以不要以為把螺洗得沒有沙子、汙垢,就是乾淨了,因為廣州管圓線蟲是肉眼根本看不見的。

廣州管圓線蟲圖

廣州管圓線蟲致病有什麼症狀?

比起寄生在鼠類的心肺部,廣州管圓線蟲在人體內的寄生行為更加惡劣———它寄生在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脊髓和腦),也有病例報導說它會寄生在眼睛視網膜,進而引起腦膜炎、脊髓膜炎、腦炎、脊髓炎、視網膜炎等。

根據2006年北京福壽螺事件的經驗,這種蟲子致病的潛伏期為5-36天,早期症狀是發熱、嘔吐、抽搐、頭痛(脹痛或針刺樣疼痛)、頸部強直感、皮膚感覺異常(刺痛、灼痛、麻木、溫度感覺減退等),較嚴重的症狀還有視神經受損(視覺障礙、畏光、模糊、復視、視野缺損等)、面神經受損(鼻唇溝變淺、口角歪斜、眼瞼閉合障礙)、聽神經受損(耳鳴等)。確診需要抽取血液、腦脊液(通過腰椎穿刺抽取)進行實驗室分析檢查,重症甚至可以通過影像學檢查(就是拍片)發現異常[1]———這句話是不是有點細思恐極……

該條微博主人的發病經歷與上述文獻記載基本吻合,在治療過程中進行的多次腰椎穿刺就是為了抽取腦脊液進行分析,其藥物流產的原因可能是抗蟲和併發症治療用藥影響胎兒發育或致畸,具體原因需視具體的用藥情況進行判斷。

怎麼治療,那是醫生的事情了,但若你有上述症狀並且吃過螺肉或接觸過它們,記得及時跟醫生說,即使醫生沒有治療經驗,也能及時把你轉到有治療經驗的醫院裡,而且這是國家規定的傳染病,醫生需要上報疾控中心的,不會不管你的。

至於吃了螺肉之後後悔怎麼辦?潛伏期內請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情況及時去醫院。不過,2006年曾經有食客進食螺肉後腹瀉,北京友誼醫院的研究文獻稱:「大量蟲體被及時排出而無明顯臨床症狀」,也許強制腹瀉是個不錯的主意吧,當然從一開始就不吃才是最好的主意。

各種螺類怎麼分辨?

螺殼是螺的最明顯標誌,當它們縮進殼裡時尤其如此。

福壽螺

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水生,螺殼呈黃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光滑。螺體右旋,近似圓盤形,螺層5~6層,體螺層(就是接近螺殼口的1~2層)膨大,螺殼口有厴甲(就是那個蓋子)。卵生(就是下蛋)。卵初產時呈粉紅色,塊狀附著在高於水面的固體上。

田螺

中國圓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 Gray),水生,螺殼殼面呈黃褐色,外形呈寬圓錐形,具有細密而明顯的生長線,螺層6~7層,皆外凸,各螺層高、寬度增長迅速,殼頂尖銳。螺旋部的高度大於殼口的高度,體螺層膨大。螺殼口有厴甲。卵胎生(就是它的卵不像福壽螺那樣直接下出來,而是留在母體內發育成仔螺再出生)。

褐雲瑪瑙螺

褐雲瑪瑙螺(AchatinaFulica),陸生,殼面黃色,帶焦褐色霧狀花紋,胚殼呈玉白色,其餘螺層具斷續的棕色條紋,生長線粗而明顯,殼內藍白色或淺紫色。螺殼卵圓形或橢圓形,螺體右旋,螺殼稍厚,螺層6.6—8層,各層增長緩慢,螺旋部圓錐形,體螺層膨大,其高為殼高的3/4左右。殼頂尖,體螺層上的螺紋不明顯,中部各螺層的螺紋與生長線交錯。殼口卵圓形,口緣完整簡單,無厴甲。卵生,卵圓形,白色。

可是,你要明白,這是參考無數隻螺外形之後總結出的最典型的形態學描述,是經驗性的,實際情況中遇到的螺長成什麼樣子是不受人為控制的,可能因為水流動力或環境色素的關係,螺體長短和螺殼顏色深淺都會發生變化。就算有經驗的商家也可能辨認錯,一隻長得像田螺的福壽螺會混進了你自以為安全的餐盤中也並不奇怪,有時科研工作者在野外採集活體的時候也會被迷惑,更不要說普通民眾了。真正要鑑定一種物種,只有提取它的遺傳物質進行鑑定,才是最確定的結果。

為什麼不要生吃食材?

先說動物,主要是因為寄生蟲。小時候媽媽嚴禁我們喝生水,不然肚子裡會長蛔蟲。蛔蟲就是寄生蟲,疾控中心每年都發驅蟲糖丸給孩子們吃,我們人類已經能對付它了,所以它並不可怕。可是寄生蟲有很多種,如果你初中的時候好好上生物課的話,你就知道生豬肉裡可能會有豬肉絛蟲,釘螺生活的水裡可能會有血吸蟲,自然的淡水水域可能會有中華肝吸蟲,未經處理的糞便肥料施在田裡可能會引發鉤蟲傳播……它們中無論哪一個都不好惹。你說你吃的是祖祖輩輩都這麼吃的田螺,可是你要知道現在的河流、湖泊、水庫中,田螺是跟釘螺、福壽螺還有其它的我們祖先沒有見過的物種生活在一起,福壽螺從南美入侵到中國也不過就是最近30多年的事情,在釘螺和福壽螺體內生存的寄生蟲隨時都會出現在田螺體內,血吸蟲、肝吸蟲和廣州管圓線蟲都已經被證實可以寄生在中國圓田螺體內了。

那麼植物呢?首先,蔬菜瓜果也是在自然環境中生長的,一樣容易被病原物沾染,不徹底洗淨就生吃,存在很大風險。其次,外國人愛吃蔬菜沙拉,所以其生產標準極其嚴格,而我們並沒有吃沙拉的習慣,所以國內的普通蔬菜並不是按照可以生吃的標準來生產的。況且如果製作蔬菜沙拉的時候不能嚴格區分肉和菜的刀具餐具,蔬菜也會被肉類中的病原物汙染。更何況在歐盟,2011年也爆發過因青瓜等蔬菜被查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汙染而致病致死的疫情[5],就是因為生吃,如果徹底煮熟就沒事了。

廣州管圓線蟲也是一樣,人體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主要是食用了含有該蟲第3期幼蟲的螺類、魚、蝦以及被它汙染的蔬菜、瓜果和飲水,有研究報告稱75℃持續20分鐘,該蟲的第3期幼蟲仍有存活可能[6],所以只有持續高溫煮沸,才能徹底滅殺其幼蟲。

大航海和工業革命之後,全球物質的交換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要頻繁,各種病原體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隨機的交叉感染,各種生物的生存環境比以前更複雜得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真的不建議大家生吃食材。

總有一部分人類有獵奇心理,說實話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為我們發現了那麼多奇奇怪怪的食材,連魯迅先生也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可是,我相信,口腹之慾沒那麼重要,至少沒有生命那麼重要。保障食品安全,不僅僅是政府和商家的事,作為食客,也應該學會「有所吃,有所不吃」。

參考文獻

[1]王婧,鄭曉燕,陰禎宏,齊海宇,李小麗,刁宗禮,王非,紀愛萍,馮曼玲,郭增柱. 25例重症廣州管圓線蟲病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 2007, 25(4): 333-336.

[2]梁浩昆.關於廣州管圓線蟲病的概述[J].廣州醫學院學報. 1988(01): 95-101.

[3]周衛川,餘書生,陳德牛,林晶,郭雲海,陳壽鈴.廣州管圓線蟲中間宿主——軟體動物概述[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07, 23(4): 401-408.

[4]楊發柱,張瑩珍.福建廣州管圓線蟲形態及實驗感染的觀察[J].實用寄生蟲病雜誌. 1999, 7(4): 145-148.

[5]黃熙,鄧小玲,梁駿華,盧玲玲,黃瓊,張永慧,楊杏芬. 2011年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H4感染暴發疫情溯源調查[J].中國食品衛生雜誌. 2011, 23(6): 555-559.

[6]田旭巖,盧勤聲,周麗芬,黃麗雲,陳戊榮,沈浩賢,何芳,李小敏,麥璟瑩,張惠球,黎銀燕,朱蔚雲.不同溫度對廣州管圓線蟲感染期幼蟲的殺滅作用[J].熱帶醫學雜誌. 2010, 10(2): 163-166.

本文信息網絡傳播權由騰訊較真獨家享有,謝絕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福壽螺會導致寄生蟲入侵大腦?福壽螺還能吃嗎
    福壽螺是如今不少人都喜歡吃的食物,然而最近爆出了有人吃福壽螺導致流產,寄生蟲入侵大腦。這是真的嗎?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有個帖子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一位女士在懷孕期間做了六次腰部穿刺,打了近300次吊瓶,吃了十幾盒打蟲藥,因為藥物和激素作用導致身體變形,最後被迫進行了藥物人流!
  • 女子直播吃50個福壽螺,全程都在誇它味道好,網友看了卻很擔心
    女子直播吃50個福壽螺,全程都在誇它味道好,網友看了卻很擔心在吃貨處處有的現在,美食的出現總能吸引許多人的注意力,即使不是吃貨也禁不住誘惑,但不是什麼美食都能在自己所處之地吃到的,逐漸的,一些各種美食小吃的網絡吃播引來了大量的觀看群體。
  • 螺的尾部能不能吃,裡面是黃還是屎?以後吃螺要注意了
    很多人對一碗螺螄粉念念不忘,甚至被疫情困在家中的時候也心心念念一碗螺螄粉的味道。螺螄粉的魅力為啥這麼大?螺螄本身的味道是最讓人魂牽夢繞的了。但是很多人雖然喜歡吃螺,吸螺螄,卻不一定知道吃螺的一些細節。這裡就給各位說道一下,各種螺的尾部到底能不能吃,裡邊是最好吃的還是螺的粑粑呢?
  • 楠溪江發現福壽螺,千萬別吃!後果很嚴重
    11月11日,市民陳先生撥打熱線反映此事,他說,這種螺萬一有遊客吃了,很危險。上周末,陳先生到永嘉遊玩,在上日川村和過路灘村之間楠溪江江灘上看到有螺類出沒。「出於好奇,我用識物軟體進行了查詢,得知這種螺類叫『福壽螺』,繁殖力非常強,不僅會對水稻等農作物造成傷害,如果食用不當,還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威脅。」
  • 福壽螺,不「福壽」! 除了它,還有這些你常吃的食物也很危險!
    有網友在微博上自述經歷,在一次旅遊途中誤食了福壽螺後,寄生蟲入侵腦部,在半年的治療中光腰部穿刺就做了六次,扎了近300吊瓶,吃了十幾盒打蟲藥,因藥物和激素作用身體變形,被迫進行了藥物人流的恐怖經歷。這條聳人聽聞的經歷引發了人們對於福壽螺的強烈關注。
  • 福壽螺,不「福壽」!大榭已有!千萬不能吃!
    人們為什麼會「談螺色變」,這裡不得不說這件事——福壽螺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據統計,一隻福壽螺中含有寄生蟲少的有3000條,多的達6000條。食用生的或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極易引起食源性廣州管圓線蟲病,感染此病,線蟲幼蟲會入侵人腦,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嗜酸細胞增多性腦膜炎,可引起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症狀,嚴重者可致痴呆
  • 美女直播吃「50個」福壽螺,過程驚險刺激,網友:看著都揪心!
    說起吃播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顧名思義就是在網絡上直播吃東西,但是能被稱為吃播的人都很了不起,因為他們一個人就可以吃下我們十幾個人吃的食物,因此網友們都送給他們一個稱號叫做大胃王,其實世界每天都有著千變萬化的發展,競爭也是越來越大新人輩出,為了自己不被大眾遺忘,有很多吃播界紅人就採取了很多方式,
  • 福壽螺,不「福壽」!吃了不會讓你又福又壽
    食用生的或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極易引起食源性廣州管圓線蟲病,感染此病,線蟲幼蟲會入侵人腦,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嗜酸細胞增多性腦膜炎,可引起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症狀,嚴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 入侵生物—福壽螺,可能是下一個泛濫成災的水葫蘆
    而又因為福壽螺在引進中國之後,沒有天敵,生存環境好,又加上福壽螺自身超強的繁殖能力,到今天,福壽螺在國內已經十分的失控了。福壽螺的危害前面提到福壽螺的繁殖能力強,那麼它的繁殖能力到底有多強呢?查閱資料說,福壽螺每年7-8月是產卵高峰,每隻雌螺能產500-800個卵。
  • 一女子吃網紅美食寄生蟲入腦,致流產!這7個高危地方美食,孕期別亂吃 !
    女網友含淚爆料自己度蜜月時,在南方吃了一種食物,引起寄生蟲入侵腦部!治療半年,最終被迫流產!而罪魁禍首是一盤南方常見的美食——爆炒田螺!圖源:深圳衛健委微博截圖這盤炒田螺可不一般,是偽裝成田螺的福壽螺,而福壽螺之前就惹過大禍!
  • 夏天吃田螺的季節到了,可這種螺體內寄生蟲多達6000條,吃貨們要...
    田螺這種美食大家也都是很喜歡的,夏天天氣熱了燒烤攤上也少不了田螺的身影,但有不少的喜歡吃田螺的人也會買些自己回家做的,田螺最經典的做法就是爆炒了,做好的爆炒田螺看著就讓人特別的有食慾,嗦著更是過癮。而長相跟田螺相像的入侵物種福壽螺卻是人人敬而遠之了。
  • 老話說「清明螺,賽過鵝」,看石首人怎麼吃螺?!
    「清明螺,賽過鵝」。清明前後特別適合吃螺螄,肉肥美,沒有籽。那怎樣才能買到最好吃的螺螄呢?今天小編就來教你幾招吧~買螺螄很有講究。挑螺螄的時候要選擇外殼呈青色,且有一定光潔度的螺螄。螺螄並不是越大越好,太大的螺螄肉質粗糙,太小的又食之不甘。
  • 南京護城河驚現福壽螺 這種螺吃了可致命
    近日,有市民在南京一些河流中發現,在堤岸和水草上有很多鮮紅的螺卵,一查發現,它們竟然是福壽螺,是外來物種。目前,南京水務部門正在對它進行清除。附近市民告訴記者,最近他們發現在這些水草上,以及堤岸護坡上吸附了很多如拳頭大小的紅色螺卵:「以前這個螺沒見過。」有的市民認識這種螺:「牆上全是紅的卵,是福壽螺,要不是跟水草進來的,要不是有人放生的。」2017年,西北護城河經過整治迎來了水清岸綠,從未發現過福壽螺,今年6月,南京下關街道的責任河長在巡河時發現了福壽螺。
  • 常見觀賞螺百科
    雖然不能夠繁殖,但是斑馬螺依然會產卵,沉木和石頭上哪哪都是,非常讓人頭疼,爆缸指數給了2星。成體尺寸 4釐米爆缸指數:☆☆☆☆☆指導價格:10-20元網上資料:除苔及除藻效果最好的螺,汽水域不可繁殖,不吃水草,可以養在草缸中。
  • 喜歡觀賞螺,那就盤它!
    常見的觀賞螺包括:蘋果螺、斑馬螺、黃金螺、鮑魚螺、黑金剛螺、洋蔥螺、蜜蜂螺、殺手螺、彩蛋螺等等. 蘋果螺:淡水螺,吃藻能力很強,但是爆缸能力也是水族圈的王者。蘋果螺的螺殼為淡黃色,但由於某些蘋果螺血液呈現藍色,所以蘋果螺也可能呈現出多種不同的顏色。
  • 網紅直播吃105個「刺螺」,取出肉時卻被喊停,網友:這肉吃不得
    「網紅」這一個詞,是當下最流行的一個詞語,很多人都想要紅,但是沒有一定的本事以及技巧的話,肯定是火不起來的,當然也有人就是靠吃東西走紅的,有人覺得簡單,吃東西誰不會呀,但其實只有大家親自嘗試過之後,才知道很多主播,他們都是不顧自己的身子,在做吃播的,就好比是大胃王,誰能吃幾十斤的食物呢
  • 常見「觀賞螺」的介紹!
    鮑魚螺在捕抓時要注意它的腹部的吸附力很強,吸得很緊,不要強行剝離,這樣鮑魚螺會很容易受到傷害導致死亡。導致螺死亡。大羊角螺入缸後,耐受力很強,水質環境較差的條件下,也不容易死亡,在16~28度的水溫中大羊角螺都能正常的生長。24度左右的水溫最適合大羊角螺 的繁殖和生長,也有利於提高幼螺的成活率。水溫過低,大羊角螺活動減少繁殖率也會降低。還要注意養殖缸裡不要養會吃螺的觀賞魚,例如巧克力娃娃等河豚類魚。也有網友提到,皇冠三間鼠也會吃螺。
  • 椰子螺吐出美樂珠價值十萬 網友:明天就去買椰子螺
    9月17日,臺灣媒體報導一個椰子螺吐出美樂珠價值十萬,這讓海產店老闆娘欣喜不已。雖然美樂珠價格高昂,但這位老闆娘卻不打算出售,而是留在家裡做傳家寶。據悉美樂珠是一種橙色的珠子,出自海螺體內,無法人工養殖。雖然這隻椰子螺吐出的這顆美樂珠並不算大只有5.1克,但價格依然很高。看到椰子螺吐出美樂珠價值十萬,不少網友表示明天就去買椰子螺,只是單純的想吃螺肉,沒有其他想法。
  • 同樣是螺,為什麼福壽螺人人喊打?網友:反正沒有田螺好吃
    近日在湖南地區,一男子發現粉紅色小球,專家一看著急了,這不就是在雲南大理發現的福壽螺卵嗎?很多人對這種福壽螺感興趣,大都是因為其名字帶有福和壽兩個字。那麼這兩個字的寓意這麼好,怎麼就成了各省市不惜花人力物力清繳的對象了呢?
  • 農村大叔吃100個「福壽螺」,肉取出後不對勁,網友:別再吃了!
    我們今天就來瞅瞅農村大叔吃100個「福壽螺」,肉取出後不對勁,網友:別再吃了!應該很多人都喜歡看這種吃播的吧,像今天小七就看見了一位大叔,在吃播上面直播一種美食,瞧,我們能夠看到他手裡端著一個大盆子,裡面裝著100個「福壽螺」,看起來個頭都比較大,不過這是他剛從河中撿起來的,來回清洗了三四次,然後準備自己生火,將這福壽螺給烤熟了,他自己搭建起來一個燒烤架,然後將清洗好的田螺,直接放在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