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之於我們,就是小時候的一份早餐,夜晚飢餓時的一份宵夜,還有趕路時在車站快速充飢的食物,似乎已經侵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但對於「米粉」的理解,除了作為深遠的食用習慣,我們不能簡單地從詞義上來解讀,它是以大米為原料,經浸泡、蒸煮和壓條等工序製成的條狀、絲狀米製品,是民間智慧的結晶,融入地方的歷史、文化、情感和個性,你或許無法說清它是否能以偏概全地代表一個地域文化,但它在美食文化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是多數南方人不置可否的。
獨樹一幟,又複雜多樣是「米粉」的特點,一般來說劃分米粉的種類是按照地域來分流派,每個地域的氣候、食物和食用習慣往往決定米粉口感,在各地都是獨樹一幟的。但隨著食客口味接受範疇越發擴大,往往整個城市大都不再天天只吃一種米粉了,更多將不同地區的米粉演繹著與眾不同的風味,豐富自己食用生活,在南寧便是如此。
相較前幾篇推薦常吃到的米粉,其實在南寧街邊小巷時不時能看到一些很小眾的米粉店鋪,它們可能是「舶來品」,也可能是升華本地的美味,偶爾調劑一下大眾厭膩的食慾。
推薦的種類不多,卻獨具各色,若適口就好。
蒲廟無名捲筒粉
三十年如一日
說到蒲廟,最有名的莫過於蒲廟生榨米粉,而往往忽視了老鎮裡別樣的美味。這家無名的捲筒粉店就從1985年起至今開了31年,因為外表的不起眼,除非當地居住的人指引外,很多人都不知道。
「無名」不是指它沒有名,而是指沒有招牌,從開業之初到現在老闆從來沒有「正經」為店裡取名立招牌,店裡唯一能知道店名的就是在營業執照上「雲玲老師捲筒粉店」的名稱。黃姐和周姐是店裡的老闆,也是關係要好的表姐妹,開店就在自家樓裡簡易地擺了兩張陳舊的摺疊圓桌,弄了幾個木跡殘殘的小矮凳,牆紙早已發黃脫落,能看出開店之久。
「這條街上的小孩基本都是吃著我們的早餐長大的啦」,老闆說得隨意但事實上做得挺不容易的,起早貪黑5點準時開張幾乎沒有一天停過。店裡招牌的捲筒粉飽含著兩姐妹三十多年的功夫與手藝,每天定量準備幾十斤大米作為捲筒粉的粉皮,用柴火煮製沸水,保持滾燙的熱度,將託盤漂浮在水面上用作蒸製粉皮的工具。
粉餡兒的配料從一開始只賣豆角瘦肉和豬肉頭菜豆腐,再到現在更多迎合眾人的口味,增至了雞蛋、豬肉木耳和豬肉紅蘿蔔,沒有再多了。店內的黃皮醬是選自南寧水街中以山黃皮果為原料而製成的果醬,再經過私房調配後,有渾厚的酸甜味,也有清爽可口,另一個醬料則是自製的番茄醬亦是如此。最重要的是平價親民,這麼多年也只漲過一塊錢,良心實在。
店鋪地址: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蒲津路31號
營業時間:05:00-14:30
建政路小巷,晚上是吃貨的夜宵小天堂,白天則是日常添點蔬果蔬菜的農貿市集,與夜晚相比,白天在這吃的選擇不多,但有著滿滿的古早味撲面而來,「唐記捲筒粉」莫過如此。
店裡已經去掉了曾就老舊的裝潢,現在已經煥然一新,味道仍舊不變。老闆承襲老一輩的製作手藝,配菜搭配上是碎肉、玉米、蘿蔔和豆角任選,醬汁則是黃皮醬、西紅柿酸甜醬、帶蔥的醬油和冰梅醬任挑,製成的捲筒粉大且量足,易飽腹。
其中,冰梅醬為唐家私房醬汁,酸中帶甜,別有一番風味,非常適宜在熱天來上一口。冰梅醬由於需經過兩天醃製才能食用,所以去店裡沒有冰梅醬那就說明醃製的成品仍時候未到。而捲筒粉的粉皮是選取特殊「晚稻米」,讓粉皮的口感更薄而滑彈。
唐家的老闆十分健談,偶爾碰上熟客都會聊聊家常,遇到新客都會熱心推薦肉素吃法,以及醬汁搭配選擇,用滿滿的熱情一直用心經營著這家小店。
地址:南寧市青秀區建政路南四裡路口
營業時間:07:00-21:00左右
原狗街老牌柳旺捲筒粉
夾雜老友味的捲筒粉
西大的狗洞美食街蘊藏的小吃眾多從中能出類拔萃,美味固然重要,但與眾不同的食材用法也不乏是比他人更大的「噱頭」。「柳旺捲筒粉」在製作工序上沿用的是傳統方式,將米漿鋪平至麻布上,待粉熟後用一長竹片挑起,並置於案板上抹上肉素配料,然後一圈圈捲起放於碟上即可。
但「柳旺捲筒粉」與其他店家不同莫過於招牌的老友捲筒粉。他們老友捲筒粉的內陷是用辣椒、酸筍、豆鼓以及五花碎肉翻炒而成,裡面是滿滿的肉質,充斥著濃鬱的老友味,滿足想在捲筒粉尋求辣味的食客。不過,老闆也有一項自己專屬的原則,就是加入醬汁時必須由自己親自混合酸甜兩味的醬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食用感上不會造成偏差,保證品質。
或許是在狗洞美食街開店多年,店裡總是迎來畢業後再次回訪的畢業生,也有在店裡拍攝畢業作品的藝術學子,想必許多的校園回憶也會穿插在這家店中。
地址:南寧市西鄉塘區廣西大學狗洞美食街內
營業時間:10:00-23:00
米越
不出國門也吃得到的越南味
去民族影城看電影很平常,但只為了吃一家店的米粉也許有些牽強,畢竟不是大魚大肉,卻能在諸多美食店中吸引接踵而來的純解決一頓餐飽的客人,確實不多,而「米越」做到了。店內的裝修風格很鮮明,選用紅黃藍綠極為亮眼的顏色,放置特製的木質桌椅,在牆面上繪製異國風情的景致,一眼就知道這是一家越南風味小食店。
招牌之一「越南烤肉粉」,是將越南米粉、本地生菜和混合著香茅的烤肉獨立分開,用本土新鮮的芭蕉葉當做菜墊,加上一碗帶有黃瓜、蘿蔔的酸甜湯汁。吃法則是將自助切青檸片將汁淋在烤肉上,去掉多餘的油膩感,再把米粉放入湯汁裡蘸著來吃,順帶一口烤肉和生菜,涼拌順口,酸甜適中,完全無法拒絕。另一個招牌「越南雞肉粉」,選用的雞肉肉嫩而不柴,十分有嚼頭,用骨頭和雞一起熬的湯底,清甜鮮香,冷冬食用宜暖胃。
對於「米越」很多人用「正宗」來定義,正如店家標榜的標語「正宗越南米粉」。老闆從熱愛越南米粉小食,萌生將正宗越南美食遷徙至南寧的想法,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越南旅行中,一點一滴地拜師學藝,發掘、尋找當地所有食材與配料,光是在尋找本土常見的香蕉葉貨源也是來之不易,日積月累終有成果,成就了「米越」的誕生。
伊莎奶奶
代代相傳的奶奶米粉
「伊莎」這洋氣的名稱第一次聽時多少都會以為是一家西餐店,但實際上是一家具有古樸年代氣息的米粉店,木質構造的質樸設計充斥在店內大小角落,古船木的餐桌,獨立單間的小瓦屋,木藝雕刻的牌匾,無不訴說奶奶老一輩的懷舊感。之所以取其名,問之原因原來是為了紀念去世的親人才用真名來做店名。
「伊莎奶奶」開店六年,但背後制粉工藝是承襲徐家兩代人,傳承百年精髓。選用新鮮的黑土豬肉,山泉水煮粉,從這些食材籌備中都不難看出老闆的精益求精。
店中的曾多次獲大獎的酸甜「涼拌粉」系列,以及不同種類的招牌湯粉,都是靠自家「秘制滷水」,用沙姜、八角、羅漢果等幾十種傳統的香草料,在豬骨高湯中長時間熬煮,口感清甜,味道香濃,用於涼拌粉調味,用於煮粉提鮮,用於叉燒滷味,是在南寧其它粉店絕無僅有的。
地址:南寧市興寧區西街中華電影院旁
營業時間:08:00-24:00
說到魚粉,多數人都會排斥其中濃重的魚腥味,即使營養成分高,還是很難給人舒適的氣味感。不過有一家隱藏在一片靜謐巷弄中的魚粉店有個紅色顯眼的招牌,店面雖然小小的但卻整潔乾淨,沒有撲面而來的「臭」魚腥味,而是魚鮮美的清香。
店裡主推三鮮魚粉,由魚片、魚扣、魚丸、鵪鶉蛋等搭配而成。精心熬製的濃稠魚湯,配製的冬瓜片把多餘膩味的口感中和去掉,加上特製的細緻米粉,清淡鮮甜,是喜歡吃魚的朋友不可錯過的美味。魚雲、禾花魚、黃骨魚數量較少,所以每日都會限量供應。
遇到高峰時,在這排隊等候是必然的,店裡的阿姨都會在短暫的空閒之餘與熟客拉家常,有時聊著聊著客人都會順手幫忙剝落蛋殼,再尋常不過了。
一座城不放棄自身傳統,但又不拒絕外來文化,將所有喜歡的口味摻雜在一起,這樣的包容性是很可貴的,畢竟來自天南地北的美食,在這裡隨之進行著交流和融合,縮短味蕾上他鄉與故鄉的距離,也許它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但它是屬於食客們味蕾上的特別記憶,是屬於對遠方的念想。
《小眾米粉篇》
--- THE END ---
吃,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
所以我們要客觀地說
如果你花錢吃了我推薦的
但是不喜歡
……
那就請忍著
歡迎無條件轉發到朋友圈
如需商業轉載請留言獲取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