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與葉的食物美學

2021-02-17 碗丸食事

認識植物,是人類歷史中的漫長修行。這場修行與探索、欣賞、治癒有關,也與苦澀與死亡有關。植物中的一部分在人類的反覆品嘗與確認中被歸入食物,從此開始了與人類複雜而長久的親密關係。

 

植物的花、葉、芽,是植物最具美感和生機的部位,而入饌也許是對植物之美最好的尊重與讚頌。

 

每一片葉子都有獨特之美,或濃或淡的綠色,或深或淺的紋理,或妖嬈或孱弱的身姿,或清香或苦澀的氣息。肉食者常譏笑喜愛葉菜的人為「食草獸」,卻不知當沉浸在「草」的微觀世界樂趣無窮。即使是通常被認為味苦的野菜,在極其新鮮的狀態下白灼,也往往會感受到一點清甜與複雜的香氣。相比可以帶給人顯著滿足感的糖與脂肪,欣賞葉菜之美只是需要多一點耐心和敏銳。

 

以花入菜,這一命題本身就充滿形而上的意味。與肉類、穀物、菜蔬相比,花卉的果腹之效約等於零,而花瓣又易有苦澀之味。於是,烹飪或食用花饌的行為如果不是與醫學藥學相關,則多半與美學相關。

via: domonet.jp

 

芽,是植物的將來時。在初生之際,質感幼嫩,味道清淡,惹人憐愛,給人希望。希望,是一種超越時間的美。

 

春季萬物生長,許多關於花、葉、芽的故事都在這個季節發生。透過當季的花、葉、芽菜餚,我們聆聽食物的語言,換一種方式解讀春季。

 

花饌尋芳

 

賞花雖好,但花在身外。以花燻衣、以花調香雖雅致,但花在肌表。唯有以花入饌,將花卉之形與神盡收盤中,花之香馥在口中、在心中滌蕩,方得花中真意

 

花饌古來有之。屈原說「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意境雖美,但他也許只是為了表明高潔心志,並非真正享受食花之悅,而且這樣回歸原始採集時代的吃法也毫無烹飪技術可言。

 

女皇武則天卻真有點愛花成痴的傾向。她曾在花朝節令宮女採百花,和米搗碎蒸糕,賜給從臣。花朝節也叫花神節,本身便是一個以花為主題的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曆二月。唐代的花朝節是士人墨客的專屬節日,人們郊遊雅宴,賞花作賦。而宋代以後的花朝節增加了栽樹、採野菜等環節,變成了各階層感懷春季的節日。

朝鮮半島的花煎來打個醬油。via: Wikipedia

 

在古代,有些花入饌時被機智地換成了更風雅的名字,聽起來便讓人心生歡喜。比如以甘草湯和鹽焯過的菊花做成的菊花飯,在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被喚作「金飯」;而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中則將以鹽漬梅花衝泡的茶湯稱為「暗香湯」,暗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句。

 

在我國有一種花,作為花卉非常知名,作為花饌卻可能不為人知,它便是——牡丹花。唐人尤愛牡丹,牡丹的端麗、大器正如大唐的氣質。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寫道:「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相比芍藥和荷花,牡丹麗而不妖,端而不冷,美學尺度拿捏得剛剛好

牡丹。 via: YouTube

牡丹的花期在春季。在和煦的春風裡賞著不同品種的牡丹,再吃碟牡丹花饌,豈不美哉?

 

這麼優雅的牡丹花,應該如何烹飪呢?五代時,後蜀的兵部尚書李昊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以牛酥煎食之。牛酥即牛奶中提煉出的酥油,類似黃油。在牡丹花凋零之前煎制,花中馥鬱之氣在香滑的牛酥呵護下得以留存,這也許是對逝去的牡丹季最好的紀念。

 

這麼妙的食法當然不會被擅長寫文章的宋代吃貨蘇軾錯過。他在兩手詩作中都表達了對酥煎牡丹念念不忘的心情。《雨中看牡丹》:「未忍汙泥沙,牛酥煎落蕊。」《雨中明慶賞牡丹》:「明日春陰花未老,故應未忍著酥煎。」果然,如果不把花做成食物而任其凋零,有格調的吃貨心裡總有不甘。

 

如果要牡丹口感酥脆,不妨按《山家清供》中的做法,將牡丹花瓣與蔬菜裹上薄薄的面衣,炸酥食用。如果要牡丹柔潤,則可以按清代顧仲《養小錄》中的做法,煮湯,蜜浸或是以肉汁燴之。

牡丹工筆。 via: huaban.com

 

民國時期的洛陽保留著無數與牡丹花有關的回憶,那是洛陽餐廳裡所用的牡丹為白鳳單。於是有了鳳單燻鴿子、花王肘子、牡丹腐乳、牡丹水煎包……在那個充滿清芳氣息的城市,連食物都是寫意的。

 

在現代菜譜中,收錄的牡丹菜式有「牡丹花山藥燉鹿肉」、「炸牡丹花裡脊片夾」、「牡丹花燴牛肚」、「牡丹花燴羊肉扁豆」、「牡丹銀耳湯」、「牡丹糕」等等,聽起來也讓人遐想不已。

 

如果沒吃到牡丹菜式,也別懊惱,我們至少還有蒸槐花、藤蘿餅、菊花鍋、桂花糖藕、茉莉花炒雞蛋和木棉花豬骨湯可以一飽口福。

 

當我國唐宋文人騷客賞牡丹,吟牡丹,吃牡丹花饌的時候,在同一時節,一水之遙的日本,人們正在以櫻花為對象,做同樣的事情。

 

 via: Live Japan

在奈良時代,日本人非常嚮往唐文化,唐人有花朝節,有遊園、賞花、雅宴之風,日本人都欣然效仿。最初日本人崇尚的花卉是中國傳來的梅花,到了平安時代,本土的櫻花取而代之。日文有一詞「花見」(はなみ,Hanami),便是指鑑賞以櫻花為主的花卉

 

日本最早的花宴是嵯峨天皇在812年3月28日舉辦的,此時櫻花的地位已經很高,在天皇的推動下,賞櫻漸漸成為京都貴族們春季必不可少的活動。《源氏物語》的第八章《花宴》便描寫了皇室舉辦櫻花宴會的場景。櫻花樹下,人們賞櫻、賦詩、起舞、宴飲……彼時的源氏公子正春風得意,沉重的宿命感尚未降臨

 

到了鎌倉時代,武士階層也流行起賞櫻之風。而在江戶時代,連庶民都開始賞櫻了,櫻花成為日本全民熱愛的花卉。現在日本一些氣象網站每年都會公布各地櫻花開花時間的預測,以便讓人們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欣賞到轉瞬即逝的繁花美景。

 

 賞櫻花。via: s.webry.info

櫻花之所以會成為日本人非常推崇的花卉,不僅因為落英繽紛的美感,更因為它背後的文化寓意。櫻花的花期在春季,所以春季在日語中也曾被稱為「櫻時」。在冬季的蕭索過後,滿樹櫻花,一夜綻放,昭示著春天與希望。春風拂過,櫻花如雪飄落,謂之「櫻吹雪」。

 

然而,櫻花開花七日後便漸漸凋零。絢爛而短暫的生命,讓人感到世事無常變幻,感動、欣賞、憐惜、哀傷……日本人的「物哀」情懷,在櫻花身上找到了寄託。所以,日本俳句詩人小林一茶說,「婆娑紅塵苦,櫻花自綻放」。

 

如何讓櫻花的美好留存下來並且化為食物呢?日本人想到的辦法是鹽漬。開至七分的櫻花花朵加梅醋與鹽醃漬,櫻花柔美的顏色與清雅的味道可以經年不變。連櫻花葉也可以經鹽漬入菜,雖然顏色不討喜,獨特的植物風味卻令人難忘。

 

 via: macaro-ni.jp

將鹽漬櫻花以熱水衝調成茶湯便是櫻湯,聽起來與中國古代用梅花製作的暗香湯異曲同工。櫻湯在日本會被用在相親和婚禮等場合,日語俗語有「將茶搞渾濁」(矇混過關)一說,所以在這些場合避忌用日本茶,改用澄清的櫻湯通透優雅,杯中仿佛寫滿「百年好合」。

 

櫻餅是櫻花入饌的經典之作。雖然都稱為櫻餅,日本關東和關西的做法截然不同。關東的櫻餅是將小麥粉等麵粉製作的麵團揉成薄餅烤制,然後對摺包入豆沙餡,最後外面裹以鹽漬櫻花葉,整體呈現扁平的半圓形,也稱為長命寺餅。而關西的櫻餅是用有顆粒感的糯米包入豆沙餡,再揉成團狀蒸製,最後外面裹以鹽漬櫻花葉,整體呈現為團狀,也稱道明寺餅。

關東和關西兩種櫻餅。via: tenki.jp

 

此外,日本和櫻花有關的食物還包括櫻花大福、櫻花羊羹、櫻花飯糰、櫻花最中、櫻花銅鑼燒等等,甚至還有櫻花啤酒、櫻花可樂。每年的櫻花季雖然只是轉瞬即逝的短暫時光,以花饌形式對櫻花的禮讚卻可以持續很久很久。

 

蔬味知春

 

菜蔬也是詩。古代人一邊採擷著的不同菜蔬,一邊以它們為題吟誦著生活。

 

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便記載了至少二十餘種可以食用的蔬菜和野菜,其中薺菜、蕨菜、蘿蔔、蔓菁、蓴菜、竹筍、艾草、蔞蒿等在今日餐桌上依然常見。而在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中則記載了七十餘種蔬菜、野菜和野草,其中對蔓菁、水芹、蕨菜、蓴菜、蓮藕、濱防風、魁蒿等植物的食用習慣一直延續至今。

 

艾草。 via: 綠化與生活

《詩經》裡提到艾草的那首詩是幽怨而廣為人知的: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心上人去採艾草,至今未歸,時間似乎變得像過了一個世紀那樣漫長。一百個念頭在腦海中飄過:她到底在做什麼?莫非已經用艾葉給自己做了個艾灸,也許……還蒸上了一鍋青團?

 

艾草,有著樸拙的葉,似乎比所有的綠色更暗淡些,有著菊科植物特有的幽香,淡泊冷清的氣質似乎不適合任何喜慶場合。然而在肅穆的清明節,艾草找到了完美歸宿。

 

清明時節,以艾草汁(也有用鼠麴草、麥青汁等其他植物的汁液)和入糯米製成麵團,包入餡料蒸製而成的青團在我國許多地方不約而同地出現,最初是用作祭祖掃墓的祭品,現在則成為人們食用之物。青團在各地的叫法有所不同,比如艾粿、艾粑粑、青草粿、艾餈、艾粄,形狀也充滿變化,除了江浙一帶最常見的圓形青團外,還有圓餅形、餃子形、水滴形、三角形、圓柱形的青團。

青團。 via: 曼達小館

 

和中國很多食物一樣,青團也有鹹甜之分,甜口的青團是以豆沙、糖、芝麻、花生等為餡料,可以加一點豬油,吃其甜潤柔和。鹹口的青團是用筍、豬肉、豆腐、豆乾、馬蘭頭等為餡料,從裡到外都透著春天的氣息。還有些地方的青團不加餡料,只為品味艾草本身的清香。

 

日本也有類似青團的食物,稱為草餅。草餅據說是由中國傳入日本的,最初是用鼠麴草的汁液,後來改用魁蒿的汁液,有類似艾草的風味。魁蒿在日語中寫作「蓬」,所以這種食物也被稱為蓬餅。草餅的餡料通常也是豆沙餡,也有不加餡料蘸黃豆粉食用的。形狀多為圓形,但也有圓餅形、餃子形和長方形的。

草餅。 via: tabelog.com

 

對日本人來說,食草餅有迎春、闢邪之意。此外,每年3月3日是日本的女兒節,女兒節的儀式中供奉的和菓子是形狀為菱形的菱餅。菱餅為紅、白、綠三色餅疊加而成,其中綠色的部分便是草餅,寓意為「萌發」。

 

另外一種充滿生發之意的食材是竹筍。筍,竹的嫩芽,也稱竹芽、竹胎、竹萌。日語中稱竹筍為「竹之子」,也算直白貼切。竹筍按採擷時間分為春筍、鞭筍、冬筍。春筍是在春季採集的竹筍,包括毛竹筍、雷竹筍等多個品種。

 

《詩經》裡關於竹筍的記載讓人食慾大振,「其餚維何?炰鱉鮮魚。其蔌維何?維筍及蒲。」顯父設宴為韓侯餞行,席間酒餚是燉鱉蒸魚,蔬菜是嫩筍香蒲。可見筍在那個時代為一雅物,是可以在酒席間與鱉、魚為鄰的菜蔬。

筍。 via: column.asken.jp.jp

 

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堅韌、謙虛、有節之意,有君子之風。而筍生於竹,DNA中就寫滿高雅的文化內涵,再加上筍的味道清幽,令中國古人青睞不已。

 

蘇東坡愛肉,但也極愛竹與筍,他的詩作中有許多篇與竹和筍相關。其中最為耳熟能詳的莫過於他關於筍與肉的通俗辯證哲學:「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還是天天肉燒竹。」東坡遊走於入世與出世之間的自在樣貌躍然紙上

 

東坡可俗也可雅,「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在沒有肉的情況下,有浮著潔白泡沫的點茶和春季時令的蓼茸蒿筍為伴,也是人生真味。

 

除了蘇東坡,還有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食筍筆記。唐代詩人白居易將筍與米飯同煮,有了這碗清新質樸的筍飯,也不再想著吃肉的事了。

 

筍飯。 via: park.ajinomoto.co.jp

清代的詩人、散文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也有數十次提到筍。制脫沙肉、八寶肉圓、雞松、鴨脯、羊羹、刀魚、甲魚、鱔魚,無不加筍。烹肉,加筍則不俗。煮青菜、苔菜、菠菜、白菜、麵筋、馬蘭頭,無不加筍。煮蔬,加筍則愈鮮。若要久藏,可以將鮮筍加鹽煮熟,再烘製成筍脯;或者將筍蒸製一日一夜,再壓榨去汁,加炒鹽,製成筍油。袁枚認為飲食之道,重在得味,無須為貴食材之名、敬賓客之意所累,「豆腐得味,遠勝燕窩;海菜不佳,不如蔬筍」,這樣的飲食哲學在今日仍有借鑑意義。

 

另一位重度竹筍愛好者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戲劇家李漁。相比袁枚的「萬般食物皆可加筍」理論,李漁的對食筍之法有種近乎偏執的堅持。在《閒情偶寄》中他認為,烹筍「素宜白水,葷用肥豬」。素食的話,筍不宜配以他物或者拌以香油,這樣會「陳味奪鮮」。不如將筍白煮,略加醬油食用。而要搭配葷菜的話,牛羊雞鴨等物都不合適,有且只有肥豬肉才是筍的靈魂伴侶。肥肉有甘味,甘味入筍,鮮甜加倍。煮過之後,去掉肥肉,留些清湯,調以醋、酒便好。

 

寫筍、食筍者可以持從容心,採擷春筍者卻從來都是和時間賽跑。雨後林中,春筍一個個伶俐地冒頭,不久便露出地面,瞬間變老,所以採筍人必須儘快採擷,在這場與春筍的限時捉迷藏遊戲中,經驗與速度都很重要。採筍之後,在林邊直接將鮮筍煨熟食用,清鮮無比,正是《山家清供》所說的「傍林鮮」的做法。

 

但春筍在現代更常見的做法是油燜筍與醃篤鮮。油燜筍是春筍的獨角戲,在油、醬油與糖的浸潤裡,春筍的脆嫩與鮮甜幽幽綻放。相比之下,醃篤鮮則是一場歡快而盛大的鮮味聚會,春筍與鮮肉、鹹肉經過漫長的相處,漸漸染上了對方的氣息,一起演奏出鹹香醇厚的和弦。有筍有肉,東坡若在,必定也會鮮掉眉毛,無法停箸。

 

除艾草與筍,在春季我們還會與馬蘭頭、香椿、薺菜、蕨菜、刺嫩芽等菜蔬相聚。有些菜蔬的時令短暫,在這樣的一期一會裡,只覺越發珍惜。

 

刺嫩芽。 via: olive-hitomawashi.com

(圖片來自網絡。文章由本人原創,原載於《時尚COSMOPOLITAN》雜誌,「生活美學刊中刊——春」,未經允許,請勿轉載。關於花饌,感謝@無不散席老師 提供的部分資料。)

相關焦點

  • 花道美學:燕子花與花菖蒲
    葉灰綠色,劍形或寬線形,無明顯中脈。花大,藍紫色,外花被裂片倒卵形或橢圓形,中央下陷呈溝狀,鮮黃色,無附屬物,內花被裂片直立,倒披針形。花葯白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生於沼澤地、河岸邊的水溼地。       附註:日文通常將此花(カキツバタ 燕子花、杜若*)的漢字寫為燕子花與杜若,但是杜若Pollia japonica 實際上是鴨蹠草科的植物,在閱讀日本文獻時勿混淆。
  • 白粽肉粽之爭 | 「葉系」食物的靈氣
    和 紅 豆 一 起 開 始 生 活 美 學 散 步紅豆說: 回憶起一年前的清明節寫過一篇「青糰子 」,突然發現自己對含有植物芬芳的食物情有獨衷。我想把帶有植物芬芳的食物稱為「葉系美食」,幽幽芳草的味道是它們的靈魂。
  • 十日談|送禮的食物美學
    送禮有一套美學,食物體現送禮人的誠意與品位。初夏新採下的楊梅、荔枝,秋天的雞頭米、螃蟹,都是應時應景的佳品。有個九〇後男生,跑到水鄉自產自營的店鋪,從大缸裡買來兩大桶清冽甘醇的桂花釀酒,再分成小瓶,挨家挨戶送給朋友們,真是熱心又風雅。收到的人無不印象深刻,念念不忘。
  • 花葉萬年青的習性
    花葉萬年青1.形態特徵為天南星科大型草本植物。地上莖粗約2釐米,葉片聚生於莖稈頂端。葉柄長10--15 釐米,相當粗壯,基部1/2處長有葉鞘。2.種類和品種 目前培育出來的優良品種有白柄花葉萬年青、白紋花葉萬年青、斑點花葉萬年青、乳斑花葉萬年青等,均為室內觀葉花卉中的珍品。同屬植物中最為時新的觀葉花卉叫做大葉花葉花年青,近年來開始進人我國千家萬戶。它的葉片為黑綠色,但沒有花紋,只是葉叢緊湊,葉片碩大,葉柄粗壯。
  • 花葉萬年青的詳細介紹
    花葉萬年青葉色濃綠,斑紋清晰亮澤,莊重又典雅;比較耐陰,容易養護,在一般的條件下就可長期存活,是室內綠化裝飾的理想觀葉植物。    花葉萬年青為天南星科常綠植物,主要是觀葉為主,斑馬花因葉片上的斑紋酷似斑馬身上的花紋而得名,又稱銀脈單藥花,為爵床科、單藥花屬常綠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的汁液有劇毒,可以使人變啞,應注意。
  • 木芙蓉又名木蓮、醉酒芙蓉、大葉芙蓉,芙蓉花、地芙蓉花、拒霜花、霜降花,木芙蓉葉、拒霜葉、芙蓉花葉,木芙蓉根《本草綱目大全-木部》
    「釋名」 木芙蓉又名木蓮、杹木、杹皮樹、醉酒芙蓉、大葉芙蓉,芙蓉花、地芙蓉花、拒霜花、七星花、水芙蓉、霜降花,木芙蓉葉、拒霜葉、芙蓉花葉、鐵箍散,木芙蓉根。「入藥部位」 花(木芙蓉花)、葉片(木芙蓉葉)、根(木芙蓉根)。「性味」木芙蓉花辛,平。《本草圖經》:"味辛,平,無毒。"《滇南本草》:"性寒,味苦甜。"《四川中藥志》:"性平,味微苦,無毒。"
  • 家居植物:花葉萬年青
    那花葉萬年青怎麼養呢?接下來一起了解下花葉萬年青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吧。一、花葉萬年青的養殖方法  1、土壤:花葉萬年青的栽培土壤以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為宜。盆栽土壤用腐葉土和粗沙等的混合土壤,如何用腐葉土2份,鋸末或泥炭1份,砂1份混合。
  • 【陸龜食譜】扶桑花的花葉營養成分
    開甚麼玩笑.臺灣的菜價變動很大,尤其是颱風季節的時候,蔬菜連人都吃不起了,還花大把銀子來買陸龜的食材?因此所有花園裡的植物,我都會先想到一個問題:陸龜可不可以吃?伸展至陽臺外的扶桑花。這是老婆大人的指定植栽,想不到竟也是陸龜的超理想食材。
  • 花葉常春藤與虎耳草的介紹
    花葉常春藤與虎耳草的介紹花葉常春藤。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很多人都搬入高樓新居,人們除了用各式各樣的家具美化居室外,還希望在室內用一些耐陰而又能「久居」的觀葉植物來點綴,以達到美觀大方,自然古樸的目的,既能調劑精神生活,又能培養人們熱愛自然,嚮往自然的花葉常春藤高尚情操,使人在家中也能得到這種自然美的享受,那麼,花葉常春藤就是最近年來開始引人矚目的優良觀葉植物之一。
  • 話說菸草花葉病毒病
    菸草花葉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專門感染植物,尤其是菸草及其他茄科植物,能使這些受感染的葉片看來斑駁汙損,因而得名。 後期花葉斑駁程度加大,出現大面積深褐色壞死斑,發病重的葉片皺縮、畸形、扭曲。早期發病的植株節間縮短,嚴重矮化,生長緩慢不能正常開花結實,並易脫落。
  • 植物百科 | 花葉竹芋
    盆栽花葉竹芋在旺盛生長季節,每7~10天施一次有機肥液,尤其不可缺施氮肥,否則會使葉片變小變瘦、生長不良,嚴重時會很快引起下部發出的葉片老化枯黃脫落,失去觀賞價值。但施氮肥也不能過濃過多,否則會使葉片過於肥大,彩色花紋變淡變綠,也會失去觀賞價值。
  • 彼岸花,花葉永不相見——無「花」不說.系列
    彼岸花的幾首詩《佛經》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蝶戀花·彼岸花》彼岸花開開彼岸, 獨泣幽冥,花豔人不還。塵世忍離誰再念?黃泉一路凝淚眼。葉落花開花獨豔, 世世輪迴,花葉空悲戀。
  • 梯田綻放「七葉一枝花」!
    中間是筆直的莖一株株分列兩側扎堆生長頗有亭亭玉立之感這便是有名的中藥材——七葉一枝花這處七葉一枝花種植基地是本村村民吳芳生自2017年年初開始修建的。吳芳生在廣東經商多年,主要從事五金和模特道具生意,一次朋友間的交談,他對七葉一枝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聽朋友說雲南的滇重樓十分暢銷,於是他開車前往雲南考察。弄懂了七葉一枝花的產業鏈後,吳芳生購買了20株成品苗、1000株幼苗和30公斤種子準備在老家楓溪發展。回到家鄉後,吳芳生發現浦城也有一部分村民種植七葉一枝花,而且大多是以本地的品種繁衍而來。
  • 七葉一枝花,百毒一把抓
    ,其葉2到3層,每層6至8片,通常7片,頂端開著一枝黃綠色花朵,故名「七葉一枝花」。七葉一枝花,形如其名,過目難忘,算得上藥用植物中的奇葩。七葉一枝花,又名重樓、蚤休,系百合科植物七葉一枝花是一味清熱解毒中草藥,以根莖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瘡癰腫毒、扁桃體炎、乳腺炎、跌打損傷、腫瘤等,民間有「七葉一枝花,百毒一把抓」,「男的治瘡癤,女的治奶花(乳癰)」之說法。
  • 花葉良姜的養殖方法介紹
    花葉良姜與家居風格的搭配    1.花葉良姜的葉很美,色彩鮮豔奪目,雅觀標緻、光彩照人。花葉良姜長到一定的時候便開始開花,花葉良姜花夏初開放,也十分美麗。花呈穗狀花序下垂,苞片白色,邊緣黃色,頂端及基部粉紅色;花瓣呈唇形,並具有彩色花紋,看起來很是漂亮。    2.花葉良姜多植於景觀山石一旁,綠地邊緣及庭院一角,其觀賞效果甚佳。也可作為室內花園點綴植物,花葉良姜葉色豔麗,十分迷人。
  • 三花兩葉面膜介紹
    總代goodlxl19912.再好的廣告不及「我在用」 ↣她們都在用三花兩葉🌱面膜、3秒補水、牢牢鎖住水分、讓你的肌膚淨澈、透亮,沒人會給自己用一般般的產品三花兩葉不一般(⊙o⊙)哦✅總代:goodlxl1991
  • 「七葉一枝花」是何方神聖?
    說起七葉一枝花大家肯定一頭霧水,但是說到羋月傳大家肯定不陌生,而七葉一枝花也正是出現在羋月傳裡面的一種神奇救命草藥。王后設計殺人蜂事件弄巧成拙的害了自己的孩兒公子蕩,公子蕩性命垂危的時候,全靠女醫摯採來七葉一枝花起死回生。七葉一枝花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到底是何方神聖?
  • 【中國蘭花】怎樣判斷葉藝品是否花葉雙藝
    此類最常見的是覆輪藝覆輪花,若是縞藝多為縞草縞花或中透花,是葉藝品中較為難得的一類! 二.葉藝品的分類 縞藝 ,但是此類花藝並非在一朵花的每個瓣子上都有,有的左邊有而右邊沒有,有的外三瓣有而捧瓣上面沒有,在花瓣上面的藝的表現也較單一,若是一桿多花的蕙蘭品種,一桿花上面除了具有上述特徵外還經常會出現幾朵花上面沒有藝的行花!
  • 七葉一枝花種植技術
    七葉一枝花,又名重樓、蚤休、蚩休等,為百合科重樓屬植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等功效,種植價值高,市場前景廣闊。
  • 【每日一句】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幹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白露,為朋友們推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名句: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幹。此句出自白居易的七言絕句《衰荷》,全詩為: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幹。無人解愛蕭條境,更繞衰叢一匝看。這是一首惜荷之作,詩人寫道:荷花遭受霜露的侵襲將落未落,涼風把荷葉上的水珠吹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