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又名木蓮、醉酒芙蓉、大葉芙蓉,芙蓉花、地芙蓉花、拒霜花、霜降花,木芙蓉葉、拒霜葉、芙蓉花葉,木芙蓉根《本草綱目大全-木部》

2021-02-07 本草綱目大全

點   ●●●   分享 |  關注  公眾號 



「釋名」 木芙蓉又名木蓮、杹木、杹皮樹、醉酒芙蓉、大葉芙蓉,芙蓉花、地芙蓉花、拒霜花、七星花、水芙蓉、霜降花,木芙蓉葉、拒霜葉、芙蓉花葉、鐵箍散,木芙蓉根。


「入藥部位」 花(木芙蓉花)、葉片(木芙蓉葉)、根(木芙蓉根)。


「性味」

木芙蓉花

辛,平。

《本草圖經》:"味辛,平,無毒。"

《滇南本草》:"性寒,味苦甜。"

《四川中藥志》:"性平,味微苦,無毒。"


木芙蓉葉

味辛,性平。


「歸經」

木芙蓉花

入肺,心,肝經。

《滇南本草)):"入肺。"

《本草求真》:"入肺、肝。"


木芙蓉葉

入肺、肝經。

《本草圖經》:"味辛,平,無毒。"

《綱目》:"微辛,平,無毒。"

《玉揪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


「功效」

木芙蓉花:清熱,涼血,止血,消腫排膿,解毒。

木芙蓉葉: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木芙蓉根:解熱毒。


「主治」

木芙蓉花:治肺熱咳嗽,吐血,目赤腫痛,疔瘡,崩漏,崩漏,白帶,腹瀉,腹痛,癰腫,瘡癤,毒蛇咬傷,水火燙傷,跌打損傷。

木芙蓉葉:治癰疽喉腫,纏身蛇丹,燙傷,目赤腫痛,跌打損傷。

木芙蓉根:用於癰腫,禿瘡,臁瘡,咳嗽氣喘,婦女白帶。


「附方」

木芙蓉花

1、治吐血、子宮出血、火眼、瘡腫、肺癰。

芙蓉花三錢至一兩,煎服。


2、治癰疽腫毒。

木芙蓉花、葉,丹皮。煎水洗。


3、治蛇頭疔、天蛇毒。

.鮮木芙蓉花二兩,冬蜜五錢。搗爛敷,日換二至三次。


4、治水燙傷。

木芙蓉花曬乾,研末,麻油調搽。


5、治灸瘡不愈。

芙蓉花研末敷。


6、治虛癆咳嗽。

芙蓉花二至四兩,鹿銜草一兩,黃糖二兩,燉豬心肺服;無糖時加鹽亦可。


7、治經血不止。

拒霜花、蓮蓬殼等分。為末,每用米次下二錢。


木芙蓉葉

1、治陽瘡腫瘍,根腳散漫。

五倍子一兩(微炒),生大黃四錢,秋芙蓉葉六錢。醋一鍾入杓內熬滾,投藥末攪勻,敷患上留頂,以紙蓋之,幹則以醋掃之。一方加寒食麵五錢。陰疽以及皮色不變、膿腫無頭者,不可敷。


2、治陽瘡紅焮,收根束毒。

芙蓉葉(秋採)六錢,榆面二兩,生大黃五錢,皮硝一兩。研細,蔥汁、童便調敷留頂,不特收束根腳,初起敷之可消。


3、治癰疽腫毒。

重陽前取芙蓉葉(研末),端午前取蒼耳(燒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調塗四圍,其毒自不走散。


4、治纏身蛇丹(帶狀皰疹)。

木芙蓉鮮葉,陰乾研末,調米漿塗抹患處。


5、治湯火灼瘡。

油調莢蓉末敷。


6、治赤眼腫痛。

莢蓉葉末,水和,貼太陽穴。(《飛鴻集》清涼膏)


7、治小兒患鎖喉。

芙蓉葉搗汁,和雞蛋煎成小塊,貼囟門及肚臍。


8、治久咳羸弱。

九尖拒霜葉為末,以魚鮓蘸食。


9、治偏墜作痛。

芙蓉葉、黃柏各二錢。為末,以木鱉子仁一個,磨醋調塗陰囊。


10、治小兒驚風肚痛及急驚風。

木芙蓉嫩葉,搗爛,和入雞蛋煎熟作餅,貼兒臍上,冷則隨換。


「用法用量」

木芙蓉花

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

外用:研末調敷或搗敷。


木芙蓉葉

外用:研末調敷或搗敷。


木芙蓉根

內服:煎湯,鮮者1-2兩。

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禁忌」

木芙蓉花:虛寒患者及孕婦禁服。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或水邊沙質壤土上。多栽培於庭園。


「分布地域」

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廣西、廣東、四川和貴州等地。


「採集收藏」

木芙蓉花:8-10月份剪下花朵,曬乾,須經常復曬,存放乾燥通風處。

木芙蓉葉:夏、秋二季,剪下葉片,曬乾,須經常復曬,存放乾燥通風處。


「性狀」

木芙蓉花:乾燥花呈鐘形,或團縮成不規則橢圓狀;小苞片8~10枚,線形;花萼灰綠色,5裂,表面被星狀毛;花冠淡紅色、紅褐色至棕色,皺縮,質軟,中心有黃褐色的花蕊。


木芙蓉葉:乾燥葉片,有葉柄,粗約0.3cm,黃褐色,葉片大形,常摺疊,葉面灰綠色,葉背淺綠色,脈隆起,被灰色星狀毛。


「炮製」

木芙蓉花:除去雜質及梗,篩去灰屑。

木芙蓉葉: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絲或切碎,乾燥,或研粉。


「相關論述」

木芙蓉花

《本草圖經》:"主惡瘡。"


《滇南本草》:"止咳嗽,解諸毒瘡。"


《滇南本草圖說》:"敷瘡,清肺涼血,散熱消腫。"


《綱目》:"治一切大小癰疽,腫毒惡瘡,消腫、排膿、止痛。"


《生草藥性備要》:"消癰腫,散瘡瘍腫毒,理魚口便毒,又治小兒驚風肚痛。"


《分類草藥性》:"治目疾,女人白帶,補氣和血。"


《貴州民間方藥集》:"通經活血,治婦科崩帶諸病。"


《四川中藥志》:"治腹瀉。"


《本草推陳》:"外敷打撲傷,腫痛。"


《上海常用中草藥》:"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止痛。"


木芙蓉葉

《本草圖經》:"敷貼腫毒。"


《滇南本草》:"可箍瘡出頭。"


《綱目》:"清肺涼血,散熱解毒。治一切大小癰疽腫毒惡瘡,消腫排膿止痛。"


《玉楸藥解》:"清風洩熱,涼血消腫。"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外用接骨。"


木芙蓉根

《滇南本草圖說》:"敷瘡。"


《分類草藥性》:"治一切目疾,補氣,和血。女人白帶症。"


《嶺南採藥錄》:"治乳癰,好酒煎服,即內消。"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解熱毒,治臆瘡及咳嗽氣喘。"




- End -


本文僅普及中醫常識,不做處方

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微信公眾號:BenCaoDaQuan


1、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2、覺得本文不錯就  吧


相關焦點

  • 木芙蓉:一名「拒霜花」花開正逢霜降
    木芙蓉,又稱芙蓉花拒霜花、三醉芙蓉和木蓮等,屬錦葵科,木槿屬的落葉大灌木。
  • 木芙蓉的功效與作用禁忌 木芙蓉的營養價值及正確吃法 木芙蓉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木芙蓉別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蓮、地芙蓉、華木,木芙蓉用於肺熱咳嗽,月經過多,白帶;玉露散和芙蓉花油就是用木芙蓉的花和葉製成的。.功效與作用木芙蓉的功效:  木芙蓉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涼血止血的功效。木芙蓉別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蓮、地芙蓉、華木,木芙蓉用於肺熱咳嗽,月經過多,白帶;外用治癰腫瘡癤,乳腺炎,淋巴結炎,腮腺炎,燒燙傷,毒蛇咬傷,跌打損傷。有名的玉露散和芙蓉花油就是用木芙蓉的花和葉製成的。  別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蓮,地芙蓉,華木  性味:微辛,涼。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涼血止血。
  • 木芙蓉葉
    木芙蓉葉藥名:木芙蓉葉 mufurongye 別名:拒霜葉、芙蓉花葉、秋芙蓉葉。
  • 「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芙蓉花是什麼花?
    在《爾雅釋草》一書中「荷」的釋義為: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東晉文學家郭璞曾為《爾雅》注釋:芙蕖,別名芙蓉。可見芙蓉花確實是荷花的別稱,可似乎又不僅僅是荷花的別稱。北宋的蘇軾在《和陳述古拒霜花》中寫道「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其中的芙蓉指的並不是荷花,而是拒霜花。
  • 芙蓉花怎麼養?錦葵科植物芙蓉花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芙蓉花是錦葵落大灌或小喬木植物木芙蓉的花,它有單層花瓣和多層花瓣。別名叫拒霜花。它的葉也可作為藥用,叫芙蓉葉 。芙蓉花(又稱木芙蓉) 之所以人見人愛,一是因為它美豔無比,一日三 變,晨粉白、晝淺紅、暮深紅,其嬌豔之姿,常令人流連忘返;二是它「拒霜」的獨特性格,此花盛開於農曆九至十一月,這時百花凋謝,它卻傲霜綻放,故白居易詩曰:「莫怕秋無伴愁物,水蓮花盡木蓮開」。蘇東坡更贊芙蓉花性格是「喚作拒霜猶未稱,看來卻是最宜霜」;三是木芙蓉渾身都是寶,花葉皆可入藥。
  • 【詩詞鑑賞】秋花絢爛木芙蓉,十首芙蓉花的詩詞,傲霜綻放!
    ,又稱木芙蓉、拒霜花、木蓮等。芙蓉花的顏色豐富,美豔無比,一日三變,其嬌豔之姿,常令人流連忘返。 芙蓉花盛開於農曆九至十一月,此時百花凋謝,它卻傲霜綻放,故白居易詩曰:「莫怕秋無伴愁物,水蓮花盡木蓮開」。蘇東坡更贊芙蓉花性格是「喚作拒霜猶未稱,看來卻是最宜霜」。 秋花絢爛木芙蓉,十首芙蓉花的詩詞,傲霜綻放!
  • 每天學中藥——木芙蓉葉
    【中藥名】木芙蓉葉 mufurongye  【別名】拒霜葉、芙蓉花葉、秋芙蓉葉。  【英文名】Folium Hibisci Mutabilis   【藥用部位】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的葉。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白色,莖有星狀毛及短柔毛。
  • 拾花集|木芙蓉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又名芙蓉花、拒霜花,錦葵科、木槿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葉均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涼血止血之效;同時也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是成都市市花。木芙蓉花語:平凡中的高貴木芙蓉花瓣的顏色,在清晨如雪白,中午巧變淺紅,傍晚變成深紅。花色一日三變,又名「三醉芙蓉」,正是「曉妝如玉暮如霞」。據介紹,單瓣木芙蓉的花色和形態是清晨雪白,傍晚大紅;早晨開啟,黃昏閉合。重瓣的芙蓉花酷似牡丹,雍容華貴,美豔奪目。有的重瓣芙蓉花,可連開幾天。
  • 木芙蓉丨花之聲
    又到深秋,秋葉落盡,百花凋零,木芙蓉卻迎著霜露次第盛開,由此得到「拒霜花」的名號。蘇東坡曾經作詩讚譽「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芙蓉」之名,最早見於《楚辭•九歌•湘君》的「採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木末」是樹梢的意思,水中之芙蓉如何長於樹梢?
  • 我讀《全國中草藥彙編》木芙蓉
    木芙蓉:別名:三變花、九頭花、拒霜花、鐵箍散、轉觀花、清涼膏。【來源】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αbilis L. 的花(芙蓉花)或葉(芙蓉葉)。【形態特徵】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6m,密被灰色星狀短柔毛。
  • 大葉芙蓉的功效與作用:吐血、子宮出血、火眼、瘡腫、肺癰
    除用作觀賞外,木芙蓉的花、葉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等功效。大葉芙蓉是什麼【別名】芙蓉花(《清異錄》),地芙蓉花(《本草圖經》),拒霜花(《益部方物略記》),七星花(《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水芙蓉、霜降花(《福建中草藥》)。【來源】為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花。10月採摘初開放的花朵,曬乾。
  • 秋花絢爛木芙蓉,不能錯過的名家木芙蓉詩詞7首,看醉你!
    秋花木芙蓉詩詞溯源:木芙蓉到底產自湖南還是四川?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白居易《木芙蓉花下召客飲》 用樹上蓮花來形容木芙蓉是形象的。雖然木芙蓉有單瓣的,但顯然這棵木芙蓉比人還高,唐朝以富麗為美,這棵木芙蓉,可以斷定是重瓣的,那更像荷花。 柳宗元在湖南做官,看到了水岸茂盛的木芙蓉,他一看,好漂亮呀,決定移植。 「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露繁。
  • 讀五首詩詞,深秋木芙蓉花,迎寒開放
    木芙蓉是相對於水芙蓉即蓮花、荷花、芙蕖而言,因為它不畏霜雪又稱為拒霜花,它還有木蓮、華木、地芙蓉等多種美稱。木芙蓉最適宜在水邊生長,它靚麗的花姿倒映入水中,微風吹來,波光粼粼,更顯得嫋娜多姿。如果是栽種在籬笆旁,也跟陶淵明的東籬採菊一樣,欣賞時不由會產生一種悠然自得的神情。
  • 芙蓉花顏
    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是一種錦葵科、木槿屬植物原名:木芙蓉,別名
  • 香菱與黛玉——《紅樓夢》中水、木芙蓉的區別與秘密
    一為水芙蓉,即蓮花、荷花,水生的草本植物,夏天綻放,見《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按:《爾雅》云:『荷,芙蕖。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邢昺注云:『芙蕖,總名也,別名芙蓉,江東人呼為荷。』」二為木芙蓉,又名拒霜、木蓮,陸生的木本植物,秋天盛開,見《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此花豔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蓮之名。
  • 變臉比翻書還快的木芙蓉丨花花萬物
    編者按:從深海到高山、從沙漠到雨林,地球的每一處都有植物的印記。
  • 《粉色和紅色的芙蓉花》出林龍-協助拍攝
    芙蓉花(拉丁學名:Hibiscus mutabilis Linn.)又名木芙蓉、拒霜花、木蓮、地芙蓉、華木,原產中國。其喜溫暖、溼潤環境,不耐寒,忌乾旱,耐水溼。對土壤要求不高,瘠薄土地亦可生長。為錦葵科、木槿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於枝端葉腋間單生。
  • 【雅趣】晚秋木芙蓉:若遇春時佔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
    秋末冬初,西風蕭瑟,寒霜遍地,樹葉搖落,百花凋零,而那「誰憐冷落清秋後,能把柔枝獨拒霜」的芙蓉花卻帶露衝寒,醉舞秋風,默默地盛開著,滿樹花影燦爛。芙蓉又叫木芙蓉,其花大、色美,豔若蓮花,又稱「木蓮」。在我國種植相當普遍,尤以四川為最。
  • 木芙蓉葉的功效與作用
    木芙蓉葉的簡介【藥材名稱】木芙蓉葉【別名】拒霜葉(《世醫得效方》),芙蓉花葉(《普濟方》),鐵箍散(《湖南藥物志》)。【出處】《綱目》【來源】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葉片,夏、秋二季,剪下葉片,曬乾。須經常復曬,存放乾燥通風處。
  • 風中搖曳的秋色,是黛玉的「風露清愁」,是「年華都付與木芙蓉」
    洪興祖補註:「《本草》云:其葉名荷,其華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而後,成書於戰國或兩漢之間的《爾雅·釋草》中曰:「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郭璞註:「﹝芙渠﹞別名芙蓉,江東呼荷。」漢代的《古詩十九首》中有一首名曰《涉江採芙蓉》: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