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搖曳的秋色,是黛玉的「風露清愁」,是「年華都付與木芙蓉」

2021-02-07 一淵寓言

八月裡,如果在立秋前後,遇見了一簾的豔豔驚眼,或粉、或白或赤色,或單瓣或重瓣,皎若芙蓉出水,豔如菡萏欲綻,那就是芙蓉本尊——木芙蓉沒錯了。

芙蓉,最早是荷之別稱,大概是因為屈原在《離騷》中所吟誦的那些美得令人心醉的句子,

「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因芙蓉而為媒兮,憚褰裳而濡足。」「採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洪興祖補註:「《本草》云:其葉名荷,其華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

而後,成書於戰國或兩漢之間的《爾雅·釋草》中曰:「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郭璞註:「﹝芙渠﹞別名芙蓉,江東呼荷。」

漢代的《古詩十九首》中有一首名曰《涉江採芙蓉》: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雖為佚名所做,但詩中的「遊子」的群像卻普遍到了共鳴,不管是解釋為離家的遊子踏過江水去採荷花,還是解釋為留守在家的妻子以「芙蓉」諧音「夫容」,都將同心離居中那份綿綿不絕的思念和忠貞苦愛的堅持,化作了平平淡淡。

到了隋唐時期,「木芙蓉」開始出沒,據說是因為花開瀲灩如水中芙蓉,故得名。

南朝陳的江總有一首《南越木槿賦》寫的是木槿,卻以芙蓉來做喻:

朝霞映日殊未妍。珊瑚照水定非鮮。千葉芙蓉詎相似。百枝燈花復羞然。

比起水中荷花朵朵,定然還是枝頭的木芙蓉花與木槿更相似。

白居易做了一首《木芙蓉》雖只有兩句,但是所指已非常明確,到底為水芙蓉還是木芙蓉:

晚函秋霧誰相似,如玉佳人帶酒容。

不僅,如此,他還要在《木芙蓉花下招客飲》:

晚涼思飲兩三杯,召得江頭酒客來。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

屬於伴秋而醉的,又如佳人酒容的,除了木芙蓉,又有誰花可擔當呢?

難怪,漢代劉歆所著、東晉葛洪輯抄的古代歷史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會如此形容卓文君的美貌:「文君嬌好,眉色如望遠山,臉肌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

到了明代,極其具有科學之嚴謹精神的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有云:「此花豔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蓮之名,八、九月始開,故名拒霜。生於陸,故曰地芙蓉。」

李時珍又曰:"木芙蓉處處有之,插條即生,小木也。其幹叢生如荊,高者丈許。其葉大如桐,有五尖及七尖者,冬調夏茂。秋半始著花,花類牡丹、芍藥,有紅者、白者、黃者、千葉者,最耐寒而不落,不結實。"

清代吳其濬(瀹齋)撰於19世紀中《植物名實圖考》中有載:"木芙蓉即拒霜花。"

芙蓉花初開色白,繼而轉紅,由淺而深,花色數變,以此得三變花之名;又因花色豔麗而名醉酒芙蓉;霜降花、拒霜花又指其耐寒經凍;此外,還有地芙蓉、華木、片掌花、四面花、轉觀花、醉酒芙蓉、文官花、九頭花、七星花、富常花、山芙蓉、胡索花、旱芙蓉等別名。

宋代王安石的《木芙蓉》就將酒醉芙蓉的來歷說的美輪美奐:

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濃。正似美人初醉著,強抬青鏡欲妝慵。

但是今天的我們,初見木芙蓉時,卻頗有點「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失落,大概是被現代審美所誤導的,讓我們以為豔麗繁複者才謂之絕美。

莊子有雲「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用以來解釋木芙蓉所帶給我們的現實與印象之差,在我看來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就是這一份,本土而生的樸素,才是親切之中的血脈相連,以及世界莫與之爭美的文化自信。

可以說,木芙蓉之美,是美在意念以及精神的共鳴之處了。於是,就不由地不提到《紅樓夢》中抽的「芙蓉籤」的黛玉,第六十三回:

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還有什麼好的被我掣著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見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注云:「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眾人笑說:「這個好極。除了他,別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自古以來,關於黛玉到底是水芙蓉還是木芙蓉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水芙蓉派」認為,論品行高潔、清麗脫俗,黛玉可不就是周敦頤筆下《愛蓮說》中的蓮嗎,也是「憐」的諧音,而且黛玉獨愛「留得殘荷聽雨聲」,不也是以荷花自喻嗎?聽著確實很有道理。

但回到紅樓夢中去,「風露清愁」四個字怎麼也是獨予秋天的,而屬於水芙蓉的背景當是盛夏朗日以及風急雨驟,「莫怨東風當自嗟」所出自的歐陽修的《明妃曲》更是有著生不逢時、春秋無緣的錯過之意,由此,說黛玉是木芙蓉也不無不可。

只是,水木芙蓉之爭,比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之爭更無聊,倒是,木芙蓉身上的「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與黛玉本性中的赤誠、坦率和純潔,倒是比荷花更合拍,多了分直指人心底的共鳴,黛玉的風流婉轉,落在氣質和印象上,到底是比膚淺地說她的姿容體態,更令人接受吧。

正因為有了這重心靈上的契合,所以歷代的文人墨客們極愛以木芙蓉入詩,加上才女薛濤以木芙蓉為原料創造出了「薛濤箋」,更是讓芙蓉與牡丹這等人間富貴花有了天地雲泥之別。

典型的,如韓愈的《木芙蓉》從化用典故到告誡世人莫要隨意攀折,盛讚之情都滿溢字裡行間: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豔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其中「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對仗工整,以二花對喻,化用了屈原《九歌》中的「搴芙蓉兮木末,則謂搴之,非其地也。」

但文人們的傲嬌,又為木芙蓉加了很多「戲」。

比如《長物志》曰:「芙蓉宜植池岸,臨水為佳。若他處植之,絕無豐致。」呂初泰變評曰:「芙蓉襟閒,宜寒江,宜秋沼,宜微霖,宜蘆花映白。宜楓葉搖丹。」也就是說要木芙蓉臨水而栽,方能波光花影相映成趣,如果有蘆葦和楓葉的作伴,則更相得益彰。

於是就有了「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後霜前著意紅「、「池邊幾簇木芙蓉,裹露棲煙花更濃」、「 誰染輕紅皺萬囊,靚如妝面照寒塘」……等等,木芙蓉的水中倒影,以及鏡花水月般的漣漪輕泛在心頭。

又比如,木芙蓉總在秋風中搖曳,「露冷煙悽草樹荒,木芙蓉好試平章」、「 秋來風味苦闌珊,偶為繁紅略據鞍」、「 盈盈佇立傲秋霜,露染胭脂作青色妝」……不是與秋同愁,就是在秋風中傲然佇立獨自紅,比之菊之風骨,大概討巧的就是,站得高看得遠,或者更容易被看見。

再比如,以木芙蓉來指代時光和歲月的,宋代沈晦的《小重山》:

湖上秋來蓮蕩空。年華都付與,木芙蓉。採菱舟子兩相逢。雙媚靨,一笑與誰濃。斜日落溟濛。鴛鴦飛起處,水無蹤。望湖樓上兩三峰。人不見,林外數聲鍾。

這一句「年華都付與,木芙蓉」美極了,既有時光流逝的傷感,也有「年年歲歲花相似」的相對永恆,比起那個以訛傳訛的「美玲項鍊」,說某蔣為某玲種下了一條項鍊的梧桐樹,還是歷史上的「花蕊夫人」更令人心生敬重。

相傳,五代後蜀王孟昶,因花蕊夫人天生喜愛木芙蓉,所以在成都遍植芙蓉,使成都"四十裡為錦繡",所以留下了"芙蓉城"的美稱。公元964年,宋軍來襲,十四萬將士不戰而潰,皇帝孟昶請降,自己與花蕊夫人都做了俘虜,卻在不久後就被害死。此後,花蕊夫人懷揣孟昶的畫像日夜思念,還曾寫下了《述亡國詩》表達悲憤之情「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如此年華都付與木芙蓉,不僅留下了愛情的詠嘆調,也留下了一個歷史上倔強而美麗的身影。

最後,木芙蓉留給我們的彩蛋,就是木芙蓉也是可以吃的。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裡說:以新鮮的木芙蓉花煮嫩豆腐,紅白交錯,恍若雪霽之霞,名雪霽羹。此外,芙蓉花與雞肉搭配可烹飪芙蓉花雞片;與竹筍同煮可製成雪霽羹;與粳米一道可煮"芙蓉花粥";還可與麵粉調合,放入油鍋中炸,而後與軟骨煨湯等。

借清代學者毛奇齡盛讚木芙蓉的詩句「斂唇揚蛾,流影揄袂,飄乎多思,靜若有待」來追八月裡收入夏色的雲天和秋風……

相關焦點

  • 水芙蓉與木芙蓉的區別
    《香蜜沉沉燼如霜》中風神對錦覓說:「都那麼愛吃鮮花餅,性子可完全不一樣。你娘是水芙蓉,風露清愁。
  • 【雅趣】晚秋木芙蓉:若遇春時佔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
    無怪毛澤東在《七律·答友人》中,就有「芙蓉國裡盡朝暉」的抒情名句。莫訝風鬟吹不亂,芙蓉原是拒霜花。」確實,芙蓉花不僅堪與菊花稱晚節,即便在秋菊萎謝之後,仍灼灼有芳豔,實在是比菊花更勝一籌了。歷代詩人吟詠芙蓉的詩特多。唐代白居易《木芙蓉下招客飲》詩云:「晚涼思飲兩三杯,召得江頭酒客來。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
  • 拾花集|木芙蓉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又名芙蓉花、拒霜花,錦葵科、木槿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葉均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涼血止血之效;同時也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是成都市市花。木芙蓉花語:平凡中的高貴木芙蓉花瓣的顏色,在清晨如雪白,中午巧變淺紅,傍晚變成深紅。花色一日三變,又名「三醉芙蓉」,正是「曉妝如玉暮如霞」。據介紹,單瓣木芙蓉的花色和形態是清晨雪白,傍晚大紅;早晨開啟,黃昏閉合。重瓣的芙蓉花酷似牡丹,雍容華貴,美豔奪目。有的重瓣芙蓉花,可連開幾天。
  • 樹影婆娑,秋色繽紛
    漫步在一片絢爛的秋色之中,駐足茂盛的古木之下,但見微風吹拂,樹影婆娑,令人心神俱醉。置身在繽紛的秋色之間,但見一株株老樹虯枝隨風搖曳生姿,簌簌有聲,令人眼花繚亂。那絢爛的秋葉,在微風裡輕輕地搖曳,飄落滿地,鋪就一層錦繡般的絨毯,令人心神俱醉。抬頭仰望,但見古木參天,樹冠遮天蔽日,令人嘆為觀止。沿著水岸而行,但見秋風吹拂,水面泛起陣陣細碎的漣漪,在陽光下閃爍著細碎的耀目的光芒。
  • 秋花絢爛木芙蓉,不能錯過的名家木芙蓉詩詞7首,看醉你!
    木芙蓉是秋天開放,說是木芙蓉也不錯,且辛夷和木芙蓉都有落花特殊的特點,辛夷花朵無聲,一夜風雨,滿地花瓣,木芙蓉更奇特,連花帶蒂的墜落。 辛夷之開落,開得急,落得急,如果用紛紛開且落,更像是木芙蓉,一半在枝頭,一半在地上。 現在不能起王維與地下,問你在陝西藍田這地方到底種沒種木芙蓉?
  • 善變女神——木芙蓉
    人們都說小孩兒的臉,一日三變,陰晴不定。
  • 木芙蓉葉
    木芙蓉葉藥名:木芙蓉葉 mufurongye 別名:拒霜葉、芙蓉花葉、秋芙蓉葉。
  • 木芙蓉花和櫻花都很有趣的,但也要懂得養護的方法!
    有很多的植物都很好玩,比如說木芙蓉花和櫻花這兩種植物都特別有趣,只要我們小心的照顧一下就可以讓木芙蓉花和櫻花很好的生長,而且長勢非常的好,大家需要了解一下各自養護的辦法以及兩種植物的喜好。養植木芙蓉的時候我們儘量選擇大一點的花盆會比較好,土的選擇儘量用松一些並且透氣性好的,這對他以後的生長會幫助很大,在木芙蓉生長的那段時間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養分,所以要保證木芙蓉花盆裡水分總是很足的,在春天正是他進入了快速生長的季節裡,這段時間需要大量的澆水才可以滿足他的需求,而在夏天的時候由於水分蒸發非常快,所以也需要經常補充水分,在進入秋天以後需要逐漸的減少澆水的次數和量,每次澆水不能讓木芙蓉花出現積水過多情況
  • 《花樣年華》丨忘不掉,那一身旗袍搖曳生姿的張曼玉
    如果有一部電影的女主,在片中從始至終都穿著同一款服裝,但是並不會讓你產生厭倦,甚至被深深的吸引,那麼這部電影一定是《花樣年華》。女主張曼玉,自始至終都穿著一身旗袍。那是神奇的風情萬種的攝人魂魄的旗袍,同樣是高領削肩,柳腰款擺,淺開叉。
  • 風中搖曳的《女人花》梅豔芳
    風中搖曳的《女人花》梅豔芳 梅豔芳 -《女人花》
  • 秋色撩人!鸕鳥秋季大片已上線!抬眼便是畫,低頭就是詩~
    秋色鸕鳥原來你是這樣的黃色鸕鳥的秋季,最美莫過於掉落的銀杏黃葉。秋日晴空,光穿透金葉,留一地碎光;微風拂過,杏葉又好似化身「小金鈴」,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若遇到下雨天,金黃的樹葉颯颯落下,留一地蕭瑟,站著不動靜靜欣賞,就足夠感受到鸕鳥秋天的美,滿滿都是繾綣詩意。
  • 木芙蓉、扶桑、木槿花的區別!別區分了,都買回家去
    木芙蓉,扶桑,木槿這三種植物,都是屬於同一科類的植物,並且這三種植物十分相似,常常有花友們都分辨不出來,接下來就由小編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
  • 木芙蓉葉的功效與作用
    木芙蓉葉的簡介【藥材名稱】木芙蓉葉【別名】拒霜葉(《世醫得效方》),芙蓉花葉(《普濟方》),鐵箍散(《湖南藥物志》)。【出處】《綱目》【來源】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葉片,夏、秋二季,剪下葉片,曬乾。須經常復曬,存放乾燥通風處。
  • 木芙蓉葉的種植技術
    木芙蓉葉原植物除藥用外,還具有觀賞、綠化、環保和食用等眾多應用價值,值得去大力開發和利用。那麼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木芙蓉葉植物木芙蓉的栽培管理方法。也可在春季的3月至4月剪取枝條扦插,插穗宜選取一年生健壯而充實的枝條,每段長10釐米至15釐米,插於沙土中1/2左右,在北方地區應罩上塑料薄膜保溫保溼,約1個月左右可生根。
  • 木芙蓉又名木蓮、醉酒芙蓉、大葉芙蓉,芙蓉花、地芙蓉花、拒霜花、霜降花,木芙蓉葉、拒霜葉、芙蓉花葉,木芙蓉根《本草綱目大全-木部》
    「釋名」 木芙蓉又名木蓮、杹木、杹皮樹、醉酒芙蓉、大葉芙蓉,芙蓉花、地芙蓉花、拒霜花、七星花、水芙蓉、霜降花,木芙蓉葉、拒霜葉、芙蓉花葉、鐵箍散,木芙蓉根。「入藥部位」 花(木芙蓉花)、葉片(木芙蓉葉)、根(木芙蓉根)。「性味」木芙蓉花辛,平。《本草圖經》:"味辛,平,無毒。"《滇南本草》:"性寒,味苦甜。"《四川中藥志》:"性平,味微苦,無毒。"
  • 深秋初冬瘦西湖,秋色連波接碧天
    這是銀杏樹一年中最美的時刻。走近,樹下有隨風飄了的小扇子一般的銀杏葉。揚州的工藝大師們,收撿起一張張樹葉,加工以後便是一張張絕美的書籤。紙質書不多了,書籤還有用。重要的信物之一。桂花廳前的菊花,妖妖嬈嬈。前些日子紅豔豔的欒樹,悄然退場。桂花第二次開了。花香濃鬱的程度,比不了第一次。清清淡淡的味道,頗為符合這個季節的氛圍。
  • 人在秋光中,不負年華不負卿!
    秋光層次參差不齊,站在這一年一度的秋光中,落葉帶走了我的思念,秋風吹來了誰的牽掛,秋雨低落在誰的心上,一個人安靜地望著窗外的秋色,看花開花落,生命交替,紅塵無盡, 不求濃烈相守,但求淡淡相依,他願為港,護她周全,而她願成舟,為他擱淺,在秋光瀲灩處,靜靜地享受這片刻時光的清寧。
  • 藏著京城絢麗多彩的秋色!
    84年前,大作家鬱達夫曾在名篇《故都的秋》裡描述過北京秋色的濃烈這種濃烈並不是簡單源自楓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