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之所以能「永流傳」,只因為處處都是經典。
《紅樓夢》的內容好,每一回的題目也做得好,既能提示內容,吸引人,又能給人啟發,警示教育人。
比如,第四十六回《尷尬人難免尷尬事,鴛鴦女誓絕鴛鴦偶》。
尷尬人難免尷尬事。現實生活中,的確如此。
人一旦處在了尷尬的境地,時時處處都尷尬,一舉一動都尷尬。
那個難受勁,說不出來道不出來。如果非要說出來,大概就是「臉上訕訕的」那種感覺吧。
要走出尷尬的境地,需要時間,就得有耐心,學會隱忍,嬉笑怒罵都無解。
但是它往往與富貴貧賤強弱有關,一般地,富的貴的強的,始終佔著上風,尷尬不了。
千萬不要在尷尬的時候硬出頭,否則會更尷尬。
檢察機關偵防職能轉隸後,很多檢察人不適應,很多局外人也很不適應。
相遇或者閒拉呱,一聊到檢察院,馬上「尬」起來,成了「尬聊」。
「你們檢察院,唉,啊,哈!」
一時間,仿佛沒有了偵防職能,檢察院一下子就處在了尷尬的境地,檢察人也成了尷尬人。
實際上,在現實中,檢察機關就算有偵防職能,法律監督職能並不算強。
也就是說,有偵防職能,並不說明你強了。沒有偵防職能,也不說明你弱了。
儘管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履行的是法律監督職能,但是在地位上和履職中也有些尷尬。
二十年前,理論界對檢察機關的的屬性和設置爭論不休。曾有很多人恨不得把檢察院五馬分屍,拆零散了、撤銷了。
在各類案件中,檢察機關要麼處於中間環節,要麼處於最後環節。好多事項,自己只是個程序的啟動者,沒有最終決定權。好多案件,都是人家送上門的,只能被動接受。
尷尬人難免尷尬事,監督難又逢難監督。
法律監督是個得罪人的差事,不做不行,做少了不行,做得太多了不行,多頭不討好。
有時候,法律監督明明是幫人家的忙,人家卻認為你是專門找人家的茬,挑人家的刺,捥人家的肉,丟人家的臉,弄得人家下不了臺、抬不起頭。
但是,憲法法律規定所系,職責使命所系,職業良知所系,人民期望所系,檢察機關必須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全面認真履行職責,全力維護公平正義,一點一點化解尷尬局面,一步一步走出尷尬境地。
站在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這句話用在檢察機關也非常恰當。
我曾說過,檢察機關的權威,檢察機關的公信力,是一次次高質量的法律監督壘起來的,是一個個高質量的案子搭起來的,是一代代、一批批檢察人一點一滴、接續努力、堅持不懈拼出來的,是千百萬老百姓豎著大拇指、純手工點讚評出來的。
千案件萬案件,不能離開檢察職能找案件。千服務萬服務,不能脫離檢察職能去服務。千創新萬創新,不能脫離檢察職能去創新。千公正萬公正,不能脫離檢察職能去公正。
離開了職能,僭越了職權,背離了宗旨,忘記了初心,到處碰壁,自己灰頭灰臉,臉不是臉,鼻子不是鼻子的,那就尷尬了,就會做出很多的尷尬事。
因此,檢察機關和檢察人員必須按照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要求,不能自己打擊自己、自己唱衰自己,更不能自己作踐自己、自己折騰自己,埋頭苦幹,把手頭的案子辦好辦紮實,辦得完美無瑕、無可挑剔。
自己做公正了,才能去維護公正。
萬眾一心,其利斷金。久久為功,剛性乃成。眾志成城,權威大增。
只有這樣,檢察機關才能真正實現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