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絕大多數平凡如我們,為了能上個好大學拼命讀書,用盡全力,不過,對一些天才來說,上北大、清華就是捎帶著就能辦成的事兒。
關鍵是,有個天才還是個美女,絕對的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說中國歷史上百年難得一遇一點兒都不為過。
然而,令人嘆息的是這位才女在愛情的道路上,卻完全的「背經離道」,在貌美如花的28歲芳齡就早早嫁了50多歲的美國老頭!
那麼,到現在20多年過去了,她過得真的幸福嗎?
這位曾經的天才少女就是田曉菲,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盡人皆知。小時候田曉菲在父母的精心教育下,特別愛讀書,學知識也比別的孩子要早很多,兩歲便已經識字,4歲時就開始嘗試著寫詩,還沒上小學呢,就已經在天津日報上發表了多篇詩歌,出版了自己的詩集!到了13歲,同齡的孩子剛剛踏入初中的校門時,她已經被北京大學破格錄取了!等16歲時,恰逢北大90年校慶,田曉菲寫下了《13歲的機遇》一文,收穫如潮的好評,還成功入選初中課本!可以說,到此時為止田曉菲的人生之路順風順水,簡直就是上天將所有的美好都給了她一人!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人生之路愈發顯得另類,特別是在愛情的選擇上,簡直是令人大跌眼鏡。到底怎麼回事呢?
原來田曉菲從北大畢業之後,像很多同齡的學子一樣選擇了出國深造,去美國讀書,而且,在年僅27歲時就考中了哈佛大學的文學博士,令人直豎大拇指。
然而,好景不長,僅僅過了一年,在貌美如花的28歲時,她卻直接嫁給了自己導師。要知道,那時她的導師已經是50多歲的人了!當時的轟動效應可想而知。
很多人都惋惜,如此才華出眾又美麗可人的女孩竟然找了一個這樣的另一半,關鍵是,中國百年不遇的一位才女就這樣加入了美國籍,白白地丟掉了一個很有可能流芳千古的人才。
當時,在田曉菲的愛情之路選擇上出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有的說她敢于堅持自己的真愛,也必將收穫屬於自己的人生幸福。
當然,另一種聲音是她太愛慕虛榮,為了能入美國籍,竟然嫁得那麼遠,還嫁給了一個那麼老的外國老頭,將來一定不會幸福的。
時光如梭,20多年一轉眼就過去了,今年的田曉菲已經快50歲了,她的外國丈夫史蒂芬歐文也已70多歲了,她現在過得究竟幸福不幸福呢?
實際上,結婚之後的田曉菲並沒有放棄學習,而是繼續努力讀書,博士畢業之後,在35歲時便已成了哈佛大學的文學教授,說起來也是非常年輕的了。
再說一下她的老公,哈佛大學教授史蒂芬歐文特別熱愛中國文化,還專門兒給自己起了一個中文名字,宇文所安,而婚後的田曉菲也跟著丈夫改了自己的中文名字,改叫宇文秋水。
看到這裡,她是連自己的姓氏姓氏都改了!真不知該說什麼是好?
日常無事時,夫妻兩人就一起研究中國文化、中國的古典詩詞,在2018年的時候,她丈夫史蒂芬歐文還榮獲了中國漢學獎。
不過,婚後的田曉菲好像把所有的精華都給了老公一樣,自己有點兒才華耗盡的傾向,不但作品出產的不多,孩子也沒能出產,膝下沒有子女。
不久以前,田曉菲接受了電視臺的專訪,看起來顯老很多,至少有60多歲,滿頭的白髮了。按道理來說,像她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不用幹什麼體力活,工資又高,福利待遇又好,應該顯得非常年輕才對,而她卻反而顯得比實際年齡老了20歲,不知是什麼緣故。
不少人都說在愛情的道路上跟隨自己的內心是對的,不過,年紀輕輕就遠渡重洋,遠嫁國外,無法在父母跟前盡孝,而今自己年老體衰,膝下又無子女,這樣的愛情之路貌似和幸福扯不上邊兒!
在追逐愛情的過程中,路途有千萬條,沒有標準答案。不過,有一些大眾都認可的道理還是要堅持的。
第一,國內國外的配偶都可以,但愛情一定要真誠
今天的中國越來越開放,另一半是外國人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了,沒有什麼好奇怪的,更不應報什麼偏見,不過,兩人在戀愛過程中應該堅持真愛,而不應抱有其她不純的動機。
第二,年齡大年齡小無所謂,但三觀一定要契合
以前有句俗話叫老牛吃嫩草,意思是說夫妻兩人年齡相差巨大。實際上,今天的社會日益開放,兩人年齡差的大一點無所謂,但三觀一定要契合,不能為了別的目的而傍大款、嫁富婆,您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