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這話並不陌生,「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我們經常會在彈幕或者評論區大量看到它刷屏出現。對於紅色是中國的代表色這一觀點相信沒有人有異議。
不過,為什麼紅色會成為我們的代表色呢?
這一切要從一隻蝙蝠,對不起,走錯片場了!這一切當然是要從早期的紅色崇拜開始說起。
早在山頂洞人時期,紅色崇拜就已經體現在他們的飾品中。
賈蘭坡先生在《「北京人」的故居》中描述了這種情況:「所有裝飾品的穿孔,幾乎都是紅色的,好像他們的穿戴都用赤鐵礦染過。」可見紅色在當時的人們心中不一般的地位,是「獨有的符號象徵」。
而到了周朝,貴族們對紅色的追捧儼然是腦殘粉的架勢。
《禮記》裡就有記載:「周人尚赤,大事斂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周人喜歡赤紅色,所以幹大事的時候都要紅紅紅!入殮的時候要選擇日出的時候,因為日出有紅霞;打仗要用專門的馬,騵(yuán)的意思就是赤毛白腹的馬;祭祀也要用紅色的牲口,騂(xīng)的意思就是赤色的馬和牛,也泛指赤色。
不僅是貴族,後來的大V孔子也表示了自己對紅色的推崇。
在《論語》裡孔子就說過:「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也可以看出紅色其實是周王朝的代表色,也是當時人們所認為的正統色,而紫色的地位卻是比較低的。
當然了,漫長的歷史中,受「五德終始」理論影響,以及其他一些政治統治需要,各個朝代也有其他的流行色登上神壇,比如,我們都知道,秦人尚黑色。
西漢時期,大臣們一直爭論漢朝該用什麼色。開國皇帝劉邦說自己是「赤帝」,給紅色打call;漢文帝時期的公孫臣則說「漢為土德,其符應有黃龍見,當改正朔,易服色」,給黃色投了一票;著名丞相張蒼還一直是黑色死忠粉。不過不能改變大漢人民心中紅色的地位,當時的大臣大部分都愛穿紅色!
各種顏色雖然都有自己的粉絲,但沒有分出等級。到了南北朝時候,各種顏色紛紛來爭自己的「一哥」地位了,當時根據染制難度從高到低的顏色排序是:紫、紅、綠、青、黃、白。
這個等級影響一直延續到唐宋時期,紅色雖然是色彩中的貴族,不過上頭還壓著一個貴貴族紫色。貞觀年間,朝廷明確規定,親王和三品以上官員們才能穿紫色官服,而四品五品官員只能穿紅色。風水輪流轉,紫色搖身一變成「一哥」,總算揚眉吐氣了。
在「一哥」爭奪戰中,黃色直接走了捷徑,因為隋文帝的個人喜好上位成功,成為了帝王代表色,一直到清朝結束,絲毫不動搖它作為帝王色的地位。還有個原因就是黃色染料的原材料中,有個機靈鬼叫柘木,雖然表面平平無奇,但人家生長十分緩慢,極難成材,所以樹種十分高貴。而且它染出的織物在月光下呈泛紅光的赭黃色,在燭光下呈現赭紅色,隋文帝覺得「哦,天哪,這種奇幻的色彩一看就是皇族專享」,所以黃色因為柘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但即便如此,黃色和紫色的群眾基礎還是遠遠不及紅色,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提煉,「中國紅」一直是漢族民眾的心頭最愛。
當然,除了傳統文化的影響,紅色在中國的流行,也是受進口思想影響,畢竟,紅色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共同信仰的顏色。
1792年,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黨人把紅色旗幟解釋為自由的旗幟;
1871年,巴黎公社短暫奪取了政權,法蘭西三色旗也被紅色旗幟所取代;
1917年,俄國爆發了布爾什維克革命(十月革命),紅色「風暴」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現象。
所以,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紅色也就成了我們的代表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