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參加了一次講座活動,在這個講座上,一位資深的教育專家告訴我們:現在的家長,很多都急著要讓孩子學習如何成功,要讓孩子多學習一些知識,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一些孩子一生都應該具備的素養。今天,我們就在這裡暢談這個孩子一生受益的素養問題。
錯誤的觀點:再快些,再多些
在講座現場,這位資深的教育專家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你們這些家長都是怎麼管理孩子的學習的呢?
臺下的家長說:「就是讓孩子多讀書,多做題,多練習啊。」這位家長一說完,全場的家長都笑了。
資深的教育專家說:「你說的沒錯,這就是現在中國家長管理孩子學習的一個方法,很多家長都認為,要孩子成功,就是要孩子在讀書的速度上再快些,再多些。然而,這些家長有沒有想過,這樣的觀點是否正確呢,這樣的方法是否有效呢?」
臺下的家長開始思考起來,這位教育專家說:「在不久之前,我看到一個家長群裡發出這樣的討論,一個孩子小學五年級,在刷高三的數學題,他的家長很高傲,說孩子考大學沒問題了,另一家長則說,我家5歲的女兒,已經掌握了3000個英語單詞的詞彙了,可以出國了;另一位家長說,我家的兒子今年8歲,已經是鋼琴十級了……這些家長似乎都在為自己的孩子在這麼小就有這麼大成就而高興。但是,我看到了之後,卻感到有些傷感,為什麼這麼說呢?孩子的智力和心理的發展是有他們自己的年齡特點的,在那麼小的年紀就開始做很難的題目,就開始背誦那麼多的英語單詞,就練習那麼多的鋼琴曲目,我想,這些孩子雖然是有了一些成績,但是,他們並不快樂。家長的管理與教育也有了一些偏差。」
年少有為和大器晚成
這位教育專家接著說:「在很多年前,在中國掀起了一股少年大學生的熱潮,好像是誰家的孩子要是早早上了大學,就是成功的了。但是,我想說,在很多人看來,成功有年少有為和大器晚成兩種,這兩種人生都是好的,不是說年少有為就特別好,也不是說大器晚成就不好。」
我當時想起了幾位名人,著名的導演李安在37歲的時候,才在好萊塢電影中嶄露頭角,而JK羅琳,也是自在她32歲時才成為了一名暢銷書的作者,而屠呦呦在85歲的時候才獲得了諾貝爾獎……
在成功的人士中,有太多年少有為的人,也有太多的大器晚成的人了,這兩種成功都是正常的,而不是哪一種優於哪一種。
所以,當家長一定要自己的孩子在年少的時候成功的時候,可以想想那些大器晚成的人,他們一樣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他們也是人生的贏家。
量化的學習並不是最佳
教育專家說:「現在,在孩子進入小學的時候,老師會問,你家的孩子漢字識字有多少個了,到了孩子小升初的時候,老師問,你家的孩子英語單詞詞彙量達到多少了,還有老師會問,孩子的數學已經學到那一部分了,加減法能做多少了?」
教育專家接著說:「我很不贊成孩子們在上小學前,就開始識字,並且識很多字。這是一種把基礎學習當作任務,把基礎學習過度量化的過程。其實,小學生如果在學齡前,沒有學習識字,他們在進入小學之後,會快速學習如何識字。在學齡前的學習,有些不夠系統,不夠專業,因為畢竟是幼兒園老師教的,不是學校裡按照統一的方式教的。所以,家長不必把識字量有多大作為一個唯一的衡量孩子學習能力的標準。我的建議是,在學齡前,適當學習識字,但不要功利化,要保護好孩子的第一次學習的能力。我也遇到過這樣的孩子,在學齡前學習了很多字,一旦上學了,他發現自己都會,就不聽了,還有的孩子,他在幼兒園或者學前班裡學習的字,讀法寫法和小學裡教的不一樣,他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學得不對了,這些都是過早學習識字,把識字量化的不良效果。」
當時,我聽了這位教育專家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孩子的學習,是要學,但是,過早的量化,會使得今後的學習失去了動力。
保護好孩子學習的好奇心
這位教育專家提出了一個觀點:想要孩子一生能夠成功,就要保護好孩子學習的好奇心。
好奇心可以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些孩子在上小學之前,過多的,也過量的學習,使得他們害怕了學習。不少孩子對於學習的印象就是要背書,要做作業,要記筆記,而且這個過程很枯燥,很痛苦。
但是,一個對學習有著好奇心的孩子,他在學習的時候,從來不會覺得枯燥,而是感到快樂,和一種向上的力量。
孩子的好奇心,尤其是對這個世界的探索上,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經常給孩子講的例子就是,牛頓看到蘋果落地,就開始好奇了,就開始思考了,這才有了萬有引力。還有愛迪生,當他小時候的時候,他竟然跑去小雞的窩裡,他說他想研究小雞是如何誕生的……
有很多科學家都是由於好奇心的趨勢,才有了自己的研究。
讓孩子學習有韌勁
教育專家說:「我們在培養一個孩子學習的時候,不只是要教會他們知識,還要教會一項能力,就是逆行。我們都知道,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上不會一帆風順,學習上有的是困難,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這股能夠逆行的韌勁。」
多年前,我遇到一個高考狀元,他提到自己學習的情況的時候,他說:「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也要用自己的韌勁去攻克難關。」
學習的韌勁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孩子的觀察力很重要
教育專家在最後提出了一個方法,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的學習是需要他自己去觀察的,不論是做題,還是研究,都需要孩子有著良好的觀察能力。這項能力能夠幫助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更多的成績。
寫在最後
現在,有些家長急於求成,急著讓孩子走向成功,這種想法雖然沒有什麼錯,但是,有時候會忽略了孩子的那些基本素養,所以,我們建議家長們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要讓孩子在學習上有韌勁,能有良好的觀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