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腸¥60/斤
請問,全款還是按揭?
//////
前幾天,會長親自切新開寺街打望了一圈.
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被吃了幾十年的香腸1秒勸退。
要曉得在四川,過年倒計時可是從做香腸開始的。
那麼問題來了,除了我,今年到底有多少人的年還遙遙無期?
2019,四川人的年味少了一半
對四川人而言,香腸是「年味的半邊天」。
一入冬,都不需要日曆表,光憑溫度和天氣就曉得:該做香腸了!
年度儀式感,今年感受不到了
以往,過年前兩三個月,家裡的老一輩就開始忙活。
約上幾個老友,起個大早,到附近最划算的批發市場提上夠量的鮮肉。
嫌麻煩的,直接飆到菜市裡的香腸鋪子,就怕晚了訂不上。
比起這個,農村的動靜顯然更大。
養了一年的二師兄,秋風一吹,膘肥體壯,選個良辰吉日,做成香腸臘肉剛剛好!
搬出每年做香腸專用的大盆兒,碼好料的豬肉坨就像小山一樣堆在裡面,又麻又辣的經典川味,聞得人直吞口水。
這一串給大姑,那一串給二姨...即便是人少的三口之家,小十斤也是妥妥安排。
不過今年,豬價 X 3,一星期買次豬肉,我都敬你是大戶人家!
與香腸的美好回憶,只能回味
在四川,裝香腸這個技術活,普及率相當高。
用根鐵絲或竹篾彎一個圓圈,就是塞料最好的工具。
小時候,趴在板凳上看奶奶將它搭在腸衣口,然後一把一把地往裡塞肉,一點一點地往下捋,心裡雀躍的同時也躍躍欲試。
然而,小孩子能得到的最大參與權,多半是捏一根縫衣針,專挑豬肉沒填滿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搓破,也是很滿足了。
香腸做好之後,家庭成員的分工也漸漸明朗起來.
你負責收,我負責晾,還得有人負責保護它晾低了不被貓抓,晾高了不被鳥啄。
衣架子晾起了香腸,晾衣杆成為了每家每戶年味的標誌。
從村東走到村西,陽臺是大型的炫富現場,飄出來的麻辣香也是最好的攬客之道。
當然了,忙活了那麼久,終究為了一個吃字。
從裝好那天就開始饞嘴、菜板上的永遠最香、年夜飯上偷幾片切好的塞進嘴裡,然後將留著的空隙再重新排序,是每個四川人都有的記憶。
今年子,怕是一半的人都要靠著回味過年了。
蒸煮炒炸全都要?今年只能4選1
作為正宗四川吃貨,香腸早已不僅僅是年夜飯上必備的一道腊味,一年365天,就有365種吃法。
入門級的蒸和煮,人人都會,就不稀奇了(今年除外...)。
年後的香腸,通常是炒蓮白、炒花菜、炒豆腐、炒酸筍...
上百種做法,四川老饕可以說是信手拈來。
更有高級玩家,早就解鎖了香腸雜燴披薩、香腸煲仔飯、芝士香腸飯等多種吸睛吃法。
但今年,想都不要想。
還以為「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嗎?蒸煮炒炸4選一就不錯了!
往年後備箱1箱,今年1根是贏家
記得往年,每年節後,後備箱都會霸屏一次熱搜,不為別的,特產帶得多唄。
什麼雞鴨魚肉、香腸腊味、青菜蘿蔔,只要老家有的,就不允許你少帶。
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和二師兄有關的一切,今年多半是沒機會帶上高速了。
有沒有、剩不剩、剩多少...都是個值得深思熟慮的問題。
年齡越大,過年是越難了
看到這裡,你以為過年只是吃香腸難嗎?其實難的理由千萬種,而且每一種都很重!
春節回家難
春節就像一場渡劫,不僅是因為要經歷一場過五關斬六將的春運大戰。
很多時候,票比天高運比紙薄,回家首關就以失敗告終。
以前說「世界再大,也要回家」,但長大後才發現,有時候世界大到真的回不了家。
回家一趟的往返機票,是2個月的工資。
只能在電話裡笑著跟家人說:今年和朋友約了,不回家過年。想回家,卻回不去。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話也不是在哪都適用。過年時候工資高,那還不如留下賺錢。
對新婚夫婦來說,過年這個詞也再沒有以前的灑脫。
組建新家後,自己不再只是父母的寶貝,到底回哪裡是擺在眼前的必選題。
還有哪些不得不值班的,自從披上白大褂,穿上交警服、開著公共運輸...就幾乎春運無緣。
回到家更難
有些人不能回家,但還有一些人是不想回家,因為...
自從開始上班,就徹底從地主翻身成農奴。
過年一次,往返交通、孝敬長輩、發紅包隨份子、購置年貨添新衣、打麻將唱K...不談了,體體面面過個年,真的太難了!
沒完沒了的人情和虛情假意,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過度關愛。
只要一回家,就面臨著一場持久戰。要是遇上安排相親的,更是讓人頭疼。
還有同學聚會、朋友聚會...活的出人頭地還好,混得不如意回家只能見識到人性涼薄。
現在過年啊,早就不再是簡單的快樂。
離家難上加難
看到這裡,如果說上面那些就招架不住了,接下來這一幕,我勸你慎看。
「哎呀,好了好了,你們不用送了,我這麼大個人了,不用送了,我曉得...」
年齡漸長,看著車窗外、後視鏡裡的父母 ,才發現,其實離家的那份捨不得,才是最難的!
一年365天,在公司呆200多天,同事朋友分享了剩下的100天,留給家人的,不過寥寥幾十天。
因此,不管過年有多難,再過2個月,依然要回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