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NV相比 AMD最新Radeon RX500移動獨顯腫麼樣?

2022-01-30 智趣狗

雖然集成Vega架構核顯的移動版Ryzen銳龍處理器已經量產,並已被聯想和宏碁帶到了國內筆記本市場(詳見《內存成禍水?聯想Ideapad 720S銳龍版評測體驗》),但距離移動版Radeon Vega獨立顯卡面世卻還有一段距離。

在此之前,AMD用來和NVIDIA GeForce MX150和GTX10系列獨顯抗衡的武器就只剩下了Radeon RX500系列。那麼,它們究竟有多強?

源於存在感的詛咒


在筆記本專用的獨立顯卡領域而言,NVIDIA Mobile GeForce是當之無愧的王者。與其相比,AMD旗下的Mobile Radeon就顯得極為小眾了,多年來一直被NVIDIA壓著打。

2016年,為了提升在筆記本獨顯領域的發言權,AMD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學習NVIDIA GeForce GTX10系列讓桌面和移動顯卡「同心」。

於是,我們便看到了移動版的Radeon RX460,它採用了和桌面版RX460相同的Polaris 11核心,只是受制於功耗牆在頻率上加以限制而已,其綜合性能足以媲美NVIDIA GeForce GTX960M,已然具備了一定的遊戲實力。

可惜,移動版Radeon RX460依舊沒能擺脫前輩的小眾詛咒,至今也只被惠普暗影精靈II北極星版獵裝,以至於很多普通用戶壓根就沒有聽說過它。

2017年初,AMD帶來了全新的Radeon RX500系列顯卡,並延續了桌面和移動版同心的策略。很遺憾,直到2017年底,武裝Radeon RX500移動版的筆記本才陸續多了起來,而它們也將承擔起在移動版Radeon Vega上市前和NVIDIA爭搶移動獨顯蛋糕的重任。

Radeon RX500顯卡特色


AMD近4年來的Radeon顯卡都是基於GCN架構的修修補補,到了Radeon RX400/RX500算是進入了GCN4.0時代。和上代RX400相比,Radeon RX500顯卡延續了14nm FinFET工藝,並改用了第二代Polaris架構,雖然性能提升幅度不大,但卻優化了更多功能,其中包括:

第2代Polaris架構具有更高工作頻率,可提高待機和多顯示器效率,提供精細控制選項,並對DirectX 12和Vulkan遊戲進行了優化,支持異步計算以獲得出色遊戲和VR體驗;

支持Radeon Chill(智酷)技術,它是顯卡高級幀率控制器,可在後臺自動運行,並根據滑鼠移動速度和玩家在遊戲場景當中的活動動態調整幀速,從而縮短響應時間,提升效率;

支持Radeon FreeSync(顯示變頻)技術,遊戲玩家幾乎可在每個發布的遊戲中享受平滑幀速,沒有畫面撕裂和輸入延遲帶來的挫折感。

支持Radeon ReLive技術,可實現對遊戲內容的共享和畫面捕捉,可讓玩家即使在入門級系統上也能同時享受平滑的遊戲和錄製。Radeon ReLive支持使用HEVC和H.264編解碼器以30FPS和60 FPS速度錄製4K解析度視頻,還與全球多家流行的遊戲流平臺集成。

那麼,具體到移動版的Radeon RX500,它們包括哪些型號,又能實現怎樣的性能呢?從AMD官方查詢可知,移動版Radeon RX500包含5款型號,至於具體型號的特色和性能,咱們繼續往下看。


Radeon 500:馬甲再戰


AMD移動顯卡中還包含Radeon 530和Radeon 520,雖然它們看似隸屬於Radeon 500系列家族,但其本質上卻是28nm前輩的馬甲,性能和早前入門級的Radeon R5系列持平,不會領先英特爾第八代酷睿處理器集成的UHD620核芯顯卡太多,屬於可有可無的存在。如果你比較在意遊戲性能,就請無視它們吧。


Radeon RX540:主流之選


RX540/RX550算是Radeon RX500家族的入門版,它們採用了Polaris 12架構設計,集成8個計算單元,也就是512個流處理器,並內置16個光柵單元和32個紋理單元,支持H264/265編解碼,具備較強的多媒體性能。兩款顯卡的差別在基礎頻率(RX540的加速頻率反而更高?),性能處於伯仲之間。

GPU-Z讀取的流處理器參數有誤,僅供參考

目前,Radeon RX540已被ThinkPad R480所用,而Radeon RX550則被ThinkPad E480/E550武裝。沒錯,至少目前只有ThinkPad對該系列顯卡拋出了橄欖枝,採用英特爾第八代酷睿處理器與其RX540/RX550,售價從5699元起步。

考慮到這個價位的筆記本大都採用了英特爾八代酷睿和NVIDIA GeForce MX150,所以RX540/RX550與MX150孰優孰略就是大家關心的重點所在了。通過3DMark測試可見,Radeon RX550的性能介於GeForce MX150低功耗版和滿血版之間,1080P高畫質下運行《守望先鋒》可保持在60fps左右(平均幀數),應對大型3D網路遊戲毫無壓力。


Radeon RX560:略有起色


作為Radeon RX460的升級版,移動版Radeon RX560新增了完整版的Polaris 11核心型號,配備最多16個計算單元(1024個流處理器,筆記本顯卡應該都是這個版本),內置16個光柵單元和64個紋理單元,整體規格略有提升。

和RX540/RX550相比,Radeon RX560的支持者會更多一些,包括聯想IdeaPad 720(搭載第七/八代酷睿,如i5-7200U或i5-8250U,4799元起)、戴爾遊匣潘多拉系列(搭載AMD第七代APU,如FX-9830P,4499元起)、博本ENZ X36A(搭載六代/七代酷睿,如i7-6700HQ/i7-7700HQ,起價4999元)、Maingear 15RX(搭載六代酷睿,如i5-6300HQ,5699元起)、 寶揚M15RX(搭載六代酷睿,如i7-7700HQ,4599元起)等,多為主打遊戲的大屏筆記本。

就性能而言,AMD Radeon RX560性能優於NVIDIA上一代中端級別的GTX960M,但距離最新的GTX1050還存在一點距離,更難撼動GTX1050 Ti的地位。考慮到搭載七代酷睿i5-7300HQ和GTX1050獨顯的遊戲本普遍都是5000元出頭,Radeon RX560的競爭力還是可以接受的。


Radeon RX570:只聞其名


RX570屬於Radeon RX500家族的高端型號,它基於Polaris 20XL核心設計,集成了32個計算單元(2048個流處理器),光柵和紋理單元分別提升到32個和128個,顯存位寬也從128bit升級到了256bit,所以它的性能較Radeon RX560將出現較大的躍進。

遺憾的是,目前國內並沒有一款筆記本採用這款顯卡,所以我們只能從RX570桌面顯卡的性能推斷移動版的表現。從對比結果來看,RX570桌面版的性能與GTX1060桌面版非常接近,具備很強的遊戲動力。


Radeon RX580:表現遺憾


在移動版Radeon Vega顯卡問世前,RX580就是AMD移動顯卡家族的旗艦,它採用了完整的Polaris 20XTX核心,計算單元達到了36個(2304個流處理器),紋理單元也提升到了144個。目前武裝該顯卡的筆記本只有華碩ROG玩家國度 S7ZC(搭載Ryzen R5,起價11999元),又是極為小眾的存在。

就性能而言,移動版Radeon RX580的性能略遜於NVIDIA方面的GTX1060。考慮到目前採用酷睿i7-7700HQ和GTX1060獨顯組合的遊戲本價格多在8000元到10000元之間,Radeon RX580談不上什麼競爭力。


小結


藉助Ryzen處理器的東風,AMD在移動領域的影響力將持續升溫,順帶著AMD獨立顯卡也會被更多玩家所關注。看過本文,相信大家就能認識到AMD最新Radeon RX500系列顯卡的規格和對應NVIDIA獨顯的性能水平,依舊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希望AMD在2018年能為Ryzen銳龍移動處理器找個好一些的獨顯搭檔吧,在更高的遊戲本市場有所建樹,也能讓NVIDIA加速新一代移動顯卡的更新頻率。

看了這篇文章,99%的讀者還會點擊:

相關焦點

  • AMD連夜發布RX 6000系列,同性能顯卡比英偉達便宜4000
    更精彩的是,三款新的Radeon RX 6000系列顯卡,將與英偉達最新的RTX 3000系列GPU直接抗衡。
  • RX 6900XT跑分曝光:比6800XT提升12%
    今年 nvidia 和 amd 將他們的高端顯卡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大量生產了兩款功能強大的顯卡 rtx3090和 rx 6900xt。這兩張卡的性能據說是不相同時上下,各有自己來回。根據他的說法,rx 6900xt 卡的扇形策略和功率限制似乎與 rx 6800xt 卡相同,但最低功率限制比 rx 6800xt 卡高8% 到10% 。根據系統軟體進行顯示,AMD Radeon RX 6900 XT的最高發展核心工作頻率範圍可達3000MHz,也就是 3.0GHz,比RX 6800 XT的最高使用頻率高200MHz。
  • rx5700刷bios秒變rx5700xt!rx5700刷rx5700xt bios圖文教程
    好了,下面裝機之家帶來rx5700刷rx5700xt bios圖文教程,刷BIOS教程步驟十分詳細,來看看吧。rx5700刷bios秒變rx5700xt!rx5700刷rx5700xt bios圖文教程一、下載顯卡RX5700XT BIOS1、首先我們百度一下「顯卡BIOS」,點擊第一個網站(techpowerup),如下圖所示。
  • AMD APU大戰入門獨顯
    從下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相比Intel HD2000、HD3000核心顯卡,AMD APU性能已經有了數倍的進步。HD6550D性能表現依然超越了HD6450、GT520入門獨顯,但與HD6670差距明顯。HD6670獨顯的優勢在於更高的核心/顯存頻率以及多出來的80個流處理器,這是APU無法相比的。>>DX10遊戲《孤島危機:彈頭》測試:
  • 蘋果16英寸MacBook Pro藉助AMD Radeon Pro 5600M增強了圖形表現
    周一,蘋果公司為其16英寸MacBook Pro添加了新的圖形選項:AMD最新的Radeon Pro 5600M GPU。 它是其AMD Radeon RX 5600 XT的移動版本,在1月份AMD稱其將能提供1080p畫質的遊戲表現。
  • ...500系列主板的BETA BIOS 以支持AMD 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
    ▲數據來源: amd.com在傳統的基於 Windows 的計算機系統中,處理器一次只能訪問256MB顯存 (VRAM),因此限制了系統性能。▲數據來源: amd.com實際性能提升找到「Settings > Advanced > PCI Subsystem Settings」,啟用「Re-size BAR」和「Above 4G memory/Crypto Currency mining」,按「 F10」,保存設置並重新啟動。 此功能的要求是將AMD Radeon RX 6000系列顯卡與AMD Ryzen 5000系列臺式機處理器配對。
  • 一飽眼福 Radeon RX 500系列顯卡炫酷圖賞在此
    我們都知道能夠達成性能和功能完美平衡,是絕大多數使用老顯卡玩家的升級追求。
  • AMD揮別催化劑,Radeon軟體Crimson版開啟新時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AMD的最新動作。談起Catalyst催化劑驅動,遊戲玩家們想必是再熟悉不過了。而作為一枚攢機攢了十幾年,至今仍未間斷的炒雞資深DIY玩家,當年AMD推出CCC(Catalyst Control Center)催化劑控制中心時,我還專門給IT報刊雜誌寫過詳細的體驗應用文章。
  • AMD Radeon RX 6900 XT評測相比RTX 3090有什麼差距
    此外 PCWorld 和 Guru3D 的報告指出,在較低的解析度下,RX 6900 XT 和 RTX 3090 的幀率相當。而在較高的解析度下,英偉達的優勢要更大一些。價格方面,RX 6900 XT 的官方指導價要低一些。但無論消費者選擇哪一家的產品,性價比都還是相當不錯的(如果能夠不加價就順利搶購到的話)。
  • AMD Radeon RX 550 Vs. NVIDIA GeForce GT 1030
    讓我們先來看看它的規格參數,由於RX 550是全新產品,在RX 400系列中並沒有同級顯卡發售,所以其使用的是AMD全新的Polaris 12核心,核心面積為101平方毫米,共包含有22億個電晶體,擁有512個流處理器,8個ROPs和32個紋理單元,GPU核心頻率為1183MHz。和定位高一級的RX 560的Polairs 11核心相比,正好是它的一半規格。
  • 微星發布適用於AMD 500系列主板的BETA BIOS
    ▲數據來源:amd.com在傳統的基於 Windows 的計算機系統中,處理器一次只能訪問256MB顯存 (VRAM),因此限制了系統性能。▲數據來源:amd.com 實際性能提升 ▲根據AMD的說法,不同的遊戲將獲得不同的性能提升.(數據來源:AMD.com)對於MSI的主板用戶來說,啟用SMART ACCESS MEMORY非常簡單。 更新BIOS後只需單擊幾下即可。
  • Intel處理器、AMD獨顯都不要!蘋果新款M晶片曝光
    Intel處理器、AMD獨顯都不要!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消息一向靠譜的知名財經記者Mark Gurman在最新報導中透露  要知道現款16寸MBP用的是酷睿i9,iMac和Mac Pro更是Intel至強W加持,可見新一代M系處理器有著與它們媲美叫板的實力,至少在蘋果的眼中是這樣。  據悉,新M處理器最多有20核,包括16個大核和4個小核。
  • AMD Radeon RX 560 XT首發評測
    當然,從規格參數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相比RX 560,RX 560 XT的規格有了極大幅度的提高,基本上可以看作是RX 570的小幅度「縮水」而來的產品。事實上,與RX 570相比,RX 560 XT也僅僅只是在流處理器上縮減了256個(同步帶來紋理單元也略有縮減),但是在基礎頻率上反而提升了60MHz左右。
  • 旗艦級顯卡,AMD Radeon RX 6900 XT顯卡評測
    也因為RDNA2架構如此優越的能耗比性能,索尼和微軟的次時代主機PS5和XboxSeriesX才會選擇了Zen3架構和RDNA2架構相結合的SOC集成方案,進一步壓縮主機的體積,提供更強的遊戲性能。顯卡長度267mm,高度120mm,2.5槽的厚度,是非常標準的顯卡尺寸,與競品RTX 3090相比,那真不是小了一點點。RDNA 2架構簡介在RX 6800 XT/RX 6800的評測中,我們介紹了RDNA 2架構的詳細構成。
  • AMD居然開始擠牙膏啦?
    開局一張圖距離Intel十代處理器發布也已經過去啦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啦,amd這邊的4000系列處理器也只是在移動端上線啦4800h跟4900h,4000系列的桌面版本遲遲沒有動靜,是不是amd覺著十代的intel實在是沒有一戰之力呢?
  • A卡重回巔峰 AMD Radeon RX 6800/6800XT顯卡首發評測
    最近幾年,AMD在CPU領域的強勢逆襲吸引了幾乎所有的目光,而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家同時製造CPU和GPU的廠商,AMD的顯卡產品線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處於相對的弱勢地位。而在上個月的發布會上,AMD終於拿出了足以挑戰老對手最新高端產品線的RX 6000系列顯卡產品。
  • 旗艦PK:AMD Radeon RX 6900 XT 與 Nvidia RTX 3090誰更強?
    如果想獲得圖形性能絕對好的顯卡,那麼你需要擁有RX 6900 XT和RTX 3090,而且沒有其他選擇, 因為它們做到了內存最大化性能最優化。 儘管功能強大,這兩個卻在功能和價格上卻有很大差異,這給用戶帶來了選擇困難。
  • AMD Radeon RX6900XT評測:它終於來了,它也終於回來了
    可和上一代RX5000系相比性能提升1倍並不是個特別能夠說明事情的東西,畢竟RX5000系列中的旗艦RX5700XT在絕對性能層面只能算個中高端級別。雖然RX5000系列顯卡以及銳龍 3000系列的亮眼表現讓不少人對「3A」主機重燃起希望,可當時真正的頂級遊戲顯卡市場依舊牢牢地被英偉達把持在手裡,基本沒有Radeon什麼事情。
  • AMD最強移動顯卡Radeon Pro 5600M首測:提速50%、蘋果獨享
    AMD近日發布了新款移動顯卡Radeon Pro 5600M,專為蘋果16英寸MacBook Pro定製,這也是AMD迄今為止最強大的移動顯卡,規格高於PC平臺的Radeon RX 5600M/57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