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原 :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蠚鳥獸則死,蠚木則枯。
【解說】:欽原是一種毒鳥,樣子像蜂,卻大如鴛鴦;螫鳥獸則死,螫草木則枯。《駢雅》雲:欽原,鳥也。
郭璞《圖贊》曰;「欽原類蜂,大如鴛鴦。觸物則斃,其銳難當。
(huá)魚:
【原文】: 又西三百七十裡,曰樂遊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是多白玉,其中多 魚,其狀如蛇而四足,是食魚。
【譯文】: 再往西三百七十裡,是坐樂遊山。桃水從這座山發源,向西流入稷澤,這裡到處有白色玉石,水中還有很多 魚,形狀像普通的蛇卻長著四隻腳,是能吃魚類的。
【解說】: 魚是一種四足蛇形的食魚怪魚。《東次四經》子桐山也有此魚:「其狀如魚而鳥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鴛鴦,見則天下大早。」二者不同:故是任臣按:《字書》鯧魚有二;鳥翼如魚者,音滑,子桐水之魚是也;如蛇四足者,音骨、今郭音滑,疑《字書》誤也。劉會孟冂,龍蟠潭中亦產鉑四足而有角:」汪線注中的鯝魚與經中所記又有不同:「鯧魚似鯰、腹下赤,前足如人足,後足如鱉足,多產於西流之水。
今見桃水之 魚,有三種形狀:(1)蛇首蛇尾魚身四足,(2)角首魚身蛇尾,有翼四足,前足似人足,;(3)蛇首蛇身四足,前足似人足,
長乘 (神):
【原文】: 西水行四百裡,曰流沙,二百裡至於嬴母之山,神長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狀如人而豹尾。
【譯文】: 往西行四百裡水路,就是流沙,再行二百裡便到蠃母山,天神長乘主管這裡,他是天的九德之氣所生。這個天神的形貌像人卻長著犳的尾巴。
【解說】: 天抻長乘是地處流沙附近的贏母之山的山神,他的樣子像人,卻長著一條豹子的尾巴,據說他是天上九德之氣所化生;有人說,禹治水至洮水時,有一長人代表天帝把黑玉書交給了他,這個長人,便是長乘。郝懿行按:「《水經注》雲,禹西至洮水之上,見長人受黑玉(書),疑即此神。」
郭璞《圖贊》曰:「九德之氣,是生長乘。人狀豹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西王母 :
【原文】: 又西北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譯文】:再往西三百五十裡,是座玉山,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貌與人一樣,卻長著豹子一樣的尾巴和老虎一樣的牙齒而且喜好嘯叫,蓬鬆的頭髮上戴著玉勝,是主管上天災厲和五刑殘殺之氣的。
【解說】: 《山海經》中有關西王母的記載有三處。其為《兩次經》,說住在玉山的西王母樣子像人,頭髮蓬亂,頭戴玉勝,卻長著豹尾虎芮,還擅長野獸般的嘯鳴,是掌管災厲和刑殺的天神這帶有獸形特徵的天神,可以看作是西王母之原始。其二為(大荒西經》,說崑崙丘上的西王母「人面、虎身、文尾……戴勝、虎齒、豹尾、穴處」,此經所記之西於母,儘管仍保留了若十獸形特性,但「穴處」·說,可以想像「為穴居蠻人酋長之狀」(袁珂注)。其三為《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嗎,為西T母取食。在崑崙虛北」袁珂認為,「此處之西王母實又儼然具有E者之風」:酉王母從獸到人,而又王者,經歷若干變異:從《山海經》西王母的變異可以看出,此經實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此外,以西王母為中心的神話,還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乇母、穆犬子賓於西王母西王母為天子謠等,都未見於《山海經》,顯然屬於《山海經》成書之後出現的、或不在《山海經》成書的地域或民族之內的神話。
郭璞《圖贊》雲:「天帝之女,蓬頭虎顏。穆王執贄,賦詩交歡。韻外之事難以俱言。「
山海經西次三經全怪獸圖文解說二
西次三經的神跟怪獸太多,做多篇講解,後續會繼續發表,喜歡請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