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西次三經全文怪獸圖解三

2020-12-23 風在飛轉

欽原 :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蠚鳥獸則死,蠚木則枯。

【解說】:欽原是一種毒鳥,樣子像蜂,卻大如鴛鴦;螫鳥獸則死,螫草木則枯。《駢雅》雲:欽原,鳥也。

郭璞《圖贊》曰;「欽原類蜂,大如鴛鴦。觸物則斃,其銳難當。

(huá)魚:

【原文】: 又西三百七十裡,曰樂遊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是多白玉,其中多 魚,其狀如蛇而四足,是食魚。

【譯文】: 再往西三百七十裡,是坐樂遊山。桃水從這座山發源,向西流入稷澤,這裡到處有白色玉石,水中還有很多 魚,形狀像普通的蛇卻長著四隻腳,是能吃魚類的。

【解說】: 魚是一種四足蛇形的食魚怪魚。《東次四經》子桐山也有此魚:「其狀如魚而鳥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鴛鴦,見則天下大早。」二者不同:故是任臣按:《字書》鯧魚有二;鳥翼如魚者,音滑,子桐水之魚是也;如蛇四足者,音骨、今郭音滑,疑《字書》誤也。劉會孟冂,龍蟠潭中亦產鉑四足而有角:」汪線注中的鯝魚與經中所記又有不同:「鯧魚似鯰、腹下赤,前足如人足,後足如鱉足,多產於西流之水。

今見桃水之 魚,有三種形狀:(1)蛇首蛇尾魚身四足,(2)角首魚身蛇尾,有翼四足,前足似人足,;(3)蛇首蛇身四足,前足似人足,

長乘 (神):

【原文】: 西水行四百裡,曰流沙,二百裡至於嬴母之山,神長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狀如人而豹尾。

【譯文】: 往西行四百裡水路,就是流沙,再行二百裡便到蠃母山,天神長乘主管這裡,他是天的九德之氣所生。這個天神的形貌像人卻長著犳的尾巴。

【解說】: 天抻長乘是地處流沙附近的贏母之山的山神,他的樣子像人,卻長著一條豹子的尾巴,據說他是天上九德之氣所化生;有人說,禹治水至洮水時,有一長人代表天帝把黑玉書交給了他,這個長人,便是長乘。郝懿行按:「《水經注》雲,禹西至洮水之上,見長人受黑玉(書),疑即此神。」

郭璞《圖贊》曰:「九德之氣,是生長乘。人狀豹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西王母 :

【原文】: 又西北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譯文】:再往西三百五十裡,是座玉山,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貌與人一樣,卻長著豹子一樣的尾巴和老虎一樣的牙齒而且喜好嘯叫,蓬鬆的頭髮上戴著玉勝,是主管上天災厲和五刑殘殺之氣的。

【解說】: 《山海經》中有關西王母的記載有三處。其為《兩次經》,說住在玉山的西王母樣子像人,頭髮蓬亂,頭戴玉勝,卻長著豹尾虎芮,還擅長野獸般的嘯鳴,是掌管災厲和刑殺的天神這帶有獸形特徵的天神,可以看作是西王母之原始。其二為(大荒西經》,說崑崙丘上的西王母「人面、虎身、文尾……戴勝、虎齒、豹尾、穴處」,此經所記之西於母,儘管仍保留了若十獸形特性,但「穴處」·說,可以想像「為穴居蠻人酋長之狀」(袁珂注)。其三為《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嗎,為西T母取食。在崑崙虛北」袁珂認為,「此處之西王母實又儼然具有E者之風」:酉王母從獸到人,而又王者,經歷若干變異:從《山海經》西王母的變異可以看出,此經實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此外,以西王母為中心的神話,還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乇母、穆犬子賓於西王母西王母為天子謠等,都未見於《山海經》,顯然屬於《山海經》成書之後出現的、或不在《山海經》成書的地域或民族之內的神話。

郭璞《圖贊》雲:「天帝之女,蓬頭虎顏。穆王執贄,賦詩交歡。韻外之事難以俱言。「

山海經西次三經全怪獸圖文解說二

西次三經的神跟怪獸太多,做多篇講解,後續會繼續發表,喜歡請加關注。

相關焦點

  • 《山海經》西山一經二經,人面獸身的神,超越希臘怪獸斯芬克斯
    圖說山海經第二——西山經之一次經、二次經《山海經·西山經》記述的是自東向西的四條山脈。其中西次一經自錢來山至 (gui) 山,共19座山,總長2957裡。西次二經自鈐(qian)山至萊山,共17座山,總長4140裡。西次三經自崇吾山至翼望山,共23座山,總長6744裡。西次四經自陰山至崎嵫山,共19座山,總長3680裡。
  • 【山海經圖鑑】之【西山經】·【南山】
    離開羭次山,往西經過時山,前方三百二十裡的地方,有一座南山。南山上沒有什麼珍稀怪獸,但卻生活著許多隻兇猛的花豹。在山林之中,偶爾還能聽到不少布穀鳥的叫聲。往期回顧:《南山經》《山海經圖鑑》之《南山經》匯總《西山經》【山海經圖鑑
  • 西王母的坐騎是什麼?上古時期一種雙頭怪獸,《山海經》裡有答案
    看過《山海經》的小夥伴都知道,為西王母打理日常送信送餐的,是傳說中的神鳥——三青鳥。那麼,這位大神的座駕又是什麼神獸呢?傳說西王母和東王公是一對天神,但是卻兩地分居,一個住在西天崑崙,一個住在東天門,但是他們之間其實是有一趟專用的「高鐵」的。
  • 圖解山海經——真正的中國神獸!
    一角馬,闢火奇獸。最早出現在《北山經》:「又北三百裡,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疏,可以闢火。」除此之外,《莊子》、《神異經》記載的怪獸也叫此名。黃帝、共工氏首領在一些記載當中也被稱為「帝江」。
  • 《山海經》裡的神獸和妖怪
    蠱雕《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五百裡,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矔疏《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三百裡,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帝江《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裡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
  • 山珍海味經:《山海經》是一道真正的「饕餮「大餐
    【正文】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山海經》最讓人稱奇是腦洞開到銀河系的異獸形象,就像魯迅先生描繪的:"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但很少人會發現,《山海經》除了是一本志怪書,還是一本隱形的食譜!
  •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是什麼形象?
    (一)《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形象 《山海經》中對西王母的描述共有四處: 《西次三經》:「又西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 《大荒西經》:「(西有)[有西]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大鵹,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鳥。」《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 《山海經》中六種怪物,上古時期的奇禽怪獸,一個特徵世間少有
    在《山海經》裡有六種奇禽怪獸,它們有的長著六隻腳,有的長著人臉豬身,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長著紅色的尾巴。文/希夷符號帝國獨家原創叢林歌王鹿蜀出了鵲山不遠就是猿翼山,離開猿翼山再往東走三百七十裡,就是杻陽山。這裡是一個風水寶地,礦產豐富,山的南坡有很多赤金礦,陰坡有很多白金礦。
  • 山海經中藏有什麼秘密,紀曉嵐發現後卻想極力銷毀,如今已被破解
    在當時的時代,古人根本不敢相信原來還有一個小矮人國家的存在,而《山海經》中正式如此記錄。所以紀曉嵐在看到後就不得不為了安撫民眾心理,選擇極力摧毀它。但是就是在那次大量的古書摧毀的現場,《山海經》還是被遺漏流傳了下來。
  • 山海經中的十大人面獸!有的吞噬火焰,有的還能抵擋雷劫!
    《山海經》中記載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奇禽怪獸,它就像是一個令人拍案驚奇的動物博物館。 而其中有一些很有特點,比如人面馬身的英招,人面鳥身的畢方,人面豺身的化蛇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 《山海經》的作者是誰,書中的怪獸都長什麼樣?終於弄清楚了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魯迅《阿長與山海經》與魯迅不同,小編直到初中學到了這篇課文,才知道這樣一本上古傳世奇書,有著奇詭瑰麗的色彩,包羅萬象的內容,以及傳奇的「出身。」《山海經》由何人所寫?--無明確定論,但肯定不是成於一人一時《山海經》的作者,成書時間,目前尚無定論。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一、成於大禹治水之時。
  • 《山海經》中記載的怪獸都是真的嗎?是神話、科學亦或是現實
    講到《山海經》,我首先想到的是在上海的市井弄堂中,將圍坐在一起"閒扯"被稱之為"談山海經"。因為《山海經》這本書,歷來被認為是一本"博大"且"荒誕不經"的奇書,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雞毛蒜皮,涵蓋了世界的方方面面。
  • 大文豪魯迅所說的,山海經到底有多奇異
    山海經是一部有幾部分組成的奇異的古書,具半個多世紀的專家學者研究。山海經並不是一位作者,大致於春秋到兩漢時期。原本在劉向劉秀父子收編前在史記(大宛傳)有記載山海經原有本山經。8篇海經部分為其父子收編,命名該書山海經。而後西晉郭璞收編5篇荒經,而形成今傳世山海經18篇。
  • 《女兒經》全文閱讀(三版本)
    也是人, 飲食類,一般平,不是處,且寬忍,十分刻,異心生,若太寬,便不遜,最難養,是小人,再叮嚀,更警心,妯娌多,都一心,本等話,莫生瞋, 同茶飯,莫吵分,一鬧嚷,四鄰聽,任會說,非為能,吵家的,個個論, 公姑鬧,不安寧,各自居,也要命,命不遇,只是貧,那時節,才理論,這等事,當自忖,管家娘,更須聽,趕捉牲,莫紛紛,動宰割,忌刀聲, 親鍋廚,休錚錚,最不孝,斬先脈,夫無嗣,勸娶妾,繼宗祀,最為切, 遵三從
  • 從《山海經》中的山神形象與祭祀文化,看《山海經》的杜撰性
    《南次二經》之首,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南次三以》之首,其神皆龍身而人面。《西山經》中《西次二經》之首,凡十山,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一臂,操杖以行,是為飛獸之神。崑崙之丘,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西水行四百裡曰流沙,二百裡至於蠃母之山。神長乘司之,是天之九德。其神狀如人而[犭勺]尾。
  • 《山海經》中的三個肥遺
    肥遺在今天的華山,太古時期的太華山,生活著一種怪蛇,名為肥遺。肥遺的另外兩次出現其中一次也是在《西山經》」又西七十裡,曰英山......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可以殺蟲。」這便是肥遺鳥了。肥遺鳥是一種黃色的鵪鶉大小的鳥,喙是紅色的,據說吃了這種鳥能夠治病、防止寄生蟲。不過,二者其實算不上同名,因為我們提到的肥遺蛇的「遺」字並不是這個,而是有蟲字旁的,只是今天找不到那個字,才改用這個「遺」的。
  • 匈奴墓出土「金怪獸」,和《山海經》中的異獸一致,傳說是真的?
    就比如專家在一座匈奴墓中出土的「金怪獸」一樣,不僅歷史價值高,而且還和《山海經》中記載的異獸一致。這隻金怪獸的出現讓我們不得不懷疑,難道《山海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古墓出土金怪獸,和《山海經》記載的異獸非常相似 《山海經》是我國先秦時期的重要古籍,是一部富有神話色彩的奇書,書中記載了山川、道裡、民族、
  • 《山海經》純屬古人編造的神話?大量事實證明,很多記載都是真的
    每次讀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小編都是眼中流著淚、嘴角含著笑地讀完全文的。因為,小編從文中讀出了天下那種透發出至情至性的母愛的影子——感恩世上一切偉大的母親!話說回來,今天要講述的主題卻只是《山海經》。魯迅先生本人只把《山海經》當成奇書異書來讀,而對其所記一切都是很不以為然的,以一句話作為評語:《山海經》「蓋古之巫書」。
  • 《山海經 東山經》原文解析(總第16期)
    「東山經」原文解析:從膠東到泰山,說的又是山東前言,也是題外話。2020年本號開始發布《山海經證真》中的「山經」部分,「海經」部分已經在2019年發布完畢,共12期。「山經」原書的順序是南西北東,為什麼在南山之後發東山,這個以後解釋。
  • 山海經:並不是所有動物的腿都成雙,三條腿的鳥還真有
    文/公子唯晨當初魯迅先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寫道:「曾經有過一部繪圖的《山海經》,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這一句話裡包含了《山海經》中極具典型的幾個記載,讀了《山海經》全文後,公子不得不說長著人面的動物可真多,以至於我都要懷疑記載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