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嘗試「年輕化」。
作者:曾樂、編輯:楊旭然,圖片來自「特定授權」
今年悄然入局的花小豬,正攪動著整個網約車市場。
10月30日,在花小豬打車媒體開放日上,花小豬打車總經理孫樞表示,做花小豬的初衷是希望提供更實惠的網約車產品,讓用戶出行更安全更便捷;也作為司機的收入補充,為司機師傅增加收入。
可以發現,自今年起,滴滴加速在出行市場的各個細分領域進行大量布局,如:青菜拼車、滴滴貨運、快的新出租等。不過,以「低價」為競爭優勢的花小豬,卻並未現身於滴滴出行App中,而是作為一款獨立App廝殺於網約車戰場中。
「我們發現有很多用戶的需求我們是滿足不了的,特別是那些年輕的用戶,還有對低價的產品有渴求的用戶。」在發布會上,滴滴出行總裁柳青講述了花小豬打車品牌誕生的原因。對此,孫樞認為,同一個公司推出多個同類品牌,有一定的產品差異,這也是較為普遍的事情。
關於平臺資質問題,孫樞表示,花小豬打車是滴滴旗下的出行產品,在滴滴擁有的資質下運營,並與滴滴在安全上採用了同等的標準。此外,他表示,之前花小豬確實有溝通不到位的情況,目前在持續加強溝通,已得到越來越多城市主管部門的認可和支持。
從市場表現來看,主打「實惠」的花小豬吸引了不少年輕用戶。據花小豬官方數據顯示,其用戶中90後超60%,近80%的用戶認可花小豬實惠的服務。
如今,滴滴的業務線已延伸至多個領域。但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金融、保險等業務,目前都尚處於襁褓之中,短期內難以實現大規模盈利。於滴滴而言,攻佔下沉市場成了一個值得投入的新故事。
不過,作為「下沉版滴滴」,花小豬採取的是低價、低抽傭、高補貼的戰略,這依舊存在複製當年補貼大戰的風險。此外,花小豬還有著明顯的運力合規存疑風險,廣受質疑。除前期擴張投入外,花小豬該如何規避網約車市場中的盈虧平衡難題?這些對滴滴而言皆是不小的考驗。
以下為採訪實錄:
Q:滴滴為什麼一定要獨立出個App去做「花小豬打車」?
花小豬打車總經理孫樞:之所以我們從0到1再做一個花小豬打車平臺,核心原因在於存在著一群極具個性的用戶,因此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具備鮮明個性的品牌、從而更好吸引用戶,這兩個定位是不太一樣的。
花小豬打車技術負責人曹樂:從內部角度來看,如果你要做一個漸進式的演化,其實在原有模式裡做更合適。但如果你想做一些更多、更不一樣創新的東西,單拉出來去做會跑得更快,這是我們內部的一個考慮。但確實,在花小豬裡有很多比較好玩的東西,所以其實在公司內部不只是網約車,其它業務也在不斷借鑑。
Q:花小豬現在被稱為「打車界的拼多多」,它主要的用戶畫像是一線城市還是下沉市場?
曹樂:花小豬的用戶群體會比滴滴的用戶群體更加年輕,可能會更加追求實惠和好玩。從用戶的總量上來看,其實應該在一二線城市,還有三四線城市。
Q:作為新上線的網約車平臺,花小豬在合規方面進展如何?
孫樞:可能這是我們在平臺上線時確實沒做到位的工作。當我們剛開始做花小豬業務時,我們認為花小豬本身就是滴滴的一部分。所以我們當時直接假設:這既然是集團的一部分,各種各樣的資質我們直接復用滴滴的就可以了。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我們跟主管部門的溝通沒有做到位,上線之後也是在持續溝通。
關於合規方面,花小豬平臺上使用的司機都是滴滴平臺上的司機,我們整體作為一個集團會持續與各地政府部門溝通合規進度。
Q:目前花小豬的競爭優勢在於便宜,長遠來看,為了讓C端用戶長期使用,這一優勢會不會持續?能否與滴滴本身拉開差距?
孫樞:現在大家看到的實惠部分,確實是我們在前期產品上線、投入時的額外投入。未來進入到後期穩定運營期,還是通過兩種方式能夠持續的保持實惠:
第一,每一個企業在運營的時候都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推廣費。我們的核心思路其實就是通過「玩」的方式,讓用戶在使用時便享受了實惠,我們相當於把這部分推廣費讓用戶直接使用。
第二,我們在產品流程中做了一些細微的改動,我們希望通過一些微創新,減少用戶在複雜場景出現的次數與頻次,讓我們整體成本降低。同時,這也能把這部分成本轉移給用戶從而體驗到更便宜的打車。
Q:最近有消息稱,花小豬目前的司機、用戶,與滴滴快車呈現出很大程度的重合,您如何看待花小豬與滴滴快車的關係?
孫樞:司機與乘客的重合其實不太一樣。如今,花小豬所有司機都已經在滴滴註冊、接單,只有成功註冊且激活的滴滴司機才能來開花小豬。我們司機的實質其實一樣,兩邊司機其實是一個群體,這也是為了保障用戶整體安全體系。
在乘客端,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用戶群體有不少重合,但他們的頻次、活躍度不太一樣。今天在花小豬的平臺上,我們看到有更多可能對價格更敏感的用戶,他們可能對於體驗方面的小細節沒那麼注重,反而願意更多在花小豬上打車。所以,儘管用戶重合度比較高,但我們能看出用戶使用的習慣有很大不同。
Q:從司機端來看,「打車」其實是從A到B,這裡面成本是固定的。花小豬和滴滴在司機佣金及其它方面,能夠支撐這一體系長期發展的差異點是什麼?
曹樂:關於讓花小豬打車變得更便宜,一方面,我們更多把市場推廣費用通過遊戲化的方式返還給用戶,這樣能使用戶在這方面更便宜。另一方面,在平臺設置上很多地方都和滴滴不太一樣,在這背後可能都是巨大的成本節約,我們也會把這部分返還給用戶,讓用戶更便宜。
從司機角度來看,如果用戶總的量變多了,對於叫車頻次也會更高,無論是花小豬還是滴滴,我們都能確保司機有單、不至於空跑。
Q:之前我有採訪過一位滴滴司機,他覺得用花小豬跑長途不划算、跑短途划算。從平臺的角度,通過讓利會使乘客感到打車很便宜,但其實司機可能不願意接這個便宜的單。對此,花小豬如何去平衡乘客與司機的利益?
孫樞: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持續研究,需要在設計整個司機與乘客需求匹配過程中不斷完善。一方面,在整體產品設計上,每一位司機一天都有幾次選單機會;另一方面,我們在後臺技術上也會不斷去發現司機和用戶的喜好,從而改進兩邊匹配的效率。我們今天的定位其實是為司機補充收入,希望通過給用戶帶來更實惠的產品,反過來能為廣大司機師傅補充更多收入。
曹樂:這個司機反饋的問題確實也是存在的。讓合適的訂單找到更合適的司機,這也是我們的目標,但確實是我們現在做得不夠好。在平臺上線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