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與建築的關係|以國家美術·年度十大機構——松美術館為例

2020-12-14 愛泛幸

白牆藍天與草地植物。

這是松美術館帶給我們的體驗。

也構建了松美術館的時尚格局。

松美術館 外空間

在北京順義區坐落著一座具有國際視角、國際標準的藝術空間——松美術館。它是國家美術年度十大機構獎的獲得場館之一。顧名思義,松美術館,即名字為「松」,取純粹、峻然的寓意。象徵著君子風骨,無論視覺美感,還是精神寓意,都十分契合創始人王中軍先生個人對藝術的理解和深植於內心的使命感。

作為藝術空間,它的內部陳列我們自然無需多說。而它的外部空間,是一個極好的藝術與自然結合的例子,白牆與綠草地;天空與松樹。倘若有影子,那松的影子便倒影在白牆上,協和而唯美。

松美術館

創造了以景造物的天工之美,也創造了建築和植物的輝映之趣

我們常說,若植物的高境界不再是單純的賞花悅目; 不再是單純的養護與培育。那我們便知,植物的高境界是在一個環境中與建築等其他固定事物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就像松美術館,仿佛你在逛一座藝術空間,但其實你早已進入了一個以松為元素的植物主題園林

松美術館

建築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離不開了植物,我們才正視植物在環境中的重要性。倘若今天松美術館把松與建築做到了極致,那麼古代的各種古典園林,也成就了中國古代對建築和植物的統一和協調。

松美術館

其實,植物建築學早已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誕生在美國。芝加哥在一幢建築上摒棄了傳統的牆體分割,改用植物進行了立體劃分。形成了新的獨特景觀。

而今天,我們也越來越對植物鍾愛有加,植物作為城市呼吸的載體,也成為了一些新式住宅爭搶的賣點。新加坡的植物住宅早已成為花園城市的象徵,而在國內,像是成都的第四代住宅也已經走進大眾視野。

成都第四代生態住宅

不得不說,植物與建築的關係形成了空間與景觀設計的新時尚。

除了建築室外,室內的設計很多時候是透過植物來形成時尚新氛圍的。

愛泛幸——寶芳竹柏

植物早已成為建築的一部分,成為城市呼吸的載體。

而作為呼吸主體的我們,更加早已離不開植物。

當建築與植物得到美好的融合時,其實人類也一樣。

相關焦點

  • 從3座美術館看建築與藝術的共生
    從豐島美術館原址建築裡的一口泉,演變為內藤禮的"母型"的水滴,從無論怎麼變形也能保持柔軟的水滴屬性,演變為手繪自由曲線的建築外形。藝術家內藤禮及藝術作品「母型」關於內藤禮,她的作品不多,而似乎,豐島美術館裡的唯一館藏——"母型",便是她最有名的作品。這也是西澤立衛在設計伊始所擁有的靈感來源。
  • 30座國內頂級的美術館建築!
    > 松美術館是由華誼兄弟創始人王中軍的跑馬場改造而成,筆直的通道與虯曲的古松掩映著一座白色石塊築成的中式建築。非常建築 美術館以橋上橋的形式構成,下層的鋼橋是開放的桁架結構,為行人通過提供了一個帶頂的街道,同時也助於疏導洪流;上層的現澆混凝土拱橋內部設有畫廊。
  • 廣西花3億多建的美術館,建成就被評為「全國十大最醜」建築之一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許多城市的發展速度不斷增長,因此城市在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後,想改善自己的市容,不僅可以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還可以發展旅遊業, 因此,有些城市重點是加強市內環境建設,拆除改造一些舊房危險的房間,新建一些高樓,在城市形成更多的「地標建築」,而廣西花3億多建的美術館,
  • 騰訊新聞「逛展體驗官」第2期招募:在松美術館裡找「綠色」
    松美術館外觀。圖片:松美術館 松美術館,傳說中北京最美的美術館,既是一座具備很高學術水準的藝術機構,也是京城網紅拍照打卡聖地。其作品《塔克拉瑪幹計劃》被選為2017「橫濱三年展」海報、畫冊的背景圖。同年趙趙被CoBo評選為中國藝術家Top10,獲第十一屆AAC藝術中國年度青年藝術家提名獎,2014年被Modern Painters列為全球最值得關注的25位藝術家之一。
  • 雅昌聯手今日美術館揭秘民營美術館運營之術——《中國民營美術館...
    本書是國內鮮有以個案研究的方式總結國內重要民營美術館的運營特色,不同美術機構的探索之路呈現出不同地區、不同文化政策、不同民營資本背景和模式下建立的民營美術館的不同思考與實踐。出版目錄序文/ 高鵬第一部分 民營美術館何為?
  • 83家場館吸引觀眾841萬人次,上海市美術館大數據發布
    、以上海飛機製造廠廠房為基礎改造的西岸藝術中心等,並與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中國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等建立了合作關係。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僅2019年1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揭幕「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五年展陳合作項目」,上海餘德耀美術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和卡達博物館群也宣布三家機構將聯合開發、共享展覽和項目。
  • 順德和美術館開門迎客|和美術館|安藤忠雄|美術作品
    和美術館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尹春芳)雙節長假,由日本建築師、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安藤忠雄設計的和美術館在廣東順德面向公眾開放。受疫情影響,原定於今年3月20日開幕的「世間風物——和美術館開館大展」,本次以「啟動展」的形式率先亮相。原展覽計劃中的部分國外藝術家作品將順延至「正式展」中呈現。
  • 英國:疫情下的國家美術館
    3月16日,在英國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的一個展廳空空蕩蕩。英國衛生部門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達1543例,政府呼籲人們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出行及與外界的接觸。新華社/歐新3月16日,在英國倫敦,一名男子戴口罩坐在英國國家美術館的長椅上。 新華社/路透3月16日,在英國倫敦,參觀者在英國國家美術館的畫作前駐足。 新華社/路透3月16日,在英國倫敦,參觀者在英國國家美術館的畫作前駐足。
  • 2020年度中國建築方木行業十大品牌榜單
    由優品牌網(http://www.upinpai.net)主辦的2020年度建築方木行業十大品牌投票活動圓滿結束。本次活動由優品牌網大數據系統提供數據支持,綜合考慮了品牌的知名度、企業資產規模與經營情況、員工數量等多項指標。榮登「2020年度建築方木行業十大品牌」榜單的品牌如下:
  • 世界級十大著名美術館
    本期,清央美術將為大家介紹一下世界級十大著名美術館。可能有些美術館的名字你早已爛熟於心,但還是希望通過本期的內容讓大家對於美術館方面的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期介紹的美術館排名不分先後哦!)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擁有著數額非常巨大的文物珍品,在這座古羅馬式建築裡,珍藏著的圖書資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所都不能比擬的。大英博物館初創於1753年,在1759年的時候開始對外開放,現在的房屋大多數都是19世紀中期所建設的。
  • 藝術家關玉良榮獲「2019工匠中國年度十大人物」,引領藝術行業!
    2020年9月20日,「尋找工匠精神榜樣—2019第四屆工匠中國年度人物盛典」「2019第五屆中國行業新標杆獎盛典」在北京盛大舉行。著名藝術家關玉良榮獲「2019工匠中國年度十大人物」,是唯一一位獲得此殊榮的書畫藝術名家,引領中國藝術行業新標杆!
  • 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的莫奈與建築
    - Claude Monet法國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1840-1926)以其出色的風景畫,海岸線和睡蓮而聞名,但本月在倫敦國家美術館舉辦了新的「莫奈與建築」展覽。這個節目突出了他對建築的興趣,不僅僅是在構圖方面,還有他如何用它作為背景和工具來捕捉光線變化的影響,我很幸運能夠在本周捕捉它!
  • ZEESEA跨界英國國家美術館,打造梵谷系列彩妝!
    最近,中國的色彩專家和美妝藝術家ZEESEA居然跨界到美術領域,聯合英國國家美術館推出梵谷系列彩妝!上線兩天銷量就達到近10萬份,銷量火爆的背後體現一個品牌將彩妝跨界玩出門道。《麥田與絲柏樹》《長草與飛蝶》ZEESEA的系列彩妝將品牌理念與梵谷畫作內涵充分融合,以《向日葵》的唇釉、口紅、眼影為例
  • 年度盤點:2020建築中國十大事件回顧
    下面就跟著ARCHINA建築中國一起回顧2020的建築圈年度十大事件吧。  01  中國速度: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  據悉,足球場的概念構思及方案審查為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設計師為美國Gensler公司的副總裁、設計總監Hasan A·Syed。此造型更是再次引發了關於「具象建築」的深入探討。最終,「蓮花」造型被「俯角並蒂蓮」的設計方案所取締。  05  87歲的建築師理察·羅傑斯宣布退休
  • 全球著名知名十大建築公司|建築設計院排名 :閃耀著藝術之光的建築...
    DESTROY的建築是一種本質的、想賦形的建築,本著團隊合作的理念與工作哲學,自創立以來便將交換、傳承、學科交叉和思想碰撞融合貫徹。同時,DESTROY建築事務所著重強調社會參與, 為二十一世紀城市化進程的問題和挑戰提供創新且具體的解決辦法。
  • 英國國家美術館不得不看的十大珍品!
    英國國家美術館是世界著名的美術館,很多的藝術珍品保存其中,坐落在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這個美術館現在收藏的作品一共有2300多件,主要是從13至19世紀知名藝術家的作品。這個館的作品如此之多,以至於我們不能對每一件作品都做介紹。所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最值得看的十大珍品吧!
  • 倫敦國家美術館的繪畫
    我會非常誠實地承認,在倫敦國家美術館觀看繪畫時,我確實感到非常疲憊。我很高興我用一些黑咖啡克服了這一點,因為它的咖啡因。這也有助於展覽最終不再關注麥當娜和嬰兒的照片。它可能在13或14世紀得到很好的欣賞,但到了21世紀,我堅信其相關性已經減弱。 倫敦國家美術館擁有很棒的建築。
  • 2019年最受歡迎的十大美術史好書
    此書為讀者呈現的正是這一輝煌時期的全景圖,內容涉及幾十位畫家以及英國美術發展中的重大事件。羅斯金藝術學校和考陶爾德研究所畢業後,曾職於倫敦泰特美術館。著有關於十八、十九世紀美術的多篇論文和多部專著。1998年曾受邀於英國國家美術館做題為「英國美術」的保羅·梅隆講座。 龍曉瀅,中英聯合培養博士,北京大學訪問學者。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官網:(西班牙語)  http://www.mna.inah.gob.mx/  7.以色列博物館(Israel Museum)  收藏了聖經考古學、猶太文物、民族志、美術方面的工藝品,稀少的手抄本還有古代玻璃製品與雕塑。不同組建築,展示考古類,文獻類,藝術類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