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學(bilingual instruction)是指以兩種以上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學,其中一種語言並不一定是學生的母語。其目標是讓學生充分地、平衡地掌握兩種語言,或者促使學生學習和使用第二種語言。其實際內涵因國家、地區不同而存在差異。其目的大都是使這些擁有眾多移民的國家能更好地體現其多元化的共融性,旨在加強國與國之間的交際,繁榮經濟,形成合力。我國及不少亞洲國家和地區正在探索試驗的雙語教學,一般是指用英語進行學科教學的一種體系。
翻譯與雙語教學的淵源 《劍橋國際英語詞典》( Cam 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1998 )對翻譯做的解釋是:to change (words) into a different language ;對雙語做的解釋是:able to use two languages for communication,or using or involving two languages.從這兩個解釋可以看出,翻譯與雙語之間存在兩個共同點:一是兩者都與語言有關 ;二是兩者都運用兩種語言。
翻譯與雙語教學
翻譯法在外語教學中具有悠久的歷史。作為一種語言教學手段,翻譯法起源於3世紀,在文藝復興時期 ,被廣泛地用於外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強調語法準確和書卷語的翻譯法在19世紀已被廣泛使用,並在外語教學中佔主導地位。
當今,在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法仍然被廣泛地運用著,對英語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翻譯不僅僅是學習的手段,也是學習的目的之一,翻譯是雙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外語教學中的翻譯訓練本身就是語言能力培養的一部分,強化翻譯訓練應該與教學目標的重新設定結合起來。那麼,翻譯在英語教學中有哪些作用呢?
1.有助於擴大詞彙量
詞彙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詞彙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彙,才能保證學生能運用英語與別人交流。一個學生所掌握的詞彙量大小和正確地運用詞彙的熟練程度,是衡量其語言水平的尺度之一。
2.有助於培養英語思維
翻譯的過程就是兩種語言轉換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英語學習者可以更好地運用英語思維。因為翻譯是一種雙語交際活動,它涉及交際語境和語言語境兩個方面。翻譯起到了培養英語思維的作用,並且能夠進一步發展英語學習者的觀察、注意、記憶、思維和想像能力。
3.有助於鞏固英語語法
英語功底弱的人,主要是英語語法知識掌握得不好,詞彙掌握得差,很多學生對英語中的幾種不同的時態結構沒有掌握不好。但這些弱點可以通過翻譯來解決,因為在翻譯之前,學習者都要先作簡略的語法分析。如現在進行時的構成,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等時態,學生會根據不同的時態來表達句子,從而鞏固了英語語法,為以後英語的學習奠定好的基礎。
4.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如果教師在中學六年堅持對學生進行翻譯訓練,那麼學生的英語寫作會達到很高的水平。給學生一個題目,學生會流暢準確地表達出其想表達的內容,錯誤很少。這樣在中考、高考英語中也是取得優異成績的保證。
當然,任何事物都存在兩個方面,翻譯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過分強調翻譯手段容易使學生養成使用外語時依賴翻譯的習慣,不利於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過多強調教師的語言講解作用,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實踐環節比較單調,容易造成課堂教學氣氛不活躍,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於學習者的口語交流等。
綜上所述,雙語教學與翻譯有著密切的關係,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利用翻譯法就是要正確使用這種方法,揚長避短,培養學生兩種語言自由「切換」的能力,形成相應的思維方式,切實提高學生外語綜合運用能力和用外語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順利地在外語環境中掌握專業知識,把學生培養成為不僅具有高水平專業技術又具有非常強的外語運用能力的複合型人才。「雙語時代不是不要翻譯或削弱翻譯。相反,翻譯仍是非常重要的」(歐衛紅,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