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姿股份一個六連板,直接讓醫美概念成為了資本關注焦點。
前有「玻尿酸三巨頭」市盈率紛紛破百倍,這又來了個朗姿股份。
國內醫美滲透率還很低,若是對標發達國家,那發展空間相當廣闊,至少還有四倍。
那麼,誰能成為朗姿之後的下一個連板妖股呢?我們將持續關注,也請您持續關注我們。
【事件爆發點】「需求側改革」下醫美成風口朗姿股份六板成妖
醫美這波行情來的突然,有說法認為是受到近期國家提出的「需求側改革」的思想有關。
畢竟在「需求側改革」中,需求自然成為了拉動經濟的主要推手,那麼哪個行業能帶動最多的新興需求,哪個行業就能大放異彩。
其實有眾多行業都滿足這個要求,其中醫美也是當仁不讓。因為醫美對標最多的就是年輕消費者,而他們的消費力絕不容小覷。
這也吸引了資本的目光。布局醫美行業的朗姿股份六板成妖,成為目前市場上連板最多的個股,並且在短期內直線翻倍。11月初的時候
朗姿股份的股價還只有9.66元,如今已經到了23.40元,累計漲幅超過140%。
快速的漲幅已經引來了多輪機構調研。從11月3日起,朗姿股份陸續披露了6輪特定對象的調研記錄,基本都是針對公司的醫美業務。
而近日的連板甚至都引來了深交所問詢,當然這也並沒有阻擋住朗姿上衝的勢頭。
那,朗姿之後呢,誰又能成為醫美這個大風口之下的補漲首選?
【事件邏輯梳理】醫美上遊利潤堪比茅臺但中遊醫療機構成本不低
雖然國內醫美行業起步沒有多久,但是在海外已經有了數十年的發展史,所以國內行業擁有產業鏈成熟的「模仿對象」,該有的環節都在逐步完善,類型主要分為兩種。
一是原材料及器械供應商,涉及透明質酸比如玻尿酸、肉毒素、透明質酸填充物以及美容器械。行業門檻比較高,所以數來數去就那幾家頭部供應商,比如「玻尿酸三巨頭」—華熙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科。
玻尿酸在醫美行業可算得上是「C位擔當」,而廠家們之所以會選擇玻尿酸來引流,除了它的應用範圍廣和需要多次注射之外,其中關鍵原因就是它和茅臺相比都毫不遜色的毛利潤。
天風證券曾計算過,在上遊一支玻尿酸的原材料成本約為24.72元,出廠售價為352.61元支,毛利率為92%。下遊經銷商和醫美機構的價格在417-1250元支不等,共享毛利率為40%-80%。
如果只看玻尿酸業務,三巨頭的毛利率水平均都超過90%,可貴州茅臺的毛利率也就剛剛超過91%。
此外,另一大類型就是美容整形醫院,民營診所等公立及非公立醫療機構,6連板的朗姿股份就屬於這種。朗姿股份本身主要做服裝生意,近四年開始在醫美領域布局,如今總算以一個六連板「守得雲開見月明」。
但其實相比醫美行業上遊的高毛利,朗姿股份身處的醫療美容機構的成本就高多了。
首先就是高昂的獲客成本。雖然通過醫美APP來獲客的成本相對較低,但是普及度也有限,而傳統線上廣告和線下導流的獲客成本甚至可以高達單客5000元,會對醫院水平的高低造成直接的影響。
在今年這種實體行業嚴重承壓的年份,很多開業不久的新店由於本身沒有穩定的客源,再加上無法開拓新客戶,甚至出現了倒閉潮。
這還沒有算上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畢竟美容院總不好開在交通太偏僻的地方,無論是做手術還是注射都需要專業醫生。
而且由於沒有上遊那麼高的入行門檻,大量的美容整形醫院仍然層出不窮。2017年,我國合規的醫美機構數量為9500家,到2020年已經達到12000多家。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資本更喜歡穩定的上遊,更喜歡玻尿酸,現在華熙生物、昊海生科、愛美客、三大巨頭的市盈率分別為約117倍、116倍、188倍。
【未來展望】國內醫美滲透率相當低長期看市場規模有望破兩萬億
醫美的普及程度和所在國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關係,對比醫美在歐美、日韓和中國的發展軌跡就能看出來。
國海證券表示,目前醫美在中國的滲透率還不到2%。並且和成熟市場相比,中國醫美全國人均消費額及每千人診療次數滲透率依然擁有四倍以上的成長空間。
2018年每千人中國內接受醫療美容診療的人數僅為14.5人,而美國為52.2人,韓國為89.2人。
當然,滲透率低反倒說明成長空間廣闊,而且年輕人針對醫美的新消費習慣正在被逐漸培養出來,滲透率已經在迅速攀升,並且開始從一線城市向外轉移,明年中國就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美市場。
如果用數據來說話,那就是在未來三年中醫美行業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600億,如果將眼光放遠更是有望突破2萬億。
而且醫美不光只有女人喜歡,男人就不愛嗎?詳情可參見男性化妝品。
【相關個股】
華東醫藥:旗下英國醫療美容公司Sinclair是一家全球化運營的醫美公司,其業務涵蓋從研發、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控股子公司浙江寧波醫藥有限公司是韓國LG玻尿酸業務的全國總代理。
華熙生物:全國領先的、以透明質素微生物發酵生產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在全球的透明質酸原料市場格局中,華熙生物佔比最大,佔到36%的市場份額。華熙生物透明質酸產量2018年的近180 噸。
昊海生科:是國內知名玻尿酸生產商之一。公司聚焦醫療終端賽道,產品橫跨眼科、整形美容與創面護理、骨科和防粘連及止血四大治療領域,眼科產品收入佔比超過40%。
以上由投資顧問:楊軍輝(執業編號:A0740619080002)進行編輯整理。內容僅做數據展示,不構成投資意見,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文章來源:九方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