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出血的原因很多,可以分為局部性和全身性兩種。
大多數人都曾有過牙齦出血的經歷,可很少有人會在此時「如臨大敵」,出血時往往只用清水漱漱口。殊不知,這是大錯特錯了。
健康的牙齦,刷牙時並不容易出血,如果經常刷牙出血,肯定就是牙齦出問題了。臨床上可以從牙齦的色、形、質三方面來鑑別判斷牙齦是否「無恙」。
健康牙齦的顏色應該是粉色的,堅韌而富有彈性。如果牙齦充血、水腫或暗紅,有鬆軟之感,則表明牙齦有狀況了。
牙齦出血是口腔科常見的症狀之一。一般情況下,牙齦出血常見於牙周炎的早期—牙齦炎。牙齦出血不僅僅出現於口腔科的疾病,它還會出現於全身的其它疾病,可能預示著其它系統的疾病,如白血病、遭遇放射性輻射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牙齦出血的原因很多,可以分為局部性和全身性兩種。
局部因素引起牙齦出血的常見病因:
牙周病:由於牙齒周圍的組織病變,使牙齦水腫、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一旦咀嚼較硬的食物或刷牙不當時,常會引起牙齦出血。
2.牙結石刺激:因為附著在牙頸部的結石,其邊緣粗糙,而且含有多種病菌,刺激牙齦,會導致牙齦紅腫發炎,引起出血。
3.牙頸部齲洞:牙頸部的齲洞不及時補,任其發展到牙齦緣下,由於齲洞邊緣不規則,且銳利,常會刺激牙齦,導致牙齦發炎、破潰而出血。上述常見的局部病變引起的牙齦出血,只要及時處理局部病灶,消炎後即可止血。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牙齦出血的常見病因:
1.老年高血壓病。因血管硬化、毛細血管脆性增加,牙齦組織易破損而出血不止,且出血量較多。
2.血友病。即凝血因子缺乏病,只要牙齦等軟組織稍有一點破損就會流血不止。
3.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等。因為凝血功能低下,也會有牙齦出血症狀。
4.血液病。如血癌(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所以,對那些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和消炎等治療後,仍有牙齦出血不止者,切莫大意,應及早去血液病等內科就診,做進一步的檢查,明確病因,及時治療,以免誤診誤治。
方法/步驟
1.對於急性牙齦出血,首先應應急止血,如填塞、壓迫出血部位、縫扎牙齦乳頭、牙周塞治等,必要時短期全身應用止血藥物,但應嚴格控制適應證。
2.鑑於牙齦出血多由局部因素引起
a)應及時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去除菌斑牙石等致病因子;治療食物嵌塞;去除不良修復體、充填體、矯治器;糾正口腔不良習慣等。
b)口腔衛生宣教,控制菌斑,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包括早晚正確刷牙、牙線、牙籤的合理使用、定期的牙周檢查及牙周支持治療;
c)戒菸、增加蔬果攝入量等。
3.對於可疑與全身健康狀況有關的牙齦出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及時行相關檢查,如血常規、凝血相、肝腎功能等,針對系統疾病採取治療措施。
日常防護
1.補充營養:出血的原因很多,因此必須找出病因,才能進行有效地防治。
如果是缺乏維生素C,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C片劑,飲食上也要多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如果是牙周炎,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消炎藥,並遵醫囑複診,不能自己隨便停藥。但事實上成年以後牙齦是不從人體系統再得到營養的了,所以才會出現比較多的問題。補充營養其實不能解決出血問題,
2.洗牙:超聲波洗牙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是針對清除牙齒結石部份。因為牙結石更容易造成牙菌班的堆積,造成牙齦炎、牙齦出血,牙周病。所以去除牙結石是醫療行為。
當然在治療的同時,齒頸部,鄰接面的結石去除掉了,牙齒也會有美白的表現。洗牙的弊端在於比較痛,會出比較多的血,還有洗後牙齒表面比較粗糙,牙漬牙石的再次出現更加來得快。最後就是有可能感染疾病。
本刊所有內容均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版權屬於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