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別急著催孩子寫作業,李玫瑾:花十分鐘做這些事,效率更高

2020-12-14 荷葉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就像大人不喜歡工作一樣,小孩子也不喜歡寫作業。而且小孩子會更加任性,他們不喜歡寫作業就一直拖著,拖到現在實在不能拖了,開始磨磨蹭蹭的寫,但是中途又總是被各種各樣的事物引去了注意力。

所以你會發現,現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是一份高危工作,孩子 沒有輔導好,反而讓自己進了醫院。對很多家長來說,命應該比作業重要,但是又不甘願就此放棄孩子的學業。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一到寫作業就磨磨蹭蹭的情況呢?原因有如下:

1.對時間的概念認識不深

從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來說,2到7歲的孩子正處於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功能和詞彙得到發展,但是孩子對事物的認識依舊在表象,他們能夠認識他們所見得到的事物,但是對於抽象的事物,他們還未具備認識的能力。所以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是未知的,自然也就不會去計量。

2.專注力不高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孩子在寫作業的40分鐘中,有將近30分鐘是做了別的事情,比如上廁所、玩橡皮、玩筆、發呆。反正沒有一次能堅持寫作業超過5分鐘的。這雖是個例,但是確實很多孩子存在這的問題,那就是專注力低。孩子的專注力低,造成他們不能百分百投入的寫作業,反而不斷的拖長寫作業的時間。

3.對作業產生心理畏懼

教師布置作業的原則之一是作業既是對學過知識的鞏固,又是對將要學的知識的拓展。那麼孩子有時不會做或者寫錯了是難免的事情,但是家長這時的暴脾氣上來,會直接影響孩子寫作業的狀態。時間長了,他們就對作業產生心理畏懼了,更加不願意寫作業了。

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景,我們要如何做呢?李玫瑾教授說:先花上個十分鐘做這些事,孩子的學習效率會更加高,不要急著催孩子。

1.讓孩子看得見時間

時間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即使時間過去了他們也沒有很大的概念,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看見時間,讓孩子知道時間是如何流逝的。可以買一個或者計時器,像時間沙漏一樣,讓孩子更加深刻的感受時間,然後可以給孩子設置按時完成的任務。

比如,你今天晚上的作業應該用1個小時完成,那麼擺出時間沙漏,開始寫作業。當孩子能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作業,不妨給孩子一點鼓勵,下一次他會更樂意。

2.給孩子一個乾淨的環境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用意不專注,那家長可以考慮給孩子一個簡單幹淨的環境,首先不讓外界的聲響影響孩子,如大人的說話聲、電視的聲音。其次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書桌上不要擺放不相干的東西,避免這些東西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家長提前調節情緒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家長容易大動肝火,從而導致孩子害怕寫作業的時間,那麼這個時候家長不要著急,慢慢來,不引起孩子畏懼的情緒。

關於孩子的學習,任何一方面的因素可能都會產生影響,家長要注意,但是以上幾點並不能做到徹底的解決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今日互動話題:你是否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大動肝火"?最後都如何了?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放學後磨蹭不寫作業?李玫瑾:花十分鐘做此事,專治孩子拖拉
    於是會出現這樣一幅場面:每當孩子放學,寶媽都會第一時間衝到孩子面前,「叫爺爺告奶奶」一樣「求著」孩子寫作業,直到看到孩子乖乖坐在書桌上才鬆了口氣:「怎麼現在的孩子寫個作業這麼磨蹭?"父母的性格和高要求會在無形中給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逐漸失去完成任務的成就感,面對那些脾氣暴躁的父母,孩子甚至會產生對學習和做作業的恐懼心理。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孩子自然會表現得「磨磨蹭蹭」的。
  • 李玫瑾: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前讓他做一件事,學習效果更好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放學回家後,寫作業前先做一件事,學習效果更好。我鄰居家孩子是典型的"先玩再寫",每天放學回家先看動畫片、玩手機,之後才開始寫作業。這樣做寫作業時心情很好,但注意力卻難以集中,而且一旦作業難的話就悲催了:到了大半夜還寫不完,邊哭邊趕。
  • 放學後別催孩子寫作業,先花20分鐘做這件事,比催100次更管用
    閨蜜說:「其實,孩子的作業量也不大,但就是各種和我不對付,瞪眼睛吹鼻子的,完全不配合。」 平時孩子放學回家,閨蜜總是第一時間催孩子做作業,但是完全沒有效果,每次孩子都是從飯前做到飯後,熬到晚上9點結束就算快的了。每天的狀態基本都是:孩子不催不動,一催動一下。
  • 孩子一寫作業就走神,用了李玫瑾教授的方法,再也不用氣到崩潰了
    我們知道要求一個好動的小孩子,在座位上坐好,簡直比登天還難,對他們來說如坐針氈,很少見的是孩子能夠好好沉下心來做一件事。之前有一個場景是:小男孩在畫畫的過程中,表現出專注力很差。而那些分心的孩子呢?他們花了相同的時間,可收穫是0。所以,爸爸媽媽還在為輔導孩子寫作業「加班」到深夜,很大部分原因是孩子專注力跟不上,所以拖延了其他寶貴的時間。從幼兒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小朋友5歲左右會發展「自我控制」的能力。即孩子們5歲前基本上是想怎麼玩就是怎麼玩,但有些天生專注力較好的孩子,會在這方面表現得優秀一些。
  • 孩子從磨蹭到自覺,這位媽媽只做了1件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聰明如我媽,突然她就停止了催催催模式。(講真,剛開始我還有點不習慣)我媽後來說: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我從你上幼兒園開始每天重複叨叨,我想你那時候都四年級了,又不傻,自己怎麼會不知道輕重緩急。我這樣一天天催下去,最終結果很可能是:適得其反。自從我媽放棄「催促」模式之後,我們家就變了一個模樣,寫不寫作業都母慈子孝!
  • 你知道陪寫作業會氣到心梗,卻不知孩子被盯著寫作業會魂飛魄散!
    媽媽當是一件好玩的事,一邊錄視頻,一邊回復孩子:「這是爸爸跟你的約定」,並要求孩子,再堅持10分鐘。視頻中孩子抹著眼淚,一個勁兒地求媽媽:「我堅持不了了。」媽媽看不到孩子的痛苦,反而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自豪。
  • 如何正確地陪孩子寫作業
    並且如果孩子很遵守時間,說話算數,父母要及時的給予正面的鼓勵。那其實做了這些啊,不過是踏出萬裡長徵的第一步。好不容易看到孩子乖乖的坐在桌子前面寫作業。準備要寫啦,可是在看,還沒兩分鐘。孩子就開始坐立不安,難以集中精力,一會兒完畢,一會兒玩橡皮。沒做三分鐘就東倒西歪,甚至爬著寫,遲遲無法進入學習狀態。父母啊,就氣。氣不打一處來,這個時候告訴自己,孩子是親生的。
  •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媽媽在一旁邪火亂串?教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吧
    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合理安排時間,而不是出現問題後一味要求和指責。經觀察,我發現,對於小孩子來說,時間安排不好的主要原因有:01 沒有時間概念以我家孩子為例,一放學就開始吃吃玩玩,完全不考慮作業的問題,也從來沒想過睡覺前自己有多少時間可以寫作業。
  • 心疼女孩櫃檯下寫作業?不如給放學後的孩子一張「小書桌」
    心疼女孩櫃檯下寫作業 不如給她一張書桌近日,在河南鄭州某高校內,一位小女孩坐在打飯窗口櫃檯下面寫作業,媽媽在上面為學生打飯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拍攝者稱,自己也是第一次看到這個場景,感覺「上面是生活,下面是夢想」。類似新聞其實還有不少。
  • 你家的孩子回家立即寫作業嗎
    換句話說,也就是熬的越晚,傻的越快為什麼有的孩子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放學後趕緊寫作業,而是磨磨蹭蹭就不想寫作業?這樣表現的孩子,背後的心理是怎樣的?要想改變孩子回家不能立即寫作業的狀況,家長能做的就是讓家裡任何一個空間,隨時都可以變成孩子的學習場所。
  • 孩子作業寫不完,是熬夜寫完還是早上再補?很多家長都選錯
    至此,一場關於孩子寫作業的話題被成功引爆,如果孩子作業寫不完,是熬夜寫完還是早上再補呢?「早上再補」派: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更高效率地學習@ 糰子我認為孩子如果作業太多,晚上熬夜不如早起,早上孩子的大腦是最清醒的,可能晚上一個小時都想不明白的問題早上十分鐘就解決了。
  • 面對催寫作業的問題,有這3種情況的學生,家長必須嚴格督促作業
    所以面催寫作業,不是家長為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應該催寫,而是家長為了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先催寫作業,端正好孩子的學習態度。在面對有著3種情況的學生時,家長是必須先嚴格督促寫作業這件事的。
  • 為啥小學生在學校寫作業很快,放學後磨磨蹭蹭?原因並不是「懶」
    孩子寫家庭作業到深夜,老師卻說作業不多趙女士的兒子今年剛上小學,放學回家後孩子會主動寫作業,一開始表現很好。最近趙女士發現,孩子總是寫作業到很晚,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來,有時寫著寫著趴在桌子上睡著了,狀態不是很好。
  • 孩子做作業總分心?提高專注力,試試15分鐘專注力訓練法
    孩子做作業總是分心,一會摸摸這個,一會摸摸那個,本來半個小時完成的作業,硬是拖到了晚上11點,結果孩子不能睡覺,父母也要陪著;陪孩子閱讀,可是孩子的注意力總不在書上,不是陷入自己的思考,就是左看右看,反正不在點上;看孩子跳舞,她的眼神總不在老師的身上,一會跟小夥伴說會話,一會扣扣指甲
  • 《合理安排時間》:每天催孩子,不如教他時間管理,讓孩子變自律
    前段時間,小樣每晚洗澡都要人催。雖然我能理解他想繼續玩,不想睡覺的心情,也用了一些技巧說服他去洗澡,但每天這樣還是挺累人的。於是,我買了一本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書——《合理安排時間》,花了一周實踐書裡的方法,別說,還真管用。
  • 孩子寫作業睡著了圖片炸了家長朋友圈
    「可能是上課確實比較累,另外,放學後他還會去踢足球,這也導致他容易疲憊。」周女士說,「現在小孩子讀書比我那時候辛苦多了。」「本來作業就是應該當天完成的任務,家長也應該督促孩子完成好,如果因為孩子睡著了就不寫了,難免會讓孩子投機取巧,故意睡著而不寫作業。」市民孔先生說,如果經常出現孩子寫作業到睡著的情況,作為家長,可以和其他家長溝通,看是否都存在類似情況。如果這種情況比較普遍,這有可能是作業太多了,這時候,家長應該和老師溝通,商量是否對孩子的作業進行減量。
  • 孩子越催越慢,心理學:拖延症有原因,催促不是解決之道
    手裡拿著牙刷半天也不願意放嘴裡刷,吃個早飯催半天還是慢悠悠的,眼看著自己上班就要遲到,只能半推半就的送學校了。晚上放學回來寫作業也是要不停的催促,才開始懶洋洋的翻開書包,拿出作業本,別人家小孩半小時能寫完的作業,他一可以從太陽落山寫到旭日東升。像海陸這樣覺得很崩潰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 「晚上回家寫作業要寫到11點半,媽媽,不是一天,是12年啊!」
    文/格格鬥一、「晚上回家寫作業要寫到11點半,媽媽,不是一天,是12年「我們的孩子太累了。曾經看過李玫瑾教授的一個視頻,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李玫瑾問女兒為什麼,女兒對她說:「你們感受不到我們的痛苦,我們早上7點10分要坐到教室裡,要坐到下午5點半,晚上回家寫作業要寫到11點半,媽媽,不是一天,是12年,連周六周日都被你們佔上」。感同身受。
  • 不愛寫作業的小羽毛
    上了小學,才發現一個頭疼的事情,那就是寫作業,一年級時,小羽毛沒有寫作業的意識。每天放學後,就在學校門口的小攤上逛很長時間,只要是沒見過的東西都要看半天,我和羽毛爸爸有時實在是沒耐心等了,就給小羽毛買回家,家裡的玩具就堆了一大堆。回到家,還要把玩具擺弄半天,就是不寫作業,好像也不怕第二天交不了作業。我也不想為寫作業鬧得雞飛狗跳,但不寫作業也不行啊。
  • 為何孩子玩遊戲很專注,寫作業就各種不集中?要從注意力類型入手
    孩子好像聽懂了,扔下畫筆,更不願意學習了。 朋友糾結了好久,為何孩子玩遊戲很專注,一寫作業就各種不集中?按家長的話說,就是跟孩子一提學習,他就像吃藥一般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