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就像大人不喜歡工作一樣,小孩子也不喜歡寫作業。而且小孩子會更加任性,他們不喜歡寫作業就一直拖著,拖到現在實在不能拖了,開始磨磨蹭蹭的寫,但是中途又總是被各種各樣的事物引去了注意力。
所以你會發現,現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是一份高危工作,孩子 沒有輔導好,反而讓自己進了醫院。對很多家長來說,命應該比作業重要,但是又不甘願就此放棄孩子的學業。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一到寫作業就磨磨蹭蹭的情況呢?原因有如下:
1.對時間的概念認識不深
從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來說,2到7歲的孩子正處於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功能和詞彙得到發展,但是孩子對事物的認識依舊在表象,他們能夠認識他們所見得到的事物,但是對於抽象的事物,他們還未具備認識的能力。所以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是未知的,自然也就不會去計量。
2.專注力不高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孩子在寫作業的40分鐘中,有將近30分鐘是做了別的事情,比如上廁所、玩橡皮、玩筆、發呆。反正沒有一次能堅持寫作業超過5分鐘的。這雖是個例,但是確實很多孩子存在這的問題,那就是專注力低。孩子的專注力低,造成他們不能百分百投入的寫作業,反而不斷的拖長寫作業的時間。
3.對作業產生心理畏懼
教師布置作業的原則之一是作業既是對學過知識的鞏固,又是對將要學的知識的拓展。那麼孩子有時不會做或者寫錯了是難免的事情,但是家長這時的暴脾氣上來,會直接影響孩子寫作業的狀態。時間長了,他們就對作業產生心理畏懼了,更加不願意寫作業了。
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景,我們要如何做呢?李玫瑾教授說:先花上個十分鐘做這些事,孩子的學習效率會更加高,不要急著催孩子。
1.讓孩子看得見時間
時間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即使時間過去了他們也沒有很大的概念,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看見時間,讓孩子知道時間是如何流逝的。可以買一個或者計時器,像時間沙漏一樣,讓孩子更加深刻的感受時間,然後可以給孩子設置按時完成的任務。
比如,你今天晚上的作業應該用1個小時完成,那麼擺出時間沙漏,開始寫作業。當孩子能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作業,不妨給孩子一點鼓勵,下一次他會更樂意。
2.給孩子一個乾淨的環境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用意不專注,那家長可以考慮給孩子一個簡單幹淨的環境,首先不讓外界的聲響影響孩子,如大人的說話聲、電視的聲音。其次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書桌上不要擺放不相干的東西,避免這些東西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家長提前調節情緒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家長容易大動肝火,從而導致孩子害怕寫作業的時間,那麼這個時候家長不要著急,慢慢來,不引起孩子畏懼的情緒。
關於孩子的學習,任何一方面的因素可能都會產生影響,家長要注意,但是以上幾點並不能做到徹底的解決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今日互動話題:你是否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大動肝火"?最後都如何了?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