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後別催孩子寫作業,先花20分鐘做這件事,比催100次更管用

2021-03-02 天空樹

姐姐:「你的假期餘額不足了,趕緊寫作業吧!」

弟弟:「是不是年紀越大,拖作業越不慌呀?」

……

聽見姐弟倆的對話,沒忍住,我笑出了聲。

看著兩顆小腦袋埋在一起寫作業的畫面,那一瞬間覺得特別欣慰。

同樣是假期結束,閨蜜可是足足攢了一把辛酸淚。最後一晚上熬到了凌晨1點半,孩子總算把作業完成了。

閨蜜說:「其實,孩子的作業量也不大,但就是各種和我不對付,瞪眼睛吹鼻子的,完全不配合。」

 

平時孩子放學回家,閨蜜總是第一時間催孩子做作業,但是完全沒有效果,每次孩子都是從飯前做到飯後,熬到晚上9點結束就算快的了。

每天的狀態基本都是:孩子不催不動,一催動一下

 

聽完她的描述,我瞬間明白了。

不是孩子出了問題,也不是作業出了問題,是她們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

 

有調查顯示,孩子最討厭的問題就是:每天放學回家,爸爸媽媽問的那句「作業做完了嗎」。

這句話就像老公一進家門直接問你「飯做好了沒有」一樣,惹人厭。

因為,它傳遞給孩子的一個信息是,爸爸媽媽關心作業,勝過關心我

 

孩子不是不喜歡寫作業,而是不喜歡我們的溝通方式。

事實上,如果能幫孩子培養一個好習慣,讓孩子對作業產生興趣,孩子的磨蹭就會不治而愈。而寫作業,也會變成一件愉快的事。

女兒讀幼兒園的時候,一位特別睿智的老師曾和我說過:孩子上學,就跟我們上班一樣,他們也是很辛苦的,而且,孩子離開父母一天,回家那一刻更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愛。

後來,每次女兒放學回家,我和丈夫都不急著催促她去寫作業,而是拿出20分鐘的時間,選擇跟孩子聊聊天。

問一問她今天累不累,渴不渴;班裡都發生了什麼趣事;有沒有學到好玩的知識?

 

如果時間允許,我還會跟女兒做個小互動,比如,比一下今天誰學的新知識多,做個親子遊戲,又或者給孩子講一兩個小故事。

偶爾,還會給她留出10分鐘的時間,看一集自己喜歡的動畫片。

孩子在輕鬆的交流和遊戲中感覺到了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重視,心情也放鬆了,到了時間,便自動去寫作業了。

 

有人說,孩子的差距,往往都是由放學後進家門的20分鐘決定的。

 

20分鐘的時間,如果能讓孩子的大腦得到休息,讓寫作業變成一件愉快的事情,我們不妨把這個時間留給孩子。

 

電視劇《虎媽貓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畢勝男回到家裡,看到女兒茜茜正在看動畫片,二話不說就催著女兒去寫作業。

茜茜哭著說:「我不想寫作業,我要看動畫片。」

面對女兒的訴求,媽媽並沒有跟孩子好好解釋,而是說:「信不信我會把家裡的電視賣了。」

 

「我討厭媽媽,壞媽媽。」

「我討厭媽媽,媽媽你走!」

孩子的話讓畢勝男傷心欲絕,她不明白,自己為了孩子,連工作都辭了,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厭棄」。           

尹建莉老師說: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會把一件事做好。 

她指出,孩子天生不反感寫作業,一些孩子之所以後來變得不愛寫作業,是因為在上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小學階段,寫作業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壞了。

事實上,一回家就急吼吼地催促孩子寫作業,的確是一件敗興的事情。

 

孩子牴觸的不是作業,而是家長的態度。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指出,人的學習效果受「情感過濾器」的影響很大。

如果人在學習過程中很焦慮、不自信將會對大腦中的語言學習起阻礙作用;如果人在學習過程中自信心強、很愉悅,那麼語言輸入量就會很大,接受度也會更強。

 

孩子放學後,如何有技巧地去跟孩子交流,其實就是怎樣調動情感過濾器的一個過程。

 

從此刻起,我們不妨試著以一種輕鬆的心情,溫柔堅定地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而不是頤指氣使地去抱怨跟指責孩子

 

我們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而不是讓孩子感覺,你愛作業,勝過愛我,我寫不好作業,就是對不起父母的犧牲跟愛。

 

這種錯誤的認知一旦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他們就會敵視「作業」,認為是作業奪去了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我們跟孩子溝通,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信號,比起作業,我們更關心的是你。

只有讓孩子主動愛上寫作業,他們才能把作業寫好。

普立茲獎得主、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伊西多·拉比說,大部分母親在孩子放學回家後都會問一句:「你今天學到什麼了嗎?」

但他的媽媽當年問的卻是:「拉比,你今天有沒有提出一個好問題?」

拉比認為正是母親的這句話,讓他養成了「主動思考、發現問題」的好習慣。

 

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可以讓他們感知到父母的愛,也可以讓他們放鬆心情,更能正向引導孩子,對一天的學習進行復盤。

 

每個孩子天生都希望被人認可,被人看到。

有時候,父母適當表現出一些「無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需要,其實也能激發孩子的學習欲,讓他們養成主動寫作業的好習慣。

 

我的媽媽,一天學也沒有上過。她特別希望我能把書讀好,但卻從來沒有逼過我讀書或是寫作業,哪怕是我放學後玩瘋了,她也只是叮囑我一句記得把作業寫完。

但是,她每天會雷打不動地和我學習幾個漢字,那時我對學習的大部分動力都是來自於回家教媽媽。

現在想想,教媽媽讀書的日子,其實就是自己又一次把所學知識點複習一遍的過程。

 

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可以讓他變得更自信,從而激發他主動思考、主動去完成作業的潛能。

讓孩子自己養成一個主動寫作業的習慣,才是一勞永逸的好辦法。

10月6號,海清發了一條微博:

「我一直以為蛋妞還在學習加減法,結果昨天我在飛機上無意看了他的作業,我開始懷疑人生了。」

 

海清在教育孩子上,採取的是 「示弱」的方式。

「我數學不好英文不好還沒學過物理化學。」

「我立馬大聲流利的背了我新學的38個俄語單詞,結果他張口就唱完了我聽了一千遍都學不會的俄羅斯lubeh樂隊的歌。」

事實上,海清曾以文化課第一名的高考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可以說是一位「超級學霸」。

 

她在兒子面前之所以表現得如此「弱智」,只不過是想用「此消彼長」的方式,弱化自己的角色,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主動去學習,去寫作業。

 

他律不如自律。

 

只有讓孩子生出自律的翅膀,成功路上他們才會邁進一大步。

 

尹建莉老師說: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寫作業的習慣,才是智慧父母的首選。

 

孩子智力上的懸殊本無太大,想要讓我們的孩子先人一步,不如在細節處多下功夫,捨出放學後的20分鐘。

 

你對孩子寫作業態度上和觀念上的改變,也許影響的將是孩子的一生。

 

你的眼裡有孩子,孩子的世界才會有光。

相關焦點

  • 放學別急著催孩子寫作業,李玫瑾:花十分鐘做這些事,效率更高
    而且小孩子會更加任性,他們不喜歡寫作業就一直拖著,拖到現在實在不能拖了,開始磨磨蹭蹭的寫,但是中途又總是被各種各樣的事物引去了注意力。所以你會發現,現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是一份高危工作,孩子 沒有輔導好,反而讓自己進了醫院。對很多家長來說,命應該比作業重要,但是又不甘願就此放棄孩子的學業。
  • 孩子放學後磨蹭不寫作業?李玫瑾:花十分鐘做此事,專治孩子拖拉
    尤其是寶寶開啟校園生活後,父母不僅生活質量急速下降,就連血壓也像坐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生怕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寶寶的作業:做一張卷子要兩三個小時,期間不是吵著喝水就是吵著要吃東西,甚至一塊橡皮擦也能玩上一天半天。
  • 孩子磨蹭只能靠催?身經百戰後我總結了這幾條建議……
    我說為啥,他說因為從睜眼起床到閉眼睡覺,一直在催催催的路上。我聽了好無奈,凡事都要催,還不是因為有個事事都磨蹭的娃:起床要催、刷牙要催、吃飯也要催,連去上幼兒園都要催著不然鐵定會遲到。更別提寫作業、洗澡和穿衣服了。
  • 孩子從磨蹭到自覺,這位媽媽只做了1件事!
    我寫作業的時候是這樣式的:我媽從之前的不停叨叨,變成在一旁愛幹嘛幹嘛,再也不一直喊「哎哎錯了」「哎哎快點寫」,而是很帥的送我一句話「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要是到了睡覺的時間,沒寫完也不準寫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我心裡的小算盤是:「沒做完作業,怎麼好跟老師說呀,看來得快點寫了,不然會被老師批評。很沒面子的。」
  • 面對催寫作業的問題,有這3種情況的學生,家長必須嚴格督促作業
    關於家長催寫作業的問題,有家長和小島老師討論:在小學階段,孩子的老師說,建立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意識很重要,要培養小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家長應該少催寫作業。而且家長越催寫,孩子就更不想寫作業。還影響親子關係,在寫作業和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崩潰了,搞不定孩子學習。
  • 「催什麼催,老師好煩!」孩子,能讓老師催的,是一種責任與愛!
    疫情上網課這段時間,老師每天就幹這幾件事: 催填表催作業 催上課「催什麼催,老師好煩!」我家小崽子嘟嘟囔囔說。確實,一會讓量體溫,一會催上課,一會作業打卡,一會又是催孩子做家務拍照。不是班級群發、私發消息,就是各種電話轟炸…… 是的,我都開始煩我自己了。 早晨一睜眼,就是這三件事:填表、作業、上課,同事們戲稱自己是三催。 我把自家少爺拉到身邊,給他展示自己一天的工作。看完了,他不嘟囔了。還給為娘端來了一杯水。
  • 李玫瑾: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前讓他做一件事,學習效果更好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放學回家後,寫作業前先做一件事,學習效果更好。我鄰居家孩子是典型的"先玩再寫",每天放學回家先看動畫片、玩手機,之後才開始寫作業。這樣做寫作業時心情很好,但注意力卻難以集中,而且一旦作業難的話就悲催了:到了大半夜還寫不完,邊哭邊趕。
  • 孩子越催越慢,心理學:拖延症有原因,催促不是解決之道
    手裡拿著牙刷半天也不願意放嘴裡刷,吃個早飯催半天還是慢悠悠的,眼看著自己上班就要遲到,只能半推半就的送學校了。晚上放學回來寫作業也是要不停的催促,才開始懶洋洋的翻開書包,拿出作業本,別人家小孩半小時能寫完的作業,他一可以從太陽落山寫到旭日東升。像海陸這樣覺得很崩潰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 《合理安排時間》:每天催孩子,不如教他時間管理,讓孩子變自律
    前段時間,小樣每晚洗澡都要人催。雖然我能理解他想繼續玩,不想睡覺的心情,也用了一些技巧說服他去洗澡,但每天這樣還是挺累人的。於是,我買了一本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書——《合理安排時間》,花了一周實踐書裡的方法,別說,還真管用。
  • 你知道陪寫作業會氣到心梗,卻不知孩子被盯著寫作業會魂飛魄散!
    無獨有偶,今年3月,河南一位媽媽,因為兒子不寫作業,一氣之下想跳樓輕生,這位媽媽坐在陽臺上長達20分鐘一言不發,消防員來了、民警來了、鄰居都來了,各種勸解:「別跟幾歲的孩子置氣」,最終阻止了悲劇的發生。兒子向媽媽下跪道歉,表示今後會認真寫作業。
  • 輔導作業10分鐘,蘋果手錶就嘀嘀嘀報警:心跳超過120!
    本章是《用肯定式教養理念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第6章,所有購買本專欄的朋友可以免費加入圈子進行後續指導。剛看到一個媽媽輔導孩子作業的經歷,輔導孩子拼音10分鐘,結果手上帶的apple watch就開始報警,心率超過120次/分鐘。
  • 讓孩子快速適應一年級:我只做了這4件事
    建議家長,無論孩子說什麼,你都要做出「認真聽」的樣子,認可他的情緒「同桌這樣對你真是令人生氣,媽媽知道你現在肯定很難過……」沒一會,孩子注意力就轉移了。如果孩子負面情緒特別強烈,家長傾聽完,還要問」這件事需要媽媽出面找老師談談嗎?還是你決定自己解決?
  • 你的每次「催」孩子,其實是在「毀」孩子
    頭圖:攝圖網01育兒群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煩惱:早上不愛起床叫他第一遍肯定是不起的,等到第二遍就哼哼唧唧回你一聲,直到第三遍終於不情不願地起床,那個磨蹭啊,穿個衣服都要二十分鐘;回家不寫作業剛坐下沒5分鐘,肯定又是想上廁所
  • 告別做作業拖沓磨蹭,孩子只需要一個PCP時間管理模型
    孩子上小學以後,許多老母親無容置疑地都跟自家娃因為做作業的事發過脾氣。明明可以一個小時輕鬆搞定的作業,咋就得花費兩三個小時才能完成?尤其是在周末,更是拉長了做作業的戰線。陪娃寫作業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身心俱疲的老母親心裡的苦難以言說,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家長怎麼辦?這3個建議,比催100遍還管用
    他說在刷牙,可又是十分鐘過去了,他還是沒有開始刷牙……學習寫數字,不盯著他,能寫3個小時,盯著他寫,也是一邊玩一邊寫,至少要寫1個小時……她崩潰地問大家:別人家小孩做事也都這樣子磨蹭嗎?!其實,小孩子做事情拖拉磨蹭,真的是讓很多父母都非常頭疼的事,連明星也不例外。
  • 為什麼孩子不愛寫作業?家長干著急沒用,了解原因後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真正能沉浸在學海的孩子並不多。相比枯燥的課本、試卷,還是動畫片、玩具讓他們更感興趣。更何況,已經在學校坐了一天後,回家還要繼續寫比較費力費腦子的作業,是很難有興趣的。3.缺乏時間概念。
  • 對付磨蹭的娃,催是下策,三步幫你培養「麻溜利索」的孩子
    在文章的開頭,我想先問各位媽媽們一個問題:你最受不了你孩子的哪些壞習慣?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會說是「磨蹭」,這確實是一個令人頭大的問題。每天要催孩子起床,催孩子洗漱,催孩子吃飯,催孩子上學,催孩子寫作業,催孩子去睡覺,一整天的時間都在催促孩子做這做那的,磨蹭確實是一個不好的習慣,想要孩子告別磨蹭,得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 被中國式催婚逼瘋的年輕人
    因為這件事,我那年早早就回了北京,工作忙碌再加上和女友的戀愛談的不太順利,我們沒幾個月就分手了,之前在家差點被安排相親的事情,我也誠實地告訴了她,目的純粹是不想騙她。雖然她表面上沒有介意,但我知道這件事讓她耿耿於懷。我不是媽寶男,也對家裡安排的相親特別排斥,但在她心裡,這件事也讓她很沒有安全感。
  • 爸媽別當催狂魔了,久而久之就養出'被動廢人'!
    你為什麼要一直催。」「趕快寫作業、趕快去洗澡!不要玩了!」「我本來要去的,你一說我就不想動了。」 先別當催狂魔了,你聽過被動廢嗎?爸爸媽媽心理苦著說,還不是孩子缺乏時間觀念,只不過催一句又怎麼了?不過,孩子鬧脾氣,其實是在抗議,自己本來打算做好的事情,為什麼大人一定要管東管西?
  • 為啥小學生在學校寫作業很快,放學後磨磨蹭蹭?原因並不是「懶」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論作業題目的難度來講,幼兒園之後小學是最簡單的,論輔導作業的過程,小學生家長卻是最難的。孩子會不會做先不提,主要是看到孩子的學習態度就很頭疼,明明在學校一會就能寫完的作業,在家要拖幾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