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浮現著高而薄的白雲,太陽或月亮的光碟從雲中透露出來,在它的外圍往往出現相當大的白色或彩色的光環,這種光環在氣象學上叫做暈。
暈可分為有「小暈」和「大暈」。「小暈」即22度暈,「大暈」即46度暈。小暈是以發光體為圓心,角半徑為22度的一種內圈呈淡紅色,外圈偶爾為紫色或白色的光環,光環內的天空明顯較光環外的暗。而大暈則是角半徑為46度的暈環,十分少見,一般比小暈暗。
日暈:多出現於春夏季節,在太陽周圍的,多數呈現彩色,從內向外,依次為紅、橙、黃、綠、藍、靛、紫等顏色。因為它們好像是套在了太陽外面的一個圓枷,所以又叫「日枷」。一般日暈預示下雨的可能性大。
月暈:出現在月亮周圍的,多數呈現白色。因為它們好像套在月亮外面的一個圓枷,所以又叫「月枷」。月暈多預示著要颳風,月暈有時候會有缺口,缺口的方向便是颳風的方向。
暈是伴隨著天空出現象鳥類羽毛般的捲積雲而出現的。卷層雲是一種具有纖縷結構的高雲,它是由無數細小的冰晶集合構成的,雲底離地面高度約在6000米以上。
此時,當地在冷空氣盤踞下,天氣尚好。可是在它的遠方(距本地約幾百公裡),卻有 一股暖溼空氣和冷空氣在交鋒。冷空氣在下,暖空氣在上,暖空氣沿著冷空氣斜面緩緩上升,暖空氣在上升到一定高度(凝結高度以上),水汽不斷地凝結為水滴形成雲層。通常由地面暖鋒向上,逐漸出現濃厚的雨層雲,有連續性的降雨發生,雨區寬度可達300公裡左右;而後雲層逐漸變薄,雲底高度逐漸的抬高分別形成Ac(高積雲)、As(高層雲)、Cs(卷層雲)和Ci(捲雲)。
雨層雲和高層雲的下部都是由水滴構成的,卷層雲因為暖空氣在上升到6公裡以上的高度時才形成的,那裡氣溫一般已經降低到-20℃左右,所以能形成六角形柱狀冰晶,當日光和月光射入卷層雲中的冰晶後,經過兩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此時就會形成日暈或月暈。
當我們見到日暈或月暈時,這表示我們這裡地面雖在冷氣團控制下,天氣還很平靜,可是高空已有暖鋒面存在,當地面上的暖鋒愈來愈靠近本地時,伴隨而來的天氣將是雲層愈來愈低,風力逐漸加強。最後滴滴嗒嗒地下起雨來,所以暈是風雨將臨的預兆。
由此可見,「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基本上正確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每次出現日暈或者月暈一定要颳風、下雨,只不過說明無論是日暈或月暈都是壞天氣的預兆,這只是一種正常的天氣變化。此外,也沒有資料表明暈的出現和地震有關係。至於風雨的有無還要看其它氣象條件而定,不能單憑這一個現象,來做未來天氣的預報。
本文部分素材來自於網際網路,侵立刪。
關注我們,共建應用氣象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