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三脈七輪?

2021-02-08 GeetaYoga

三條經脈(Nadis三脈)

七個能量中心(Chakras七輪)

靈量(從梵文Kundalini昆達裡尼)

脈:梵文Nadis,意思是通道或河流,「脈」在瑜伽知識中特指人體中生命能量流通的渠道。

三脈分別為:左脈Ida Nadi、右脈Pingala Nadi、中脈及Shushumna Nadi三條經脈構成了人體內的生命能量流通而形成的三種主要人格力量。



三脈(Nadis)與人體的情緒性格關係

左脈,相對於過去、昏沉、感性和超我(社會制約),亦掌管願望的力量。

傾向左邊的人很內向,他們感情豐富,卻怯於表達出來,往往多愁善感,顧影自憐。他們的好處是較有藝術氣質,比較容易相處,不曾去主宰別人,無事生非;缺點是性格怠惰,做事優柔寡斷,缺乏系統,很容易受別人的支配,在現今競爭劇烈的社會,他們的成就有限。



右脈,相對於將來、理性邏輯、宰制和自我,也掌管了行動的力量。

傾向右邊的性格外向好動,好作思考計劃,勇於表現自己,卻缺乏情感及藝術方面的發展,喜歡支配他人。

中脈位於脊柱處中部,相對於現在此刻、進化、和靈性升進,此乃人類與宇宙靈力合一的唯一通道,喜樂之源。

左右二脈分別與左右交感神經有關,卻在視覺神經床的位置交叉到左右腦,中脈與副交感神經有關。

現在醫學尤其對副交感神經(中脈)的認識甚少,卻十分肯定其重要性,若左右二脈過分活躍或有阻塞,人的注意力便被牽引離開中道(中脈),引致不平衡,身心疾病因而產生,靈性升進更受阻。


七輪,以中脈為軸,在頂、喉、心、臍等處輻射出若干支脈,由上而下分別是頂輪、眉心輪、喉輪、心輪、太陽輪、臍輪、海底輪,對身體的好壞起到樞紐的作用。

如果用比喻來理解,三脈代表著蓋房子時澆築水泥柱子時的縱向鋼筋,而七輪則是代表水泥柱子的橫向箍筋,橫向和縱向這兩個方面的脈輪相互交織、運行。當一個人身上的七脈輪開啟並平衡運作時,可體驗到身體健康、直覺敏銳、體力充沛、自愛愛人等美妙感受。


七輪脈,在古印度傳統醫學經典《吠陀經》中早有記載,通過打坐冥想的方式通暢脈輪,使人體自身的能量系統(也就是醫學所講的經絡氣穴)

脈輪得以很好為健康服務,同時,還能開啟智慧。人身體的七個脈輪,分別控制著身體的某個特定部位和某些內分泌腺體。


   人體有七個脈輪,脈輪並非實質存在的器官,而是指全身氣場的能量匯集點,主宰著人體不同的組織系統。每一個脈輪都有將能量分配到肉體、情緒、心理和精神的不同功能

通過內分泌及脊柱神經系統與肉體的各種功能連結;並藉由神經以及循環系統為中介使能量進出身體,調節內分泌及免疫系統,藉由這種方式,使所有的器官、組織及細胞得到了能量。

一旦七脈輪產生阻塞、不足或過剩等狀況,壓力、憂鬱、悲傷及憤怒等負面情緒都會促成脈輪閘口關閉,長期累積將導致身體疾病的產生及精神失調。


 這七輪從下至上依次為:海底輪、臍輪、太陽輪、心輪、喉輪、眉間輪、頂輪。而太陽輪、臍輪及海底輪統稱為下三輪。

不同的輪控制人類不同的情緒和感覺,也就是人體的不同腺體。


海底輪

海底輪位置在脊椎骨尾端,代表著生命和活力,是滿足我們生存下來的欲望的脈輪。這個脈輪往下延伸到雙腳,如同樹幹往下延伸根部進入大地。穩固的海底輪帶來對物質世界的生機和活力,是一種積極為目標努力實踐的行動力量。

臍輪

又稱生殖輪,位置在恥骨上方到肚臍的位置,這個脈輪代表樂觀主義、自信、勇氣、力量、憐憫之心、關係,同時也代表著享受性的歡愉的能力,這個脈輪呈現出對親密關係的渴望。

太陽輪

太陽輪在肚臍上方與胸骨下方的橫隔膜上。這個脈輪控制著身體和心靈,是人體能量場的力量中樞,呈現出個人的精神智慧力量,實現人生夢想的能力。

心輪

位置在心臟的周圍、胸腺;是全身脈輪系統的軸心,是感情力量的汽輪,透過心輪可分享愛及親密關係,心輪開放的人容易開心,也喜歡交朋友,樂於與人分享,這個脈輪展現最大的力量是原諒、無私的愛。

喉輪

位置在喉嚨前後。是表達情緒的溝通力量,與自我的表達能力有關,這個脈輪的能力來自於整合了前三個脈輪的力量之後,對外的展現能力。

眉間輪

在兩眉之間,印堂稍下的地方。這個能量與腦下垂體以及松果體、腦和神經系統、眼睛、耳朵、鼻子有關。最基本的能力是理性與感性等大腦思考的整合能力,更深一層的是自我覺醒、直覺力和洞察能力。

頂輪

位置在頭頂中心。這個脈輪讓人超越自我,體驗到天人合一的感覺,獲得超越形體表象的能力,得到真正的自由,達到一種開悟的境界,

人體的七個脈輪和內分泌腺的平衡與否,直接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在理想狀態下,所有的脈輪呈現平衡狀態並對我們的情緒和感覺發揮正面作用。

而內分泌亦由這七個脈輪所支配,人的疾病也是由於這些脈輪其中之一的衰退,或是一個以上的脈輪的功能失去平衡所致。


通常部分脈輪會不夠活躍以致於無法發揮作用,或部分脈輪過度活躍,都需要通過適當方式加以調節,而冥想則是最佳的調節脈輪的平衡方式,這也是理療瑜伽中為何會有冥想課。

這也是為何覺得我們練習瑜伽發生身心悄悄發生改變的原因,並非體式拉伸得到的效果,瑜伽看似重複,其實每一次你的內在都得到升華。


年輕的時候遇見了,是幸運

年老的時候遇見了,是上天的眷顧。

希望你我都不要錯過對的人…

I do not know where to go,

but I have been on the road. 

相關焦點

  • 南懷瑾:什麼是人身上的三脈七輪
    我就問少林寺的同學們,三脈七輪清楚嗎?
  • 十二經別與十二絡脈有何異同?
    十二經別與十二絡脈有何異同?(1)分布 經別主「內」,絡脈主「外」。也就是說,十二經別主要加強表裡兩經在頭面驅幹及臟腑之間的聯繫,十二絡脈則主要溝通表裡兩經在四肢部的聯繫。十二經別與十二絡脈有何異同?十二絡脈則是從肘膝以下分出,走向表裡經,即陰經走向陽經,陽經走向陰經。(3)主病 十二經別無所屬穴位,也無所主病症,其循行路線補充了經脈所未及,從而擴大了經穴的主治範圍。如足太陽經下肢一些穴位可以治療脫肛等症,就是由於其經別「別入於肛」的緣故。十五絡脈則在其分出處各有一絡穴,並有所主病症。如手厥陰絡脈病症「實則心痛,虛則煩心」,可取其絡穴內關施治。表裡兩經病,一般均可選取其絡穴。
  • 人身上的脈輪(三脈七輪)
    南懷瑾我就問少林寺的同學們,三脈七輪清楚嗎?不清楚,只好簡單的畫了。至少我有一本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你們沒有看吧!
  • 殘缺版:脈法三字心法!(缺二脈)
    主病歌浮為陽,表證候,秋常見,久病愁;表風熱,有力浮,若血虛,無力浮。主病歌數為陽,炎熱證,兒童見,身無病;久病逢,陰衰盛,肺病人,秋勿應。主病歌滑為陽,實多見,或傷食,或停痰,下蓄血,尺部看,女脈調,孕中緣。
  • 蕭吾通脈法(三)
    3.左尺脈澀主腎經虧虛的症候,男子多見遺精腰膝酸軟健忘失眠頭暈耳鳴;婦女則出現血虛閉經或者月經澀少不易受孕。4.右寸脈澀,主肺氣虛弱的疾患如咳嗽氣短倦怠懶言聲音低怯,背勞自汗等。5.右關澀為腎陽不足,寒凝血滯的胃脘刺痛痛有定處。6.右尺澀主血虛津虧,腸燥便秘難解。若孕婦見澀脈因血虛不足以養胎,故有墜胎之虞。
  • 三脈七輪與奇經八脈的關係
    帶脈管束人體全身經脈,主脈為衝脈,下面七脈為七政,各行其政,統歸中央集權,七政形成人身體的國務院。這樣一來人體的奇經八脈就形成了有領導、有分工負責的統一整體,從此人體的一切經脈才找到了主人,人體的一切經脈臟腑氣血筋骨才名花有主,各有所歸了。於是以衝脈為中心,上有陽維,下有陰維;左有陽蹻,右有陰蹻;前有任脈,後有督脈。這樣一個六合統一的整體就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 一文讀懂二十八脈,再也不用擔心把不準脈了!
    小小的三根手指,就能知道人體的健康狀況。也是歷代醫家備受珍視的中醫必備技能。那麼,脈診需要怎麼學?首先要了解脈位,其次就是脈象,而脈象是整個脈學中最難學的,再次就是脈之主病。而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專門教您學習脈診的,勸君一睹,必有奇觀。浮脈大凡浮脈主表、主風。寸脈浮,上焦之風,多表證;關脈浮,風在肝脾;尺脈浮,風在腎與大小腸腑。
  • 傷寒論注:平脈法正誤
    假令脈來微去大,故名反,病在裡也;「脈來大去小」〔脈來頭小本大〕,故名覆,病在表也。「上微小者為陰盛」〔上微頭小者〕,則汗出;「下微小者為陽盛」〔下微本大者〕,則為關格不通,不得尿;頭無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 四脈六脈八脈十脈(臨床脈法)
    又以獨浮、獨沉、獨遲、獨數為準則,獨見何部,即以何部深求其表裡,臟腑之所在。經云: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在腑,遲為在髒。註:這裡寸口兼兩手六部而言。不專指右寸也。1、  浮沉是審起伏,遲數是察至數。凡浮之不浮,不沉而在中,不遲不數而五至者,謂之平脈。是有胃氣。可以神求,不可以象求也。如一見浮沉遲數之象,斯為病矣。
  • 道家奇經八脈與密宗三脈七輪
    道家的奇經八脈與密宗的三脈七輪!印度的觀念,把人體分為地、水、火、風四大類。比如說,骨為地類,內分泌、血液等為水類,溫度為火類,呼吸為風類。  在這四大類之中,每大類的一百一十種病,四大類共有四百四十種病,比如傷風為風大類之病,癌症為地大類之病等。任何一種病皆促人致死,如久睡而累為睡病,坐久為坐病,所以人人隨時都在病中。
  • 三脈七輪功能與相對官能圖
    西藏密宗理論印度無奇經八脈及十二經脈之說,但在唐代傳進西藏的密宗,卻有另外關於氣脈的理論,就是三脈七輪。在醫學的觀點上來說,氣脈就是氣脈,但在練氣功及瑜伽術者的眼中,氣脈的問題 非常重大,他們認為奇經八脈不夠精細完整,三脈七輪才是正確的說法。至於我們的道家,又認為三脈七輪無啥稀奇,奇經八脈才正確。大家爭來吵去,也有千多年的時光了,不管誰是誰非。氣脈對於針灸關係太直接太密切了。讓我們也將三脈七輪作一個介紹,大家再來判斷吧!
  • 三脈七輪的奧秘及其開啟
    除了靈訊訊息之外,博主會適當為初醒的靈魂們添加一些身心靈成長的內容作為普及。在古代印度的瑜珈(Yoga)、中國的氣功、西藏密宗、或是印地安人的巫師信仰裡面,都有提到這些人類身體上共同的人體能量中心的部分:三脈七輪。
  • 肺朝百脈:肺使百脈如潮
    對《內經》「肺朝百脈」一語的解釋,歷代多把「朝」字作「朝匯」、「匯歸」或「會合」解,將「肺朝百脈」注釋為「肺受百脈朝拜」或「百脈匯歸於肺」。無論是「百脈之血朝於肺」,還是「肺朝百脈之氣」,都是把「肺朝百脈」當作「經氣歸於肺」的「互文」,用以說明「經氣歸於肺」的文意,也即「肺」是目的狀語,而不是主語。此種解釋幾乎可以與現代醫學關於肺臟接受來自全身靜脈血的功能相通,所以又為現在一般書中採用。
  • 瑜伽三脈七輪和內分泌腺體
    人體內有無數的精細神經脈,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條:中經、左經、右經,中經尤其重要---在脊髓內,由脊柱尾部「海底輪」(會陰穴)直升至「頂輪」(百會穴);左經在眉間的左側,稱為陰經;右經在眉間的右側,稱為陽經。左、中、右三脈的最低交會點均在脊柱尾端「海底輪」。瑜伽體位法是圍繞脊柱的鍛鍊,使脊柱靈活暢通,延年益壽。
  • 八綱脈與正常脈的理解
    遲數是從脈率來討論,按呼吸來量,一息四至為正常,一息五至及以上為數脈;一息三至則為遲脈。具體而言,脈搏跳動每分鐘超過90次為數,每分鐘少於60次為遲。 數脈主熱,臟腑功能處於亢進狀態;遲脈主寒,臟腑功能處於抑制或衰退狀態。但也不絕對,軍人或乾重體力活的人,每分鐘大多少於60次。
  • 三脈七輪圖文詳解
    新朋友 點擊上方藍色"探索深度記憶"↑免費訂閱 老朋友 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內在的能量系統,稱為靈體(SubtleBody),它的主要部分分為: 三條經脈古代印度的瑜珈(Yoga)、中國的氣功、西藏密宗、或是印地安人的巫師信仰裡面,都有提到這些人類身體上共同的人體能量中心的部分:三脈七輪。
  • 靈樞經第47天——脈度
    手之六陰,從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陽,從足上至頭,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陰,從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蹻脈從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脈、任脈,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氣之大經隧也。
  • 診 脈(乾貨)
    虛脈類——虛脈、微脈、弱脈;    實脈類——實脈 3、三去長短視(音)頻課程   什麼是「三去長短」?現解釋如下:①、長脈與短脈是兩類在脈形上有十分明顯特徵的脈象,手指觸及脈管即可區別是長或是短。②、在作寸、關、尺三部探測時,首先區別出脈象的長脈、短脈,然後才能進一步探測寸、關、尺的脈象。
  • 三脈七輪實修秘法(收藏)
    感悟三脈七輪實修簡法一、感悟三脈七輪實修簡法:(實修部) 1、第一個輪海底輪(純真輪、根輪、密輪),此輪聚身體、心智和靈性於一身,是控制身體原始能量的我們身體上的左右脈、任督脈會合點就是在這兒,也是整個能量中心的會合點,當我們的無位真人從海底輪往上升到頭頂上,也就是天靈蓋,一旦天輪打開,我們身體五個脈的能量在我們的天輪上就形成一朵蓮花,這個蓮花有千個經絡所形成的葉子,叫千葉寶蓮。按道家的說法就是在我們頭頂上形成三花聚頂,聚頂之後形成一個千葉寶座。《楞嚴經》裡有無見頂相,坐在千葉寶蓮上,宣說神咒,就指的我們的天輪。
  • 任脈為地、督脈為天、衝脈為隘、帶脈為縛,一脈灸一穴,婦科永不來!
    督脈走背部正中,而背為陽,故而,督脈對全身陽脈有統率、督促的作用,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督脈長於胞中,與人體六腑相連,循環全身。督脈不通,就會造成六腑功能下降。衝脈的「衝」字,有衝要、要道的意思。衝脈上至於頭,下至於足,貫串全身,為總領諸經氣血的要衝。故而,衝脈能調節十二經氣血,五臟六腑都稟受其氣血的濡養,有「十二經脈之海」、「五臟六腑之海」、「血海」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