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朝百脈:肺使百脈如潮

2021-02-12 經方大醫傳承

《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對《內經》「肺朝百脈」一語的解釋,歷代多把「朝」字作「朝匯」、「匯歸」或「會合」解,將「肺朝百脈」注釋為「肺受百脈朝拜」或「百脈匯歸於肺」。無論是「百脈之血朝於肺」,還是「肺朝百脈之氣」,都是把「肺朝百脈」當作「經氣歸於肺」的「互文」,用以說明「經氣歸於肺」的文意,也即「肺」是目的狀語,而不是主語。此種解釋幾乎可以與現代醫學關於肺臟接受來自全身靜脈血的功能相通,所以又為現在一般書中採用。但是,這種解釋是否合於肺之髒象則值得探討。「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如果再講一次「百脈匯歸或『會聚』於肺」,語意上就重複了。而且這樣一來,下文的主語缺失了,與緊接的「輸精於皮毛」的語意也銜接不起來。所以筆者認為這種解釋不妥。

《內經》之五臟非血肉之五臟,是與天地時空合一的五臟。查「朝」字原為「早晨,太陽升起」之意,在《內經》中亦與現代漢語的「潮」字通用。古人對於海水之定時漲落,習慣上早潮曰潮,晚潮日汐。在《內經》中就用潮汐般日夜周期性有規律運動來形容氣血之運行。如《素問·五藏生成篇》有「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之說。張景嶽對此注釋道:「朝夕者,言人諸脈。髓、筋、血、氣,無不由此出入而朝夕運行不離也。」因肺是相傅之官,無接受「朝拜」之位,但主一身之氣。

氣為血之帥,故肺可輔佐心主以調節和治理百脈氣血的正常運行。因此,這裡的「肺朝百脈」是指肺能使得百脈之氣血如潮水般有規律地周期運行之功能。可以直譯為「肺使百脈如潮」。句中「朝」字為形容名詞活用作使動動詞。「肺」字作它的主語,同時又兼作下文「輸精於皮毛」的主語。這樣聯為一句話才較妥。因為「肺使百脈如潮」,才能「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髒,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肺朝百脈」一節經文與緊接下述的「脾氣散精……」一節的文體相似,內容並列,可以互相參照。

《內經》言「天地之至數,合於人形血氣,通決死生」,而肺能主生化於五味的三陰三陽之氣,使得百脈之氣血如潮汐般晝夜周期性運行,使得九髒、九竅皆通乎天氣,是為治節。故全身臟腑經脈氣血的情況,都可以通過肺經之寸口反映出來。

因此,「肺朝百脈」與「氣口成寸,以決死生」的關係的論述,可以作為中醫脈診的理論基礎。又見《陰陽類論篇》言,「三陰者,六經之所主也,交於太陰」,王冰曰,「此正發明肺朝百脈之義也」。王冰注曰:「太陰,謂寸口也。寸口者,手太陰也,脈氣之所行,故脈皆至於寸口也。」「寸口者,脈之大會」是「肺朝百脈」的外候也。肺臟為「六經之所主」,其在經氣運行中的作用特點主要是輸布的、發散的、離心的,而不是統攝的、收斂的、向心的。從這一認識出發,就更容易理解「肺使百脈如潮」及其與全身功能的關係,就更能深刻體會它在診斷學等方面的理論意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肺朝百脈,主治節」
    "肺朝百脈"出自《素問·經脈別論》.肺朝百脈的本義有二個方面,其一,肺的功能,通過人體的各條經脈、各個穴位而發生作用,肺的功能好壞,通過各條經脈、各個穴位而表現
  • 【中醫常識】續談肺的功能——什麼是「肺朝百脈」?
  • 續談肺的功能 - 什麼是「肺朝百脈」 | 羅大倫
    《黃帝內經》認為:「肺朝百脈」,這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到底是肺的什麼功能呢?這裡面到底有著哪些值得探討的道理呢?
  • 經脈第十 肺手太陰之脈 解讀
    文曰: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
  • 肺的功能和養肺食物
    肺位於人體的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而肺對人體的作用也非常大,至於肺有什麼功能,主要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肺和人體呼吸也有關係,肺氣協調有序,是可以保持呼吸的均勻通暢。1.主氣司呼吸肺主氣,首見於《內經》。《素問·五藏生成》說:「諸氣者,皆屬於肺。」
  • 怎樣理解「肺主治節」?
    誠 如明代醫家張介賓所註疏的,「肺與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猶之宰輔」。 (《類經·藏象類》)此即「肺主治節」理論之由來。 肺主治節,首先體現在對人身之氣的主持與調節上。人體之氣,由先 天稟受父母之精氣、後天攝入水谷之精氣及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三者合 成。
  • 太淵穴:八會穴之脈穴,補肺益氣,止咳化痰,通經復脈
    肺朝百脈,脈會太淵;肺主氣、司呼吸,氣為血帥,本穴開於寅,得氣最先,故在人體穴位中佔有重要地位。太淵:太,指大的意思;淵,指深的意思。此穴為肺經原穴,八會穴之脈會,脈氣大會於此,博大而深,故名。肺主氣,以助心脈行營血,因此穴居寸口,肺朝百脈,此穴又是八會穴之脈會,是臟腑脈氣會聚之處,有調氣血,通血脈,助心脈搏動之功,故可用於心脈瘀阻的心痛心悸、無脈症。因此穴位於腕部,可舒筋利節、通經活絡,故可治療手腕疼痛無力。
  • 太淵穴:(八會穴之脈穴)補肺益氣,止咳化痰,通經復脈
    肺朝百脈,脈會太淵;肺主氣、司呼吸,氣為血帥,本穴開於寅,得氣最先,故在人體穴位中佔有重要地位。太淵:太,指大的意思;淵,指深的意思。此穴為肺經原穴,八會穴之脈會,脈氣大會於此,博大而深,故名。肺主氣,以助心脈行營血,因此穴居寸口,肺朝百脈,此穴又是八會穴之脈會,是臟腑脈氣會聚之處,有調氣血,通血脈,助心脈搏動之功,故可用於心脈瘀阻的心痛心悸、無脈症。因此穴位於腕部,可舒筋利節、通經活絡,故可治療手腕疼痛無力。【穴位配伍】咳血:太淵、尺澤、魚際、肺俞、膈俞、三陰交(《針灸醫案集要》)。
  • 【每周一理】五臟六腑之肺: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1、肺主氣:①肺主一身之氣。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持、調節全身各臟腑之氣的作用,即肺通過呼吸而參與氣的生成和調節氣機的作用。從《素間·經脈別論》說:「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
  • 肺手太陰脈之所見
    ,我的背誦是為了以後臨床實踐所用,所以我應該去結合臨床背誦;其二,背誦與理解應該是合一的,背誦不應該是單純的背誦,應該是有理解性的、有突破性的、有自我認識性的背誦;其三,我們生活在天地當中、社會當中、生活當中,像我每天會奔忙於醫院當中,所以「機會」更多,這個機會是將自己對中醫所得「應象」於天、地、人,這其中包含的範圍是廣闊的,但也可以說是具體的,是可以象陰陽一樣,數之可百、
  • 四脈六脈八脈十脈(臨床脈法)
    3、腎脈:若逢腎脈沉無病,洪大須知陰火生。男子下元微不足,女人滑利定為妊娠。弦緊極虛芤下血。痛連腰脅現微沉。五心煩熱洪無力。犯著房勞數不寧。4、肺脈:右寸診之浮短澀,肺家清淨病無幹。邪氣上衝多發嗽,洪大分明仔細看。弦緊必然咽燥破。數時胸府熱難安。浮而有力風外感。沉主生癰滑生痰。
  • 寅時打坐可以滋養百脈!
    對於人體來說,寅時肺經當令,肺主百脈。這個時候,人體的百脈逐漸地甦醒過來,並且接受肺臟運送過來的營養物質。百脈得養後,人才會變得精神百倍。這個時候是不適宜運動的,因為百脈剛接收營養,還沒有消化。如果運動,就很容易令百脈受傷。
  • 寅時打坐可以滋養百脈
    對於人體來說,寅時肺經當令,肺主百脈。這個時候,人體的百脈逐漸地甦醒過來,並且接受肺臟運送過來的營養物質。百脈得養後,人才會變得精神百倍。這個時候是不適宜運動的,因為百脈剛接收營養,還沒有消化。如果運動,就很容易令百脈受傷。
  • 一文讀懂二十八脈,再也不用擔心把不準脈了!
    左寸遲者,陰寒在心,寒凝心脈,胸陽不振,而心痛停凝,治以瓜蔞薤白白酒、桂枝甘草、附子之類。左關遲者,陰寒在肝,肝主疏洩、藏血、主筋,今肝氣陰凝,故癥結攣筋,治當以暖肝、疏肝、散結、解痙。左尺遲者,陰寒在腎,故腎虛便濁,女子不月,治當溫陽補腎。右寸遲者,陰寒在肺,肺為貯痰之器,今寒邪傷肺,故寒痰之積,治當溫肺化痰,小青龍、射幹麻黃、姜辛之類。
  • 殘缺版:脈法三字心法!(缺二脈)
    分部主病歌左寸浮,是傷風,或風痰,聚在胸;左關浮,腹膨膨,脅脹滿,並噁心;左尺浮,膀胱風,尿色赤,痛不通;右寸浮,肺受寒,胸中滿,咳而喘;右關浮,脾虛甚,中焦滿,食難進;右尺浮,下焦風,二便閉,或濁淋。
  • 中醫二十八脈分脈歌(動態圖解)
    【體象歌】澀脈蹇滯,如刀刮竹;遲細而短,三象懼足。【主病歌】澀為血少,亦主精傷。寸澀心痛,或為怔忡。左寸心虧,驚悸怔忡;右寸肺虧,自汗氣怯。左關肝傷,血不營筋;右關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痺;右尺火衰,寒證蜂起。
  • 脈管系統
    脈管系統circulatorysysem是封閉的管道系統,分布於人體各部,包括心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
  • 肺之募~中府穴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  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  髒,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 進來學,獨特又簡潔的脈法!(自學脈法)
    若不沉不浮,從容和緩,乃脾家之正脈。四季亦為平脈,非時即病。和緩而勻,無浮沉徐疾微弱之偏,即為胃氣脈。(凡脈緩,為風,為虛,為痺,為弱,為疼。在上為項強,在下為腳弱。兼浮,感風。兼沉,血氣弱。)左寸(心氣不足,怔忡、健忘。亦主項背拘急而痛。)左關(風虛眩暈、腹脅氣結。)左尺(腎元虛冷、小便頻數,女人主月事過多。)右寸(肺氣浮、言語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