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書法家

2021-01-09 三品名家官方頻道

各位男性同胞,如果用一句話概括你老婆的話,會是什麼呢?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還是「眉如翠羽,肌如白雪」、或者「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不過,我想如下幾位先生肯定會說:「我老婆是書法家」。

一、秋胡之妻 烈女悲鳴秋胡妻

據宋釋夢英《十八體書》記載,早在周代,先秦時期,魯國秋胡的妻子就以書法著名。據說秋胡「隨牒遠仕」,外出三年,他妻子在家浴蠶採桑。閒中居然創出一種名叫「雕蟲篆」、也叫「戰筆書」的新字體。由於「其體遒律,垂畫纖長,旋繞屈曲,有若蟲形」,因此唐代的韋續在《五十六種》書中稱它為「蟲書」。這是我國有記載的時代最早的女書法家,聊備一格。但其書跡現一不傳,我們從傳世的《岣嶁碑》,可見這種書體之一斑。

湯陰羑裡城內禹碑

二、董祀之妻 千秋才女蔡文姬

董祀是「文姬歸漢」後的第三任丈夫,其人不表。單說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作為東漢大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女兒,書法得其父傳授飄逸自然,為後世所賞。又傳法於鍾繇,隸草俱佳。今存五言《悲憤詩》、騷體《悲憤詩》各一篇,以及《胡笳十八拍》。

文姬自救其夫董祀後,溯洛水而上,居林密山麓處,再無蹤跡,現存書法作品極少。

蔡文姬的草書《我生帖》

蔡琰這兩行章草書,既無嬌柔裝束之意,又無刀斧鑿刻之痕,流麗而遒勁,高華又古樸,從中表現了一個「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的生不逢辰的一代才女的氣質和心態。

三、李矩之妻 書聖之師衛夫人

張懷瓘《書斷》中記載:「衛夫人名鑠,字茂漪。廷尉展之女弟,恆之從女,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也。隸書尤善,規矩鍾公。云:碎玉壺之冰,燦瑤臺之月,婉然芳樹,穆若清風。右軍少常師之。」杜甫亦云:「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

後有唐人書評其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

衛夫人所撰《筆陣圖》一卷,首先提出書法之妙「莫先乎用筆」,後又精闢論述用筆之六法,並把「筋」、「骨」、「肉」之說引入書論,使之成為書法審美範疇,為後世的書法創作、鑑賞開闢了新的思路。

(傳)東晉 衛鑠 小楷衛氏和南帖(局部)

四、書聖之妻 女中仙筆郗夫人

郗夫人,晉代書家,名璿,字子房,郗鑑之女,王羲之之妻。高平金鄉(今屬山東)人。甚能書,兄愔、弟曇,謂之女中筆仙。書跡不傳。

其父郗鑑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尤善草書,卓絕古勁,流傳至今的《災禍帖》書寫沉穩,下筆流暢,豐茂宏麗。其夫王羲之,「書聖」地位不言而喻,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自成一家,郗夫人又育有七子一女,七子中「知名者五人」,玄之、凝之、操之都精通草書,獻之最有名,與王羲之並稱「二王」。

郗夫人之外,晉代女書法家王凝之妻謝道韞、郗愔之妻傅夫人、王洽之妻荀夫人、王珉之妻汪夫人、庾亮之妻荀夫人、王獻之保母李意如等多人,或善行草,或善正隸,或善隸篆,充分顯示了東晉女子的聰明才智。

東晉郗愔《誌慶帖》

郗愔(313-384),字方回,東晉太尉郗鑑長子,郗夫人之弟,善書法,擅長草隸體。王僧虔《論書》:「郗愔章草,亞於右軍。」

五、唐高宗之妻 女帝武則天

武則天,名曌,唐高宗皇后,後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工行草和飛白書。初得王方慶家藏王氏《萬歲通天帖》,摹拓把玩,自此筆力益進,其行駸駸稍能,有丈夫勝氣。

在唐代,就稱武則天書法為「天文景爍,璧合而珠聯;聖理雲回,鸞驚而鳳集,究黃軒鳥跡之巧,殫紫府結空之勢。偃波垂露,會寶意而鹹新;半魄全曦,象天形而得妙。固已奇蹤絕俗,美態入神,掩八體而擅規模,冠千齡而垂楷法。實可謂天下之妙跡,域中之奇觀者焉。」傳世書跡有《升仙太子碑》、《薦福寺題額》、《崇福寺題額》。

其中《升仙太子碑》為歌頌武周盛世之作,是我國行草書碑刻中最早者,更是我國第一個由女性書寫的碑刻。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宣和畫譜》卷一這樣評價:「凜凜英斷,脫去鉛華脂粉氣味。」正是由於武則天崇書、善書,其後迅速出現了諸如陸柬之、賀知章、孫過庭、李邕、王知敬、薛曜、賈膺福、韓景陽、徐嶠之、王紹宗、鍾紹京等書法大師。

《升仙太子碑》

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書和草書相間,接近章草書體。碑文上下款和碑陰的《遊仙篇》雜言詩、題名等,分別出自唐代著名書法家薛稷、鍾紹京之手。歷代書法愛好者都視《升仙太子碑》為書法藝術珍品。

六、元稹之紅顏知己 掃眉才子薛濤

「萬裡橋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掃眉才子薛濤,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因姿容美豔,性敏慧,洞曉音律,只得淪為樂伎,聲名傾動一時。

「薛濤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後人將她與魚玄機、李冶、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詩人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因久聞薛濤芳名,約於梓州相見。自此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姐弟戀,可惜不足四個月,元稹便調離川地,任職洛陽,他們只得以書信互寄相思,薛濤也因此迷上了寫詩的信箋。她對當地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特別適合書寫情書,人稱薛濤箋。

不過元稹最終礙於二人懸殊的年齡和她樂籍出身的地位,二人的戀情無疾而終,薛濤選擇一襲道袍了卻餘生。

薛濤書法作品

七、文簫之妻 龍鱗楷韻吳彩鸞

吳彩鸞,唐代吳猛之女,夫文簫。自幼家貧,以抄書為業。其小楷字體遒麗,用筆圓潤,筆法純熟,書寫極速且精。在史書中記有吳彩鸞名下的抄本韻書作品有很多,如《切韻》、《玉篇》等。

元王惲《玉堂嘉話》卷二記有「吳彩鸞龍鱗楷韻」。細品其《唐韻》冊書跡,雖字小行密、大小相雜;然字跡工細清腴,頗見筆力;布白疏密參差而又序然一體,給人一種圖案的裝飾美、音樂的節奏美、整體上的特異美。所以《書史會要》說它「字雖小,而寬綽有餘,全不類世人筆,當於仙品中別有一種風度」。

據《宣和書譜》卷五的記載,吳彩鸞自稱是西山吳真君之女。唐文宗大和末(835)年,吳彩鸞在中秋夜的歌舞場中,遇見了正在西山遊歷的進士文蕭,二人兩情相悅,就此結髮為夫妻。文蕭不善營生,婚後家計貧困,於是吳彩鸞日寫孫愐《唐韻》一編,一部市價五千錢,賣以餬口度日,歷經十年。後二人往吳越王山,不知所終,傳說各乘一虎成仙而去。

吳彩鸞書法作品

八、汪綱之妻 紅豔詩人朱淑真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南宋初年時在世,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相傳為浙江人,生於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後餘篇。

朱淑真所書小楷,端莊精勁,深得王羲之筆法。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後期則憂愁鬱悶,後世人稱之曰「紅豔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後世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

明代著名畫家杜瓊在朱淑真的《梅竹圖》上曾題道:「觀其筆意詞語皆清婉,……誠閨中之秀,女流之傑者也。」

明代大畫家沈周在《石田集·題朱淑真畫竹》中說:「繡閣新編寫斷腸,更分殘墨寫瀟湘。」

九、宋寧宗趙擴之妻 真假楊妹子

楊妹子(1162-1232)紹興人,本名娃。能詩,善書畫,精鑑賞。畫風為南宋院體,設色妍麗,畫法簡練。景物用馬遠法,花卉取馬麟畫法。寧宗時內府所收馬遠畫卷上多有其題詩,其小楷詩題,書法嚴謹娟秀,嫵媚多姿。清代姜紹《韻石齋筆談》評其書法「波撇秀穎,妍媚之態,映帶漂湘」。

但關於南宋寧宗皇后,與楊妹子同屬一人,還是兩人,歷來眾說不一。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臺灣著名的書畫家、書畫史家和鑑定家江兆申先生發表了《楊妹子》一文考據論證,確定了楊皇后與楊妹子實際上同為一人。然未獲公認,此處姑且認為楊皇后與楊妹子同為一人,以應本題。

楊妹子題馬遠《洞山渡水圖》

十、趙孟之妻 書林皇后管道昇

管道昇,字仲姬,一字瑤姬,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與衛夫人並稱中國歷史上的「書壇兩夫人」。她擅畫墨竹梅蘭,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其書牘行楷,風格與趙孟相似。世傳她書作「寸縑片紙,人爭購之,後學為之模範」。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山樓繡佛圖》、《長明庵圖》等。

公元1316年,趙孟加封為魏國公,管道昇加封為一品魏國夫人,從此她相夫教子,經她教育的後代,在中國書畫史上熠熠閃光的有趙雍、趙麟、趙焰,王蒙(外孫)。「趙氏一門」三代人,七個大畫家,光耀千秋,流芳百世。

元代管道昇行書《秋深帖》

十一、馬拯之妻 書畫名媛邢慈靜

明末大儒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記:「慈靜,臨邑人,太僕卿侗之妹,善畫白描大士,書法酷似其兄,母萬愛慈靜甚,必欲字貴人,年二十八始適武定人,大同知府馬拯。有《之室集帖》、《芝蘭室非非草》。」

邢慈靜的書法追古,晉體獨存,筆力挺拔,轉折圓渾,能看出李北海之風骨。後受其兄邢侗影響,對王羲之書法用工最勤,草法嫻熟,筆力嬌健,得大王雄健爽利之勢。

此外,慈靜精於小楷,所畫觀音圖冊,多用蠅頭小楷題款,筆畫結體多出自鐘王,簡古醇厚,健中寓嬌。深受世人的喜愛,被譽為是繼衛夫人、管夫人之後的又一書畫名媛。

邢慈靜書法作品

十二、黃道周之妻 閨閣鐵漢蔡玉卿

蔡玉卿(1612-1694),能詩善畫,尤以書法著稱,「受晉唐法帖規範,又融合金文、碑版格調」,「於蒼勁中顯露出特有的姿媚和靈秀渾逸的神韻」。

小楷受黃道周影響,字裡行間有柔秀之氣,雖出女流之手並無嫵媚之姿,得力於魏晉小楷,古意瀰漫。用筆參以隸意,筆力精遒,結構寬展舒和,字勢稍帶欹側,穩健秀雅中有險峻峭拔之態。

蔡玉卿《山居漫詠卷》絹本小楷

十三、宋某之妻 天妒紅顏姜淑齋

姜淑齋,名如璋,號廣平內史,山東青島膠州人。善書,精於行草,師法王羲之、王獻之,尤得力於《十七帖》,圓融溫雅中有遒勁之氣,為時所重。書法曾得朱彝尊的欣賞:「三真六草寫朝雲,仿佛衛夫人,問何似當年右軍?」朱以為其筆力矯勁,不類女子。

其他資料甚少,因《增修補膠志》記載,她曾借夫弟之名落款「宋世勛」,故此處稱為「宋某之妻」。

可惜天妒英才,姜淑齋在二十三歲時便去世了。

姜淑齋書法作品

關於「我老婆是書法家」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了,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能有這麼多的女書法家存世實屬難得,她們的書法成就因具有了女性特色,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此外皇甫規妻、趙夫人、李清照、謝道韞、韓蘭英、房高氏、上官婉兒、馬湘蘭、柳如是、曹秀貞等等亦為巾幗不讓鬚眉之輩,觀者可自行欣賞。

相關焦點

  • 當有人稱吳玉如是書法家,他卻生氣地說:我不是書法家,我是文人
    吳玉如:我不是書法家,我是一個文人,作為一個文人,會寫幾個字,有什麼了不起!吳玉如雖然不能說超越了古人,但是他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這句話打臉了很多書法家。有很多書法家並不是飽讀詩書,而且在寫書法的時候並沒有達到一定的境界,而且自稱書法家,吳玉如對此也曾說過,有些人拿起毛筆就想成為書法家,急於求成,這樣是練不好書法的。
  • 書法家最怕看到這8句話!
    最近有人總結當代書法家現狀,濃縮成8句話,言辭犀利但又沒毛病,被刷屏,看看是哪8句話讓奮鬥在書法圈的書法家們,感到慚愧。 2 遍地都是「書法家」,卻找不到自己的家 「書法家」這三個字,不僅代表了會寫毛筆字,真正的稱之為家的書法大師,能夠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有著「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境界。
  •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想娶小妾,被夫人一首詞喚回心意
    趙孟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和畫家。他是宋代王室的後代,宋亡國後被元朝廷重用,但是他自己深感痛苦,只有寄托在書畫之中。 趙孟頫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小心情,想要娶一個小妾,但又怕老婆生氣,於是決定試探一下先。他試探的方式就是寫了一首小詞,送到了管夫人面前。
  • 書法也能成就愛情,這對書法家夫妻羨煞旁人!
    雖然今天不是很著名,但是在當時也是個書法非常了得的文人墨客,他的書法溫文爾雅,可以和現在的標準小楷一拼高下,因為其有一手絕佳的書法,引起了曹銳的關注,曹銳也是個落魄的文人墨客,兩個人都有共同特點才能成為朋友,曹銳看到了王芑孫的一幅漂亮的書法之後讚不絕口,非常欣賞他的才華,曹銳當時說沒有什麼禮物可以贈送給他,就是家中有個小女今年23歲,可以送給他做老婆
  • 啟功:我不姓愛新覺羅,也不是書法家,我只是一個文人!
    說到啟功大家不陌生,他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自幼學習書法,有人說他是500年才出一個的書法大家,即便如此啟功的書法仍然受到很多的批評。其實啟功從來沒有自稱過書法家,他一直稱自己是文人,也沒有提及他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當有人問他怎麼不姓愛新覺羅而姓啟,他感到很不高興,一直自稱姓啟名功,只是一個文人並不是什麼書法家。
  • 天津市津南區書法家協會成立 書法家李慧斌當選首屆津南區書協主席
    天津美術網訊 7月26日,天津市津南區書法家協會成立大會召開,天津市書法家協會理事、書法家李慧斌當選首屆津南區書法家協會主席。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張建會,天津市書法家協會秘書長楊健君,著名書法家冉繁英,津南區政協副主席、津南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劉顏明,津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陳翠紅,津南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梁洪斌,以及津南區相關部門領導以及書法骨幹出席了成立大會。
  • 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向我院抗疫英雄捐贈書法作品
    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向我院抗疫英雄捐贈書法作品 2020-06-08 1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康震的字被贊富有書香氣,網友:他就是我心目中的書法家!
    雖然康震不是靠寫字吃飯,他也沒有想跨界當書法家,但客觀地講,他的書法造詣很不錯。有人說,康震是一位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和詩詞的文化學者,書法只是他的業餘愛好。此話不假,但作為業餘愛好,康震能把漢字寫得蒼勁灑脫,姿態橫生,又流暢自然,清幽俊逸,讓人神清氣爽,實屬不易。也由此可見,康震不僅學識豐富,而且是個性情中人,正所謂字如其人。
  • 「活板橋」——追憶書法家王一新老先生
    」活板橋「——追憶書法家王一新老早在十五年前,報社派我前往北京採訪著名書法家,號稱「京城活板橋」的王一新先生。當時由我報社駐北京辦事處的著名已故書法家尚鶴芝先生陪同,一起前往鼓樓大街王老的住所。我回到報社後以「國民黨元老陳立夫與《京城活板橋》王一新的書畫往來」為題寫了一篇報導。後來由王一新、廖靜文(徐悲鴻的夫人)等組成的代表團前往山東,受到山東省委、省政府的熱情招待。王老當即在下榻的賓館書寫《黃河入海口》的詩句。山東省委將其書鐫刻在石碑上作為永久性紀念。我將此行作為新聞報導刊發後,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
  • 南安市書法家協會潘高鵬主席帶領部分書法家到孔泉書院採風獻墨
    2020年10月18日上午,福建省南安市宣傳部副部長、南安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潘高鵬、名譽主席王忠書帶領該會書法家10人到孔泉書院採風,他們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蘇學瑜,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歐陽良程、林海參、黃詠蘅、李忠、吳建東、陳武昌、陳偉華等。
  • 書法家賣字理應堂而皇之
    書法家賣字理應堂而皇之□李春雨  在現實生活中,書法家的作品常常遭人索要,
  • 書法家竟然是最可憐的人?
    我的回答是「書法家」。此言既出,難免有同道會批評我。書法家不是很風光嗎?你看那些評委,還有那些書協領導,到哪裡不是前呼後擁?還有房有車,能與可憐扯上邊嗎?其實說這話本身就有些偏頗。我說的是書法家,誰說評委和書協工作人員就一定是書法家?真正的書法家很多生活在民間,可以看看網絡所披露的一些老人,一輩子清貧自守,處境可憐可嘆。
  • 書法評論家汪太銀:書法界有哪「五類」書法家?
    世上傳的學院派書法家,老乾體派書法家,社會派書法家,江湖派書法家,書法家。五類書法家名詞。我的理解如下: 一、「學院派」書法家,是指在各類大學院校,經過專業訓練書法家人員。 二、「老乾體」書法家,是指寫的字未得其法,未入其門的平常無風格的書體字。 三、「社會派」書法家,是通過自己努力學習,受過專業訓練,自學成才的人員。
  • 書法家的時代之風
    書法,我認為就是小道,是小技巧,但是需要大方面的支撐,沒有相當的氣質,你就是學不好。 前幾年,我最早提出了一個觀點,也是書法審美的評判標準,叫做「正大氣象」。好的書法作品要有正大書風。
  • 朝陽師資好的書法家學校_硯田文化
    朝陽師資好的書法家學校, 提高班:可通過硬筆毛筆書法的學習,國學的研究,內外兼修,可成為一個會書法之人,為其成為書法家奠定必要基礎。指導老師--陳健:學校名譽校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廈門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原文化宮主任。李秋煙:中國老年書法家協會會員,福建書法家協會會員,其書法高古,篆隸行草無一不精。
  • 書法家劉學智個人簡介
    書法家劉學智個人簡介:自幼喜愛書法,並有所收穫。參加工作後,曾在鄭州市多個單位任職。業餘時間對書法情有獨鍾,經過數十年的刻苦研究,勤奮創作,成績斐然,作品受到各界人士的廣泛讚揚。書法家劉學智有多幅佳作被全國多個省級、市級書畫研究單位和文聯繫統所收藏,一些作品還被國外友人高價收購併珍藏。數十年來,劉學智老師沉醉於書法藝術之中,筆耕不輟。並潛心鑽研篆刻藝術,漸成大家。因其書法、篆刻造詣高深,被多家書畫研究、創作單位邀請擔任要職。為發展我國傳統的書法、篆刻藝術做出了重大貢獻。
  • 著名書法家徐立東藝術作品欣賞
    藝術簡介徐立東,男,漢族,筆名翰墨居士,1970出生於黑龍江大慶,著名書法家。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準會員(已達入會資格,待審核批准),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宋莊書畫藝術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燕京書畫社特聘書法家,北京宋莊書畫家聯誼會理事,黑龍江省道外區翰墨藝術館館長,黑龍江省最具收藏潛力的十大傑出青年書法家之一。獲獎經歷:2011年作品入展黑龍江省青年書法展(二等獎)。
  • 書法家朱小勝:大巧若拙 返璞歸真
    朱小勝,出生於書畫之鄉浙江浦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金華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家徐建興評價朱小勝說:初看小勝作品,首先映入眼球的是字大。據以往學書經歷,寫大字者,一需膽大,不怕露破綻;二需有深厚的功力,展示無暇之作。故往往書法國展比賽者,如小手指般的小字者居多。是啊,當代大多書者沉迷於「二王帖系」一路,對此細心探求,精確描摹,寫得越小,越無瑕疵。小勝明顯隸屬於另一路,便是以傳統篆隸為源頭的漢字筆法系統為基,入於斯,出於斯。小勝還鍾情於小行書。
  • 四川自貢書法家古廟揮毫交流書藝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陳章採5月31日下午,四川省自貢市釜溪河畔,建於清代的傳統古建築王爺廟內,20多名自貢書法家齊聚自貢市硬筆書法家協會基地這是自貢書畫藝術網發起的自貢書法家雅集活動。來自自貢市區、沿灘區和富順縣的20多名書法家興致勃勃地以自貢井鹽歷史文化為內容,展示自己長期枯坐書齋臨池不輟的成果。他們中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也有自貢市和區縣書法家協會會員和負責人。在現場交流中,書家們對自己的學書體會各抒己見,相互取長補短,交流熱烈。
  • 中國歷史上十五位著名的書法家
    張芝,東漢時期書法家,擅長草書,被譽為「草書之祖」,人稱「草聖」,他將古代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創造了草書問世以來的第一座高峰。鍾繇,三國曹魏時期書法家,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對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有著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