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到駐地所在部隊打56式衝鋒鎗和56半自動步槍時,就接觸到了64式微聲衝鋒鎗,軍中一共沒幾把,都是裝備偵察兵使用的。
64微衝,只是在手中把玩了一下而已,並未開過此槍,感到端在手中比56式衝鋒鎗要輕許多,配了30發的長彈匣,此槍當時配發更多的是20發短彈匣。
作為我軍最早研發並裝備的微衝,64式口徑7.62毫米,有效射程200米,槍重距離7斤還差2兩,與空槍重8斤6兩的56式衝鋒鎗相比較,確實輕了許多。
64式微衝,採用了摺疊式槍託,摺疊後槍長僅0.63米;即便打開槍託,槍長也只有0.85米,具備結構緊湊,便於攜帶的特點,因此,特別適合偵察兵配備。
雖說64式微衝有微聲、微光、微煙,所謂的「三微」性能,但在參與兩山輪戰,以及稍早的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卻暴露了消聲效果差的弊端,且結構過於複雜,槍械的勤務性不佳。
64式微衝,依靠槍託卡筍、卡筍孔、卡筍缺口配合定位槍託,不能自動補償相互間的間隙,導致槍託易鬆動,影響射擊精度,同時手感和貼腮的感覺也不是很舒適。
最大不足之處在於瞄具設在消聲筒上,故在一段時間的射擊後,射擊精度會下降,每一次分解後,射擊精度也會受到影響;在射擊後硝煙往往會聚積在消聲筒內,然後慢慢逸出,而且不易擦拭。
且64式微衝的火力不足,難以對抗對方AK-47和M-16這兩把採用30發供彈具的經典步槍,當時,64式微衝配發的是20發短彈匣,此後,才裝備了30髮長彈匣。
由於64式微衝存在的不足之處,此後就被既可使用64式7.62毫米微聲衝鋒鎗彈,又可使用51式7.62毫米手槍彈的85式微聲衝鋒鎗所取代,從而完成了在軍中的歷史使命,徹底退出現役,85式微衝更適合在山地、叢林、短兵相接、城市巷戰及解救人質的戰鬥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