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隱翅蟲咬了什麼辦?

2021-03-04 五峰金色陽光幼兒園

       人體皮膚接觸少量毒液後(如隱翅蟲從皮膚上爬過),皮膚會出現點狀、片狀或條索狀紅斑,隨後中央呈灰褐色壞死。若受傷面積不大,會有輕微癢痛感;若受傷面積較大(如多處皮膚被隱翅蟲爬過),則會有強烈癢、痛感覺,可能伴隨淋巴結腫大,發燒等。

       若人體皮膚接觸大量毒液(如毒液流到皮膚上),則受傷部位會產生水泡,周圍皮膚紅腫,水泡與紅腫間為一原膚色的圈裝部分。水泡可以弄破,如用棉籤擠破,然後用鹽水洗淨,但是不久後會重新產生水泡。水泡不久後會自然消失後,患處會隆起,中間原水泡處凹陷,像火山口,但是一般火山口是圓形的,而皮膚上的患處是呈線狀的。患處隆起部位皮膚組織將全部壞死,形成深咖啡色疤,在疤下長出新皮膚,但是新皮膚顏色很淡,與周圍皮膚有一定差異,導致痊癒後,患處像被刀割傷後痊癒的樣子。所以,留下的疤痕對皮膚的影響最大。

       對於隱翅蟲爬過皮膚後是否對皮膚造成傷害,有的認為不會,因為蟲沒有被打死,毒液沒有流出來;有的認為會,因為蟲尾部的針狀結構會接觸皮膚。事實上會(親身經歷),但是後果只會輕微痛癢和脫皮。

       被隱翅蟲爬過後,務必保持患處清潔,一般可以自動痊癒。但是,為了加速痊癒、防止皮膚感染,或者減小癢痛感,患者應立即到權威醫院的皮膚病科就醫,一般醫生會開外用藥塗抹患處,約兩個星期後會好。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隱翅蟲 隱翅蟲拍不得嗎
    每到蚊蟲泛濫之際,在朋友圈裡就經常能看到某市民被隱翅蟲咬傷或拍打後導致皮膚潰爛的新聞。很多人被這種殺傷力巨大的蟲子嚇得不輕,在野外遇到陌生的蟲子都不敢處理。什麼是隱翅蟲?隱翅蟲真如傳聞中所說的那樣拍不得嗎?什麼是隱翅蟲隱翅蟲蟲體細長,長約0.3~2.5釐米,形如螞蟻,整個身體由黑黃二色相間組成。「隱翅蟲」又叫「影子蟲」,因翅膀不可見而得名。
  • 被隱翅蟲叮咬了,真的會讓人致死? 玉林皮膚科醫生、植保專家告訴你……
    快跟小微去了解一下~無名腫痛——讓人奇癢無比,非常難受    8月26日晚上,家住玉林城區玫瑰花園小區的市民植大姐因為臉上被一種不知名的蟲子咬了一下第二天早上醒來後,覺得臉上奇癢無比,趕到玉林市皮膚病防治醫院找醫生治療。醫生診斷,這是被一種名叫隱翅蟲的蟲子咬後所致。
  • 隱翅蟲皮炎
    一概述隱翅蟲皮炎是由於皮膚接觸隱翅蟲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應。
  • 隱翅蟲皮炎!
    隱翅蟲皮炎是由於皮膚接觸隱翅蟲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應。
  • 當心】外出遊玩小心,遠離帶毒「隱翅蟲」!
    「隱翅蟲在你身上時不要打,它的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隱翅蟲一年四季都有,特別喜歡在燈光下活動,但不會叮咬人。有專家指出隱翅蟲沒有想像中那麼毒,不過它體內的液體pH值相當於濃硫酸,所以如果你怒拍隱翅蟲的話,你的皮膚就要遭罪了!強酸性液體會灼燒你的皮膚,引起隱翅蟲皮炎。
  • 如何預防隱翅蟲
  • 豐順近期發現了隱翅蟲
    ,行走速度非常靈活,嚇得拍攝者驚恐萬分···豐順留隍江邊也有隱翅蟲出沒,網友拍到了隱翅蟲的翅膀,看來還是讓它三分,不要和它玩耍安全點兒。  隱翅蟲又被稱為影子蟲、青腰蟲,看上去好像沒有翅膀。有網友表示,隱翅蟲的體內含有毒液,直接在身上拍死後,一旦沾上就會導致皮膚潰爛。那麼,這一說法是真的嗎?來看記者的調查。
  • 以正視聽|隱翅蟲咬人致命?別再誤傳了!真相都在這裡(預防+治療)
    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另有微信朋友圈瘋狂刷屏「隱翅蟲劇毒,提醒市民小心」並配以皮膚潰爛、膿腫發炎等觸目驚心的圖片,讓市民看後感到恐慌。一隻小昆蟲真有這麼大的威力嗎?究竟網上傳言是聳人聽聞還是客觀事實,隱翅蟲皮炎有什麼特點,又怎麼預防?今(23)日,重慶市衛計委發布提醒,進行闢謠。
  • 隱翅蟲的危害及其預防
    、腐敗的水果、綻放的花朵、腐爛的樹木、漂流在河岸和湖泊裡的植物、糞便、腐肉、脊椎動物的巢穴等地方都能見到隱翅蟲的身影。隱翅蟲對人導致的疾病,突出的為隱翅蟲皮炎。毒隱翅蟲皮炎是由毒隱翅蟲體液中的毒素與人體皮膚接觸引起。
  • 隱翅蟲產致命水皰,烏龍出大啦,近半英德人遭受驚嚇!
    一般而言,隱翅蟲出現在夏季,八九月份達到活動高峰。由於今年清明天氣炎熱,英德市民已可見隱翅蟲的身影。儘管隱翅蟲體液帶有強酸性,但網傳隱翅蟲可造成致命傷害,這個說法屬誇大事實,挑起恐慌。  上圖為網傳最廣的隱翅蟲叮咬後的症狀圖。  隱翅蟲被強行「上頭條」不算,照片還擺烏龍。據了解,此水皰是毒葛 Poison Ivy引起的,2001年就在網上發布過,與隱翅蟲無關。
  • 蟎蟲「發紅包」、隱翅蟲偷襲……在蘇州,梅雨季要防皮膚病!
    夜跑經過大樹下,被隱翅蟲「偷襲」,臉上多了條狀的透明水泡,遠遠看上去像「刀疤」……近日,梅雨季來襲,部分市民「黴」出皮膚病,溼疹、蟲咬皮炎、真菌感染等皮膚病患者增多,皮膚科日門診量最高達400人次。梅雨季,隱翅蟲愛「偷襲」20歲的陳希(化名)喜歡健身和夜跑,有一天跑完步回來突然發現自己臉上又癢又痛,臉上還有兩條條狀的透明水泡,遠遠看上去像「刀疤」,趕緊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隱翅蟲皮炎。
  • 男子隨手捏死一隻「螞蟻」險毀容,專家提醒夏季在戶外要當心隱翅蟲
    楚天都市報6月12日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史威韡)躺著工棚裡玩手機,隨手捏死了一隻爬到身上的大「螞蟻」,年輕男子也沒在意繼續打遊戲,沒想到第二天整張臉又紅又腫,疼痛難忍,去醫院就診才知是隱翅蟲惹禍。隱翅蟲接診的皮膚科醫生任翠華仔細詢問得知,他曾經捏死過一隻長得像螞蟻,但是比螞蟻塊頭大的小蟲子。可讓張先生想不通的是,蟲子並沒有咬他,為什麼自己會變成那樣呢?
  • 關於隱翅蟲防治的溫馨提示
    入秋以來,學生公寓出現一些「隱翅蟲」並由此引起「隱翅蟲皮炎」。
  • 隱翅蟲致命?謠言還是事實?
    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另有微信朋友圈瘋狂刷屏「隱翅蟲劇毒,提醒市民小心」並配以皮膚潰爛、膿腫發炎等觸目驚心的圖片,讓市民看後感到恐慌。究竟網上傳言是聳人聽聞還是客觀事實,隱翅蟲皮炎有什麼特點,又怎麼預防?且聽我們一一道來。
  • 拍打落在皮膚上的隱翅蟲會致命?
    隱翅蟲簡介首先,這個世界上確實有隱翅蟲這種傢伙,而且種類不少,有好幾萬種,是甲蟲家族裡比較興盛的類群。隱翅蟲非常容易辨認,它們的前翅很小,是比較堅硬的鞘翅,但只能遮蓋到腹部的前兩節。它們的後翅是膜質的,可以用來飛行,不用的時候經過摺疊隱藏在前翅下面,所以才有了「隱翅蟲」這個名字。
  • 隱翅蟲皮炎,真的那麼可怕嗎?
    一、先了解一下隱翅蟲。隱翅蟲是甲蟲的一種,有250種以上,毒隱翅蟲有致病作用。毒隱翅蟲一般體長0.6~0.8釐米,黑色和橘紅色相間,其體內有強酸性毒液,pH值大約1-2。毒隱翅蟲白天棲居於野外草叢亂石下,夜間出來活動,有趨光性,多在夜間有燈光特別是日光燈的地方成群飛行。
  • 【闢謠】碰到毒隱翅蟲就死定了嗎?
    隱翅蟲真的有這麼兇殘嗎?沾到隱翅蟲的毒液就真的死定了嗎? 【什麼是隱翅蟲?】    隱翅蟲是鞘翅目(Coleoptera)隱翅蟲科(Staphylinidae)中昆蟲的統稱。它們的翅膀藏在一對鞘翅底下,就像沒有翅膀一樣,所以被稱作隱翅蟲。
  • 注意當心可怕的隱翅蟲來襲,海南曾有人中招!千萬別拍死它!
    隱翅蟲來襲,朋友圈刷屏!在朋友圈,也有許多熱傳的隱翅蟲警示,內容大多相同,隱翅蟲的圖片下面寫著:「全球發出警示,請轉出去!海南某高校張同學被隱翅蟲所咬傷口。央視也曾專門報導過隱翅蟲——為何這麼多隱翅蟲?
  • 你被傳說中的隱翅蟲嚇怕了嗎?
    「隱翅蟲在你身上時不要打,它的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隱翅蟲一年四季都有,特別喜歡在燈光下活動,但不會叮咬人。有專家指出隱翅蟲沒有想像中那麼毒,但蟲體內的毒素會對人體皮膚產生刺激而引發皮炎,所以如果你怒拍隱翅蟲的話,你的皮膚就要遭罪了!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蟲是何方神聖。◆ 隱翅蟲,又被稱為「影子蟲」,因翅膀不可見而得名。
  • 虞國躍: 隱翅蟲皮炎的發生與預防【大眾視角
    隱翅蟲皮炎是一種由毒隱翅蟲引發的皮膚病,有時會在上晚自習的學生或上夜班的工人中集體發生,造成流行或暴發。上述消息中描述的就是這種隱翅蟲皮炎,但對其毒性的說法有誤傳和誇大。實際上,隱翅蟲皮炎是自愈性的,如果不發生其他感染,不用藥也會痊癒。因此,人們大可不必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