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天下專題攝影課
是不是感覺拿起相機很容易,拍出照片很難?
無論是入門的學習,還是有一定基礎的深入;
總是覺得力不從心。
網上各種資料看著都有道理,但用起來偶爾靈一下,
更多的時候是無所適從,
待到別人拍出來一看,
哦!原來這樣也可以!
其實攝影和學習任何知識能力都是一樣的,
他們有共同的自然規律,共同的邏輯規則。
如同我們學習加減乘除四則運算,
不可能也不會讓你把所有的題目都做一遍,
我們一定是首先要掌握基本的運算規律和法則。
然後在法則的框架下做大量的練習來熟練掌握。
我相信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技藝都是這樣學習傳承的。
那麼攝影也一樣!
零三零四碎片化的教程
看似有理,實則雞肋
而
我們在底層邏輯的基礎上
帶給列位的小課堂
貫穿一脈 深度統一
我們的攝影專題課
就是在秉承這樣一個觀念
我們有自己的經過驗證的攝影規律
我們的攝影規律是最底層的基礎邏輯
這種規律具有普遍的延展性
具有經過驗證的適用性
你一定會恍然大悟
你一定會學有收穫
今天給大家分享古典園林中體現的構圖方法攝影美學。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是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古典園林是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建築。它被舉世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世界藝術奇觀,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
那麼我們從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上能收穫什麼構圖方法呢?
就讓我們通過這幾種方法來看看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添景
當遠方的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中間或近處沒有過渡景觀,眺望時就缺乏空間層次。如果在中間或近處有喬木或花卉作中間或近處的過渡景,這喬木或花卉便是添景。
上圖是頤和園萬壽山佛香閣,如果我們僅僅拍攝佛香閣的話就顯得單調無趣味。這時添加湖面的冰雪作為前景,這些冰雪形成的美妙的曲線使得畫面一下就顯得非常飽滿有層次。
較廣的視角保證透視,較小的光圈保證景深,對焦於前面的冰雪。
上圖同樣是遠處的佛香閣,雖然傍晚的光影非常迷人,但是單獨拍攝會顯得單調平淡缺少層次。如果加上前景的亭子就會在平面中展現非常好的透視效果,整個畫面層次豐富,躍然紙上。
較廣的視角保證透視,較小的光圈保證景深,低調表現畫面光線效果,對焦於前面亭子。
上圖海濱風光,如果沒有前景的海浪和礁石畫面就平淡乾澀。
超廣角納入海浪為前景縱深感強烈,小光圈保證景深,低速快門表現海浪的動態,低調表現日出光影效果,對焦於前景礁石。
上圖前景花叢,背景山峰層次感豐富。
超廣角同時將前景和背景及天空同時納入畫面,小光圈保證景深,低調表現光影效果,對焦於前景花叢。
框景和漏景
空間景物不盡可觀,或則平淡間有可取之景。利用門框,窗框,樹框,山洞等,有選擇地攝取空間的優美景色。園林中的建築的門、窗、洞、或者喬木樹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遠處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觀包含其中,這便是框景。《園冶》中謂:「藉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理者相石皴紋,防古人筆意,植黃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圓窗,宛然鏡遊也」。李漁也談於室內設「尺幅窗」、或「無心窗」以收室外佳景,也是框景的應用。
漏景是從框景發展而來。框景景色全觀,漏景若隱若現,含蓄雅致。漏景可以用漏窗、漏牆、漏屏風、疏林等手法。疏透處的景物構設,既要考慮定點的靜態觀賞,又要考慮移動視點的漏景效果,以豐富景色的閃爍變幻情趣。例如,蘇州留園入口的洞窗漏景,蘇州獅子林的連續玫瑰窗漏景等。
上圖用樹枝作為半幅畫框平衡畫面上半部單調的藍天,樹枝不用拍全顯得畫面更加緊湊,主體的佛香閣更加突出。
使用廣角鏡頭,小光圈拍攝,對焦於樹枝,鏡頭上仰,將地面以下雜亂場景盡數剔除,只留下藍天下的樹枝和佛香閣。
上圖用柱子和窗格作為天然的畫框將單調的景觀框入其中,再加上飛鳥畫面靜中有動不呆板。
廣角鏡頭,較小的光圈,對焦於前框,平直對稱, 抓拍飛鳥。
上圖用雪後的樹枝作為半幅框架,透出後面的石橋;樹枝不拍全給人想像空間,樹枝彌補了畫面左側的空洞單調,畫面緊湊飽滿有層次。
上圖用圓門作為框架將背後風景框入其中。
上圖不僅有圓門後透出的欄杆建築,更加上白牆上的花枝,畫面豐富而不雜亂。
較廣的焦距,較小的光圈,對焦於圓門。
上圖用大量的花枝充滿畫面,在花枝的空隙處漏出遊船,枝幹作為引導線將人們的視線引向遊船,透視感強。
廣角鏡頭小光圈拍攝,對焦於枝幹,枝幹斜線構圖。
上圖用虛化的菜花作為前景半幅框架,虛實結合主體突出。
長焦大光圈,對焦於房屋主體,三分法構圖。
上圖用屋簷形成天然框架,三角形構圖的穩定型強烈,多條斜線又增加了透視感,畫面飽滿平衡。
廣角鏡頭小光圈,對焦於屋簷,穩定的三角形對稱構圖。
借景
園林中的借景有收無限於有限之中的妙用。借景分近借、遠借、鄰借、互借、仰借、俯借、應時借7類。其方法通常有開闢賞景透視線,去除障礙物;提升視景點的高度,突破園林的界限;借虛景等。借景內容包括:借山水、動植物、建築等景物;借人為景物;借天文氣象景物等。如北京頤和園的「湖山真意」遠借西山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陽西下、落霞滿天時賞景,景象曼妙。
上圖西子湖畔,借遠山與雷峰塔,顯得湖中遊船深入奇境,主體背景相得益彰。
長焦鏡頭,小光圈,對焦於遊船。
磐錘峰下的避暑山莊,山巒跌宕起伏,錯落有致,主體突出,背景有層次,影調優美。
長焦小光圈,對焦於寶塔,三分法構圖。
上圖雅拉雪山下寺院,主體突出,層次豐富,光影優美。
長焦小光圈,對焦於寺院,黃金分割構圖。
上圖色達五明佛學院,深色背景下的金頂光彩奪目,煙霧繚繞中多了一份神秘。
長焦小光圈,對焦於金頂,三角形構圖穩定,
通過對前面添景、框景、借景等造景手法的分享對比,我們分別介紹了相對應的幾種典型的攝影構圖方式。不知道列位看官有什麼感想。
審美乎?構圖乎?器材乎?思想乎?
我想在這裡跟列位分享的是,其實所有的方法都是有理論基礎的,所有的理論基礎都是歸結於一個底層的邏輯方法的。這些方法到最後都會歸結為一個基礎的原則。那麼我們就今天的內容做個簡單總結吧!
看官們如有興趣,還可在閒暇之際思考如下的問題:
圖片與系統;開放與封閉;
元素與關係;平衡與和諧;
線條與點面;光線與影調;
色彩與明暗;相關與對比;
重複與節奏;曲線與韻律;
現實與寫意;表達與含蓄;
理解與感悟;生命與時間;
......
更多內容請關注車行天下攝影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