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藏白酒
Digital Smile Design(DSD):國際化專業齒科美學體系,由數字微笑設計美學理念創始人Christian Coachman創建,理念雛形源自於其家族170餘年6代牙醫對美學領域的不斷探索,迄今已與72個國家的醫療機構和牙科醫生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北美、歐洲已率先、成熟的運作了完整的DSD一體化流程。
圖源:DSD DigitalSmileDesign
亞洲首家DSD Clinic 正式落戶上海 | 圖源:D4美學
當你在一個領域、即使是細分領域跑到頭部,所有美好的資源都會向你傾斜。近年來,Herman也受邀成為多個全球齒科巨頭的講師:隱適美、3M、3Shape、士卓曼、Nobel Biocare…涵蓋了正畸、種植等美學修復的多個領域。當然,如果一個老師,僅僅會講操作技術。一種情況容易走向廠家的「最強銷售」;另一種,則會成為冷冰冰的「臨床學究」。學生們愛聽他上課,品牌們也力邀他出席。揣摩著其中原因倒是也簡單:稀缺高淨值IP,還有「人帥有趣」的加分項。這樣的老師出場,學生收穫、品牌故事、市場渠道,這三個訴求,幾乎和人要呼吸一樣自然。所謂「為人師表」,除了專業的技術帶領,再做得再高級一些,就是要活成學生們期待中的未來樣子。Herman主理的D4口腔美學,在上海黃金地段——香港廣場。鄰居則是愛馬仕公司,一個街區之外就是新天地。而D4 ,其實是四個單詞的簡寫:Delicate、Digital、Dental、Design。用許氏三代牙醫世家的家訓來說就是:「醫者之道謂之德,指濟世救民之仁心,謹慎負責之品質,畢生專研之精神。」原家訓外人不易記,用未加斟酌的廣告文案來說就是:嬌貴之牙,數字設計。還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沉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運氣。家境頗佳的孩子往往造就「闖蕩世界」的勇氣和自我投資的認知和魄力。Herman幼年長於加拿大,就讀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麥大求學時,Herman選擇了基礎學科生物化學,那時候實驗室就像他發揮創造力的遊樂場。後來決定回國發展時,選擇去了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深造。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享有「北方哈佛」的美譽,連續15年被《麥克林雜誌》評為加拿大醫博類大學TOP1。
和每一個正規教育系統的Fresh一樣,早先Herman也是從學科中最基礎的治療開始。在具體的職業實踐中,不同的人,才做了不同的職業決策:有的人選擇了「大小通吃」,而有的人卻選擇了「少有人走的路」:Herman選了DSD,一個業界公認對個人審美、以及綜合技術能力都要求極高的「小眾」之路。在審美和數碼控的助攻下,也如他所願,拿到了全球體系內的最高榮譽,就此成了圈內口中常說的「稀缺IP」。當時國內了解DSD的牙醫也很少,一是海內外的信息差;二是對牙醫所需的綜合素質確實高;三是這項培訓,投資花費也不少。當然,阻攔大多數牙醫選擇的,還有其對自我職業規劃的清晰度和宏大的眼界格局。記錄2019年去科隆參展
多年看回來,Herman早年間為自己做的這項「職業投資」,不光是做的是一場正確的貨幣決策,倒真是一項正確的人生決策:所以Herman的職業成長路徑,倒是朋友們可以抄抄作業的。隨著美顏經濟盛行,見過世面的客患,往往也會反過來對醫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也要求新一代的牙醫們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要用更全局的視角,輔助自己的決策。很多時候,對職業的投資,就成為了那一根撬動人生的巧妙槓桿。儘管沒有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是相同的,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在看完別人的「來時路」後,改變自己有關「決策的決策」。九月中旬,我去了趟上海找Herman,想著名聲這麼響,能短平快解決我多年「美容冠」的後遺症。還可以跟一線明星、政商名流一樣,把微笑設計納入顏值、對外形象範疇。前期口掃+面掃結果下來,Herman連夜做了設計方案,此前我「短平快」的訴求,就直接被拒絕了。原因是下牙擁擠,如果不做聯合治療(需要先正畸再修復)。只能解決上牙美學修復問題,對於整體效果來說,完成度只會差強人意。整個診療過程都是在全數位化工作流程中完成,個人比較喜歡溝通設計方案的環節,對於普通客患來說,也是最有參與感的環節。比如我提出需求:考慮到已經不是少女年紀所需要甜美風格,目前的人生階段上,我希望笑線更自在舒展一些。這是我所述的「理想狀態」,Herman做完專業評估,再解答如果按最終目標倒推的相關方案。在目前大多數牙醫還停留在推介「A品牌」材料或「B品牌」材料的時候,Herman就淡淡說了這麼一句:「A、B」材料去除一些品牌信息做雙盲測驗,客患都是傻傻分不清的,唯一能分清的就是兩個品牌的市面價格差異。所以診療的關鍵點是設計方案本身,直接反應出醫生的審美和經驗。如果只在材料層面和價格層面讓客患做選擇,專業醫學一早順從市場,效果未達預期,此時市場話語權提高,就回過頭來質疑專業。問題的關鍵點在,此時應該質疑醫生,還是質疑工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