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赴香港買保險的內地人越來越多,保費低、保障全是香港保險的最大優勢。不過我不建議大家都跟風去香港買保險,今天就來說說,相對內地保險而言,香港保險的優與劣。
香港保險的優勢
大家為什麼想去香港買保險?除了不明真相被忽悠,愛隨大流的吃瓜群眾,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01
保費低
香港保險的費率比較低。
首先,香港人均壽命是85歲,內地只有74歲;其次,香港人的發病率要低於內地,比如重疾的發病率是內地的70%;第三,香港保險這些年的投資回報率要高於內地。
香港保險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投資,有效規避單一市場風險,而且前兩年外圍市場的投資環境比較好,投資回報普遍高於內地。
所以,無論是醫療險、重疾險還是分紅險,香港保險的費率都要更低一些,分紅更多一點。
02
全球保障
香港保險的保障更廣,覆蓋了很多內地保險不保的項目,比如愛滋病,重疾險保障的範圍也更廣,新的疾病也會及時加進去。
有一些人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在全球各地到處飛,內地保險一般只理賠在國內出現的狀況,而香港保險卻能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保障。一旦出事,無需本人親自去香港,只要把相關單據寄過去,兩周內就能得到賠付。
03
逃稅、避稅和轉移資產
香港是一個自由港,資本進出沒有限制,買香港保險也不受每人每年5萬元購匯額度的限制,一個保單可以高達上千萬元。
在香港購買保險,不僅可以用來擔保貸款,有的過幾年就可以取出,資金很容易向全球各地轉移。所以,有些富人就把香港保險當作轉移資產的最佳選擇。
從2016年開始香港不再徵收遺產稅,只要購買了香港的人壽保險,全球通用,在哪都不收稅。
04
避險保值
手裡頭錢多了,國內的投資環境不佳,美元又一直漲,有些人群尤其是中產階級就待不住了,想進行海外資產配置,以資產避險保值的目的。
香港保險以美元或港幣計價,港幣匯率直接掛鈎美元,保障比較全,分紅也不錯。而且我們一直都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中產階級及高淨值人群很喜歡去香港買保險。
香港保險的劣勢
但是任何產品都不是完美的,既然有這麼多的優勢,香港保險自然也有它的劣勢,不然豈不是人人都要去買了。
01
投保麻煩
要想買香港保險,得專門飛一趟香港,來回機票、酒店、餐飲之類的費用不低。
要想在香港買保險,還得開香港的銀行帳戶,首次繳費可用國內的借記卡或信用卡,無手續費,第二次繳費可用國內的銀聯卡,但是手續費很高,比如0.8%。
總之,想去香港買保險,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02
保障範圍沒你想的那樣廣
之前有人拿香港保障105種疾病的重疾險,與國內只保30種重疾的保險對比,發現香港保險保障的所謂105種疾病,很多都是從同一種疾病拆分而來。近年來內地新出的一些重疾險,保障範圍也越來越廣。
還有一點香港保險不如內地保險,就是對輕症豁免以及在某些病症的判定上。
比如現在甲狀腺癌的得病率很高,內地保險算作重疾,但香港保險被定義為輕症。再比如原位癌,香港保險會規定具體患病的部位,但大陸的範圍會更廣。
03
預期收益不代表實際收益
我們前面說過,香港的分紅險收益會比內地的高,但那是預期的收益,而不是你實際拿到的收益。投資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如果環境惡化,投資收益就會下降,保險的收益也會因此萎縮。
04
匯率波動並不總有利於你
今年美元匯率是漲了不少,讓很多人干著急,但保險的期限都很長,而匯率是不斷調整的,誰能保證美元、港元一直升值,人民幣就一直貶值呢?顯然,這不太可能。
長期來看,我還是很看好人民幣的。
所以,任何事物我們都要看到它的兩面性,香港保險雖好,但並不適合每個人。總體來看,香港保險更適合富人階層,不適合廣大的老百姓。
這麼說吧,如果你錢比較多,對香港保險和當地的政策比較了解,出境相對頻繁,希望進行全球資產配置的話,那麼買香港保險還是比較合適的,否則還是老老實實買內地的保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