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7點半,鄭州迎來早高峰,黃寶生已經完成了當天第一次出車任務。
他是名靈車司機,開車護送逝者最後一程是他的工作,黃寶生已經在這個行業幹了30來年。
今天是清明節,商報為你帶來了一個殯葬行業從業者的故事。
【日常】
開車要平穩
維護逝者「最後的體面」
25歲那年,黃寶生憑著「會開車」這項當時還未普及的技能,應聘到了鄭州市殯儀館。雖然跳出農門當了司機、端上了「鐵飯碗」,但他的煩惱也隨之而來。
「工作特殊,大家都嫌『不吉利』。」他說,雖說家人反對,但在那個年代,有份城裡的工作讓他很知足。這份知足,讓他一幹就是30多年。
靈車司機不僅全年無休,而且必須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出發。「電話來了,不管你在哪兒,在幹什麼,都照樣得出車。」黃寶生說,半夜出車是常有的事。
黃寶生說,對於靈車司機來說,如果一輛靈車不能及時結束工作,不僅會影響下一趟出車,也會影響到家屬的情緒,「我們寧願趕早過去等著,也不能遲到。」
而對於開靈車的注意事項,黃寶生強調,開車一定要平穩,儘可能地給逝者「最後的體面」。
「時速一般保持在三四十公裡。一是急剎車、路上顛簸,可能會影響逝者的儀容,二是運送逝者時往往會有家屬開車跟隨,要照顧他們。」他說。
【禁忌】
「你好」「再見」是工作禁語
「我已經很多年沒參加朋友喜事了。」對於這份工作給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黃寶生說,從事這份工作後,不少親友都把他「拉黑」了。
遇上親朋好友家的喜事,大多是份子到,人不到,最怕別人忌諱。
作為殯葬行業從業者,他們養成了不主動握手問好、不說再見、不笑的習慣。「因為行業特殊性,我們時刻要替別人著想。」黃寶生解釋,主動跟別人握手、問好,可能會讓對方不舒服很久;一句簡單的「再見、回見」,也會觸動人們敏感的神經。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談話時候,黃寶生是一個直爽、樂觀、愛笑的人,但一進入工作狀態,他會立刻收起笑容。
【辛苦】
有時靈車司機
還要替逝者清潔
雖然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提及死亡,難免忌諱,而這也成了靈車司機遭遇惡作劇的誘因。
「我們接到任務去拉屍體,可走到附近卻發現那戶人家正在辦喜事。」黃寶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因為這些惡作劇,多留個心眼,成了他們必須具備的職業敏感。
不過,黃寶生也表示,現在殯儀館的接待電話都有錄音,層層把關,這種惡作劇很少發生了。
除此以外,碰上沒有經歷過事、一臉迷茫的家屬,經驗豐富的靈車司機不僅要充當主心骨,甚至還要代替家屬給逝者清潔、穿衣。
「很多人忌諱讓逝者上電梯,遇上這種情況,我們就要抬著一層層地搬,樓道窄,搬運很艱難。」他說。
【感觸】
人只要活著,就是幸福
風雨人生路,有原點,有歸途。黃寶生說,作為靈車司機,每天都要面對生死,如今的他早已將死亡看淡了。
而對於別人的不理解、歧視,黃寶生也覺得送人走好的事兒做得問心無愧、不丟人。「看多了也就明白了,人只要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每一天都要高質量地度過,好好享受現在,也要懂得知足。」黃寶生說。
再過兩三年,黃寶生就要退休了。在鄭州市殯儀館,像他這樣的靈車司機還有十多人。每年一萬多次的出車任務中,他們開車護送逝者最後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