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全力打好撫仙湖碧水保衛戰——堅持保護第一綠色發展

2020-12-15 大眾網

  雖已入冬,小雨過後的撫仙湖泛起一層薄霧,一如往日秀美。

  隨著澄江市全面推進山湖同保、水湖共治、產湖俱興、城湖相融、人湖和諧,這裡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近年來,澄江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格按照「保護第一、治理為要、科學規劃、綠色發展」的思路,堅持「生態立市」發展戰略,舉全市之力打好撫仙湖碧水保衛戰,走出一條保護與發展齊頭並進的路子。

  啟動保衛撫仙湖「雷霆行動」

  撫仙湖坐落于澄江市,是地球上同一緯度唯一保持I類水質的淡水湖泊。如果按全國人口計算,相當於人均擁有15.8噸,是玉溪的眼睛、雲南的名片、全國的財富。

  「沒有撫仙湖的Ⅰ類水質,澄江將一無所有。」澄江市委書記孫金會表示,保護撫仙湖是澄江發展的前提,決不能丟了綠水青山,那樣做對不起老百姓,對不起子孫後代。

  撫仙湖流域地勢周圍高、中間低,汙染物容易匯集入湖,這一泓清水曾面臨著礦源汙染、農業面源汙染等汙染源的威脅,入湖汙染源根治難度非同一般。「有一段時間,匯入撫仙湖的生活汙水又黑又臭,氣味刺鼻。」澄江市龍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方瑞說。

  撫仙湖生態保護事關重大。2017年12月,澄江市啟動保衛撫仙湖「雷霆行動」,確立了「湖邊做減法、城區做加法」的原則。

  「減法」怎麼做,澄江市在2019年一次性啟動撫仙湖一級保護區110米範圍內生態移民搬遷項目,將2.2萬餘人搬出保護區。撫仙湖一級保護區22家中央和省市縣屬企事業單位、16戶私營企業全部退出,退出面積1343畝,拆除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關閉餐飲住宿服務業經營戶153戶、砂石料場和磚廠等37個,1544戶餐飲住宿企業完成整治。同時,劃定「三湖」生態保護紅線、禁止開發區和保護岸線,先後制定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對撫仙湖保護範圍內限制畜禽養殖、非機動船入湖、水生生物放生、建設項目審查、徑流區林業生態修復等進行規範。

  人退湖進,騰出了綠色空間。以生態移民搬遷騰挪出的土地為發力點,澄江加大保護撫仙湖的「減法」力度,在全市加強退耕還林建設,實施了15.17萬畝一次性「七彩·森林撫仙湖」建設,5.38萬畝坡耕地治理,6.59萬畝石漠化生態修復以及3.2萬畝未成林地造林撫育。

  「城區做加法」則重點在加強汙水處理。澄江市的生活汙水不僅全部通過管網進了汙水處理廠,而且汙水處理廠出來的水不能直接二次利用。這些水都經過管道再次流進中水處理廠,經過無害化處理達到回用水標準後,方可輸送到綠化、建築、生態農業等二次利用網點。而這些被二次利用的水,要滲透流進撫仙湖還需經過層層生態過濾,其中,環湖溼地就是一道重要的生態過濾屏障。2萬多公頃的環湖溼地公園,將整個撫仙湖呵護在中心,也成為撫仙湖自由呼吸的「肺葉」,不斷為撫仙湖供給新能量。

  向綠色轉型要出路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澄江市市長範永光介紹,我們堅持以「綠色」為底色,科學處理保護與發展的辯證關係,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如何生態優先、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主動作為、科學發展,打造國際旅遊、康養、會議中心城市?澄江市以水定產,做強「三個國際城市」。在現有旅遊業基礎之上,「強鏈」發展旅遊產業;融合國際生命健康城規劃,「補鏈」發展澄江大健康產業;依託撫仙湖良好的生態人文資源,圍繞旅遊產業和大健康產業,「建鏈」發展會議會展產業;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依水、興城、謀劃撫仙湖區域三大產業發展新思路。以水定城,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把康養和會展作為支撐「三個國際城市」的重點產業,科學統籌、重點謀劃,啟動了中山大學澄江市醫院建設和重點科室人才培養計劃、覽海撫仙湖國際健康旅遊谷項目、京東健康產業、聖愛中醫館和華人文化撫仙湖國際峰會中心項目落戶澄江。2019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244.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25.5億元,實現三產增加值95.1億元。

  吃上生態飯的老百姓,更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澄江市對撫仙湖徑流區壩區常年種植蔬菜的5.8萬畝土地進行流轉休耕,關閉規模養殖業,發展藕、藍莓1.8萬畝、綠色有機菸葉2萬畝,建成4.1萬畝高效節水減排項目,開工建設雲象原香等8個田園綜合體項目。「享受過生態的好,才更知道保護生態的重要。」澄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黎說,現在農民種植藕、藍莓、菸葉大量使用有機肥替代化肥,使用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和物理除蟲方法,不僅保護了土壤和水源,也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單價上去了,收入也增加了。

  如今,成片的荷塘、溼地成為了撫仙湖沿岸新的靚麗風景線,數個田園綜合體項目迎來各地的遊客,澄江正通過抓好管水的人、管好裝水的湖、治好流水的河、護好蓄水的山,守護撫仙湖這一池澄碧,通過釋放生態紅利,讓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共享綠色發展紅利

  綠水青山既是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2019年3月,澄江實施撫仙湖環湖剩餘2.2萬餘人一次性生態移民搬遷。讓老百姓搬離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困難可想而知。

  方瑞介紹,搬遷項目同樣按照「湖邊做減法、城區做加法」的原則,鼓勵搬遷群眾進城、進鎮、進項目、進特色村。為了不讓搬遷群眾吃虧,選擇進城安置的群眾,可在原有的置換面積基礎上增加20%,搬遷人口每人獲得10平方米商業面積安置,建設完成後通過集體出租經營,產生效益分紅。為撫仙湖生態保護,著力削減農業面源汙染,對撫仙湖徑流區壩區常年種植蔬菜的5.8萬畝土地進行流轉休耕,發展藍莓、荷藕、水稻等高原特色農業,農民每年可獲得4000元/畝的收入。為促進搬遷群眾就業,開展了多批次免費職業技能培訓。

  良好的生態本身就是一種財富,澄江百姓嘗到了保護綠水青山的甜頭後,更加自覺地保護環境了。

  小灣村地處撫仙湖東岸,距澄江市區15公裡左右。「以前村裡的姑娘嫁不出去,小夥子又很難娶到媳婦。」澄江市右所鎮組織委員高冬良說,小灣村雖然風景好,但村裡地勢不平,過去以烤菸種植和捕魚為生,農民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2017年,小灣村採用「政府+社會投資+村民自主」的經營模式,紛紛搞起特色民宿客棧。目前,已有43家特色民宿投入運營,每年接待遊客60餘萬人,2019年,小灣村村民人均收入達1.8萬元。

  學好用好「兩山論」,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斷提升綠水青山「顏值」,開掘金山銀山「價值」。

  地處撫仙湖北岸的馬房村,也是生態建設的實踐者和受益者。馬房村屬于澄江市右所鎮吉花社區,地處撫仙湖北岸。近年來,馬房村堅持黨建引領,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引導群眾在保護撫仙湖的同時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實現產村融合、產城融合、產業融合,走出了一條具有澄江特色高質量發展的鄉村振興道路。2019年,全年全村共接待遊客近15000人次,村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8130元增至162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13年零收入增加至15萬元,呈現出人人勤勞、戶戶創業、家家增收的新氣象,「鄉村振興、幸福馬房」成為當地的一張靚麗名片。

  「我們要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讓全面小康成果更實、成色更足、質量更高,讓澄江的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孫金會說。

  雲南網記者 沈政 吉命土幹

  責任編輯:孫重遠

相關焦點

  • 環保「有心人」讓「琉璃萬頃」撫仙湖再現碧水藍天!
    視察組來到撫仙湖現場感受公益訴訟成果撫仙湖是世界深藍湖區,自古就有「琉璃萬頃」的美譽。作為淡水蓄水量全國第一的湖泊,撫仙湖一直保持了Ⅰ類水質。這汪鑲嵌在紅土高原上的碧水,在陽光的照耀下如夢如幻。感慨2.8萬人為護湖搬遷不易在澄江市規劃館,視察組更全面地了解了撫仙湖保護治理的歷程和未來發展的藍圖。
  • 打好碧水保衛戰:4座「大禹鼎」交出亮眼成績單
    近年來,杭州市生態環境部門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紮實打好「碧水保衛戰」,一汪汪清水已成為隨處可見的風景。在碧水保衛戰中,杭州統籌推進水環境治理、水汙染防治,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突出表現在水質明顯提升、民生得以改善、產業得到轉型,並連續4年奪得浙江治水「大禹鼎」。
  • 牧羊少年:以人民為中心,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全局性、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該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擔當盡責,堅決打贏打好這場持久戰、攻堅戰,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就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
  • 寧夏日報評論員: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統籌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關係,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這是時代所需,更是民生所指。《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這既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也表明了自治區黨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
  • 藍天碧水繪新卷 生態環境日益佳 ——安慶市「十三五」全力打好...
    「十三五」期間,我市以共抓長江大保護為統領,實施生態環境「六大工程」,開展汙染防治「十大攻堅」,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
  • 與聖愛中醫籤約,撫仙湖·廣龍小鎮致力打好康養牌
    這其中,澄江市最值得一說。今年2月份,澄江正式撤縣設市,從縣到市,一字之差,往往意味著城市能級的提升、發展格局的拓展。但對于澄江來說,國際化、高標準的城市定位實際早已確立。早在幾年前,澄江就已經確立了「三個國際城市」的定位,即「國際旅遊城市、國際健康養生城市、國際會議中心城市」。
  • 普定縣:汙染防治顯成效 環境保護促發展
    「十三五」期間,按照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要求,圍繞「一個核心」、聚焦「兩個重點」,普定縣全力推進環境質量改善、汙染防治攻堅戰和中央、省委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及各類專項督察問題整改等工作落實,有效助推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提升與保護工作實現進一步發展。
  • 書記(市長)談生態環保|楊長亞: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協同打好...
    書記(市長)談生態環保|楊長亞: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協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2020-12-18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動高質量發展 生態環境保護如何著力
    北極星大氣網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新發展理念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科學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
  • 打好「三大保衛戰」 繪就大漠生態畫卷——西北油田綠色油田建設紀實
    這是西北油田堅持清潔生產、建設生態油田的縮影。近年來,西北油田深入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投入數億元,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推進「綠色企業行動計劃」,大力實施節能減排,開展汙染防治,改善生態環境,油田採出水全部實現同層回注零外排,危險廢物達標處置率100%,SO2、NOx等汙染物排放持續下降,注採輸系統效率穩步提升,油區綠化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
  • 長沙: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2019年度水質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近年來,長沙像保護眼睛、對待生命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力開展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良好成效,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一年來,在大江南北考察調研時,在國內國際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保護生態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念茲在茲,統籌全局,擘畫長遠。  歲末回眸,綠色發展成績單亮眼:11月份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守護一江碧水 建設生態洞庭——訪嶽陽縣委書記田文靜
    這是我們今後做好生態保護工作的重要遵循!」12月10日,嶽陽縣委書記田文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嶽陽縣將牢記殷殷囑託,守護一江碧水,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統籌推進東洞庭湖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讓生態優美、環境宜人成為嶽陽縣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嶽陽縣境內東洞庭湖面積達1328平方公裡,約佔洞庭湖面積的49%。
  • 浙報專版丨美麗台州 綠色發展
    ,台州堅持「生態為先、綠色發展」規劃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美麗台州建設富有成效,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有效提升。台州積極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規劃理念,統籌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合理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把台州作為一個大花園來打造,堅持以城帶鄉,全域建設美麗台州,全方位展現山海水城的獨特風光和韻味。台州率先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三線一單」編制,森林覆蓋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擁有各類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34個,總面積1500多平方公裡。
  • 汙染防治「五大保衛戰」成效顯著
    汙染防治「五大保衛戰」成效顯著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會上,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我省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原生態保衛戰以及美麗鄉村保衛戰主要進展,並回答了媒體和公眾關注的問題。
  • 做好經濟工作,要下好「先手棋」、打好「組合拳」
    2020年第15期《求是》雜誌刊發寧吉喆同志文章《經濟穩定恢復 發展呈現新機》,文章分析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下好「先手棋」、打好「組合拳」。一起來看!新華社記者 郝源/攝  堅持防疫發展「兩手抓」  ◆ 堅持統籌兼顧,一手抓常態化疫情防控,鞏固疫情防控向好態勢,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
  • 民法典首次融入「綠色原則」,企業如何參與環境保護?|SDGs看兩會
    《民法典》也是首部將「綠色原則」融入其中的法律,為世界貢獻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方案」,具有引領全球治理體系的重大意義。而在今年兩會期間,也有許多代表提出了與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提案,積極推動我國綠色發展。
  • 普洱打好「綠色食品牌」 咖啡產業強勁發展
    (記者文雪梅)雲南省普洱市打好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戰略正取得顯著成效:咖啡產業強勁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不斷壯大,普洱茶「金字招牌」全力擦亮。這是記者從普洱市綠色食品推介暨中國咖啡產業創新發展峰會上了解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