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稍魚竿的第一節也是魚竿最細最脆弱的部分,由於魚竿調性及應用場景的不同,杆稍分為實心稍、空心稍以及龍鳳尾稍三種。由於做工工藝的不同,三種竿稍的能力體現也有很大差異,實心稍柔韌度高但是比較重更護線,一般用在溪流竿、鯽魚竿上;空心稍重量輕但是柔韌度低,一般用在綜合竿、大物杆上;龍鳳尾稍是近幾年新興的竿稍種類綜合了兩種杆稍的優勢,採用一半實心一半空心粘合而成,保留了實心稍的柔韌性和空心稍的輕量性,但是空心實心接合處特別容易爆裂,大部分使用在鯉魚竿上。
魚竿廠家為了魚竿的整體持感更為輕便,在製作魚竿時大都採用重量較輕的空心稍,上面講了空心稍重量輕但是韌性不足,所以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斷裂現象,相信很多釣魚人都有過杆稍斷裂的經歷,斷杆稍不奇怪奇怪的是經常會聽到釣友說自己購買的魚竿質量太差,杆稍沒用兩次就斷了,杆稍真的會因為魚竿質量差而斷裂麼?
做工劣質的竿稍的確會在中魚過程中因為受力不均勻導致斷裂,但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幾十塊的魚竿上,絕大多數還是因為自己的操作問題導致的,大咖有過很多次的斷稍經歷,這麼多次的斷稍經歷中沒有一次是因為魚太大拉力過強導致,多數都是個人原因所致,今天我們就來闡述一下那些導致竿稍斷裂的原因,希望能幫助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導致竿稍斷裂的原因有哪些?
魚竿在中魚遛魚過程中,會通過杆稍將魚的拉力向下傳導,形成一個自然的弧度,通過魚竿的回彈力平衡魚的拉力,在三類竿稍中空心稍的力傳導最為直接,它不像實心稍那樣會將力集中在魚竿的上半段,而是自然的向下傳輸,所以空心稍的魚竿在中大魚斷杆的時候都是斷的中間偏下的位置,而杆稍所在的上半部分完好無損,那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導致竿稍斷裂呢?
受力點集中導致的竿稍斷裂
當杆稍在受力點過於集中的時候最容易發生斷裂,我曾經做過實驗,一手捏著杆稍一手捏稍尾正常發力杆稍會呈一定弧度但不會斷,反而用手指彈杆稍處竿稍斷了,由此可見受力點集中是竿稍斷裂的主導因素。接下來我們從魚竿的使用流程順序闡述有哪些情況會出現受力點集中從而導致竿稍斷裂:
1.紅繩打結操作不正確
很多釣友拿到新杆子後,因為釣魚心切,在沒有固定魚竿的情況下就開始給竿稍打結,打結過程中因為魚竿沒有固定產生晃動從而使得杆稍受力點集中在紅繩下方導致杆稍斷裂;還有一種是因為紅繩打結過長,過長打結長度容易在作釣過程中發生繞線,這種情況在實際釣魚過程中最容易出現,中魚後因為魚線纏繞在竿稍上阻擋了力的向下傳輸導致竿稍斷裂。
正確的方式應是先固定魚竿,將竿稍節抽出固定一手捏紅繩末端一手打八字結,打結的長度控制在1釐米以內,在打結過程中保證手的穩定不要發生左右晃動,因為杆稍成錐子形最上方最細也最脆弱,稍微橫向用力就會導致其斷裂。
2.收用魚竿時用力不均勻
使用魚竿的時候猛地用力將魚竿往下倒,竿稍會先從含口位置出來,遇到手或者其他阻擋的物體後發生斷裂;收竿稍節的時候用力往下拉,因為魚竿比較細且有水的緣故很容易手滑而發生左右晃動,導致魚竿瞬間受到橫向力從而發生斷裂。
正確的方式是我們在使用魚竿的時候,讓魚竿口朝下與地面呈45度角,輕輕的往下倒讓魚竿順勢下滑,待杆稍出來後輕輕抽出擰緊,同樣收魚竿的時候也是一樣,通過反向擰的方式讓魚竿下滑而不是蠻力往下拉,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收用的過程中造成竿稍斷裂。
3.抄魚時的魚竿處於緊繃狀態
抄魚成功後移動抄網過程中魚竿處在緊繃狀態,本就處在緊繃狀態的魚竿在移動抄網過程中魚竿竿梢下壓角度超過了本應設計的最大承受角度,在此狀態下受力點會集中在竿稍彎曲點,隨著魚的跳動、逃跑很容易導致竿稍斷裂。
大咖就遇到過一次,當時在藕塘釣魚,因為藕塘的環境比較惡劣,在中魚的第一時間就要將魚飛出水面否則就會發生魚鉤掛在藕莖上的情況,這個釣點原來是個碼頭,釣點距離水面有兩米的高度懸差,為了更有效地控魚,抄魚時魚竿還處於豎直的緊繃狀態,整根魚竿的受力集中在魚竿的上半部分,當抄魚移動過程中由於魚比較害怕,猛的一翻身從半空中逃出抄網,本就處在緊繃狀態的竿稍被魚這樣猛地一受力瞬間斷裂。
正確的方式是應當是在抄魚前還原魚竿的鬆弛狀態,保證抄魚入護過程中魚線到竿稍的魚線處於鬆弛狀態,為移動過程中的意外性做準備,這樣的情況下即使中途跑魚也不會給魚竿造成二次傷害。
魚竿使用過程不仔細導致魚竿老化
竿稍的老化也是常見的導致竿稍斷裂的原因,正常釣魚過程中為了壓風線,我們會將竿稍伸入水中,一直泡在水中的竿稍在收杆時不用毛巾擦乾控水,就收納到竿包裡,回到家也不打開前後堵透氣,長此以往竿稍就會被水腐蝕老化,老化後的魚竿非常脆弱少加受力就會斷裂,且斷裂處區別於受力集中的橫向斷裂,老化的竿稍斷裂後會呈向上下延伸的細條形,就像被日曬雨淋的衣服一樣,一碰就爛。
我們在使用魚竿的時候想要玩的時間長就要懂得愛惜,魚竿使用完用幹毛巾擦拭一邊,保證魚竿表面沒有水,不用的時候將前後堵打開讓魚竿通風讓魚竿內部的水分自然蒸發。長時間不用魚竿的時候,應將魚竿全部用水衝洗一邊,然後放在太陽下晾乾,塗上護竿臘,這樣的操作雖然費時費力但至少能讓你的魚竿延長一倍的壽命。
竿稍斷了沒有配接怎麼辦?
一根魚竿的正常生存周期是四年左右,也就是從生產銷售到停產為四年,銷售量比較好的魚竿周期會相應長一些,如果自己買的魚竿是小廠家生產的很可能兩年都不到它就關門大吉了,這種情況下不捨得把魚竿扔了又找不到廠家配節該怎麼辦?
兩年前在天津漁具展買了一根6.3的小廠魚竿,魚竿雖然不是大廠造的但是手感出奇的好,兩年的野釣中出了很大力,上周釣藕塘因為操作的問題導致竿稍斷裂,因為購買時沒有留他家的聯繫方式,導致竿稍配節無望,扔掉可惜就拿著魚竿去了好多家漁具店看看能否配節,然而卻找不到合適尺寸和錐度的竿稍,尋尋覓覓也只有某寶了,這個時候就凸顯了網絡購物時代的強大。
網絡上的東西都有一個特點,沒有實物只有數據,所以我們斷掉的竿稍一定不要隨手扔掉,因為斷掉的竿稍是你購買竿稍的指導標準,比較購買才能更大程度的還原損壞魚竿的性能、持感,這裡建議大家在測量原有竿稍的時候使用精度更準確遊標卡尺測量,測量的數據為竿稍前後的直徑及長度,這樣配出來的竿稍才是最匹配的。
寫在最後
魚竿最經常受損的位置就是杆稍,雖然可以通過網上購買數據幾乎一致的竿稍,但是配節的竿梢和原稍性能調性還是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建議大家在購買魚竿的時候不妨額外購買一支備用杆稍,在以後使用過程中如果遇到損壞且找不到配節的時候可以直接換上,這樣的匹配效果才是最好的。
一個酷愛野釣的江湖少俠【垂釣大咖】,歡迎大家點讚、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