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爺爺打鬼子的老機槍,印軍仍然在用,讓古董收藏家很心痛

2020-12-13 科羅廖夫

據央視軍事頻道報導,近日,新疆軍區某邊防團組織了步兵重火器實彈射擊。展示了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04式2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以及120毫米重型火箭筒的射擊場景,感受高原邊境地區邊防部隊的火力到底有多猛。

其中02式14.5毫米機槍是營屬武器,在戰時要加強到步兵連,直接支援班組的作戰。此外,我軍自軍改以來在連下設了火力排,有兩挺89式重機槍,這樣在戰時一個步兵連就有了2挺12.7毫米重機槍和2挺14.5毫米高射機槍,以及9個步兵班裝備的19挺95式班用機槍,可用強大的機槍火力壓制對面的印軍。

與我軍步兵連的機槍火力依靠戰時上級加強的不同,印軍的機槍火力主要依靠班組的配置,而且嚴重缺乏大口徑重機槍。印軍步兵連只有3挺俄制PKM或英制L7(FN MAG)通用機槍,在步兵班裡裝備輕機槍,一個印軍步兵班只有7支步槍和1挺輕機槍。

印度軍隊的各個部隊之間,輕武器裝備水平有天壤之別——個別精銳部隊裝備以色列的TAR-21步槍,多數部隊裝備不靠譜的國產英薩斯步槍或老舊的AK-47,相當一部分二線部隊甚至用的還是一戰時的「恩菲爾德」步槍,估計膛線都快磨平了。還有有一種二戰老古董仍在印軍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就是英國「布倫」式輕機槍。

這挺布倫式輕機槍,大家看上去是不是很面熟。沒錯,這款機槍的爺爺就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大量裝備的捷克是ZB-26型輕機槍。

「布倫」式輕機槍與抗戰時中國大量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有很深的淵源,它最初就是由著名的ZB26輕機槍改進而來的,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即槍機尾端上抬卡入機匣的閉鎖槽實現閉鎖。口徑改為英制0.303英寸(7.7毫米),發射英國軍隊的7.7×56mm R標準步槍彈,由ZB26的20發直彈匣改為弧形的30發彈匣。其它戰技術性能與ZB26大同小異。1935年,英國正式將該槍列裝為制式裝備。

「布倫」輕機槍的優勢是性能可靠,彈藥威力比較大。但它畢竟底子是20世紀30年代的設計,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印軍布倫式機槍的性能差距就暴露無遺。當時我軍已經全面換裝了56式班用輕機槍,該槍空槍帶兩腳架的重量僅為7.1公斤,機動性要好得多。而且56式輕機槍採用100發彈鏈供彈,火力持續性遠強於30發彈匣的「布倫」式。

在1962年,解放軍步兵班的步槍和機槍均為相同的7.62×39毫米口徑的中間彈,彈藥互為通用,且比印軍7.7×56毫米的.303步槍彈輕不少,印軍在攜帶7個30發彈匣的情況下,其重量與56式輕機槍攜帶5個100發彈盒相近。「布倫」式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射程遠,但在我軍穿插近戰的打法下,遠射優勢也無從發揮。所以,我軍在繳獲大量的「布倫式機槍」以後,根本看不上眼這種老舊武器。

印度陸軍目前仍大量裝備50年代改進的布倫L4型機槍。這讓武器收藏家們很心痛,這種布倫式機槍完全可以保存在博物館裡。布倫L4型機槍的是二戰時期英國布倫MK1機槍的改進型。到了1958年,北約各國統一步槍制式口徑,英國仍繼續沿用「布倫」輕機槍,改進成L4系列,以適應北約制式7.62×51 毫米NATO步槍彈。

布倫L4~L7型都是較新的改進型,屬屬於二戰以後的產品,子彈改為7.62x51mm的北約NATO彈,彈匣較直,略帶有弧度。印軍每個步兵班裝備1挺布倫L4型機槍,配合幾支英薩斯自動步槍,火力輸出還是很強大的。假如不跟解放軍相比的話。不過,即使是跟巴基斯坦軍隊,印軍的輕機槍也落於下風。印軍在克什米爾前線發現,印度軍隊的機槍火力完全無法壓制巴基斯坦的軍隊裝備的MG3機槍,甚至連巴基斯坦陸軍老式的56式機槍都無法壓制,這令印度前線部隊十分困擾。

印度長期裝備老式的布倫是輕機槍的主要原因,是印度一直沒有一款比較理想的班用機槍。印度自行研製的INSAS「英薩斯」槍族,除了自動步槍以後,還設計有班用機槍,只是這挺班用機槍的裝備數量極少,平常很罕見。在2016年,中印兩軍舉行聯合軍演,我軍體驗參演印軍攜帶的輕武器時,才首次見到這款傳說中的班用機槍。

目前,在全球各個國家中,依舊仍在使用布倫式機槍這種「古董」槍械的國家,想必就只有印度了。由於連最基本的自動步槍都造不好,所以印軍對通用機槍和輕機槍的選型非常謹慎,不太願意再冒險研製全新的輕機槍,因此這種二戰老槍就一用再用,直到現在。印軍在2019年曾經搞過一次輕機槍的選型,在保加利亞Arsenal MG-M2、以色列內格夫 NG7以及韓國K12的輕機槍中「貨比三家」,最終確定了以色列的內格夫 NG7機槍,準備為陸軍購買1.6萬支輕機槍。

不過,一萬多挺輕機槍對於一個百萬規模的龐大軍隊,還是遠遠不夠,這樣看,老布倫機槍還要在印度軍隊至少服役十幾年,從而成為一支百年機槍,我們衷心祝賀印度。

相關焦點

  • 萬聖節來捉「鬼」 抗戰四大打鬼子要地盤點
    恐怖萬聖夜,吸血鬼、地獄惡魔、殭屍惡徒等出沒,然而沒有一種「鬼」比得上《抗戰》中令人討厭的日本鬼子更加讓人作嘔!今日18:00,新服「鐵血雄心」猛「鬼」出沒,戰士們火速集結,向鬼子發出挑戰吧。
  • 抗戰老兵親身經歷告訴你,什麼是真正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在戰場上真的如此脆弱不堪嗎?其實,根據資料統計在十四年的艱苦抗戰歲月裡,中國軍民傷亡在1500萬以上,而日軍的傷亡僅僅只是130餘萬,其中的差距可見有多大。甚至在很多地方出現了兩三個鬼子佔領一個村八九個鬼子佔領一座城的事情。那麼小編接下來就來講述抗戰老兵在戰場上的親身經歷,來了解一下鬼子的真正實力。在唐山市吳戴莊村有一名抗戰老兵叫吳子林。
  • 聶帥憶抗戰初期拼刺刀:3個日軍背靠背,10個八路軍佔不了便宜
    因為條件差,中國士兵不得不選擇用刺刀來刺殺敵人,這也給爭強好勝的日本士兵帶來了機會。中國的八路軍在當時所擁有的武器很少,一般在正規大型的戰爭中,他們都會等日本軍靠近了才開槍,打了沒幾槍就選擇用刺刀來和日本人拼命,為了不讓自己人打了自己人,日本人也會選擇和中國人一樣的方法進行戰鬥,那便是拼刺刀。
  • 一個人消滅鬼子一個大隊,又是抗戰神劇?不,他是真的戰神!
    但是,這這些詞來形容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名普通的戰士,絕不過分,他獨力擊斃了日本鬼子500人以上。其沉著與忠心,足以流芳百世,他就是曹錫。 曹錫,籍貫不詳,是第十五集團軍第五十二軍第二師的上等兵。被後世稱為中國戰神、兵魁、最勇敢的抗日軍人等美譽。事情發生在1939年9月22日,新牆河之南、新牆鎮之西的王街坊。
  • ...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
    【解放軍對印軍播放我在東北玩泥巴】綜合印度ANI新聞網和《今日印度》網報導,中印雙方在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仍然繼續之際,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印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猜測,解放軍此舉或是為了轉移印軍的注意力,也可能是為了給自己減壓。
  • 抗戰劇中「鬼子專業戶」的日本演員,網友:尷不尷尬?
    但我們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外交工作者,大家在一起的目的是彼此學習,彼此交流,所以一般不會談論抗戰那段歷史,更不會去說抗戰神劇。當然,我要說明的是,我們接觸的日本人首先不會不承認這段歷史,那種人我們也不會與他們交流。
  • 萬聖節變裝趴 抗戰2各地極品鬼子BOSS慘被虐
    反攻日本愛國網遊《抗戰2》奇幻萬聖節火熱招募「打鬼」能人,化身忠肝義膽的戰士,抑或使用變身道具巧妙應敵,趕快前來定位各地出沒的極品鬼子,不要糖果要逆襲喲。首款反攻日本愛國網遊出徵打鬼子【萬聖節變裝趴 打鬼子爆裝備】敵後部隊中,玩家扮演超級特工戰場出沒,將作惡多端的鬼子頭目一擊必殺;前線戰場上,玩家立刻軍魂附體,橫掃各大戰場,成為傳奇人物,令敵人聞風喪膽。
  • 抗戰時期日本鬼子偷襲八路軍,幾乎從沒成功過,其實原因很簡單
    要知道,抗日戰爭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這也是近代中國所經歷的最慘烈的一場戰爭,當時我們各方面都不如日本,所以抗戰時,我們極為困難,戰鬥時,常常被鬼子壓榨。抗戰時期,常聽人說我軍偷襲日本鬼子,取得了什麼勝利,但很少聽人說日本鬼子會偷襲八路軍,一是因為當時日本人武器先進,實力也很強,不需要偷襲,二是因為日本鬼子經常偷襲失敗。特別是我們黨的八路軍,基本上日本鬼子都沒有成功偷襲,來看看為什麼?
  • 抗戰老照片:女兵很好看,中國軍人比被俘鬼子高多了!
    抗戰老照片:女兵很好看,中國軍人比被俘鬼子高多了!延安八路軍女兵表演霸王鞭,軍裝整齊,眉清目秀的她顯得很是乾淨清秀,真心很好看,非常具有女英雄的氣概。 1938年3月漢口街道的抗日宣傳畫,一位百姓正在觀看。
  • 日本有名的收藏家和他們的中國古董藝術品
    日本古董商兼收藏家坂本五郎(1923-2016)對於中國古董藝術品收藏十分熱愛,從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到創立「不言堂」,成為日本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古董交流會之一
  • 104歲川籍抗戰老兵馬定新辭世 親歷多場戰役,曾斥責抗戰神劇瞎編
    馬定新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去往前線的路上有人準備逃跑,但他從沒想過跑,「我知道當兵是我的命了,該去的就要去。」離開廣漢後,他們先到成都集中,之後步行前往重慶,再坐船奔赴湖北宜昌與部隊會合。「我們用了快1個月時間,從成都走到了重慶,草鞋都磨爛完了。」馬定新曾回憶那段經歷說,在到宜昌時,已經是秋冬季節了,這群四川兵娃子還穿著短袖、襯衣和單褲。
  • 二十九軍偏愛《大刀進行曲》
    原標題:二十九軍偏愛《大刀進行曲》   1933年,二十九軍官兵在喜峰口用大刀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全國為之歡欣鼓舞。當時在上海參加救亡運動的麥新受到鼓舞,奮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大刀進行曲》。後來,隨著它雄壯的旋律響徹全國軍隊和民眾之中,並迅速在二十九軍中流行。1934年,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親自將該曲定為二十九軍軍歌。
  • 重溫經典抗戰歌曲《大刀進行曲》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1937年8月的上海街頭,因為這首《大刀進行曲》沸騰了。很快,這首時代戰歌便伴隨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在中華大地上奏響了與日寇戰鬥到底的「抗戰進行曲」。
  • 為什麼日本鬼子個個穿著笨重的大皮靴,卻跑的國軍快
    這是鬼子最具標誌的昭五式軍鞋(「編上靴」),從昭和五年開始裝備陸軍直至戰敗。早期的昭五式軍鞋,做工精良,鞋面是上等牛皮,鞋底是多達七層的牛皮底。 圖:橡膠底的昭五式軍鞋 沒錯,昭五式軍鞋看上去和穿起來都很「笨重」。
  • 解放軍對印軍播放「我在東北玩泥巴」 印媒:分散印軍注意力
    原標題:果然,解放軍對印軍播放的就是那首歌!綜合印度ANI新聞網和《今日印度》網報導,中印雙方在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仍然繼續之際,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
  • 抗戰年代到底有多苦?中日兩軍的鞋子對比下,川軍慘不忍睹!
    除了士兵的軍靴外,日本軍官還有專門的制式靴子,就是我們經常看到他們穿的長筒馬靴,但其實用場不大,因為穿這種靴子的都是軍官,戰場上也有馬騎,泥濘中也用著自己下來走。
  • 在抗戰紀念館感悟抗戰精神
    館內主題展覽《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用1170幅照片、2834件文物,向來者訴說著70多年前那段不可磨滅的歷史。觀眾觀看英雄母親鄧玉芬的雕像「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 隨軍記者拍的老照片,八路軍打勝仗後的真實畫面,抗戰劇中絕對看不到
    目前,我國的軍事實力已經躍居世界第二,還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二強國,有人說要是抗戰時我軍有這樣的實力,抗戰哪裡還需要八年?我想說的是,如果那時候我們的實力有這麼強,日本哪裡還敢發動侵略戰爭,毛爺爺在分分鐘滅了它。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超過200萬人,其中有幾十萬人的女兵,還有幾十萬的新兵。
  •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根據抗戰老兵的相關採訪來看,大家都特彆氣憤這個說法,因為這種說法表面上是在頌揚抗戰,但事實上是對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戰士的不尊重。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第一,一寸長一寸強刺刀比較長,所以稍微有些強,第二就是太窮了,中國的大刀太薄了,不夠厚,第三還是中國太窮太窮了,沒有錢用更好的鋼製武器來打到,只能打又薄又小的普通刀。
  • 影視劇中大多將鬼子的形象蠢化,真實的鬼子進村到底是啥樣?
    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段不能忘卻的歷史,從918事變開始,日本鬼子就一直在中國作威作福,所犯下的罪孽罄竹難書。如今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了70多年,我們這一輩人了解抗戰基本上只能通過紀錄片和影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