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軍事頻道報導,近日,新疆軍區某邊防團組織了步兵重火器實彈射擊。展示了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04式2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以及120毫米重型火箭筒的射擊場景,感受高原邊境地區邊防部隊的火力到底有多猛。
其中02式14.5毫米機槍是營屬武器,在戰時要加強到步兵連,直接支援班組的作戰。此外,我軍自軍改以來在連下設了火力排,有兩挺89式重機槍,這樣在戰時一個步兵連就有了2挺12.7毫米重機槍和2挺14.5毫米高射機槍,以及9個步兵班裝備的19挺95式班用機槍,可用強大的機槍火力壓制對面的印軍。
與我軍步兵連的機槍火力依靠戰時上級加強的不同,印軍的機槍火力主要依靠班組的配置,而且嚴重缺乏大口徑重機槍。印軍步兵連只有3挺俄制PKM或英制L7(FN MAG)通用機槍,在步兵班裡裝備輕機槍,一個印軍步兵班只有7支步槍和1挺輕機槍。
印度軍隊的各個部隊之間,輕武器裝備水平有天壤之別——個別精銳部隊裝備以色列的TAR-21步槍,多數部隊裝備不靠譜的國產英薩斯步槍或老舊的AK-47,相當一部分二線部隊甚至用的還是一戰時的「恩菲爾德」步槍,估計膛線都快磨平了。還有有一種二戰老古董仍在印軍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就是英國「布倫」式輕機槍。
這挺布倫式輕機槍,大家看上去是不是很面熟。沒錯,這款機槍的爺爺就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大量裝備的捷克是ZB-26型輕機槍。
「布倫」式輕機槍與抗戰時中國大量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有很深的淵源,它最初就是由著名的ZB26輕機槍改進而來的,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即槍機尾端上抬卡入機匣的閉鎖槽實現閉鎖。口徑改為英制0.303英寸(7.7毫米),發射英國軍隊的7.7×56mm R標準步槍彈,由ZB26的20發直彈匣改為弧形的30發彈匣。其它戰技術性能與ZB26大同小異。1935年,英國正式將該槍列裝為制式裝備。
「布倫」輕機槍的優勢是性能可靠,彈藥威力比較大。但它畢竟底子是20世紀30年代的設計,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印軍布倫式機槍的性能差距就暴露無遺。當時我軍已經全面換裝了56式班用輕機槍,該槍空槍帶兩腳架的重量僅為7.1公斤,機動性要好得多。而且56式輕機槍採用100發彈鏈供彈,火力持續性遠強於30發彈匣的「布倫」式。
在1962年,解放軍步兵班的步槍和機槍均為相同的7.62×39毫米口徑的中間彈,彈藥互為通用,且比印軍7.7×56毫米的.303步槍彈輕不少,印軍在攜帶7個30發彈匣的情況下,其重量與56式輕機槍攜帶5個100發彈盒相近。「布倫」式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射程遠,但在我軍穿插近戰的打法下,遠射優勢也無從發揮。所以,我軍在繳獲大量的「布倫式機槍」以後,根本看不上眼這種老舊武器。
印度陸軍目前仍大量裝備50年代改進的布倫L4型機槍。這讓武器收藏家們很心痛,這種布倫式機槍完全可以保存在博物館裡。布倫L4型機槍的是二戰時期英國布倫MK1機槍的改進型。到了1958年,北約各國統一步槍制式口徑,英國仍繼續沿用「布倫」輕機槍,改進成L4系列,以適應北約制式7.62×51 毫米NATO步槍彈。
布倫L4~L7型都是較新的改進型,屬屬於二戰以後的產品,子彈改為7.62x51mm的北約NATO彈,彈匣較直,略帶有弧度。印軍每個步兵班裝備1挺布倫L4型機槍,配合幾支英薩斯自動步槍,火力輸出還是很強大的。假如不跟解放軍相比的話。不過,即使是跟巴基斯坦軍隊,印軍的輕機槍也落於下風。印軍在克什米爾前線發現,印度軍隊的機槍火力完全無法壓制巴基斯坦的軍隊裝備的MG3機槍,甚至連巴基斯坦陸軍老式的56式機槍都無法壓制,這令印度前線部隊十分困擾。
印度長期裝備老式的布倫是輕機槍的主要原因,是印度一直沒有一款比較理想的班用機槍。印度自行研製的INSAS「英薩斯」槍族,除了自動步槍以後,還設計有班用機槍,只是這挺班用機槍的裝備數量極少,平常很罕見。在2016年,中印兩軍舉行聯合軍演,我軍體驗參演印軍攜帶的輕武器時,才首次見到這款傳說中的班用機槍。
目前,在全球各個國家中,依舊仍在使用布倫式機槍這種「古董」槍械的國家,想必就只有印度了。由於連最基本的自動步槍都造不好,所以印軍對通用機槍和輕機槍的選型非常謹慎,不太願意再冒險研製全新的輕機槍,因此這種二戰老槍就一用再用,直到現在。印軍在2019年曾經搞過一次輕機槍的選型,在保加利亞Arsenal MG-M2、以色列內格夫 NG7以及韓國K12的輕機槍中「貨比三家」,最終確定了以色列的內格夫 NG7機槍,準備為陸軍購買1.6萬支輕機槍。
不過,一萬多挺輕機槍對於一個百萬規模的龐大軍隊,還是遠遠不夠,這樣看,老布倫機槍還要在印度軍隊至少服役十幾年,從而成為一支百年機槍,我們衷心祝賀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