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了」開通刮刮卡啦!具體看底部。先推正文!我小的時候有段時間特別愛吸嘴唇,這個毛病被父母發現後他們便輪流「監視」我,只要發現嘴唇一動,便嚷著說:「不準吸!」
起初我並沒有覺得這是個大問題,也從沒關心過自己的嘴唇,可自從父母訓斥我之後,我就對我的嘴唇特別上心,吃飯走路都想著,越是想著越是忍不住去吸。最後父母見管不住索性就不管了,沒有了來自父母的壓力,我的興趣很快轉移到別的地方,「吸嘴唇」這個小動作不知不覺也就改掉了。
這是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謝正講的一個他在門診上碰到的例子。
小屁孩兒們真的會焦慮
經常有一些粉絲給何老師留言,諮詢一些有關孩子的問題,其中有些家長問到了孩子擠眉弄眼、吸鼻子、清嗓子等「怪毛病」。
這一點何老師深有體會,孩子是咱們當父母的心頭肉,家長們都想讓孩子們「完美」。在這裡我用了「完美」這個詞,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這樣想的,反正我的眼裡是容不得孩子有一點不好。
也正因如此,家長們對孩子眨眼、擠眉、齜牙、翻眼、咬唇、清嗓子等等小動作看在眼裡,會像眼睛裡進了沙子一樣,容不下呀。
心理學專家謝正在門診上也經常聽到家長們有這樣的苦惱,他會跟家長們說:你們越管,孩子越是緊張,注意力就越集中在這個動作上,他自己就忍不住去做。如果你們不給他壓力,他就有可能過幾天就忘了。
謝大夫說,孩子小動作多,特別是上肢以上,比如愛眨眼、擠眉、齜牙、吐舌頭、搖頭、伸脖、聳肩等在醫學上屬於抽動的表現,但是作為家長來說千萬不要把孩子的這些動作當作疾病來看。從臨床心理角度來看,孩子擠眉、弄眼、吸鼻子恰恰是孩子內心緊張焦慮的變形表現。
怪毛病是一種行為變形
小孩子不像大人,心理惆悵鬱悶了可以通過抽根煙、喝點酒、購物等方式發洩出去。他們不懂怎麼疏洩,所以就表現在面部上,這是種行為變形的表現。這個時候,家長越是訓斥、越是管教,越是給孩子製造緊張的情緒,孩子越容易重複這種動作。
當然,孩子出現擠眉弄眼這些小動作從本質來說是心理壓力過大,情緒處於緊張狀態。因此家長最主要的任務是找出引起孩子緊張焦慮的誘因,然後消除誘因。比如說,如果是因為學習壓力大,家長就應該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經常帶孩子外出活動給予放鬆的機會。如果是因為在學校經常和別的同學發生衝突,家長應該與教師聯繫協同解決。總之是要多給予心理支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而又寬鬆的社會環境。
最後告訴家長們一個好消息,家長大可不必對孩子的抽動過於擔憂,大多孩子的抽動表現往往是階段性的,隨著心理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心理逐漸成熟,就不會再通過不正常的排洩手段表現出來了。通俗一點說,長大了這些毛病就沒了。
盒飯們,健康去哪了「刮刮卡」正式上線了,每天看完微信後,返回到菜單項,就可以試試手氣啦!獎不大,但是設得比較多,每天可以刮兩次,爭取讓更多人有驚喜!註冊的時候需要用到手機號,不是何老師要的,是微信第三方平臺就是這樣要求的,大家可以放心。
獎品是由跟健康去哪了長期合作的淘寶店「飯沒了郵」提供的代金券。飯飯是專業做國外正品母嬰代購的,所以母嬰用品均保真,這點請放心,她的微信號是 fmly2468 (長按可複製),QQ號為 3224532747。
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經驗豐富的臨床專家之口,歡迎大家關注「健康去哪了」!
她的微信號是jiankangqunale(拼音全拼)。
何老師QQ(也是微信號)2696934586;
QQ群429518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