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績效管理即可以對員工起到督促激勵的作用,也可以發現在倉庫運轉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有效調整。
一、倉庫績效管理的定義
倉庫績效管理簡稱KPI,是解決倉庫無形資產如何有效的創造價值的問題,它針對的是知識,技能和人的管理。
二、倉庫績效管理的內容和目標
高效有序地進行物料、產品的收發作業,保證出入庫數量準確且合乎品質管理、計單管理和財務管理要求;
單據、料卡管理有序,登記及時、準確。電腦入單及時、準確;
庫房管理科學、有序,物料擺放整潔、整齊、符合貨物儲存和安全管理要求;
定期和循環盤點,及時查處差異,保證帳、卡、物一致;
與客戶及外協單位及時對帳,及時查處差異,維護公司利益;
及時反映和跟催不合格品、呆滯品的處理,減少不良損失,降低庫存資金佔用;
做好防火、防水、防盜等安全防護工作,保障倉庫財產物資的安全。
三、倉庫績效管理的流程
績效診斷評估(管理診斷,績效調研)
績效目標確定(經營計劃,工作計劃)
績效管理方案(設計與調整)
績效測評分析(培訓,模擬實施)
績效輔導改善(低績效問題改善)
績效考核實施(組織實施運行)
四、考核的三個環節點
環節一:目標設定
結果導向:關注結果性指標,少用過程性指標
突出重點:通常關鍵績效指標的數量不超過5個
量化管理:儘可能通過客觀取值、計算的方式得出結果
環節二:考核執行
關注一線倉管員的執行成本,即合理控制一線倉管員需要投注在員工績效考核工作上的時間和精力。
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尊重不同職能領域的工作特點,在考核周期、考核方式上更具針對性。
環節三:結果應用
有告知:無論考核結果的好與壞,都需要跟員工進行溝通反饋,這方面人力資源部需給一線經理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
有兌現:績效表現的優劣需要在員工收入層面有明顯的體現;
有預期:除了直接的物質激勵外,員工還能夠預期到好的績效表現會成為自己晉升發展的重要砝碼。
有專業人士表示,在績效考核中最為關鍵的是兩點,一是考核的頻率、二是考核內容。
首先,績效考核的頻率是最重要的。一年四次不一定是標準答案,但只考核一次肯定是錯的。績效考核,應當以企業當下狀況作為最重要的評判標準。如果當下是業務量非常多的季,就可以將考核頻次適當的減少;反之在淡季則應當加大考核頻次。
其次是考核內容是什麼。很多人說考核是考業績,但實際上一個倉庫的考核應該包括業績因素 + 非業績因素。一個倉庫如果只注重業績因素,其實只需要查看財務數據就可以了。其實績效考核的重點應該是考核非業績因素,即團隊、策略、價值觀等等。(倉庫社區)
(中國儲運整理ID:zhongguochu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