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月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各地各部門改掉僵化的思維,拓寬思路,善用科技,拿出切合實際的管用新辦法。
2月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各地各部門改掉僵化的思維,拓寬思路,善用科技,拿出切合實際的管用新辦法。
疫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在最短時間內,確定疫情重點關注人員的活動情況、親密接觸者等信息,是打贏這場戰「疫」的一個重要條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也指出:提倡藉助大數據信息化的手段,進行信息收集,幫助發現傳染源,控制傳染源。
疫情防控大數據分析的關鍵點:一是高危人群要"早發現";二是趨勢研判要"更敏銳",充分應用大數據,為各級政府部門的聯防聯控、精準施策提供更多有價值數據支撐服務。
一、高危人群「早發現」
疫情防控模型設計,主要是利用公安大數據資源和建模技術,輔助排查、挖掘具有傳染風險的人、物。主要功能一是對已知確診對象的隔離控制,二是對已確診對象的其親密接觸人員的挖掘和隔離,三是對高危疫區輸入人員、車輛的預警。
1、已確診人員及可能接觸人員預警。
2、高危疫區輸入人員預警。
3、確診對象家庭關係和疑似密切接觸人員預警。
4、近期有疑似特徵就診的特殊對象預警。
5、高危地區車輛流入預警。
上述數據最好以地市為單位分析,對上述人員來本市趨勢、各地市分布情況建模,與衛生部門提供的疑似病例、隔離觀察人員、門診信息等及時比對並實時預警,跟蹤評估。
二、趨勢研判「更敏銳」
大數據時代,無論是等級響應,還是「封城」、封路,每一道防控疫情的決策,不應只是出自領導者經驗的反映、主觀的感受,或是有限信息條件下的「差不多」判斷,而應該是基於大數據基礎上的科學化、精準化、高效化的決策。通過全景數據實時掌握城市的狀態,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迅速採取精準的措施,徹底消除危險的隱患,保證城市平穩健康運行。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模型,密切監測一下趨勢:
1、疫情發展趨勢監測。通過各級衛生健康部門每日公布的數據(全國、省、地市、縣的確診數、疑似數、死亡數、出院數等),建立本地區與全國、本省、本市的趨勢對比,通過環比、同比、佔比,及時發現增長過快、持續增長等趨勢特徵。
2、高危區域人員流動特徵監測。發現防控中的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在疫情後該項更為重要。
3、重點區域動態監測。通過熱力圖及動態變化及時發現重點區域和發展態勢。
4、對象特徵實時分析。
5、對象交叉關聯分析。
(以上數據來源於衛健委公告)
三、數據分析「更迫切」
數據也是救援物資,數據分析也是防控實招。在繁雜、緊張、艱巨的疫情防控的同時,採取靈活有效的辦法快速整合疫情有關數據,依託大數據分析平臺,因地制宜建立疫情防控大數據分析挖掘模型刻不容緩,儘快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疫情防控新機制在當前疫情防控中更為迫切。
「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能夠精準識別到哪些人是重點關注人員,可能接觸過感染源,這為排查工作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南昌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研判專班多渠道整合了公安自有數據、網際網路數據以及社會共建共享相關數據資源,梳理了涉及疫情防控相關人員數據,通過建立大數據研判模型,對相關人員提前精準預警,聯合多部門梳理了疫情確診、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觸者等相關信息,快速排查並鎖定密切接觸者,有效加強了疫情發展趨勢的動態監測,及時識別重點防控區域和高危人群,為快速確定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鎖定超級傳播者,打好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疫情防控大數據分析模型搭建考慮因素.中琛魔方大數據(www.zcmorefun.com)表示大數據分析模型應該強化對疫情數據的歸集和數據分析,不斷優化疫情防控大數據分析模型,對風險人群的流動做到最大限度的監控,輔助衛生健康部門做好對疫情的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