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 2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水晶工藝博物館坐落於浦江水晶小鎮客廳二樓,是一座以精品收藏、展示交流、學術研究、傳承發展為宗旨的主題性博物館。
10月28日,中國水晶工藝博物館正式開館,館藏展品1000餘件,包括天然水晶原石標本、中國歷代水晶琉璃製品和當代玻璃藝術品、世界各地的水晶藝術珍品。博物館藏品著力體現了千年來水晶玻璃工藝的演變和發展脈絡,體系完整、藏品豐富、質量精湛。
博物館由「多彩玲瓏石——天然水晶原石」、「天然去雕飾——古代水晶藏品」、「匠心巧琢磨——日益精進的製作工藝」、「結作成珍寶——當代水晶玻璃大師及其代表作品」四塊內容組成,按時間脈絡由古至今展示了水晶工藝的演變歷程。
一走進館內,一幅6米長、3米寬的《一帶一路》琉璃作品映入眼帘,四周是鑲嵌著水晶磚的牆面,上面刻有多國文字註解的「壓胚」、「打孔」、「噴砂」、「拋光」等水晶工藝製作工序,並配上了智能化的簡介,特色又符合現代化。進館的第一部分從「晶牛」的神話傳說引入,展示的是天然水晶礦石原料:紫鈦晶、白鎢、綠簾石、簾石……參觀者可以在這裡看到100多件純天然水晶礦石標本。
水晶有純正無瑕的質地,適合以精湛巧妙的裝飾工藝進行加工。博物館第二部分,便展示了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水晶工藝製品:漢代的環、玦、璧等;唐代的水晶枕、簾、盞等 ;宋元時期用水晶製作的茶盅;清代開始出現的水晶製成的印璽、朝珠、鼻煙壺。水晶的工藝流變可以說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
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原因,水晶、琉璃、瑪瑙、琥珀等名貴寶石也通過陸上、海上絲綢之路輸入中國,並與中國傳統文化和工藝碰撞出新的火花,在社會生活、文化意識等諸多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在這裡,就能看到來自中東、西亞、印度、埃及等地具有代表性的水晶藝術珍品。
隨著水晶雕刻工藝的精進,工匠們在設計、雕琢時,在傳統玉石、瓷器等工藝技術基礎上,進行變化、創新,形制上覆蓋了擺件、掛件、器皿、印章、珠串、鼻煙壺、宗教法器、生活用品等,內容上生發出宗教、動物、花卉、山水、人物、吉祥紋飾、組合寓意等。博物館的第三部分,展示了著名內畫大師孫星五、丁二仲等人的鼻煙壺作品,還有各種琺瑯彩、料器彩繪作品。這些作品運用套雕、立體雕、鎏金彩繪、套色、灑金、纏絲等工藝,極大地提高了器皿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水晶玻璃製作工藝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隨著新的技術、新的工藝的傳承和創新,一批批經驗豐富、技藝超群的藝人脫穎而出。第四部分的內容就展出了目前中國水晶玻璃行業領軍人物們創作的作品。一件件巧奪天工,技藝精湛的水晶玻璃藝術品,被國內文人墨客推崇為「國寶」與「國粹」。
記者了解到,1996年王元成出訪歐洲,在參觀、考察奧地利因斯布魯克「水晶世界」時,萌生了創建博物館的念頭。經過五年的精心籌備,中國水晶工藝博物館於2001年10月正式建成開館,原址位於浙江浦江經濟開發區浦發實業公司內。
為了更好地實現中國水晶工藝博物館在本領域內的收藏、研究、展示、交流職能,在上級政府與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水晶工藝博物館於2020年在浦江縣「水晶小鎮」成立新館。
中國水晶工藝博物館的成立,是浦江水晶產業發展史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標誌著浦江水晶從產品到工藝品到藝術品的長足發展,將有力推動收藏珍品以古鑑今,促進水晶工藝文化提升,同時也為國際友人、大專院校、學術機構及專家學者提供一個交流研討水晶文化的廣闊平臺,有助於開展水晶藝術和文化交流,有利於激發浦江「水晶人」開拓進取、推陳出新,促進中國水晶玻璃產業的整體發展更上一層樓。
原標題:《中國水晶工藝博物館:展現歷史 展示精品 展望未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