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王道斌 通訊員高龍 朱健 12月3日,全國首個失眠與焦慮障礙診療中心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病房正式對外開放,解決失眠與焦慮障礙不再只是在門診與醫生聊天、回家吃藥,VR技術治療、個體化「自我」治療等新手段將徹底讓失眠與焦慮障礙患者擺脫困擾。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失眠與焦慮障礙診療中心病房開業。
睡不著可能是因為焦慮障礙
越來越多的「睡不著」群體中,90後成為主力。《2018中國睡眠指數》顯示,3/4的90後是在晚上11點後入睡,1/3是在凌晨1點入睡。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主任醫師範長河表示,失眠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而且部分人群往往在失眠的同時伴有焦慮障礙。
最新研究資料顯示,中國人群中焦慮障礙的患病率為7.6%,失眠障礙的患病率約為12%。
「醫生我就是睡不著,而且白天也不困,什麼也不想幹,就是很緊張。」這是範長河在門診經常碰到的問題。
範長河表示,其實睡眠障礙和焦慮障礙是兩大不同的疾病實體,並不是說失眠一定就是焦慮障礙,或者焦慮障礙就一定失眠。但兩者具有相似的神經生物學特點,臨床上經常相伴而行,「有部分人群就是共同存在,而且互為因果,就像兩兄弟一樣」。
範長河介紹,失眠和焦慮障礙存在一些共同的特點,都是心理-社會-生物學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患者大多具有神經質或高喚醒的神經素質特徵,或具有性格急躁、認真細緻、追求完美等心理特徵。
範長河提醒,失眠和焦慮障礙雖然屬於輕性障礙,但很多患者症狀並不輕,往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兩個方面必須同時治療,並且需要個體化整合治療,才能真正痊癒,這也是我們成立失眠與焦慮障礙診療中心的意義。」範長河說。
首創VR輔助的條件化消退治療技術
範長河表示,失眠和焦慮障礙產生後,都會存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誘發神經高喚醒或焦慮反應的條件化現象,正因此才導致失眠和焦慮症狀反反覆覆發作,不能痊癒。促進條件化消退,就可以極大地提高痊癒率和降低復發率。範長河教授團隊首創了VR輔助的條件化消退治療。
範長河表示,利用VR的沉浸式、交互式和構想式技術優勢,可以打造出類似客觀環境又超越客觀的時空,結合心理學現有放鬆訓練、音樂治療、催眠治療、認知行為療法,可以有效心理減壓、情緒調節、緩解疼痛、消除失眠、調整認知、降低敏化、促進條件化消退。
新的VR技術的應用也是對傳統的心理治療方式的一個很大提升,如行為療法、認知療法、家庭療法、精神分析法等,都要在治療過程中引導患者回憶、想像。
「但傳統的過程往往很慢,有時也不能很好的達到效果。」範長河表示,VR技術可以方便的調整治療時間和治療方式,在最短時間內達到讓患者基本放鬆的水平,確保每位患者每次治療、每個訓練都能獲益。
此外,通過VR的大型資料庫系統,長期記錄患者每一次的治療反饋,以對患者的總體治療情況,尤其是認知改善的時間進程進行系統分析,將極大提升這類患者的治癒率,降低復發率。
範長河介紹,新近成立的省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病房為全開放病房,主要面向失眠障礙、焦慮障礙、輕性抑鬱、適應障礙、心理生理障礙、軀體形式障礙等輕性心理障礙,提供真正的個體化整合治療,以實現完全痊癒、不復發的目標。同時面向重性抑鬱、雙相障礙、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礙,特別是為早期重性精神障礙的患者提供早期個性化幹預和優化治療。
範長河表示,失眠與焦慮障礙診療中心配置有完全針對失眠和焦慮障礙的特殊治療設備,診療模式亦有別於傳統的模式,主要通過全面評估,結合失眠、焦慮障礙的疾病「共性」及患者在神經素質、心理素質及易感因素、誘發因素、維持因素等方面的「個性」特徵,為每位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