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王陽明心學,生意還是一籌莫展,這就對了!

2021-01-08 楊中力營銷諮詢

說到王陽明的心學,作為一個生意戰略諮詢公司,怎麼能對此沒有想法呢?相信很多人都想透過王陽明的心學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從而走上知行合一的成功道路。但真正認真研讀過王陽明心學的人,都知道王陽明是一本越讀越沒底的書,甭說現在有多少大學教授一生就靠吃這個王陽明「為生」,各相關的文章、論文、著作,車載鬥量,一個做企業、搞創業的外行,通過看幾本書,就敢把王陽明的心學掛嘴邊,除非他有系統的生意戰略支撐,否則他品牌的生意肯定不會太好。

不建立系統的生意戰略,王陽明心學就是白讀

大家都知道王陽明是生活在中國明代中期的思想家,活躍在明代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兩個皇帝之間,也就是明武宗和明世宗時期,浙江餘姚人,五十多歲去世,當過兩廣總督,當過兵部尚書,同時也是新建伯,就是伯爵。

有一個說法,叫中國歷史一共兩個半完人,一個孔子;第二個,王陽明,完人;剩下半個,是曾國藩。

為什麼大家都要學王陽明,很簡單因為他的思想成功用於建立功業獲伯爵位。換句話說,學習他的心法能兌換生意增長獲得利益,成功打響品牌,獲得成功,企業家們當然想學了。

但做企業首要做的是建立生意戰略,不管生意大小都要建立自己的生意戰略,所以為什麼說不建立生意戰略,讀王陽明心學就是白讀。王陽明心學就是儒學的一個分支,儒學是一個綿延了兩千多年的思想傳統,內部是不斷地流變的,它缺乏一個穩定的內涵,不自覺的成功學是儒家的妄念,因為這個妄念就是只要一個人,內心的品德好,能兌換成外界的利益,就能成功,其他人都能被感動。

但是換在今天,這個邏輯不管是在人還是在企業中都是不成立的,企業有道德,就一定能成功嗎?答案很明顯。

商業社會,生意戰略六個字能解決--真感受,再洞察

在今天這個商業社會,生意難做,生意也好做,關鍵是你怎麼做。生意增長戰略有很多五花八門的方案,但總結起來,六個字足以解決,真感受、再洞察。

制定生意戰略第一步,真感受。營銷上常用的用途、場景、美好狀態等描繪法,告訴消費者,當你擁有之後,未來是多麼美好或者會成為什麼樣子。從品類角度說,就是利用品類特性中的用途場景,製造希望,創造需求,這就是品牌戰略真感受的最終產物。利用不同的落差,不同的缺口,激發不同的需求,即開發隱性需求。制定生意戰略第二步,再洞察。洞察是建立在真感受之上,通過場景化去感受企業存在的隱性需求比虛無縹緲的成功學更為關鍵,讓生意邏輯先有大局觀做支撐指導戰略,再藉助王陽明心學實現知行合一,實現生意增長。

當然洞察需求,創造需求,激發需求,就必須去了解消費者形成需求背後的基本邏輯,才能為創造需求、激發需求找到路徑與方法。往往這些需求源於問題,問題源於衝突,衝突源於缺乏。讓消費者意識到問題,形成衝突,就會產生一種需求,需求就被創造出來了,隱性需求就會變成顯性需求。

用戰略說話,用業績成就品牌,延續生意

人有兩種狀態:一是理想狀態(我想要的狀態),二是現實的狀態(現實的樣子)。營銷學上常用的危機製造法,提出一個觀點,小題大做,降低消費者的現實狀態,讓消費者感知到現在這樣不合理,是個問題,需要解決。

但在消費者在頭腦中有想法但無法直接提出、不能清楚描述的需求或者消費者根本沒有意識到的需求。這種需求往往要企業進行引導、激發、培育,才能成為消費者的顯性的、直觀需要的需求。我們常說的洞察需求、創造需求、激發需求、培育需求等中的需求,其實都是指隱性需求,只有隱性需求才需要洞察、需要企業創造,需要企業激發。而這一切都依據企業背後的生意戰略做支撐。

成功有的時候就取決於給企業做系統的戰略,只要企業依據戰略知行合一,然後按照這個方向做,而不是擺設的時候,生意增長就不是事。尤其在今天這個商業社會,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談一套商業理論,沒人知道你對還是不對?你只要在有大戰略做支撐,知行合一方能驗證,這就是用戰略說話,用業績成就品牌,延續生意。

先做生意,再做品牌,這其實也是楊中力營銷諮詢有限公司擅長的生意經,以消費洞察和邏輯策略製造企業生意戰略。對此,身為中國獨具實操的生意戰略顧問,也是楊中力營銷諮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擔任多家企業生意戰略顧問的楊中力深悟此道。

用生意戰略繼續專注研究品牌商業模式的可行性關鍵盈利結構,評估、推導與創建洞察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與審美視角,以真實感受還原消費者體驗場景達成銷售業績增長,這就是就是做生意增長最實用的成功心法!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的心學,在現代社會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王陽明心學#最近在讀王陽明的傳習錄,王陽明是明朝的一個人,龍場悟道成功創建了心學,如果你讀過明朝的那些事兒這本書,那麼你對他一定不會陌生。我也是從明朝的那些事兒開始對王陽明的心學開始感興趣。傳習錄全是文言文,讀起來真的很吃力,雖然有譯文,但是讀譯文感覺連貫不起來,這個時候真的恨自己啊,上學的時候,為什麼不好好學習一下文言文呢,真的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 王陽明「心學」:福運弱的人,往往會敗在這四個人身上,要警醒
    為人處世應讀一讀王陽明世界上誘惑紛繁複雜,但我們只要找到人生理想,去知行合一的實踐,最終就能達到聖賢的境界。6年的時間,王陽明的心學理論影響到了整個東亞。這本書不光記載了王陽明的心學智慧,解釋了「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還能解答人生疑惑,可以說是一本哲學之書。
  • 心學大師王陽明預言:說天下要害有四處,若失了一處,大明必亡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多了解王陽明就能少走彎路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成功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中國,現在卻很少有人記得王陽明。想要鹹魚翻身,那就一定不能偷懶,有的人能涅槃重生,有的人卻從此墮落,這就是做與不做的區別。我們普通人想要擺脫困境,那就更得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這其中,還需要學習王陽明的智慧。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當時他的一個下屬抱著一腔愛國熱情想與寧王奮不顧身地作戰時,王陽明問:兵法的要義是什麼?這個下屬答不上來,而王陽明隨即講了他的兵法要義,就是這八字真言。其實王陽明心學告訴我們的最大真相,是我們根本沒看到世界的真相。
  • 陽明心學讀書會:王陽明的詩與心學
    讀書會現場10月24日,由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陽明文化委員會主辦的「陽明心學讀書會」在京舉行。陽明文化委員會研究員王樹超先生發言本次讀書活動以王陽明先生的詩詞與心學為主題,特邀陽明文化委員會研究員王樹超先生介紹了王陽明先生詩詞的特點及在詩詞發展史上的重要貢獻。
  • 王陽明心學:內心強大的人,在這2件事上卻很「低調」,真是奇怪
    王陽明一生受盡坎坷,36歲那年,被宦官劉瑾陷害,被打了80大板,旁人這80大板可能就沒命了,但是王陽明還是活了下來。後來劉瑾再發力,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當時的劉瑾認為,像龍場這樣的人間地獄,王陽明早晚也得活活悶死!
  • 王陽明能夠創建「心學」,離不開他經歷的這些!
    在王陽明還未滿十歲時,他的父親就問他:「你長大了的理想是怎麼樣的?」王陽明答道:「聖人。」這個答案讓他的父親非常的惱火,因為在古時候,人們對聖人是非常尊敬的,普通人是不能夠妄議聖人的,更不用說像王陽明那樣隨隨便便就說出自己要和聖人相提並論的話來,所以王陽明這句話在封建社會是非常不禮貌的,一不小心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 王陽明的「心學」講的什麼,為何如此受人追捧,厲害在什麼地方?
    王陽明的心學自問世至今,就始終備受追捧,從清代的曾國藩,到日本的稻盛和夫,還有馬雲全是他的追隨者,王陽明的心學究竟有哪些能量,為什麼能備受這般多的人的喜愛呢?王陽明是心學的開創者,也是明代唯一一個封侯的文官,在以「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一輩子追求的儒家文化中,他獨創「心學」,開拓了另一條文化之道。
  • 王陽明的「心學」講了什麼,如此受人追捧,厲害在什麼地方?
    王陽明的心學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受到追捧,從清朝的曾國藩,到日本的稻盛和夫,以及馬雲都是他的追隨者,王陽明的心學到底有何力量,為何能受到如此多人的熱愛呢?王陽明是心學的開創者,更是明朝唯一一個封侯的文官,在以「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畢生追求的儒家思想中,他獨創「心學」,開闢了另一條文化之道。
  • 王陽明心學:老天在苦難裡埋藏了寶貝,關鍵要有能力把它們找出來
    然而就是這段苦難經歷,事業根基扎得深切,讓任正非獲得了無窮的鬥志,才有了今天華為的輝煌。1983年,賈伯斯憑藉一句:"你打算改變世界,還是一輩子賣糖水"說服了當時百事可樂總裁斯卡利,出任蘋果CEO。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在名利場中奔波、與世浮沉的現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盤針的時候了。當你人生不順心的時候,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讀一讀王陽明,合上書籍,豁然開朗,對於這世界上的一切也就都釋然了!
  • 曾國藩讀王陽明心學,發現人的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做到4點
    儘管如此,曾國藩卻成為晚清最厲害的人物之一,曾國藩經常讀王陽明的書,在王陽明的心學上,他悟出了一套處世、識人、交友經驗,而後他的路也越走越寬,飛黃騰達、封侯拜相,成了晚清首屈一指的人物。我最近再次讀了《曾國藩家書》後,領悟了其中的要義,總結起來就四個字「清,慎,勤,忍」。
  • 一篇文章告訴你,王陽明心學多「兇猛」?日本軍神:只能俯首叩拜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下王陽明,還有王陽明心學,看看這個讓日本軍神俯首叩拜的學說,究竟多「兇猛」?對於王陽明這個人我們還是比較熟悉的,他叫王守仁,號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心學的巔峰,不僅能文,而且能武,人們習慣將他和孔子,孟子,朱子一起並稱為中國的四位聖人,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孔、孟、朱、王。
  • 王陽明心學智慧:人到五十,還在這幾件事上瞎忙的,註定勞碌命
    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那麼,54歲王陽明所說的這幾件事,究竟是指什麼呢?了解一下王陽明,就能少走很多彎路王陽明在歷史上確實是一個很牛很厲害的人物,王陽明不僅是個厲害的軍事家,還是一個更厲害的思想家,他的陽明心學影響了後世一代又一代的人。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 王陽明及其心學的現代啟示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觀,說的既是學習,也是行動;既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對自己的要求。他一生都身體力行踐履這一主張。陽明心學作為儒家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中發揮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其學說不僅盛行於明代中後期,而且深刻影響了近現代中國甚至亞洲地區的社會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道德規範。今天,我們從王陽明及其學說當中,能夠得到什麼有益的啟示呢?
  • 王陽明心學智慧:人生僵化的時候,記住這一點,避免故步自封
    王陽明一生為官,在軍事這個行業也有一些很大的功勞,作為思想家,他開創了儒學的天地,他的一生都在為事業,為他的心學做出了不少的貢獻,一生特別的坎坷,無數次的波折。最剛開始王陽明做官,被劉瑾地質,被貶到貴州龍場,劉瑾倒臺了,他重新啟用,但是後來又被任命為南京兵部尚書。
  • 王陽明心學:「處世,先明心」,與人交往是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要牢牢把握住這三點,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因為世間紛紛擾擾所改變,才能在人際關係中保留真我,這樣才能得到他們的喜歡,讓自己為人處世更輕鬆。陽明心學是幫我們找到光明的內心。有了這顆光明的心,就可以開始塑造人生的徵程。我們作為一個立於天地之中的人,不能辜負這段人生的歲月。
  • 讀《王陽明四句教》,品「陽明心學」人生哲理!
    這是《王陽明四句教》,也稱為「心學四決」,是「陽明心學」的思想精髓所在,也是「陽明心學」對於如何踐行「知行合一」的具體指導,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心學四決」,共同體味「陽明心學」給我們的人生啟迪吧!無善無噁心之體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無善無惡是心之本體,即「陽明心學」當中的「天理」,它處於「未發」的狀態。
  • 王陽明的心學與維護自己的內心世界
    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為歷代儒學推崇。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到了明朝,陳獻章實現了由理學向心學的轉變,成為儒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陳獻章之後,湛若水和王陽明為代表人物,湛若水提出其心學宗旨「隨處體認天理」,而王陽明提出心學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學開始有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 讀書筆記之《王陽明心學》: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讀王陽明,是因為歷史上一共兩個半聖人,他算一個。另外一個孔子,半個則是清末名臣曾國藩。而他之所以稱為聖人,實在因為立功,立言他都做到了,鮮有人超越。他提出心學,構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理論框架,被後世稱為「救世之學」。喜歡讀這本關於「心學」的書,還由於,作為心學的創始人,儒家的集大成者,王陽明告訴我們,不單是修身齊家的聖人,心中無善無惡,保持了內心的安定和純淨,我們普通人也可修心以去除妄念,也可在世事繁華中,看破紛擾,不動於氣。
  • 王陽明心學:你以為的困難,其實這10個字就可以解決
    王陽明作為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其所歸納的「心學」已經被許多名人作為精神糧食了。他對於人生心態的研究,讓曾國藩都不斷稱讚。王陽明對於人生的態度可謂是極其的坦蕩,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心,過得坦然自在。對於晚輩常向他請教的那些煩惱,王陽明都細心的指導,傳授經驗。這些經驗都離不開一個字,那就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