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一老友已經人到五十,心中甚是惆悵。
晚上,老友鬱鬱寡歡地走進王陽明家,看到年近54的王陽明正躺在躺椅上哼著小曲兒呢。老友長嘆一聲,王陽明聽見了,睜開了眼睛。他見老友鬱鬱寡歡的樣子,就笑著說道:小弟,你是不是又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呢?老友點點頭,就把自己人到五十還覺得自己沒啥作為的惆悵告訴給了王陽明。
王陽明聽了,笑著說道:小弟啊,你要記住,人到五十,還在這幾件事上瞎忙的,註定勞碌命啊,希望你沒有。
王陽明是誰?
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
那麼,54歲王陽明所說的這幾件事,究竟是指什麼呢?
首先,人到五十,還在為自己工作定性瞎忙。
王陽明:人到五十的人,是一個進入了人生暮年的年齡。
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本來是要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然後好好地再工作幾年,就退休了。如果一個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還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或者還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定性,今年做這份工作,明年又想換一份工作。就這樣來來回回的折騰,那麼,自己必然就會被工作所累,人生缺少真正的方向感,自己也覺得每天找不到奮鬥的目標。而且,我們每天只是來來回回地折騰和瞎忙,忙忙碌碌的,卻感知不到工作帶來我們的快樂。
所以,人到五十,還在為自己工作定性瞎忙的,註定勞碌命,我們要趕緊做出改變的了。
其次,人到五十,還在為他人家長理短瞎忙。
王陽明:人到五十的人,要懂得靜下來了。
這種「靜」,是一種順應天命的自然,這種「靜」,還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安逸。如果人到五十,我們還無法讓自己的內心安靜下來,卻每天穿梭於他人的家長裡短,為了別人家的事情忙忙碌碌,樂此不疲,其實,這樣的一種行為,都是一種很「愚蠢」的瞎忙。而這樣的一種瞎忙,不但不會讓別人對我們有感激之心,甚至他們還會對我們的瞎操心憤恨不已,而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的,卻「好心辦壞事」,自然也是感到委屈和不甘了。
所以,人到五十,還在為他人家長理短瞎忙的,註定勞碌命,而且很容易被他人嫌棄,我們要趕緊懸崖勒馬的了。
第三,人到五十,還在為自己情感生活瞎忙。
王陽明:人到五十,已經老大不小的了。
在這樣的一個年齡,如果還沒有結婚,或者已經過上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日子,那麼,我們就要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的情感生活的了。人到五十,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已經難以碰到心儀的異性了,那我們就放棄吧,也許,安安靜靜地好好地過好我們的餘生,也不枉人生此行。如果人到五十,我們還是單身,卻不甘寂寞,天天沉迷於花天酒地和蜂飛蝶舞的生活,甚至還四處尋找自己獵捕的對象,期望著「桃花運連連」的情感生活,那我們往往會得不償失。
而且每天為了自己情感生活瞎忙,也往往會一無所獲,最後被人指指點點,最後甚至身陷某種桃色陷阱,落個晚景悽涼的境地,往後餘生,在孤獨寂寞中忙忙碌碌,一無所有,實在是可憐又可恨啊。
第四,人到五十,還在為子女衣食住行瞎忙。
王陽明:人到五十,我們的子女已經長大成人,甚至已經成家立業了。
如果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還天天為子女的衣食住行瞎忙,每天關心子女的一餐一飯,關心子女的衣著住宿,甚至子女的出行,我們都要為他們精心設計。那我們的這種行為,不但不會給子女帶來快樂,甚至還會讓我們的子女成為了一個「巨嬰」,到了最後,我們傷害的,還是自己的子女啊。而一旦子女的衣食住行方面,習慣了我們的親力親為,事必躬親,那麼,子女就會依賴上了我們,最後,我們一輩子為了子女瞎忙,子女卻失去了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那我們就是害了自己的子女啊。
所以,人到五十,還在為子女衣食住行瞎忙的,註定勞碌命,我們一定要趕緊收手了。
了解一下王陽明,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王陽明在歷史上確實是一個很牛很厲害的人物,王陽明不僅是個厲害的軍事家,還是一個更厲害的思想家,他的陽明心學影響了後世一代又一代的人。
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想要了了解王陽明更多心學智慧的,建議讀一讀《傳習錄》和《知行合一》這兩本書籍。
《傳習錄》是王陽明心學的精華和核心,裡面通過一些有趣的記載,講出王陽明心學智慧。而《知行合一》是人物傳記,講述了王陽明坎坷的一生,講述他是如何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的。
在這兩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場披荊斬棘的王陽明,也可以看到在戰場有勇有謀的王陽明,更可以學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當你人生不順心的時候,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讀一讀王陽明,合上書籍,豁然開朗,對於這世界上的一切也就都釋然了!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