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智慧:人到五十,還在這幾件事上瞎忙的,註定勞碌命

2020-12-14 周聊昔憶

王陽明一老友已經人到五十,心中甚是惆悵。

晚上,老友鬱鬱寡歡地走進王陽明家,看到年近54的王陽明正躺在躺椅上哼著小曲兒呢。老友長嘆一聲,王陽明聽見了,睜開了眼睛。他見老友鬱鬱寡歡的樣子,就笑著說道:小弟,你是不是又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呢?老友點點頭,就把自己人到五十還覺得自己沒啥作為的惆悵告訴給了王陽明。

王陽明聽了,笑著說道:小弟啊,你要記住,人到五十,還在這幾件事上瞎忙的,註定勞碌命啊,希望你沒有。

王陽明是誰?

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

那麼,54歲王陽明所說的這幾件事,究竟是指什麼呢?

首先,人到五十,還在為自己工作定性瞎忙。

王陽明:人到五十的人,是一個進入了人生暮年的年齡

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本來是要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然後好好地再工作幾年,就退休了。如果一個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還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或者還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定性,今年做這份工作,明年又想換一份工作。就這樣來來回回的折騰,那麼,自己必然就會被工作所累,人生缺少真正的方向感,自己也覺得每天找不到奮鬥的目標。而且,我們每天只是來來回回地折騰和瞎忙,忙忙碌碌的,卻感知不到工作帶來我們的快樂。

所以,人到五十,還在為自己工作定性瞎忙的,註定勞碌命,我們要趕緊做出改變的了。

其次,人到五十,還在為他人家長理短瞎忙。

王陽明:人到五十的人,要懂得靜下來了。

這種「靜」,是一種順應天命的自然,這種「靜」,還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安逸。如果人到五十,我們還無法讓自己的內心安靜下來,卻每天穿梭於他人的家長裡短,為了別人家的事情忙忙碌碌,樂此不疲,其實,這樣的一種行為,都是一種很「愚蠢」的瞎忙。而這樣的一種瞎忙,不但不會讓別人對我們有感激之心,甚至他們還會對我們的瞎操心憤恨不已,而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的,卻「好心辦壞事」,自然也是感到委屈和不甘了。

所以,人到五十,還在為他人家長理短瞎忙的,註定勞碌命,而且很容易被他人嫌棄,我們要趕緊懸崖勒馬的了。

第三,人到五十,還在為自己情感生活瞎忙。

王陽明:人到五十,已經老大不小的了。

在這樣的一個年齡,如果還沒有結婚,或者已經過上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日子,那麼,我們就要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的情感生活的了。人到五十,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已經難以碰到心儀的異性了,那我們就放棄吧,也許,安安靜靜地好好地過好我們的餘生,也不枉人生此行。如果人到五十,我們還是單身,卻不甘寂寞,天天沉迷於花天酒地和蜂飛蝶舞的生活,甚至還四處尋找自己獵捕的對象,期望著「桃花運連連」的情感生活,那我們往往會得不償失。

而且每天為了自己情感生活瞎忙,也往往會一無所獲,最後被人指指點點,最後甚至身陷某種桃色陷阱,落個晚景悽涼的境地,往後餘生,在孤獨寂寞中忙忙碌碌,一無所有,實在是可憐又可恨啊。

第四,人到五十,還在為子女衣食住行瞎忙。

王陽明:人到五十,我們的子女已經長大成人,甚至已經成家立業了

如果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還天天為子女的衣食住行瞎忙,每天關心子女的一餐一飯,關心子女的衣著住宿,甚至子女的出行,我們都要為他們精心設計。那我們的這種行為,不但不會給子女帶來快樂,甚至還會讓我們的子女成為了一個「巨嬰」,到了最後,我們傷害的,還是自己的子女啊。而一旦子女的衣食住行方面,習慣了我們的親力親為,事必躬親,那麼,子女就會依賴上了我們,最後,我們一輩子為了子女瞎忙,子女卻失去了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那我們就是害了自己的子女啊。

所以,人到五十,還在為子女衣食住行瞎忙的,註定勞碌命,我們一定要趕緊收手了。

了解一下王陽明,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王陽明在歷史上確實是一個很牛很厲害的人物,王陽明不僅是個厲害的軍事家,還是一個更厲害的思想家,他的陽明心學影響了後世一代又一代的人。

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想要了了解王陽明更多心學智慧的,建議讀一讀《傳習錄》和《知行合一》這兩本書籍。

《傳習錄》是王陽明心學的精華和核心,裡面通過一些有趣的記載,講出王陽明心學智慧。而《知行合一》是人物傳記,講述了王陽明坎坷的一生,講述他是如何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的。

在這兩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場披荊斬棘的王陽明,也可以看到在戰場有勇有謀的王陽明,更可以學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當你人生不順心的時候,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讀一讀王陽明,合上書籍,豁然開朗,對於這世界上的一切也就都釋然了!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易經說:人到五十,已過半生,還在為這幾件事瞎忙的,註定勞碌命
    易經說:人到五十,已過半生,還在為這幾件事瞎忙的,註定勞碌命首先,人到五十,還在為自己工作定性瞎忙。人到五十的人,是一個進入了人生暮年的年齡。所以,人到五十,還在為自己工作定性瞎忙的,註定勞碌命,我們要趕緊做出改變的了。其次,人到五十,還在為他人家長理短瞎忙。人到五十的人,要懂得靜下來了。這種「靜」,是一種順應天命的自然,這種「靜」,還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安逸。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在積攢大愛
    明朝的心理大師王明陽,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是浙江餘饒人,王陽明從出生那一刻就註定了不平凡,異於常人,因為他的母親十四個月才生了下來。因為祖母經常在夢裡夢到神仙踩著雲彩到他家,所以就給孩子取名叫做王雲。
  • 王陽明心學:內心強大的人,在這2件事上卻很「低調」,真是奇怪
    王陽明一生受盡坎坷,36歲那年,被宦官劉瑾陷害,被打了80大板,旁人這80大板可能就沒命了,但是王陽明還是活了下來。後來劉瑾再發力,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當時的劉瑾認為,像龍場這樣的人間地獄,王陽明早晚也得活活悶死!
  •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需對3件事夠「狠」
    人們都喜歡和性格溫潤的人相處,因為他們待人更加和善,就能更大程度上的保證你們的這段情誼的「穩固性」,但是一味的心軟和善並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人到中年,五十歲就是一個人生的分水嶺,雖然五十歲的時候我們身體逐漸衰老,肯定不如年輕人「能幹」,但是我們有他們沒有的「閱歷智慧」,以及半輩子對人生的感悟。
  • 王陽明:人到四五十,對這3件事心狠一點,別等60歲以後才頓悟
    其實真正的幸福源於內心,如果一個人發自內心地感到幸福,即使在寒冬臘月,他也能感受到溫暖,因此人一生追求幸福,不過是在安撫自己的內心罷了。早在明朝就有人悟透了這個道理,此人便是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他是幾百年前的「心理學大師」,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心學。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要對這幾件事「心狠「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要對這幾件事「心狠」明代思想家,心學創始人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王陽明是什麼人?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王陽明所說的「心軟之人一生窮」到底是什麼意思,人生在世,要對哪幾件事心狠?第一件事,心軟之人,對自己的兒女,要學會「心狠」有人疑惑,為什麼要對自己的兒女心狠呢?自己的兒女難道不應該捧在手心裡,含在嘴裡疼愛嗎?但你要知道的是,疼愛孩子可以,但是過度疼愛孩子就變成了一種溺愛。
  • 王陽明智慧:成為內心強大的人並不難,從好好吃飯開始就可以達到
    王陽明智慧:成為內心強大的人並不難,從好好吃飯開始就可以達到曾國藩曾經說過,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關注在此一事,總結起來就是這四個字——專心致志!除了曾國藩之外,還有一個人與他想法一致,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這人就是——王陽明。一說到王陽明,「知行合一」仿佛就自動浮現在腦海中。
  • 男人到四十,還在這三件事上「瞎折騰」,註定勞碌命,要改
    人到四十的我們,正處於承上啟下的年紀,做人做事得有個分寸,倘若仍然在這四件事上「瞎折騰」,就註定了勞碌命,到了中老年,少不了心生遺憾。那麼究竟是哪四件事呢?且聽我慢慢道來。第一件事:跟人合夥做生意。錢非萬能,然而沒有錢卻萬萬不能。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要對這幾件事「心狠」
    明代思想家,心學創始人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曾國藩、蔣介石等人對王陽明非常推崇,「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國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學。「心軟之人一生窮」心軟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卻是一種不公平的善良。
  • 為什麼稱王陽明為聖人?除了「陽明心學」,還有他為人處世的智慧
    「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是典型唯心主義。相信說到這裡,大家都明白我們此期說的明朝人物是誰了。沒錯,他就是王守仁(王陽明),我們也稱他的唯心主義思想為陽明心學。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立德、立言、立功的聖人,他的一生都是傳奇,年少叛逆卻成大器,一介書生卻能用兵,更能創立心學,影響直至五百年後。王陽明不僅在哲學上頗有建樹,在事功方面更是堪稱後人典範。他不僅不畏奸臣迫害,還用很短的時間平定了明朝的寧王叛亂,功績昭著後世。
  • 王陽明:心學四道坎,終歸事上練
    文:度陰山前言心學四關坎:雜、昏、惺、性,但真正的坎卻是事上磨練。楊思元有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後,終於達到了之前幾個人沒有達到的第四境:消除了全部私念,他看到了人之為人的本性。王陽明說,這是第四道坎。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中年,要學會對這3件事心狠
    為了這個人生追求,每個人都在努力工作、學習。但是我國心學大師王陽明在自己的「陽明心學」中認為外界是自己內心世界的反映,幸福感源自人的內心世界,如果心幸福了,那麼人無論在什麼境況下,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人說:一生伏首拜陽明,更有人將他與孔子齊名,稱他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要對這3件事心狠,別等中年才知道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要對這3件事心狠,別等中年才知道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事業取得成功,家庭和睦融洽,婚姻美滿幸福,子女成龍成鳳……幸福有時非常簡單,子女能為我們分擔一些憂愁,便是幸福;幸福有時很艱難,即便 有著萬貫家財,很多人仍然不幸福。
  • 王陽明心學智慧:能成大事的人,落魄時懂得這樣改變,內心更強大
    但是他堅持了下來,其實初到龍場的王陽明也曾經對自己的人生提出過質疑,也曾經失去過方向,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在不幸中慢慢成長。他開始跟自己的內心對話,他開始忽略自己身體上的苦,直面自己的內心,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他終於悟透了人生的真諦,開創了自己的心學智慧。
  • 王陽明大智慧:你人生最大的弱點就是,沒看透這5件事
    王陽明一生在官場,經歷坎坷,但他仍然能夠生存下來,並且將自己心學的智慧運用到了帶兵打仗上,王陽明的心學智慧不是說教,而是可以實際運用的大謀略。你人生最大的弱點就是,沒看透這5件事01、不要在意得失王陽明曾說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 王陽明心學智慧:人生僵化的時候,記住這一點,避免故步自封
    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大病,只是一個「傲」字。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這樣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氣壯大起來,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為指導,從而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境界!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每個人的身邊有這樣一種人。
  • 「人有靜氣,才有福氣」:人到中年,沒有「三靜」,註定是勞碌命
    如果將人生比作四季,那麼,中年就是人生之中的「多事之秋」,此時,我們不但要面臨給父母養老的壓力,更要面對著照顧子女的壓力,中間還要面對著工作上的壓力,在這多重壓力之下,我們很容易使自己的情緒,處於亞健康的狀態之下。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的心中缺乏「靜氣」,就很難平穩地度過我們的中年危機。
  • 讀了王陽明心學,生意還是一籌莫展,這就對了!
    說到王陽明的心學,作為一個生意戰略諮詢公司,怎麼能對此沒有想法呢?相信很多人都想透過王陽明的心學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從而走上知行合一的成功道路。但真正認真研讀過王陽明心學的人,都知道王陽明是一本越讀越沒底的書,甭說現在有多少大學教授一生就靠吃這個王陽明「為生」,各相關的文章、論文、著作,車載鬥量,一個做企業、搞創業的外行,通過看幾本書,就敢把王陽明的心學掛嘴邊,除非他有系統的生意戰略支撐,否則他品牌的生意肯定不會太好。
  • 王陽明告誡後人:「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
    陽明先生享年57歲,「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句話是在王陽明五十知天命之時,與弟子討論心德的時,有感而發。王陽明不但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也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身的心學智慧應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
  • 王陽明心學智慧:中年男人慾有所突破,人脈次之,需牢記4字真言
    王陽明心學智慧:中年男人慾有所突破,人脈次之,需牢記4字真言人類歷史上,有2個5歲才開始講話的人,都對人類世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一個是德國的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的認知;一個是我們中國的王陽明,他的心學,改變了人們對自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