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釋法:「一房二賣」中刑事詐騙與民事欺詐的區分

2020-12-26 澎湃新聞

來源:中國審判 ,作者李文達 吳伯廟

轉自: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近年來,隨著商品房價格的不斷升高,「一房二賣」現象在房產交易中屢見不鮮。賣方將同一套房屋先後出賣給兩個買受人,並分別與二人籤訂房屋買賣合同,但「一房」怎能「二賣」?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法律問題和社會問題。

「一房二賣」屬於合同詐騙犯罪還是民事欺詐,兩者應如何區分,在司法實務中爭議較大。本文將通過分析江蘇省南京市兩級法院近期審理的兩起案件予以闡述分析。

· 基本案情 ·

案例一

被告人孔某因拖欠他人巨額債務,欲賣房還債。2017年1月,孔某與李某籤訂《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孔某將其所有的一套拆遷安置房以35萬元的價格出售給李某,李某先行支付25萬元,尾款10萬元待房屋過戶後再行支付。後李某按約支付首付款25萬元,孔某向李某交付房屋鑰匙時,私自截留其中一把鑰匙。2018年4月,孔某利用之前保留的鑰匙,私自更換房屋門鎖,再次將該房屋以35萬元的價格出售給梁某,梁某付款後佔有了該房屋並辦理了房產過戶登記。孔某將前後兩次收取的合計60萬元均用於償還個人債務。李某知情後與孔某協商,孔某承諾分期返還李某25萬元購房款,但因無力返還分文未付。

案例二

2015年10月,原告王某與被告馬某籤訂《房地產買賣合同》,約定馬某將其所有的一套商品房以452萬元的價格出售給王某,王某應於2015年12月31日前支付馬某首付款125萬元並共同辦理過戶手續,餘款待產權過戶後以貸款的方式支付。合同籤訂當日,王某向馬某支付定金12萬元。合同履行期間,南京房產價格不斷上漲,馬某為追求更高利潤,於同年11月29日以472萬元的價格再次將該房屋出售給案外人張某並辦理了過戶登記。2016年1月,馬某將12萬元退還王某,但雙方就賠償事宜協商未果。王某訴至法院,請求解除其與馬某籤訂的房地產買賣合同,並要求馬某賠償其損失88萬元。

· 裁判結果 ·

針對案例一,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孔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履行房屋買賣合同過程中,騙取李某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構成合同詐騙罪。被告人孔某未退還被害人李某的財物,可酌情從重處罰,遂判決:被告人孔某犯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並處罰金3萬元;責令被告人孔某退出違法所得25萬元,發還被害人李某。宣判後,孔某未上訴。

針對案例二,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根據合同約定,王某應於2015年12月31日前支付馬某首付款並共同辦理過戶事宜,但馬某於同年11月29日已與案外人張某另行籤訂房屋買賣合同並辦理了過戶登記,且在其後的多次協商會談中隱瞞房屋已出售的事實,違背誠實信用原則,致合同不能履行,馬某的行為屬於民事欺詐,應對此承擔全部責任。王某主張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不能購買涉案房屋的損失於法有據。房屋差價損失20萬元、居間費用3萬元屬於損失範圍,判決解除王某與馬某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並由馬某賠償王某的損失23萬元。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的區分·

由於刑事犯罪行為必然是民事違法行為,因此,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之間不是對立關係,而是特殊與一般的關係,合同詐騙罪是民事欺詐的特殊形態。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的界限,實際上是合同詐騙罪與不構成合同詐騙罪的民事欺詐的界限,即以什麼標準將民事欺詐中構成詐騙的行為認定出來以犯罪論處。

「一房二賣」中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的不同之處在於,構成民事欺詐的賣房人主觀上是為了獲取更高利潤,並無非法佔有他人購房款的意圖,而構成合同詐騙罪的賣房人必須具有非法佔有他人購房款的意圖。因此,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具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在「一房二賣」中,認定「非法佔有目的」應採取以下標準:

首先,在堅持主、客觀一致的基礎上著重考察客觀標準。主觀方面,行為人需要有非法侵佔買房人購房款的目的和動機;客觀方面,行為人最終非法佔有購房款,並拒絕歸還或無力歸還。司法實踐中,行為人為了規避刑事責任,往往將刑事犯罪向民事欺詐上描述,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並不能簡單地從行為人的陳述中獲得,應以客觀標準衡量。

其次,非法佔有目的形成的時間可在合同籤訂前,也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有的行為人在後手賣房交易前產生非法佔有的目的,而有的行為人在前手賣房交易前就產生了非法佔有的目的,這均不影響對非法佔有目的的認定。

最後,要綜合「一房二賣」的具體原因、行為人有無實際履行合同的行為、行為人取得購房款後的處置情況、行為人是否具有返還購房款的能力和意願等方面的事實對非法佔有目的進行綜合分析判斷,行為人僅僅口頭允諾償還購房款並無實際意義。

總之,在「一房二賣」是構成合同詐騙罪還是民事欺詐的認定中,不管是主觀上的目的,還是客觀上的欺騙行為,關鍵要看行為人最終是否非法佔有買房人數額較大的財物並拒絕歸還或無力歸還。

「一房二賣」行為的法律後果

「 一房二賣」行為人構成合同詐騙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定罪量刑,即,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籤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在案例一中,被告人孔某為償還自身債務而出售房屋,兩次售價無差別,故其「二賣」的目的並非為賺取更高價款。孔某在籤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隱瞞事實真相,將房屋兩次出售,收取的購房款立即用於還債,其非法佔有財物的目的和意圖明顯,符合合同詐騙罪的主觀行為特徵。在客觀方面,孔某在將房屋「二賣」後造成李某無法取得房屋且無法收回購房款,合同詐騙罪客觀方面的行為特徵亦已具備。因此,主、客觀方面均已符合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一房二賣」僅構成民事欺詐的,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五條規定處理,即,若因出賣人的「一房二賣」行為導致買賣合同履行不能,未獲得房屋所有權的買受人有權要求出賣人承擔合同違約責任。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損害賠償的具體範圍包括買受人的直接損失和可得利益損失兩項內容。直接損失的數額通常比較明確,如看房、籤訂合同等行為產生的經濟支出,可得利益損失以合同約定的房屋價款與出賣方違約時的房屋市場價格差價為計算標準較為妥當。在確定具體數額時,還應充分考慮賣房人的主觀惡意程度、過錯內容、情節輕重、買房人的已付款數額等一系列因素,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權。在案例二中,馬某因房價上漲而將房屋「二賣」,並將王某支付的定金及時退還,其目的明顯是為了賺取更高價款。因此,不能以合同詐騙罪論處。王某支付的中介費3萬元屬於其直接損失,房屋差價20萬元屬於其可得利益損失,馬某均應予以賠償。

相關焦點

  • 是否屬於「同一事實」、「同一法律關係」是區分民刑交叉案件處理...
    (二)案涉2300萬元已被生效刑事判決確認為刑事犯罪涉案金額的一部分,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關於「先刑事後民事」的原則處理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七條中關於「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或者執行過程中,發現有非法集資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或者中止執行,並及時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
  • 以案釋法 | 拾金不昧是美德,拾金昧了會怎樣?
    以案釋法 | 拾金不昧是美德,拾金昧了會怎樣?案情簡介「我撿到的明明是一把指甲剪,不是金手鐲,原告的訴請不能成立。」於是,原告賀某某撤回民事訴訟,以張某某構成侵佔罪向興慶區法院提起刑事自訴。案件審理中,承辦法官與小區視頻拍攝到的小學生父母取得聯繫,學生父母反覆向孩子核實現場看到的實際情況,小學生表示看到的的確是一個金色手鐲。法官再次與被告人張某某核實情況,張某某及其丈夫仍堅稱沒有撿到手鐲且態度強硬。
  • 最高檢張軍:防止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糾紛,民營企業不是『唐僧肉』,也...
    刑法作為「後盾法、保障法」,必須保持謙抑品格,只有當行為超越了民事、行政法律的「一般違法性」,且違法性達到刑事當罰的程度時,刑法才有介入的必要。張軍表示,在辦理涉及民事法律關係的刑事案件時,要全面分析案件不同法律關係、司法政策導向等因素,準確把握罪與非罪的界限,防止機械司法。
  • 能否推翻已經由生效民事裁判確定的案件事實並提起刑事程序?
    現實生活中,對同一事實的法律評價存在多種,比如民事領域的佔有與刑事領域的貪汙、侵佔,民事領域的欺詐與刑事領域的詐騙、騙取,民事傷害侵權與刑事傷害犯罪等,引發刑事訴訟領域的刑事追責和刑事附帶民事賠償並行等。主要原因在於民法與刑法上的一些概念並非互相排斥的,這一類對同一事實在民法與刑法上的不同評價是事實求是的要求,是司法認識更加深入地反映。另一種情形就比較複雜。
  • 商洛市丹鳳檢察院三項措施加強釋法說理推進民事檢察工作
    今年以來,丹鳳縣人民檢察院民事檢察部門嚴格執行檢察官以案釋法制度,落實檢察環節普法責任制,積極探索以案釋法及法律文書說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求辦案檢察官對所辦理民事案件的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辦案程序等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釋法說理,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確保民事檢察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 慈谿刑事律師:以案釋法之108,討帳拘禁他人入刑案
    慈谿刑事律師陳亮:今介紹以案釋法之108,討帳拘禁他人入刑案。如果你的合法債權用非法的方式來討,給債務人施壓催款,往往也因此會給自己惹上麻煩。要帳還是要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以案釋法之108,討帳拘禁他人入刑案今介紹以案釋法之108,討帳拘禁他人入刑案。如果你的合法債權用非法的方式來討,給債務人施壓催款,往往也因此會給自己惹上麻煩。要帳還是要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
  • 以案釋法 |王某某故意損毀公私財物案
    2【案例】王某某故意損毀公私財物案【案情簡介】王某某於2020年7月26日電話報警稱:在青海省囊謙縣香達鎮一民中後面有人把我蔬菜店砸了,請求派警處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之規定,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故意損毀公私財物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的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辦案民警對李某某故意損毀公私財物一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十九條第(一)項之規定,對李某某處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
  • 【以案釋法】經營困難謊稱有「8折加油卡」出售 女子詐騙10萬餘元
    【以案釋法】經營困難謊稱有「8折加油卡」出售 女子詐騙10萬餘元 2020-09-25 2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犯罪治理藍皮書:處理涉民企案要準確把握罪與非罪界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國犯罪治理藍皮書:處理涉民企案要準確把握罪與非罪界限12月17日,《中國犯罪治理藍皮書》第二期正式發布,其中闡述了2019年度我國有關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落實。藍皮書指出,在涉民企刑案適用時,應適時調整從寬和從嚴的內容,要準確把握罪與非罪的界限、民事欺詐與刑事詐騙行為,以免造成冤假錯案。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從提出至今已十多年,對當今我國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罰執行和犯罪預防的指導作用日漸顯著,其基本刑事政策的地位也愈加鞏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貫徹從「嚴」和「寬」兩方面體現。
  • 河北獻縣:民事和解模式為五年"老大難"民事案件畫上句號
    正義網滄州12月1日電(通訊員王猛)一起長達五年的民事案件,在檢察官的多方努力下,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近日,來自河北省獻縣南河頭鄉的王某某在獻縣檢察院第二檢察部檢察官們的多次調解下,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欠款。
  • 【以案釋法】注意!當心身邊的「好朋友」
    眼明手快是好事,但一定要用對地方,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人民檢察院有個真實的案例,讓大家看看這個所謂的「好朋友」……案情回顧去年某天,被害人王某某到某銀行辦理取款業務,被告人張某某應邀陪同並幫忙在取款過程中拿銀行卡、證件等物品。
  • 以案釋法 | 「坑哥之路」,一環套一環
    以案釋法 | 「坑哥之路」,一環套一環 2020-12-24 1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案釋法】未經本人同意,女子照片被用作相親宣傳
    【以案釋法】未經本人同意,女子照片被用作相親宣傳 2020-12-07 2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內首例「套路嫖」案:SPA館忽悠顧客辦卡享受「特色服務」,被判...
    一審法院審理後認為,杭州御府SPA館根本不是以提供合格、高質量服務獲取報酬的正常經營,而是以色情為誘餌,以按摩為幌子,掩蓋騙人錢財的「套路嫖」行為,系列行為系有預謀的詐騙犯罪行為。一審判決中提到,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於某等6人詐騙1452人到案充值消費的客人卡內金額,但到案製作筆錄的被害人有524人。
  • 【以案釋法】以身試法終獲刑
    【以案釋法】以身試法終獲刑 2020-12-16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案釋法·「典」亮家庭 | 如何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以案釋法·「典」亮家庭 | 如何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為了方便廣大婦女姐妹學習《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更好地學法守法用法,安徽徽姑娘推出【以案釋法·「典」亮家庭】系列宣傳,通過熱點案例解讀法律條文。婚姻家庭中的「煩心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民法典怎麼解答第二期如何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 【以案釋法】託朋友從香港帶的貴重手錶不翼而飛? 損失誰承擔?法官...
    【以案釋法】託朋友從香港帶的貴重手錶不翼而飛? 損失誰承擔?法官這樣說!鄭某在庭審中答辯稱,蔣某確實委託鄭某從香港帶回手錶,但雙方沒有籤訂委託合同。鄭某出於好心幫忙帶回手錶屬於無償代理行為,後果應當由蔣某自己承擔。手錶也並非是經鄭某手丟失,是周某在交接時做了手腳,沒有將手錶放回盒中,鄭某拿到的只是一個空盒子。另外,蔣某在手錶丟失之前未告知鄭某手錶的價值,也未告知鄭某這塊手錶在此次委託之前已經出現過兩次問題,蔣某沒有盡到合理提醒與告知義務。
  • 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
    以下是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的一個案例,希望此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能幫助到你。
  • 【以案釋法】家居裝修「提供」「接受」勞務須謹慎
    【以案釋法】家居裝修「提供」「接受」勞務須謹慎 2020-12-18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案釋法」婚內籤署忠誠協議 家產仍須依法分割
    近日,由貴州省律師協會組織的全省律師行業「以案釋法」活動正式啟動。活動採用以案釋法的方式開展普法宣傳,每周不定期發布相關案例。參與律師針對社會關注度較高、與群眾關係密切、已依法辦結的生動案例釋法答疑,為社會公眾進行普法宣傳,全力營造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