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斯蘇木:「5+N」模式描繪美麗草原新牧區

2020-12-26 澎湃新聞

阿爾巴斯蘇木結合農牧區實際,以開展集中整治和探索完善長效管理機制為抓手,整、管、建相結合,以「五級聯動」為舉措,統籌安排,深入推進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動員全蘇木幹部和嘎查兩委幹部,發動各嘎查黨員代表和農牧民群眾,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集中攻堅,迅速掀起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熱潮,營造出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成效顯著。

「5」指的是蘇木創新建立起「領導班子+包片領導+嘎查幹部+黨員代表+農牧戶」的「五級聯動」發展模式,即蘇木主要領導下沉,包片領導帶頭,嘎查「三委」助推,黨員代表配合,廣大農牧民群眾參與的五級聯合行動。

領導班子責任落實

阿爾巴斯蘇木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政府蘇木達任副組長,分管副蘇木達、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各包片領導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自職責,落實成員責任,每天定期聽取工作開展情況。各黨政主要負責人帶隊深入一線檢查指導,現場解決實際問題。

包片領導引領示範

阿爾巴斯蘇木各包片領導全程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共同協作,幫助完善嘎查問題臺帳,完善村規民約,反饋整改照片,保證各嘎查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與全蘇木步調一致。對轄區內梳理的116項問題,安排專門人員對照問題清單有序實施整改,目前已銷號92項。

與此同時,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宣傳力度,以包村幹部進行防控疫情排查摸底為契機,通過入戶宣傳、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大力宣傳環境衛生整治知識,目前已累計發放各類宣傳材料20000餘份。在嘎查活動陣地設立環境整治工作宣傳欄、張貼宣傳條幅、製作文化牆,通過吉祥阿爾巴斯微信公眾號、微信工作群等平臺廣泛宣傳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營造全員上陣、全民參與的宣傳攻勢。

嘎查幹部守土有責

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各嘎查幹部主要圍繞嘎查陣地、重要道路沿路沿線、農牧區開展「三大專項整治」和「三項基礎建設」工作,責任明確到人。

全面清理環境衛生。集中開展垃圾清理專項整治。組織蘇木嘎查幹部和各嘎查網格員,發動農牧群眾徹底打掃公共區域及房前屋後、庭院等地環境衛生,在全蘇木設置24個垃圾箱,出動15臺鏟車和10輛清運車對垃圾進行集中清運,累計清理垃圾5923噸,清潔重點路段1836.2公裡,拆除塌牆爛院67處,更換牌匾30餘塊,清理亂堆亂放537處。

全面推進「三項基礎建設」工作。目前,已實施閃蒸爐2座,垃圾轉運站3處,水廁2處,查布地區汙水處理工程1處。加強嘎查綠化、美化、亮化工作,在查布街面安裝路燈,並建成小廣場1處和旅遊驛站廁所2處。

黨員代表踐行宗旨

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阿爾巴斯蘇木紮實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聯戶幫帶作用,用行動激發農牧民群眾的積極性。落實黨員分片包段責任制,不等不靠,積極行動,做好示範,在全蘇木範圍內以每10-15戶農牧戶為一個聯防組,由黨員、志願者和村民代表帶頭,幾戶牧戶互相監督、共同防治。形成了黨員帶頭、戶戶參與的良好氛圍。

牧民群眾主動參與

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阿爾巴斯蘇木設立人居環境整治「閂整人家」「閂整嘎查」獎項,在全蘇木範圍內以15戶牧戶為單位選出1家積極參與環境整治、整改成效明顯的「閂整人家」,並將人居環境整治納入各嘎查實績考核重點指標,選為「閂整嘎查」,均給予獎勵。強化農牧民群眾「主人翁」意識,積極自覺做好個人衛生、房前屋後的「五大堆」和田間地頭的衛生清掃工作。此外,阿爾巴斯蘇木還為15名脫貧戶提供公益性崗位,負責嘎查陣地周邊環境衛生的清掃治理,解決了脫貧戶的實際困難,實現了精準扶貧和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雙贏。

「N」指的是阿爾巴斯蘇木克服地域廣闊等實際困難,通過「五級聯動」真正建立起「職責明確、覆蓋全面、運營規範、保障有力、監管高效」的農村牧區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

以「五級聯動網格化管理」為舉措。阿爾巴斯蘇木及各嘎查先後制定了相應的後續管理辦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實施細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將全蘇木14個嘎查、4個人口集中區劃分為215個網格,每個網格設1名網格員(黨員、代表)。並對環境整治工作評比目標進行了細化量化。召開農牧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村規民約、村民自治章程,並進行實際運行,引導農牧民除陋習、樹新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以「五級聯動督導」為保障。阿爾巴斯蘇木結合《鄂爾多斯市農村牧區環境綜合治理條例》,成立人居環境整治考核督導組,由蘇木主要負責人帶隊不定時進行督導抽查,對嘎查、網格、農牧戶進行管理考評,落實獎懲措施。形成嘎查之間、牧戶之間互評互比體系和「閂整人家」、「閂整嘎查」評比活動體系。

以「五級聯動學習」為抓手。黨員代表和牧戶以15戶-20戶為單位輪流入戶學習,共同了解各牧戶在環境整治中的先進做法、批評紕漏缺點,在農牧民中間實現了學習教育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大力推進移風易俗,使講文明、講衛生的生活觀念成為農牧民群眾生活新常態。

阿爾巴斯蘇木將在完成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掃尾工作的同時,嚴格落實各項獎懲機制,保證「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措施不鬆動、成效不反彈,真正將各蘇木乾淨清爽、整潔有序的農村牧區人居環境長久保持下去。

往期回顧

不負農時不負春 齊心協力來致富

原標題:《阿爾巴斯蘇木:「5+N」模式描繪美麗草原新牧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天上人間 就在這片草原—新巴爾虎右旗大力推進牧區現代化建設紀實
    【弘揚蒙古馬精神 育新機 開新局 譜新篇】天上人間,就在這片草原—新巴爾虎右旗大力推進牧區現代化建設紀實新巴爾虎右旗地處祖國版圖的「雞冠」處,旗歌《這片草原》以優美的歌詞、悠揚的曲調深入人心,被人們廣為傳唱。
  • 雙城記:美麗的草原俺滴家
    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科左後旗,該旗與遼寧吉林二省有著比較長的交界線;這是一個蒙古族人口比例比較高的旗縣,比例大約為70%以上;生產生活方式方面,屬於半農半牧區;各行業領域的發展前景也不錯。值得一提的是散都蘇木的「草甘沙漠」,是東北地區為數不多的沙漠景觀。
  • 又萌又厲害的鄂託克旗阿爾巴斯山羊,要火了!
    在鄂託克草原獨特的氣候、自然條件下,在純天然、無汙染的環境中自然放牧、自然選育的耐寒、耐粗、宜牧、絨肉兼用優良的阿爾巴斯山羊品種。阿爾巴斯山羊體格大,肌肉豐滿,具有抓膘復壯快,其肉質細、高蛋白、低脂肪、胺基酸含量豐富、富含鐵、膽固醇含量低以及無羶味,鮮香爽口,絕對是羊肉中的極品。正因阿爾巴斯山羊肉極高的品質,才被稱為「肉中人參」。阿爾巴斯山羊肉具有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傷、五勞七傷的功效。
  •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牧區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
    到2021年,完成阿巴嘎旗、新巴爾虎右旗、烏拉特中旗、阿魯科爾沁旗等4個試點旗的建設任務。從2022年起,逐步擴大到33個牧業旗,全面推開牧區現代化建設,實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現代化草原畜牧業取得顯著進步,公共服務體系和政策體系基本完備,牧區基層治理體系基本形成,治理能力明顯提高,在全國牧區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列,率先建成牧區現代化示範區。
  • 關於牧區現代化,明年要完成4個試點旗的建設任務...
    到2021年,完成阿巴嘎旗、新巴爾虎右旗、烏拉特中旗、阿魯科爾沁旗等4個試點旗的建設任務。從2022年起,逐步擴大到33個牧業旗,全面推開牧區現代化建設,實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現代化草原畜牧業取得顯著進步,公共服務體系和政策體系基本完備,牧區基層治理體系基本形成,治理能力明顯提高,在全國牧區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列,率先建成牧區現代化示範區。
  • 新時代牧區全面振興的意義和途徑
    牧區是以綠色草原為主體,生態景觀、草原畜牧業為基礎產業的特殊生態經濟文化區域,是草原集中連片的分布區。草原生態系統不僅有一定的經濟功能,更有巨大的生態功能、文化功能等。  遵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各省、自治區和有關部門推動牧區全面振興,持續加強草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速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簡歷|阿爾巴斯山羊
    阿爾巴斯絨山羊生性活潑、好鬥,耐粗飼,有對乾旱氣候極好的忍耐力和極強的適應性,抗病力強,易管理,繁殖性能好。其肉質細、高蛋白、低脂肪、胺基酸含量豐富、富含鐵、膽固醇含量低以及無羶味,鮮香爽口,被譽為「肉中人參」。阿爾巴斯絨山羊加工的肉製品香美味怡,健康綠色。
  • 回眸「十三五」丨踐行新發展理念 讓「綠色烏審」名片更加閃亮
    「十三五」期間,我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全面推進林業草原生態建設,切實加強森林草原資源保護,深入推進林業改革,著力發展生態產業
  • 「肉中人參」——阿爾巴斯山羊
    但今天,我們將給大家著重介紹一種很少人能吃到的羊肉——阿爾巴斯山羊肉。阿爾巴斯山羊是亞洲古老山羊的一支,生長在鄂爾多斯半荒漠草原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孕育出世界一流的絨肉兼優型珍稀品種。阿爾巴斯山羊全身是寶,羊絨被譽為「軟黃金」、「纖維寶石」,其肉更被譽為「肉中人參」。2001年,阿爾巴斯山羊被列為國家動物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一級保護品種。
  • ...回訪全國人大代表、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吳雲波
    「總書記問的不僅僅是草原出行的事兒,」吳雲波說,「總書記關心的去嘎查的路,是帶領農牧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路,是農村牧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更是基層農牧民通往鄉村振興的發展新思路。」2018年3月5日,習近平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誌性的指標是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打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攻克貧困人口集中的鄉(蘇木)村(嘎查)。  吳雲波所在的東薩拉嘎查,曾是全旗蘇木面積最大、最窮的嘎查。
  • 尼勒克:活躍在草原上的阿肯熱依扎:我要為美麗中國而歌唱
    聽說縣城裡一位漂亮的女阿肯來草原上演出,牧民們坐不住了,騎馬的騎馬,開車的開車,騎摩託車的騎摩託車,大伙兒陸續匯聚到冬草場上的一個放牧點觀看節目。她唱到:「娃娃上學全免費,老人看病有保障,好日子源於好政策啊,美麗中國建設前景真喜人!」「天山雪松根連根,各族群眾心連心,我們的生活像蜜一樣的甜啊,共產黨的恩情比大海還要深……」  牧民扎黑巴告訴記者,他們家現在有6頭牛,10匹馬,100多隻羊,年收入也從以前的5萬多元提高到現在10萬多元,這些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阿肯唱出了我們的心聲。
  • 「同聚金陵城·賡續草原情」鄂託克旗名優特農牧產品推介會在南京...
    活動以播放宣傳片、現場推介、美食品鑑等形式向與會的嘉賓展示了來自鄂託克旗的阿爾巴斯白絨山羊肉、蘇米圖蘇木草原牛、木凱淖爾鎮土雞、蒙西鎮白面、蒙古族奶食品、民族手工藝品等名優特產品。近年來,鄂託克旗充分依託自然資源稟賦優勢,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堅持「穩羊增牛擴禽」和「種養結合」發展方向,形成了阿爾巴斯白絨山羊、肉牛肉羊、生態土雞、螺旋藻等主導特色產業。
  • 「脫貧人物」|巴彥塔拉蘇木牧民張豔濤的三個角色
    走進巴彥塔拉蘇木,我們看到的是牧民正在以全新的思路開拓畜牧業生產經營新模式,他們勇於改革創新,勇於創業立業,勇於勤勞致富。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牧業正在成為有奔頭的產業,牧民也正在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牧區也正在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張豔濤就是扮演這樣角色的牧民之一。
  • 草原寶藏——阿爾寨石窟
    阿爾寨石窟位於鄂託克旗阿爾巴斯蘇木境內,傳說有108眼石窟,因此又名「百眼窯」。一馬平川的高原上,佇立著一座孤立的圓形紅砂巖小山,山的四周為陡峭巖壁,石窟就鑿在石山四周的峭壁之上,山體高出地表約40米,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80米,山頂海拔高度為1460米;山前有河床,河水已乾涸。此地名為「阿爾寨」,蒙古語,意思是「平地突起的地方」。
  • 建設美麗中國應重視草原生態治理和保護
    因此,深入研究草原生態保護與治理,是關乎我國生態安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維護邊疆穩定、實現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草原生態治理和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廣袤的草原是長江、黃河上遊的主要生態屏障,直接影響兩河的生態安全。
  •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背後的美麗故事
    一提起內蒙古,便不由地會想起《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一聽到《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優美的旋律,便又會不由地想起內蒙古。一首歌曲,能把一個地方表現得如此出神入化、入木三分,並在歷史的長河中顯露出其穿透時光的魅力,不是上天所賜,也是人世間的神來之筆。
  • 經典電影《牧馬人》朱時茂和叢珊演繹的美麗草原愛情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演藝事業伴隨著改革開放推出了不少經典的電影,影響深遠,其中朱時茂和叢珊主演的《牧馬人》,演繹了西北敕勒川大草原上美麗的愛情故事,紅遍祖國大江南北。影片講了上世紀七十年代,許靈均因為右派的身份,由都市下放到了草原上,過著艱苦的牧馬生活。但是這個有知識、有理想的青年沒有沉淪,認真接受改造,而且與集體上善良的牧區群眾相處融洽,團結友愛。但因其右派身份,三十歲了還沒結婚。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草原有了網,手機能放羊——看呼倫貝爾大草原...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日電 題:草原有了網,手機能放羊——看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民生活變了樣新華社記者安路蒙、賀書琛現代化牧場,手機上放羊,住磚瓦房,牧民變股東……內蒙古草原牧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正悄然發生變化。盛夏七月,記者深入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探訪新型牧民的新生活。
  • 中國草原避暑之都,叫板呼倫貝爾,迎來顏值巔峰!
    圖源丨攝影部落 千裡馬夏季的格根塔拉草原更加美麗動人,水草肥美,丘陵起伏,海浪似的馬群,金色霞雲的駝群和白雲似的羊群在綠海中遊動。圖源丨ZOL論壇 Shisr騎馬的牧人,手裡拿者細細的套馬竿,像矛頭一樣尖尖地指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