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款式、花紋、色彩,日本服飾到底吸取了哪些」唐文化「?」

2020-12-09 青石史

引言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把唐朝的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提高了一個層次,故在此基礎上唐朝進行了一系列對外政策,以此來彰顯大唐盛世下的國威和榮耀,尤其在經濟上 減輕了百姓的徭役、賦稅等,同時協助百姓進行農業生產,將租庸調製落實在每一個普通百姓家。在對外國際貿易和交往中,唐朝與周邊的諸多小國家或是小部落等交往,尤其是日本。

有史料記載,唐朝前後與日本直接的貿易、文化等交往高達13次之多,而且為了顯示盛唐,在日本派遣遣唐使的期間,朝廷派專業且對口的人員,向遣唐使們講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農業等各個領域,尤其是中國的先進絲綢技術,無保留的傳授給日本,加快了日本服飾文化的發展。

然而此時的日本社會正處於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 其中奈良時代是日本與唐朝文化交流最頻繁、最高效的時代。在此時期下,日本直接將唐朝現有的佛教、儒教、律令政治等在日本施行,同時中國的服飾文化也直接衝擊或是影響了日本的服飾文化的發展與改良。故此,我們本篇專門論述唐朝盛世下,唐朝服飾文化對日本服飾的影響。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繁華的場景圖

唐朝服飾文化下的特點與制度

初唐服飾在絕大程度上,是由南北朝及隋朝的服飾特點直接過渡過來的,而後期唐朝湧入了大量的胡人進入,由於胡人屬於早期的遊牧民族,能歌善舞,尤其是胡人舞蹈的服裝色彩豔麗、材質輕薄,故在盛唐女性開放、包容的狀態下唐朝的服飾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下面,我們從唐朝服飾的特點、有關服飾的制度及其女性的服裝三方面來解讀唐朝服飾文化。

(一)唐朝服飾的特點開放、包容、多樣,屬於唐朝服飾的三大特點,而開放性主要指唐朝女性的服裝,如:花籠裙,屬於輕紗、半透明,故女性穿上以後,很容易展示女性的自然之美與風韻之美。同時唐朝與其他朝代相互對比,顯示女性服飾特別的開放。

包容性,主要體現在盛唐之下,唐朝屬於東方泱泱大國,周圍的小國家及其小部落,都開始主動和唐朝來往,尤其是以安祿山為代表的胡人。胡人在三國時期屬於西涼部落,擅長騎馬射箭等等,時不時會舞蹈,而舞蹈的服裝與日常居家的服裝,更加的豔麗與妖嬈,伴隨著半透明的輕紗,更加的顯示出舞蹈的美。

唐朝服飾分解

而多樣性針對唐朝女性服裝來說,據《新唐書》記載,女性裙子都高達數十種,如:花籠裙、襦裙、花間裙、月華裙、百褶裙、羅裙等等,同時除了女子的裙子外,在搭配上還有冠帽、鞋履等。唐朝的服飾真的很多,在不同的場合也會有不同的服裝裝扮,如:朝服、公服、百祭服、常服,其中前三種都是在公共場合或是正式場合的穿戴,後一種較為隨便。走在唐朝的京都長安街上,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唐代女子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這種是典型的常服打扮。

(二)唐朝的服飾制度隋朝雖然是一個短命的朝代,但是它繼承了南北朝的很多精華部分,其中隋朝的服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唐朝在建立後,直接把隋朝的服裝引了進來。

《新唐書》記載:「唐初受命,車、服皆因隋朝。 武德四年,始著車興、衣服之令,上得兼 下,下不得凝上。 」

《新唐書》

可見,唐朝有關服飾的制度也是由隋朝沿襲下來的,而且何為制度呢?其實,就是把服飾的顏色和樣式等與不同階級的人做出規定。如唐朝初期規定,天子的服飾為黃袍,除了天子任何人都不能使用黃袍和明黃色的服飾,即明黃色成為了皇帝服飾的專用顏色,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印證了那句話「天無二日,國無二君」。

另外服飾的等級差異還體現在衣服樣式,花紋,配飾上。 一般貴族階層的服飾樣式比較講究,面料是上等的材料,款式細節都有嚴格的規定, 做工也比較細緻。 服飾花紋也有明顯的地位特徵。武則天時期:

「曾賜武官袍並繡虎豹等瑞獸,以示武官的威猛; 賜文官袍並繡雁鷹等神禽, 以示文官的儒雅」。

可見,在武則天時期,服飾及其配飾發展到了頂峰,重點不是在如何穿的華麗,而是講究如何穿搭的最好,如配綬的長短, 腰帶上玉板的數量等。而普通的人不能穿規定以外的顏色,大多數都是灰色或是黑色為主。

龍袍款式

日本服飾文化的代表:和服

和服是日本的國服,文化底蘊深厚,不僅種類繁多,款式各異,而且和服在穿戴時需要佩戴不同的配飾和頭飾。和服男女都可以穿,只是女性的和服,款式更多,顏色更多,與之搭配的裝飾也隨之更多。然而和服最初的形成思想,也和中國古代的文化有莫大的關係。

《三國志》中記載:「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無需量體裁衣。 」

在史料中,我們看到如果把和服裁剪,它屬於平面裁剪,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全部由直線構成,只在領口處有一個二十釐米的口子。 後來這種衣服的款式等傳到了日本,日本服裝根據日本人身材矮小的缺陷掩蓋的很巧妙。和服下邊的袍子將過粗的腿部遮住、掩蓋,從視覺上加強了美觀的效果,同時和服後背用衣帶打成小包, 彌補了日本女人背部稍高的缺陷。

和服雖然現在在日本不是主流的服裝款式,但是由於和服是日本的國服,代表著日本的文化等等,故和服的市場依然是有的。有相關的數據統計,每一個日本的成年人至少有三件和服。

女性的和服

唐朝服飾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中國文化,尤其是唐朝時期的文化對日本文化影響深遠,有「中國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母體,是日本古代文化持續發展的動力。」一說。我們接下來再從三個方面來論述中國服飾文化的符號(款式、花紋與色彩、配飾)來具體介紹。

(一)款式

中國古代紡織技術發達, 絲綢乃是當時江浙地區的代表 性產物。 據史書記載, 日本天皇到中國請去專門技術人員教給日本養蠶絲織技術。 而日本最初的衣服面料以麻為主,隨著紡織技術的發展,和服面料更加豐富,給和服款式的設計也提供了便利。

公元8世紀,中國正值盛唐時期(日本平安時代)。隨著中日經濟文化的交流, 中國的唐裝傳入日本。 據記載,當時日本天皇下詔,在全國範圍內,不管男女老少在穿衣服上都要儘可能的去模仿唐朝的模式去製造或是改進。這一道命令,調動了大家對服飾的追求和提高了女性對服飾的審美,尤其做服裝的老闆們為了利益大相逕庭的對模仿或是直接照搬唐朝的服飾。

和服解析圖

(二)花紋與色彩

見過日本和服的小夥伴們會發現,日本的和服上面的的花紋及其紋路,與我國唐朝服飾花紋或是紋路有幾分相像。故當時和服的名稱,又叫「唐草」、「唐花」、「唐錦」等,足以見其緊密的聯繫。 日本古代的服裝很單調。 隨著中日文化的交流,中國的服 飾文化傳到日本,給日本服飾注入了新的活力。

平安時代天皇的冕服,上衣繪有日月星辰,龍鳳虎猿,御褲上半黑色的花紋,其中「龍鳳虎猿」的啟迪或是套用為唐朝的百鳥群設計的理念。對於有的圖案,是在中國圖案符號的基礎上加工製作而成,如雲 鶴、波濤、菱、銅和蔓草等。

(三)配飾

現在化和服

日本和服的配飾中,很多都有唐朝的影子。以鞋襪為例,日本的《大寶律令》中,除了對服裝款式做了明確的規定,鞋子也有明確的規定。不同階層的人穿不同款式的鞋子, 反映了森嚴的等級制度。《大寶律令》中還規定,有姓的庶民可以穿普通的草鞋,但是奴才下人之類的卻沒有資格,而且對士兵有 規定,士兵要穿「唐式草鞋」並自己編織。

和服發展到後來,鞋襪有了固定的模式。 鞋子為木屐,襪子為分指襪。 其實,木屐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文獻資料 中,有很多地方做過描述。古樂府詩中有「黃桑柘屐蒲子屨,中 央有絲兩頭細」,很好的對木屐做了詮釋。 總之, 中日兩國從古代到現代一直保持著緊密的交流與合作。

日本木屐

總結

古代的諸多史料和日本的部分文獻都分別記載了中國與日本的歷史淵源,尤其遣唐使13次來唐朝的深造,而且唐朝的和尚為了把唐朝的佛教文化傳到日本的長崎等地方,也多次出海去日本。而唐朝的服裝在古代可以說是服裝款式、顏色等都達到了最高峰,擁有自己的設計理念和民族的特色。

和服能成為日本的國服,其重要代表著日本的元素,而且和服也是古代中國和古代日本深度交流的見證。服飾也是一種文化,它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隨意改變的,它需要文化的沉澱,需要百姓的認同和喜歡,能達到市場化的效果。

參考文獻:

《大寶律令》

《三國志》

《新唐書》

相關焦點

  • 日本的和服和中國的唐制漢服都有哪些類型,你知道嗎
    日本的女性和服款式多樣, 色彩豔麗,腰帶寬,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還要配不同的髮型。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據拜訪、遊玩和購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著和服的圖樣、顏色、樣式等也有所差異。
  • 唐代女子服飾對日本和服的影響
    本文通過唐服及和服的材質、圖案、色彩款式等六個方面分別闡述各自的特點,來說明唐代女裝對日本和服的深淵影響。  作者:於豔晶,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汝利娜,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  (二)日本的文化、政治等制度,包括服飾制度均是由遣唐使和僧侶到中國學習、吸收,而帶回日本的。日本的《大寶律令》明文規定製作衣服要仿造中國式樣;指衣用冠都要仿效中國,確定了著裝的服制。從服飾的圖案到服飾的穿著全盤模仿唐代服裝。由此可見,從朝廷到地方,服飾制度都以唐朝為模版,進行完全「複印」。
  • 自然、和諧、動靜皆宜:聊聊日本的文化象徵,「以和為貴」的和服
    作為日本的傳統民族服飾,我們研究和服,不僅可以了解日本大致的民族發展史,也能夠對日本這個國家的審美以及文化特徵等方面有一個較為清楚的認識。而關於和服這一名稱的由來,其實主要是日本90%的人都屬於大和民族,而日本自古以來要崇尚和這一理念,因此他們的服裝被稱為和服。那麼日本的和服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又分為哪些種類?
  • 飛鳥奈良時代:日本服飾走「唐風化」路線,服飾與等級制度並駕齊驅
    該時代的服飾,就很好的融合了北方遊牧民族、西域服裝、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服飾特點,大膽開放且豔麗多姿,而且這種服飾文化也被不斷傳播出去。這個時期中日有了又一次友好的服裝交流,唐服漂至日本並最終演變為日本的民族服飾:和服。
  • 從日本和服發展,看大和民族性格及「武士道」文化融合
    說到日本和服的起源,這就要追溯到西元三世紀的時候了。在大和時代的日本被中原人稱作倭國。倭國皇帝經常派遣使臣到中原王朝進獻和朝貢,進行文化物資交流,同時也把中原的傳統服飾帶到了日本島。因此和服的先祖原型其實就是我們中原的漢服。而一開始的日本服飾是用動物的皮毛和桑麻類植物纖維製成的。日本和服具有美觀、時尚、禦寒等作用。
  • 和服,融入東方人溫婉氣質的服飾,對於時裝界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可見,和服的穿著是有著諸多講究的,和服種類繁多,無論花色、質地和式樣,千餘年來變化萬幹。不僅在男女間有明顯的差別(男式和服色彩比較單調,偏重黑色,款式較少,腰帶細,附屬品簡單,穿著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繽紛豔麗,腰帶很寬,而且種類、款式多樣,還有許多附屬品),而且依據場合與時間的不同,人們也會穿不同的和服出現,以示重視(女式和服有婚禮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禮和服、宴禮和服及一般禮服)。
  • 最全日本和服款式,風情萬種!
    關鍵詞:日本;和服;款式;紋樣;傳承  和服是日本人的傳統民族服裝,源於日本民族對山水的欣賞和風土的眷戀。  看完大師的和服作品,是不是對和服更加有興趣了呢?小編告訴你,和服款式可不止這些呢?各款式之間有「大同」,也有「小異」,正是這些「小異」,體驗著和服的一項重要功能:顯示身份、年齡、所屬的社會階層。
  • 日本和服後面的「小枕頭」,到底有啥用?原來還有這麼個好處
    導語:日本和服後面的「小枕頭」,到底有啥用?原來還有這麼個好處說到日本,相信我們都不陌生。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雖然是個島國,土地面積狹小,但日本卻非常的發達。日本是僅次於美國、中國的全球第三大大經濟體。其境內的製造業和旅遊業是當地的經濟支柱。
  • 傳承至今的和服,日本這一民族的文化符號,到底是從何演變而來的
    一提到日本這個民族,我們不得不為之保留的歷史風俗而感嘆,無論是茶道、花道、亦或是和服這種日本傳統服飾都在日本境內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而反觀我們國家,雖然在我國歷史上曾經存在過很多光明燦爛的文化,但是對於這些優秀的傳承和文化,我們並沒有吸收並融會貫通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 日本服飾文化研究機構赴福建捐贈百年歷史和服
    本次捐贈的「松竹梅紋黑地振袖縐綢和服」,製作精美,是日本大正時代的產物,距今有約百年歷史,屬於日本中層家庭經典的新娘服飾。據日本公益社團法人服飾文化研究會會長渡邊智慧介紹,和服上的「歲寒三友」松竹梅等圖案都是由古代中國傳到日本,編織、彩染、刺繡等技術亦是如此。
  • 傳統服飾之美:日本和服
    和服特色先人智慧日本和服從公元七世紀至今未曾有巨大變化,最注重的是色彩的調和之美,腰帶、配件、材質、花紋、顏色等都要與和服配合得天衣無縫。和服完全不用鈕扣,全部由系在腰間的帶子束縛和固定造型。這種和服的帶子無論款式或系法均十分獨特,他不僅與和服渾然天成,更能將和服的美表現的淋漓盡致。不同的和服需要選擇不同的帶子,同一件和服配上不同帶子,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日本人對帶子十分的講究,精工細做,極盡考究。而且穿和服結系腰帶,不僅有助於創造美感,還有利於人體健康。
  • 從中國漢服演變的日本和服,裡面竟然這麼多講究!
    日本人會依照不同的場合穿著不同款式的和服,在婚宴、茶會穿的和服其實是不同款式的。 另外,已婚的女性與單身的女性所穿著的和服也有所不同。以下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其中的差異吧!
  • 衣冠王國:聊聊歷史上唐朝的服飾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二、日本服飾文化及特點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是和服,由於日本90%以上人口屬於「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和服極富日本傳統文化特色,千百年來與日本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連,和服的產生與演變是日本服飾文化發展過程的重要內容。
  • 為什麼日本女性和服上要有個「小背包」?
    眾所周知,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飾,起源於公元3世紀。處於奈良時代的日本向盛唐派遣了大批遣唐使,他們獲贈了大唐君主賜予的大量色彩鮮豔、做工精美的服飾,次年,日本開始仿效隋唐服飾來製作自己本民族的衣服。日本和服在大唐之前顏色還是比較單調的,以素色為主,變化較小。
  • 和服花紋裡的「秘密 」
    久保田一竹美術館其實在日本,和服除了是可以創新的載體,也是一種有深厚文化和傳統的服飾象徵。日本的繪畫、戲劇、舞蹈、雕塑等藝術與和服有密切聯繫。比如說日本俗民版畫——浮世繪中的美人畫,就離不開和服。我們一般習慣說「和服上的花紋」,正規來說,應該叫做紋樣——和服及其帶的圖案也可以稱為紋樣,紋樣有全部一體的循環紋樣,也有不循環的紋樣,經排列組合後形成模樣。
  • 豆奇環遊世界課程——日本和服的文化
    日本和服的文化和服不僅美麗,而且是最讓人感受到日本風情的知名傳統服飾。和服的日文為「著物」,字面上直譯的話是「衣服」的意思,也就是不只一種種類的衣服,而是各種衣服的總稱。從夏日祭典上穿著的休閒輕盈的浴衣,到在正式場合穿著的昂貴、高質感的華美振袖和服等等。而現在許多來到日本的旅客,也會選擇和服體驗,感受日本文化。體驗日本和服之前,不彷先來了解一下有關日本和服的小知識吧!
  • 東瀛風情:和服款式大全
    女性和服款式多樣,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據拜訪、遊玩和購物等外出目的不同,和服的圖樣、顏色、款式也有所差異。素色小紋江戶時代和服布料必需由幕府指定,禁止穿著過於華麗的服飾,於是出現了素色地的江戶小紋。小紋遠看呈現一種顏色,但近看卻有著令人驚嘆的細膩花紋,越細密的紋樣等級越高。
  • 這是世界最美和服,揭秘各種花紋裡的秘密
    (久保田一竹美術館)其實在日本,和服除了是可以創新的載體,也是一種有深厚文化和傳統的服飾象徵。比如「成人節」的時候,年滿20歲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專用的「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歡歡喜喜地去參加慶典,以示成人。婚禮上,新娘穿著的則是「白無垢」(しろむく)和服。
  • 日本文化之和服篇
    和服的種類很多,不僅有男女和服之分(男式和服色彩比較單調,偏重黑色,款式較少,腰帶細,附屬品簡單,穿著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繽紛豔麗,
  • 動漫篇-和服文化
    教學目的了解和服的樣式和花紋學習色彩的搭配強化學生的造型能力和認知顏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