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旺 孫吉正 北京報導
「免疫力越高越好」「健康飲食就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每日一定要做中高強度的運動」「保健食品都是騙人的」……一份關於國民免疫力認知的調查報告,將國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與健康知識缺乏之間的矛盾披露了出來。
在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華鋒看來,這一矛盾正是營養保健品市場非理性消費的最大根源,造成了很多非理性消費以及從業者擦邊球的行為。另外,顯然,消費者不知道選擇怎樣的產品,有怎樣的需求,對於企業來說,如何研發新產品,便無從下手。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培養公眾更多的健康認知更顯得尤為重要。
康寶萊中國區總裁、全球高級副總裁郭木認為,隨著消費者認知的提升,他們對於選擇什麼樣的產品、如何使用產品更加科學更了解以後,某種意義上也減輕了政府在市場上監督的負擔。「康寶萊致力於面向公眾倡導『營養+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這一理念也是科學提升免疫力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將繼續積極助力改善消費者的營養和健康習慣,提高公眾健康素養,為『健康中國』的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
免疫力認知仍存誤區
雖然當下健康、營養已成為主流的消費需求,科學提升免疫力已是共識,但大部分公眾對免疫力的認識仍存誤區。
12月22日,由中國保健品協會牽頭立項並撰寫,由康寶萊提供支持的《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該份報告從免疫力內涵認知、免疫相關疾病認知、影響免疫力水平的生活習慣因素認知、受眾對免疫力的認知誤區,以及受眾在免疫力健康方面的需求與期待進行了調查與闡述。報告顯示,95%的受訪者認同免疫力對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對免疫力的具體概念和組成結構認知較為模糊,有67%的受訪者認為「免疫力越高越好」,還有16.8%的受訪者對此並不確定,相關知識的科普亟待加強。
但實際上,免疫力並不是越高越好,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指出,免疫力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健康:免疫力低下易於被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或患癌症;免疫穩定功能過高,可能患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免疫防禦保護功能過高,則會出現過敏反應。
而在健康飲食方面,調研數據顯示,26.3%的受訪者認為「儘量少吃,尤其避免吃碳水化合物」是健康的飲食方式,不了解科學合理的熱量攝入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
針對這一誤區,原武警總醫院營養科主任、第三屆全軍臨床營養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呂利表示,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熱能的主要來源,長時間不攝入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身體熱能代謝不足,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及免疫分子等的正常代謝同樣會受到影響,表現為免疫功能、免疫力水平下降。
另外,約 22.6%的受訪者認為必須每天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才有利於身體健康,忽視了盲目進行高強度運動導致的過度疲勞,對於自身免疫力的負面作用。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尤春英表示,適量運動是提升免疫力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如果不顧及自身的身體條件盲目地進行大運動量、高強度運動,很容易造成身體免疫力下降。
調研數據顯示,為提升免疫力,國民最傾向於購買營養素補充劑類、功能改善類和調節身體指標類這三種類型的保健食品。為自己購買是大部分受訪者(56%)的主要消費場景。再其次是為老人孩子,以及其他家庭成員購買。
在調研過程中也發現,部分受訪者對保健食品仍然持懷疑態度,不了解國家對保健食品實行嚴格的註冊、備案和監督管理制度,具備「藍帽子」保健食品標誌且註明相關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的確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功能。
徐華鋒表示:「國民對保健食品應當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在免疫力提升方面,也不能忽略保健食品的營養保健功能。普通人可以考慮通過諮詢醫生和專業營養師等方式了解自身是否缺失某些營養,進而有針對性地補充。」
企業應分擔科普之責
「截至2019年底,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只有19.7%,說明每100個中國人現在只有不到20個人具備基本的健康素養。」徐華鋒認為,現階段仍需要對公眾進行大面積科普。
企業作為社會經濟重要的參與者,與消費者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繫,在科普過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郭木表示:「我們在市場上有7萬到8萬活躍的營銷人員,一年中他們差不多要接觸40萬~60萬顧客。他們跟顧客談什麼?實際上不僅僅是談我們的產品,更多的是從我們產品出發的營養知識、科學知識的普及。」
據了解,康寶萊在全球有8.5萬個營養俱樂部,在中國有6500家營養俱樂部。
但科普過程勢必困難重重,最明顯的就是農村、城市健康素養認知差異的問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原副主任嚴衛星認為,健康素養知識方面,由於整體知識結構的問題和獲取信息途徑的問題,總體來說農村低於城市群體。
對此,康寶萊中國區對外事務副總裁董瑞萍表示:「康寶萊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華醫學會共同開發了一個鄉村醫生在線培訓項目的微信小程序。鄉村醫生通過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專業知識,還可以累積積分。這種工具和做法其實可以用在農村的科普上。」
實際上,2020年疫情期間,康寶萊在中國市場上新產品的投放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共投入了18個新品,但康寶萊仍感到困惑,「我們是不是真正了解中國消費者對於營養產品的需求?這需要首先從認知開始。」郭木坦言。
而《報告》提供的調查數據,或許為康寶萊帶來了一個新的指引。「未來我們產品的開發、研究的發展方向需要通過更多的認知調查來給到我們更加明確的指引。《報告》為政府、科研機構,也為像我們這樣的企業,提供了更多未來產品開發和宣傳宣講的方向。」郭木說。
布局下沉市場
隨著科普工作走向農村,康寶萊的市場布局也開始下沉。
「過去我們主要布局都是在中國的東海岸,也就是中國最早實現經濟開發和發展的城市,現在我們已經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當中去。未來我們服務商的足跡將會走到更多城市中。」郭木表示。
為了支持下沉市場,康寶萊今年做了一個很重要的結構性變化,根據中國城市群的發展布局戰略,重新規劃了區域銷售的結構。郭木介紹:「這樣在全國範圍內,我們不僅可以支持公司人員在一、二線市場的發展,同時也能支持下沉市場的發展。」
此外,康寶萊在產品上也做了一些創新。「我們今年推出的三款面膜產品,有一款保溼面膜價格是非常適中的,用價格下探來支持市場下沉。面膜已經成為現代女性必需品。這類產品也可以支持我們的服務商進入到一些三、四線城市去支持他們的下沉活動。」郭木說。
市場下沉的同時,康寶萊也踏上了品牌年輕化的道路。
董瑞萍介紹,過去保健食品是老年人的產品,現在演變成年輕人喜愛的領域。「我們這次的調研結果顯示,中青年已經開始養生,開始認為保健食品對他們個人很重要,他們的購買習慣也是給自己買,而不是給父母買。」
康寶萊也在逐漸迎合這一市場變化。「我們有一個數據,公司82%的營銷人員是『80後』,22%~25%是『95後』,我們本身的人員結構已經年輕化了。」郭木說。
而在品牌層面,康寶萊也做了許多年輕化的活動,比如贊助斯巴達比賽等體育賽事,同時進入電競領域,成為《守望先鋒聯賽》廣東衝鋒隊戰隊2020-2022賽季的首席贊助商暨官方營養合作夥伴等。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贊助合作,向年輕一代傳遞營養、運動和睡眠改善對健康的積極影響,這也是引導年輕群體意識到營養和運動重要性的契機。而康寶萊的數位化轉型也加速了康寶萊與年輕群體的對接。
「年輕人確實對營養的需求很強烈,在體重管理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一類人群是佛系減肥,既想吃得好,又想把體重控制下來,我們的營養+運動等於健康的理念是非常契合他們需求的。」郭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