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清晨六點半,杭城寒風瑟瑟。天色尚未放亮,一輛中巴車載上浙江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眼科教授洪朝陽及相關專家,從醫院門診廣場駛向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飛赴四千餘公裡之外的新疆阿克蘇地區。除了正常的組團援疆,這次行程還有一些特殊之處。
和他們隨行的,還有一隻保溫箱。裡面,是低溫保存著的2個角膜供體。
「昨天,浙江省人民醫院眼科教授洪朝陽遠程查房後說我有希望接受角膜移植!」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14樓的眼科病房裡,66歲的陸先生和家屬翹首以盼。
陸先生8年前因外傷致雙眼視物模糊,隨後在多家醫院治療,還曾在上海某醫院做了右眼角膜移植手術。但近年來,雙眼視力又開始明顯下降,再度陷入黑暗的陸先生惶恐不已,只得再次踏上四處求醫的道路。
7日下午,在浙江省人民醫院遠程會診中心,洪朝陽一邊為陸先生檢查角膜情況,一邊詢問詳細病情。
8日傍晚,洪朝陽一下飛機直接趕到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顧不得片刻休息,馬不停蹄直奔手術室:「馬上把角膜帶到手術室!」隨行的洪朝陽的研究生宋澤宇拎著保溫箱快步奔向手術室。
當天晚上19時,陸先生順利躺到了手術臺上。「我是洪醫生,不要緊張,睡一覺就好了。」麻醉後,消毒、鋪巾、露出術眼,手術器械及角膜供體準備齊全。
洪朝陽坐到手術臺前,開瞼,再次消毒後,角膜環鑽穩穩地切了下去,在角膜正中央標記好需要切除的範圍。然後在角膜供體相同位置精心切割出同樣大小的角膜植片,放置在準備好的容器保存。之後再次在原先的標記位置小心翼翼地切下患者上一次移植的已經渾濁的角膜。洪朝陽將裁好的植片穩穩地放在眼球正中央,拿起鑷子和針線開始縫合。在薄薄的半毫米的角膜上穿針引線,還要考慮角膜的彈性,完成這麼高難度的操作,需要的不僅是高超的技術,還要豐富的經驗和穩定的心態。一針,兩針……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20時,隨著最後一針縫合結束,角膜移植手術順利完成!
第二天下午,陸先生視力提高到0.16,第三天視力達到0.3,隨著切口癒合、水腫消退,後期視力將進一步提高。
術前術後眼前節對比照
「再次看到這個繽紛的世界,我到現在都以為是在做夢。」陸先生非常激動,不停地說著謝謝、謝謝……感謝洪教授的精湛技術,感謝角膜捐贈者的無私奉獻。家屬也表示,前一天遠程查房,第二天馬上手術,第三天重見光明。「這份驚喜實在太大,感謝援疆專家,感謝祖國,感謝黨。」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術後,陸先生生活可以完全自理
陸先生及家人為洪朝陽送上錦旗
9日一早,洪朝陽又把另一個角膜順利移植到第二位幸運患者眼中。
這一次的手術是由洪朝陽與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主任王穎共同完成。洪朝陽完成關鍵手術步驟、確定角膜植片及眼球情況穩定後,指導王穎主任完成了後續高難度的角膜縫合,手術順利完成。
10日上午,患者視力提高到0.3,能重見親人熟悉的臉龐,患者及家屬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
角膜移植手術是治療角膜病變致盲、提高視力的唯一有效途徑。洪朝陽在角膜移植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目前成功手術的患者最小的2歲多,最大的近90高齡。洪朝陽表示,新疆地區因為風沙等原因,角膜病發病率較高,下一步浙江省人民醫院將加強精準幫扶,推進南疆眼庫建設,培養阿克蘇地區本土角膜移植醫生,讓當地更多的患者受益。
浙江醫學專家們,給新疆阿克蘇的患者帶來一個又一個幸運。自2016年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以來,在中組部的堅強指導下,在浙江省衛健委和援疆指揮部的具體部署下,浙江省人民醫院牽頭開展浙江省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通過學科幫扶、人才培養、遠程醫療、遠程教學、激發科研創新等方式,切實提高阿克蘇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與水平。
洪朝陽表示,除長期援疆專家外,浙江省人民醫院還定期組織專家到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開展「柔性援疆」,集中診療患者、集中手術示範、集中帶教學員、集中學術交流、集中管理培訓,讓援疆專家「剛柔並濟」,既撬動當地醫院發展,又為當地患者和醫務人員翻倍醫療「紅利」,最終「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
宣傳統戰部綜合整理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