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的風流史

2021-02-13 拾文化

01

1927年3月31日,康有為死了,至今逝世92周年。

康有為享年70虛歲,一生長袖善舞,縱橫捭闔,晚年雖然官場失意,但是情場得意,坐擁中日美三國美女,六個老婆一個比一個年輕,一個比一個漂亮。

他卻還不滿足,流連於花街柳巷不能自拔,其風流,其好色,不亞於《鹿鼎記》裡的韋小寶。

正因為縱情聲色,康有為身上仕途多舛的悲情色彩被大大弱化,以至於今天后人提起他時,除了對他變法失敗有些許同情,更津津樂道的,反而是他的風流獵豔往事。

02

1858年3月19日,康有為生於廣東南海一個富庶的書香世家。

康有為的高祖做過從二品的布政使,曾祖做過正三品的按察使,到他父親康達初時,雖然官運已不如先輩,但好歹也是一方知縣。

幼時的康有為天資聰穎,5歲能讀唐詩,6歲讀《大學》《中庸》《論語》。

童年的康有為,除了讀書,還未開發出別的愛好,以至於村裡小孩見他總不一起玩,給他取了個綽號,叫做「憨為」。

因為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與人交談時,總是有意無意地提及「聖人」,大家笑他,又給他取了個「聖人為」的雅號。

儘管康有為聰敏好學,但考試運卻不咋地,尤其和他後來的弟子梁啓超相比,簡直天壤之別。

1871年,康有為14虛歲時,父親意外去世已三年,他奮發圖強,去參加童子試,但落榜。

1872年,15歲的康有為再次參加童子試,又落榜,從此對八股文深惡痛絕。

1876年,康有為參加鄉試,又考砸了,於是拜嶺南大儒朱次琦為師,誦讀掌故詞章。

此時康有為的父親已經早逝,母親見兒子考場失意,鬱鬱寡歡,就為他操辦了一門親事。

1876年臘月,19歲的康有為,與22歲的張雲珠結為伉儷。

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康有為的結髮妻子張雲珠容貌端莊,溫柔賢惠,不但很孝敬婆婆,而且「終日勤勤無稍暇」,康有為不在的日子裡,把家中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打理得和諧有愛,井井有條。

正是因為有了張雲珠的勤勉操持,解除了康有為的後顧之憂,這才有了後來的公車上書、戊戌變法。

03

1878年,21歲的康有為師從朱次琦苦讀二年,漸漸認識到傳統舊學無法解決當代問題,便在這年冬天,辭別老師回了老家。

1879年12月,廣東人康有為第一次遊香港,這才發現英國人原來並非野蠻不開化的「夷狄」,而是比滿清進步很多的文明社會,於是開始購買和閱讀學習西學之書。

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會試,沒考上,回家時路過上海,發現上海和香港一樣繁盛,更加覺得西方人治理社會有一套,「大購西書以歸,自是盡釋故見,大講西學矣」。

1888年,在家苦讀6年「西學」的康有為31歲了。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到底不甘心,於是又赴北京應順天鄉試,依舊落榜。

但這一次,他嘗試向光緒帝上書,提出「變成法」、「能下情」、「慎左右」的主張,要求政府變法圖強,受到守舊官僚的阻撓,未果,但他的勇氣和名氣開始傳播開來。

1891年,學有所成並小有名氣的康有為,在廣州萬木草堂開壇講學。

當時那個年代,他公然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女子不纏腳」,大家都覺得很新鮮,於是學生如雲,連梁啓超等17歲就中了舉人的大才子,都紛紛拜在了他的門下。

由於講學,康有為名聲大噪。此時正在廣州開藥房的孫中山,正欲廣交天下英才豪傑,便託人給康有為捎了一封信,大意是說:康老師,久仰大名,認識一下可好?

康有為正自我感覺良好得不行,就說:可以呀,你既然久仰我,那拜我為師,不就認識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1895年5月,得知《馬關條約》籤訂,康有為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結果光緒帝根本沒看到,但康有為名氣更大了。

而且這次他考得不錯,保和殿試二甲第四十六名,賜進士出身,甚至還被授予工部虞衡司主事一職。

名氣更大了的康有為,在1897年,也就是虛歲40的時候,又娶了一房姨太太。

也許是因為正房夫人比自己大三歲,康有為亟需新鮮感,所以就把自己「一夫一妻制」的倡導拋之腦後,以結髮妻子老是不生兒子為藉口,娶了一個比自己小23歲的姑娘。

這姑娘當時才17歲,名叫梁隨覺,惠州博羅縣人,聰慧美麗,略通文墨。雖然年齡相差懸殊,但是婚後恩愛有加,漫長歲月裡,梁隨覺共為康有為生下三女一子。

 

04

梁隨覺嫁給康有為的第二年,也就是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

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和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但作為維新派領袖的康有為沒有慷慨就義,他不顧妻兒老母滯留國內,攜18歲嬌妻梁隨覺出逃,踏上了漫長的海外流亡之路。

接下來的16年裡,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經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後遊歷日、英、法、意、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緬甸、巴西、埃及等42個國家和地區。

雖然遠遁海外,但康有為過得並不緊張,反而因為宣稱自己持有光緒帝的「衣帶詔」,做起了「保皇黨」的領袖,將各界人士捐來的錢中飽私囊,大肆揮霍,在許多國家都置有產業,甚至一買就是一個島。

1907年,和梁隨覺結婚10年的康有為,虛歲50了,他的妻子梁隨覺27。

有一天,康有為在美國西部巡迴演講,臺下專注聆聽的觀眾裡,有一位16歲的美國華裔女孩,深為演講者的儒雅風度、深邃思想和淵博學識所折服。

康有為一打聽,這位女孩叫何旃理,祖籍在廣東開平,算起來他們還算老鄉。

與粗通文墨的梁隨覺比起來,何旃理不僅通曉四國文字,而且熟悉中國文化,能歌善舞,康有為眼都看直了。

此時康有為喜歡娶少女的愛好,已經初具雛形。二人經過幾次交談,相見恨晚,康有為利用自己的金錢和名氣,以及學貫中西的才氣,很快將涉世不深的何旃理收為三姨太。

婚後,這對曾不被人看好的「爺孫戀」,相偕遊歷歐洲各國,每到一地,都由何旃理做翻譯,兩人夫唱婦隨,相得益彰,生有一子一女。

05

1911年,帶著梁隨覺、何旃理,又輾轉至日本的康有為,54歲了。

他聽聞辛亥革命成功後,撰寫了《救亡論》《共和政體論》,明確反對共和政體,提出「虛君共和」的政治主張。

此時康的三姨太何旃理不但帶著幼子,而且又有身孕,便僱傭了一個16歲的神戶少女市岡鶴子。

在何旃理的調教下,市岡鶴子很快就熟悉了康家的工作。康有為逐漸將一些原本由何旃理來做的助理類的工作,也交給了鶴子,開始讓她研墨展紙,代為購買書籍等。

後來,不知是因為日久生情,還是日本姑娘實在魅力太大,總之,沒過多久,康有為又和這位16歲的神戶少女搞到了一起。

這事兒整的,31歲的梁隨覺就不說了,懷孕中的三姨太何旃理才20歲,她怎麼看?

事實證明,結婚才四年的何旃理,不愧是見過大世面的美國華僑。

雖然西方現代社會流行「一夫一妻」,但何旃理既然選擇了「保皇黨」的領袖做丈夫,大概也就做好了接受他封建思想的準備,所以她知道後,不但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反而主動建議康老爺子,把這日本姑娘納為四姨太,一同帶回中國。

那麼,一個54歲的外國糟老頭子,要娶16歲的青春美少女,美少女的日本父母會同意嗎?

康有為老是老了點,但是巨有錢啊。注意,不是一般有錢,是巨,有,錢。

因此,當年邁的康有為向比自己都小的鶴子父母,送上一份厚厚的彩禮提親時,鶴子的家長「感於康家的誠意」,也就同意了這門親事。

 

06

大清亡了。

作為「保皇黨」領袖,按理說康有為不應該高興,但是,他終於可以回國了。

1914年7月,康有為帶著由二姨太梁隨覺、三姨太何旃理、四姨太市岡鶴子組成的中美日「後宮團」,以及兒女、傭人等一大幫人,浩浩蕩蕩地回到上海。

在中國近代外交舞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英國人李提摩太,設宴歡迎康有為,唐紹儀、伍廷芳等二百多人參加,康有為發表了他大同學說的演講,一時風頭無兩。

然而不久,他最愛的三姨太何旃理,卻於1915年染上猩紅熱症去世了,年僅24歲。

康有為悲痛萬分,長跪不起,嚎啕大哭,幾近崩潰。此後每逢周年忌,都要在其靈前焚香哭拜。清明時節,也要親臨墓地祭祀,在墳冢前涕淚交加,長跪不起。

多年以後,康有為還請徐悲鴻根據何旃理的遺像,畫了一幅水彩人像。畫中人頭挽高髻,儀態端莊,秀目生輝,亭亭玉立。而且,據說為了填補內心空虛,也為了紀念何旃理,58歲的康有為還迅速娶了何旃理的貼身丫頭廖定徵,大概是愛屋及烏,取見到她就如見到何旃理一樣的意思。


廖定徵時年17歲,成了康有為的第五房姨太太。

 

07

四年之後,1919年「五四運動」席捲全國,大江南北風起雲湧,62歲的康有為,卻又忙著娶起了第六房姨太太。

這一年,年過花甲的康有為自知已無力在政治上翻起多大波浪,便乾脆悠哉遊哉,在杭州西湖學人家範蠡泛舟。

既是範蠡,西施何在?

康有為正惆悵著,忽見一妙齡女郎,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正在浣紗,這不是西施再世是誰?

趕緊派人打聽。

很快,下人回報說此女叫張阿翠,年方18,尚未婚配,其父早逝,其母為船娘,三位哥哥都做小本生意,勉強餬口,家境十分貧寒。

康有為一聽,大喜,迅速託人提親。

張家一聽是康有為,知道他名氣很大,但是再有名也已經是個老人,而且家裡面妻妾成群,自己女兒過去只能做六姨太,於是一口回絕。

康有為神魂顛倒,欲罷不能,思來想去,決定還是故技重施,把當年在日本娶市岡鶴子時的辦法又拿了出來。

日本人愛錢,中國人愛不愛?

一試之下,很令人滿意,貧窮的張家,果然被康有為這個老頭子揮金如土的大手筆震驚到了,當即同意嫁女。

1919年,62歲的康有為給自己18歲的新媳婦張阿翠改名張光,兩人拜堂成親。

此時他恍然發現,自己的許多兒女,都比這個「新媽媽」年紀大,為避免尷尬,便令18歲以上兒女——一律迴避。

對最後這位六姨太,康有為很是寵愛,不但特意請了家庭教師教她讀書,還親手教她書法,並贈她對聯一副:「懲忿窒欲改過遷善;仁民愛物知命樂天。」

08

如果說追求妻妾成群,是因為康有為封建,想要如帝王家一樣「多子多福」,那他喜歡逛窯子的事,就只能用好色來解釋了。

早年,康有為進京趕考,名落孫山,回家之時,路過上海,天天狎妓,卻沒錢付嫖資。

久而久之,老鴇們紛紛跑到康有為所住的客棧討債,搞得康很沒面子,便決定喬裝打扮一番,悄悄出溜,往廣東老家逃。

不知誰走漏了風聲,到了開船那天,各大妓院的人都來船上堵他,但找了半天都沒找到。開船以後,一個水手看見船板內有人,以為是小偷,就大呼小叫喊人來,一群人裡有人認出來,說:這不正是康南海,康有為嗎?

於是,後來就有人寫詩諷刺說:「避債無臺卻有舟,一錢不值莫風流」。

而在1918年,康有為還曾挾妓遊西湖,興致上來,賦詩一首,開頭便是「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範大夫」。

此時還沒遇到張光的他,竟然把妓女比作西施,一時被傳為民國笑柄。



09

晚年的康有為,除了「保皇黨」的餘糧,還在上海投資了地產,加上各種學術著作的版稅,以及每月賣字1000銀圓左右的收入,雖然家中妻兒老小、門生故吏、傭人門衛多達上百人,依然維持著上等優渥的生活。

康有為本人,更是以上海為基地,時而北上青島,時而南下杭州,過著輕鬆愜意的生活。

書畫大師吳昌碩、詩人陳三立、教育家蔡元培等,都是他家座上客。而在青島,他還見到了胡適,這位前朝維新派的領袖,風趣地告誡當今「五四」運動的領袖:「不要打倒孔家店,孔聖人是打不倒的」。

更有意思的是,康有為對此沾沾自喜,還特意請徐悲鴻畫了一幅作品《康南海六十行樂圖》,將同在上海、同居一處的妻妾子孫們全部畫上。

不過在上海的日子,也不是每天都很快樂。

比如有陣子上海抵制日貨,康公館裡有好事的族人私下議論稱市岡鶴子也為「日貨」,並在背後調侃康有為如果抵制日貨,首先應該把四姨太「抵制」掉,市岡鶴子後來知道了,儘管康有為嚴厲斥責了肇事者,她還是很傷心。

而在康有為娶了六姨太之後,市岡鶴子就更傷心了。

因為這個時候的她,突然發現自己小小年紀跟著這個老頭來到異國他鄉,本以為是一場忘年之戀,沒想到這人卻喜新厭舊,娶妻不斷,有了新歡,就把舊愛擱在一邊,見他一面都難。

剛剛20出頭的市岡鶴子,十分幽怨,就像皇宮裡被冷落的妃子一樣,幻想著能夠通過為康有為生個孩子來改變處境,把康家的「老爺」再奪回身邊。

然而此時的康有為畢竟60多歲了,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

直到1925年初,鶴子才發現自己懷了身孕,欣喜地把這消息告訴了康有為,但康有為已是68歲的老人,受人挑撥之下,竟然懷疑鶴子和自己的長子康同箴有染。

鶴子一氣之下回了日本,於1926年在日本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凌子。

 

10

1927年3月31日,康有為剛過了70大壽,在青島的英記酒樓吃飯時,突然有中毒跡象,經搶救無效,七竅流血而死。

有人認為,康有為之死,是因為喝了大量橙汁,又吃入過多海鮮,導致食物相剋中毒,本人萬小刀推測,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康有為是廣東人,從小吃海鮮長大的他,怎麼會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而且,就算他老糊塗了,他身邊的子女們,以及酒樓工作人員們,點餐時也會提醒吧?

另有學者認為,是慈禧太后當年派出的殺手,在經過多年的奔波之後,終於不辱使命,下毒害死了康有為。這種說法本人認為也不可信。大清都亡了,慈禧的陵墓都快被盜了,真還有人效忠她嗎?

還有臺灣媒體人爆料說:康有為之死,其實是因為「換睪丸」。說是康通過上海名醫江逢治,聯繫到德國名醫馮·施泰勒,為他移植年輕人猿睪丸,以期使自己變年輕,記憶力和性慾均大增,不料反而喪了性命。

以上萬小刀認為更屬無稽之談,康有為學貫中西,應該不至於如此愚蠢。

結合康有為女兒康同璧「被人在食物中投毒而導致死亡」的說法,聯繫到當時日本人正要挾溥儀去東北成立新的滿洲政權,康有為這個保皇派又極力反對,所以,日本人痛下殺手倒是有可能。

 

11

康有為死時,他的美國三姨太何旃理已去世12年,而結髮妻子張雲珠,也已經先他一步,去世5年。

正房夫人張雲珠比康大三歲,當年康不給女兒同薇裹足,全族人不滿,獨有她極力贊同。戊戌變法失敗後,都以為康已遇難,還是她強忍悲痛,組織一家老小連夜搬家。張夫人去世後,康有為親為亡妻執拂送喪,並寫道:「四十七載同糟糠而共患難兮,悼傷逝於千秋。」

四姨太市岡鶴子在日本獲悉了康有為猝死的噩耗後,遙望中國,痛不欲生。47年後,70多歲的市岡鶴子,於1974年2月臥軌自殺,臥軌之處,正是她和康有為最初相識的「奮豫園」附近。她的女兒凌子,則根據母親留下的信物,最終找到了康有為的家人。

五姨太廖定徵給康有為生下的女兒,這年12歲。後來不知發生了什麼,在康有為去世數日後,這個女兒也不幸患病夭折。廖定徵禍不單行,痛上加痛,不知所蹤。

六姨太張光此時26歲,因沒有孩子,抱養了一個女兒,康死之後,據說她因為信守對康有為臨死前的承諾,守寡半生,一直到1945年病逝。

在康有為所有妻眷中,唯有二姨太梁隨覺,卒於新中國成立後的1969年,享年90歲。

-End-

作者:萬小刀。轉載請註明萬小刀公眾號( ID: wanxiaodao1 )愛八卦、愛電影,也愛文學。先後寫出多篇全網10萬+,1000萬+公號文章。

中國童星消失的20年

皇上,我要和你離婚!

知否知否,宮裡的瑞獸大有來頭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相關焦點

  • 晚清書家康有為書法
    康有為是晚清時碑學的大力提倡者,其著《廣藝舟雙楫》,尊碑抑帖,將清代的碑學推向了一個高潮。同時在其後半生致力於碑帖融合,把《廣藝舟雙楫》中的理論付諸實踐,遂形成大氣磅礴、高逸渾樸的個人書風,被稱作康體。從書法史的角度來看,康有為以其開闊的眼界和不懈的探索實踐,取得了很高的書法成就。
  • 晚清康有為流亡海外老照片:生活錦衣玉食,「後院妻妾」美麗驚豔!
    晚清康有為流亡海外老照片:生活錦衣玉食,「後院妻妾」美麗驚豔! 在封建時期,名門貴族的公子哥不乏三妻四妾,而廣大老百姓卻為了生計而幾經輾轉,更不要說是娶妻生子了。然而在近代我國的民族啟蒙運動不斷高漲,不少有識之士也提倡民主,實行一夫一妻制,而提出這個制度還是康有為。
  • 康有為流亡海外時豪擲百萬在瑞典買小島,錢從何來?如今島怎樣了
    康有為一生,為人褒貶不一。但是以下幾點,無人能否認。康有為有才康有為是真正的有學識、有文採之人。據載康有為五歲誦詩,六歲學文,從小便得拜名師,少年時就已博覽群書,以聰明好學、才思敏捷著稱。再有,康有為的成長離不開他的祖父康贊德的教育與培養。他八歲就隨其祖父接受正統的封建教育。
  • 《皇室風流史》:床笫之間的啟蒙運動
    電影《皇室風流史》的背景如上所述,它擁有一個變革中的歷史大背景。通常意義上,講述這樣大背景下的變遷最終都會落到一個家庭或者一個人的遭遇上。對於這部電影而言,事件看似新奇,其實只是不斷上演的醜聞,用皇室貴族之間的勾心鬥角闡釋了兩個時代的交接儀式。
  • 康有為:蛋蛋的憂傷
    61歲的康有為從上海到杭州旅遊,找了當地名妓伴遊西湖。在遊船上,康有為面對美景,詩興大發,兩句詩脫口而出:「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範大夫」。想當年,康有為可是晚清風雲人物,改良派代表,保皇會領袖,門下弟子眾多,曾領導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海外15年,後回國協助張勳復闢,擁立溥儀登基,再次遭遇失敗。
  • 康有為流亡海外卻生活奢侈,他哪來那麼多的錢?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作為一個變法失敗的流亡者,逃到國外的康有為,卻仿佛一夜暴富,過起了土豪生活。第一個原因,就因為康有為手裡,有一棵十分管用的「搖錢樹」——光緒皇帝載湉。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亡海外,光緒皇帝也被慈禧太后軟禁,二人相隔萬裡,怎麼還能做得了搖錢樹?人家康有為有辦法呢——離得遠又如何?照樣拿來打感情牌。
  • 水瓶必讀:康有為《大同書》
    以這個亂世為起點,康有為構想和描繪了「太平世」應該是個什麼樣子。總的來講,《大同書》的結構是很清晰的,有一個序,然後下面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部分,每一部分談一個話題,內容涉及未來國際政治、社會結構、家庭倫理、農工商的公有等等。
  • 上到王羲之,下至康有為,六十九位名家95篇論作,幫您學書法
    大家想過沒有,面對如此厚重的書法史,各代的名家又是怎麼看待書法的呢?如果我們能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是不是對我們的書法學習有幫助呢?在網上教我們學書法的黃簡老師,曾負責編寫過一本《歷代書法論文選》,裡面就匯集了上到王羲之,下至康有為等六十九位歷代名家,95篇經典論作,恰好整整888頁,可以說是把古人關於書法的主要論作打了個包,說盡了3000年的書法史。
  • 她是康有為四姨太,17歲入府嫁給56歲的康有為,臨終時才坦白真相
    而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要看康有為鼓吹婦女解放的滿嘴新思想。而康有為本人則有六房姑姑,其中四房姑姑岡鶴子的故事最為傳奇。康有為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到過30多個國家,在世界各地置產無數,至今在瑞典的一個小島,當地華人稱其為「康有為島」。此外,中國首次踏上北極,不是探險家,也不是地質學家,而是康有為。
  • 民國人物往事:康有為和他的日本妻子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在日本流亡達十年之久。1911年6月,康有為攜第三任夫人何金蘭與幼子同凝等住進神戶附近須磨的一間別墅裡。翌年,康家僱了一位年僅16歲的日本少女當女傭,她就是鶴子。康有為,雖然是流亡者,但家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鶴子雖不知道康有為的身份,但透過這種情況也明白康有為絕非等閒之輩,而且覺得康氏為人慈祥和藹,故而服侍周到。康氏一家人也因鶴子的勤快和知理而對她大有好感。
  • 康有為海外發橫財無根據 聖人下海也「抓瞎」
    「豈止疑汝恨甚,幾欲控布,徒念情義至深中止,几几決裂矣」「事同誘騙,實屬任意欺亂,謂之棍盜可也,豈復成數乎」……如此氣急敗壞的話,很難想像出自康有為之口,而他所詈罵的,竟是他的高徒譚良(字張孝)。  譚良(1875—1931)是廣東順德人,生於官宦之家,是康有為的弟子,康有為逃到美國後,曾任譚為洛杉磯地區保皇會分會長,可見對其信任非常。
  • 揭秘康有為的三個外國小老婆
    晚清大臣康有為幾房太太都不滿20歲!在中國近代史上,康有為是致力於變法維新的改良派,公車上書、戊戌變法都離不開他的主導。而生活中的康有為,處處留情,妻妾成群。尤其是晚年,他娶的幾房太太都不滿20歲,是名符其實的「小」老婆。康有為有6位太太:張雲珠、梁隨覺、何旃理(美國華僑)、市岡鶴子(日本人)、廖定徵和張光。
  • 「小粉紅」康有為流亡海外,為何還能山珍海味、妻妾成群?
    其中以譚嗣同為首的「戊戌六君子」英勇就義,而平日裡大張旗鼓,吹噓變法的康有為,去腳底板抹油,溜之大吉。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漂泊海外,本來如喪家之犬。可康有為卻過得很瀟灑。不僅妻妾成群,而且每到一處更是住豪華酒店,享受山珍海味。從康有為逃亡到海外的這些做法來看,他是個卑鄙的偽君子。他利用變法之名,煽動民眾。但背地裡,他卻積極地為自己撈取好處,賺得個腦滿腸肥。
  • 康有為的16年奢侈流亡生活:住酒店 吃大餐
    其中最讓她恨之入骨的就是始作俑者——康有為。可是,當步軍統領崇禮率兵踢破康有為的寓所南海會館大門時,卻不見了他的蹤影。  其實幾天前,康有為早已悄悄離開了北京。這並非康有為有什麼神機妙算,而是得益於光緒皇帝的一紙詔書。
  • 天海高曠 水月清華——康有為、梁啓超的碑派書風
    行書五言聯 177×46.5釐米×2 康有為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在中國近代史上,康有為和梁啓超是兩位非凡的人物。 今年是戊戌變法120周年,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廣州藝術博物院與廣東省博物館聯合舉辦了「天海高曠·水月清華——康有為梁啓超書法展」。此展於9月9日至12月10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歷代繪畫館展出,共展出康有為和梁啓超作品70餘件(套),包括康有為的《行草書鄧承修臨王羲之蘭亭序跋》《行草書格言》《行草書七言詩》以及梁啓超的《楷書八言聯》《行楷書李世民聖教序語》等。
  • 被傳頌百年的公車上書,其實是康有為對歷史的一次成功大「欺騙」
    眾所周知,傳統史學觀點認為,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旗手。實際上,在戊戌年,除了康有為,提倡變法的還大有人在。呼聲最高的是帝師翁同龢和總督張之洞,袁世凱、劉坤一等重臣也有較為系統的改革意見,而嚴復、伍廷芳等人也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變法方案。史料記載,雖然康有為七上清帝書,但光緒帝終身只召見過康有為一次。
  • 對康有為政治性格的分析(國家命運·戊戌變法·連載57)
    康有為梁先生這個評價很中肯,但也有「護短」之嫌。康有為確實是個極端自信的人,極端自信者容易執拗甚至固執。武昌起義之後,1911年12月,康有為發表《共和政體論》,拋出「虛君共和」說;1914年張勳復闢前後,康有為是最積極的參與者;1917年,袁世凱已經倒臺,康有為又拋出了《共和平議》一文,繼續鼓吹「中國不宜民主共和,而宜虛君共和」的論調。陳獨秀先生還為此專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一篇《駁康有為〈共和平議〉》。
  • 羅兆輝風流史:100萬包養袁詠儀,「胸大無腦」孫佳君
    風流情史,孫佳君,孫佳君是新加坡人,14歲做模特,20歲獲得「新加坡小姐冠軍」。也是這一年,參演周星馳的《百變星君》,從此為人所知。憑藉「星女郎」的身份,孫佳君接拍了一部又一部的電影。在羅兆輝的感情史中,與劉嘉玲的當街一吻,可以說是最出彩的一筆。之後被爆出羅兆輝與劉嘉玲同遊馬來西亞。這件事情的爆出,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原配妻子和羅兆輝的婚姻也因此走向了盡頭。
  • 康有為十大名言,維新變法第一人
    康有為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
  • 一百年前,康有為有錢沒地方花,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如何了
    光緒帝被慈禧太后軟禁在中南海瀛臺,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倉皇從北京出逃,譚嗣同等人則不幸被捕。 康有為輾轉從吳淞口、香港繞道到達日本,逃過了清兵的搜捕。在途中,康有為發表公開信,認為頑固派的政變是「天禍中國」,慈禧太后再次專政是「偽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