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阡陌
編輯丨人間觀察員
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這個豬頭包,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仔細觀摩了這款包包的近景正臉圖,皮膚油光鋥亮,五官過於逼真,嘴裡甚至還有些許碎屑,請問這頭豬是剛吃完飼料嗎?
這是一線奢侈品Prada的新品,你敢信?我才明白,為什麼我的富二代朋友,Prada的忠實粉絲,有一天忽然說自己要「收回永遠為Prada買單的話」。
因為,這個「花色豬頭包」,真的太醜了!
側臉圖更是醜得像一樁冤案,六月飛雪,含恨而終……
人類在「造醜」的路上可謂是孜孜不倦。
Zara的這條項鍊,配色和設計都不錯。
但是,這未免有點太大,掛脖子上不會嫌重嗎?
這條項鍊,就特別適合搭配上面那個Prada的豬頭包。確認過圖片,是看過這部片子的人。設計靈感莫非就來源於此?
「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分趾布鞋的味道」,這首歌和這雙鞋莫名地就很搭有木有?
圖源豆瓣用戶@殼子
去淘寶看了下同款,淘寶上的分趾鞋種類紛繁,應有盡有。
穿上這種鞋,腳會不會更舒服另說,但分趾,估計就挺費勁的。
為了吐槽這些醜醜的東西,沙雕網友們聚集在「醜東西保護協會」小組,這個小組一反我們在網上分享美好、可愛事物的常態,反而po一些奇形怪狀甚至是非常難看的圖片,網友的評論經常是這樣的:「哈哈哈哈哈,這個真的有把我醜到」,「保護保護,這個必須保護起來」。
小組裡充斥著各路手作藝術家,在這裡你能看到各種翻車的手工製作品,不要太真實,點進來就能收穫快樂。
這絕對是一片有靈魂的土豆,是不是像極了不會做飯的你。
圖源豆瓣用戶@桃沢年糕
食堂阿姨也有天馬行空的時候。阿姨做出這樣的飯菜,完全不考慮外觀的嗎?
圖源豆瓣用戶@哐哧哐哧
看到這樣的菜,試問哪位勇士能夠下得去嘴?難怪有人說「每天桌上擱這麼個菜,保準能減肥。」
有人分享了自己爸爸做的蛋黃焗南瓜,賣相難看得讓人毫無食慾。
還有讓人大開眼界的買家秀和賣家秀。
這個小組裡,平平無奇的做飯小天才真的太多了。
人類通常會對自己的某些身體部位,感到不太滿意。不少人在這個小組分享自己的「醜手」,申請保護;也有人呼籲腳醜的妹子進來battle。
圖源豆瓣用戶@Dollars
腳趾分這麼開是有多互相嫌棄?網友卻能從中看出人文關懷。
當有人說,她的手不是最醜的,但一定是最奇怪的,好奇心驅使我點了進去。
圖源豆瓣用戶@江湖騙子
這……兩隻手不對稱也就算了,關鍵是每根手指都這麼獨一無二,太任性了。
一貫來這裡找樂子的網友也克制住嘲笑,「一時不知道該笑你還是該安慰你」。
拳館教練做的這個PPT,莫非是剛學會做PPT?
圖源豆瓣用戶@莫問歸土從何路
就這還問大家可不可,只能說勇氣可嘉。
小朋友的各種日常玩具,比如遊樂園的旋轉木馬、街邊的搖搖車,也不能缺席。看到如此奇怪的造型,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為什麼小孩子坐上這種車子不哭,而我們一戴上眼鏡或者做個怪表情他們就嚇哭了?這絕對是一門玄學。
圖源豆瓣用戶@維吉塔
有些玩具也是面目猙獰,威嚴中透露著幾分詭異。
圖源豆瓣用戶@維吉塔
但是,英國男子約瑟夫給侄子親手製作的大白鯊嬰兒床,小侄子一躺進去就開始大哭。看吧,小朋友確實還是能被嚇哭的。
黑格爾說過: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用來解釋網絡中的「醜東西」圍觀現象最恰當不過了,我們總是能從各種各樣的事物中去感知,去體驗,這其實就是一個尋找自我,探尋心靈的旅程。
人生來,就在孜孜不倦地尋找快樂。在小組裡很多評論中,都能看到這些醜醜的照片帶來的愉悅。
前段時間非常火的遊戲動物森友會,裡面就有很多醜了吧唧的小動物。
圖源知乎用戶:L:Daglight
Youtube上,一條盤點動森裡醜動物的視頻,有超過44萬次的播放量;而盤點可愛動物的視頻,則只有29萬播放量。看來,大家更喜歡醜東西呀?
知乎上也有這樣的討論:如何趕走自己不喜歡的小動物村民?「動物森友會」為什麼要把小動物設計的那麼醜?
一位網友分享她玩動森的心路歷程,剛開始也非常不能接受這些島民的顏值,並且有被嚇到。
圖源知乎「不完美松果」
但是,這種嫌棄「醜東西」的逆流,很快就彆扭轉了。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相處,玩家們發現,當醜東西突然迸發出溫柔的那一刻,還是很可愛的。
比如在自己被馬蜂蟄了的時候,它們會送藥過來,它們對自己很熱情,一起玩耍,一起給鄰居過生日等等。
圖源知乎「不完美松果」
「醜萌」這一概念,作為亞文化的一部分,如今逐漸走紅,並且日益成為大眾文化的組成部分,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文化創意產品,諸如動漫、書籍等等。
畢竟,文創源自生活,又高於生活。
屁桃君
《千與千尋》動畫中的無臉男
這張豆豆眼貓咪可謂撞臉眾多明星,評論裡一干人在隔空喊話孫紅雷和李榮浩。
看這嬌俏的紅唇,蓬鬆的捲髮,真摯的大眼睛。仿佛在問,「我美嗎?」
圖源豆瓣用戶@SiomnVon
這隻狗狗幽怨的小眼神,仿佛一不小心就擁有了國際化的白眼圈,充滿惆悵。
圖源豆瓣用戶@卡普辛路14號
這些醜得出奇,別具一格的貓貓狗狗,讓人看了笑到頭掉,也滋生出獨特的保護欲。
圖源豆瓣用戶@12
蝙蝠一樣的耳朵,細長的鼻子,不禁讓人想起馬爾福家的家僕多比。放一張多比的照片,神似有沒有!
對於「醜萌」產生的原因,在《Riveted》中,認知心理學家Jim Davies將人的大腦認知分為「舊大腦」和「新大腦」兩塊,「舊大腦」處理情緒與直覺,屬於天生就具有的,而「新大腦」處理學習與推論,屬於後天學習的功能。「醜萌」這種感覺的形成可以歸因於「新舊大腦的價值判斷相異」。
通俗來講,就是「新大腦」覺得這本該是「醜」的東西,但是「舊大腦」天生就覺得這種東西很萌,這種相異的判斷導致了「醜萌」的產生。
分享各種「醜東西」的背後,其實都隱藏著一個真實的自己,一些加入到這個小組的成員,認為自己的長相不符合大眾審美,或者存在外貌上的瑕疵,從而覺得自己比其他人醜,但在這個小組,他們能夠尋找到一種安慰感,相互取暖。
早在2014年,日本人發明了一套評判美醜的標準。用食指將鼻尖和下巴連起來,如果中間的嘴唇會碰到手指,那麼就是醜,如果碰不到,就是美了。
按照這個標準,像我這種,嘴唇能把手指頂出足足1釐米的人,估計是要被人道毀滅了。
這個測試吸引了國內眾多明星的效仿,看來在判斷自己美醜這件事上,人們總是饒有興致,據說這個測試曾讓張歆藝抓狂。
除了這個鑑別美醜的不專業方法之外,網絡上還有非常多奇怪的炫身材、炫美貌的方式。
「反手摸肚臍」,摸得到肚臍就表示身材姣好,反之就是暗示該減肥了。
這個移花接木也是沒誰了,我就相信這是你的手吧。
當你以為「反手摸肚臍」的熱潮快消退了,想安安靜靜地當一個無憂無慮的吃貨時,這時又興起了「鎖骨放硬幣」、「A4腰」。
一提到A4腰就莫名的想到了袁姍姍。
最終,網友終於忍無可忍,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相。
除去人天然對美的感知,很多時候,美和醜都是相對的,二者是在對比中產生的。
尤其是長相這種東西,越是難以改變,就越是能讓人耿耿於懷。
但是,人最重要的就是知道如何悅納自己,不能總活在比較和被操控的世界裡。
有人說,加入這個小組的成員都有一顆溫暖包容的心。
也有人說,自己就是喜歡醜醜的東西,醜的東西反而能打動Ta。
美的事物總是讓人賞心悅目,醜作為美的對立面,也是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醜的東西有時反而更能刺激我們的興奮點,生活已經有這麼大的壓力了,為何不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暫時的抽離,為情緒的釋放留一個小小的空間呢?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那麼多帶「土味」的東西能夠一次次地走紅。
同時,人越長大就會越懂得包容的可貴。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社會閱歷也會越多,越能夠體會到現實的殘酷,在閱盡千帆之後審視自己和他人,更會有包容的心態。
小時候,我們總幻想自己是電視劇裡的英雄,能秒殺壞蛋,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隨著年紀漸長,逐漸明白了自己的渺小,以及太多太多的無能為力。
於是,那些湧入到我們生命中的,小小的醜東西,就被我們注意到了。
「醜」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當初我們也曾夢想仗劍走天涯,但無奈被生活壓彎了腰。
大叔也不希望自己的頭髮被狂風吹起,可是我們沒法時刻都保持體面。
生活使我們「醜陋」,但我們依舊頑強地爬起,繼續前行。
最初點開這些視頻,我們可能是抱著看他人出醜的心態,博一樂呵,但是看到後面很多的網友都說「笑著笑著就哭了」。
或許就像羅曼·羅蘭說的: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
參考資料:
1.如何解釋醜萌的審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520444
2.張琦 雷青.「醜萌」類繪本創作特徵及流行因素分析.[J]出版廣角 2019,(1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