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打工人的日常,加班才是工作

2020-12-16 織夢小豬

昨天在南山辦事,跟一個程式設計師朋友吃飯,明顯感覺他的精氣神差了好多,人也變得萎靡呆滯。聊了一下發現似乎周邊大家的工作狀態都是這樣,看似工作很多,天天加班,其實細想起來很多工作完全沒有必要。很多人工作時間划水炒股玩遊戲,出去健身去逛街,等到快下班了才開始要開會加班,而且開會內耗的厲害,本來幾句話的功夫,都要開始扯皮,開會比工作本身更勞心勞力。現在感覺自己沒有愛好,本來就沒空社交,身體也差了特別容易感冒,還賺不到錢……

朋友總結公司常見三大PUA:1. 「你太差了,什麼都做不好。」2. 「你還年輕,不要老想那麼多回報。」3. 「在我手下工作是你的福氣!更可氣的是你擅長的他選擇忽視,你越不擅長什麼,他非得讓你幹什麼。你都說了我可以去學,人家卻不耐煩的說,你能幹就幹,不能幹就滾蛋……

誰能想到幾年前那個青春活力四射的漢子現在咋成了這樣?每天工作很忙很累,但人卻特別焦慮迷茫。在職場,面對有人摸魚划水,推諉甩鍋,最好不要「教別人做事」。面對雙標橫行,如何平衡是職場中的必修課。想想打工人的日常被人說成「社畜」還是很讓人心酸感慨的。我們誰又不是呢?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就是人上人。」事實上職場對打工人越來越不友好了。今年各行各業都在內卷,無論是行業公司之間的商品價格戰,還是職場打工人之間的薪酬價格戰,大家都越來越拼,越來越累,卻越來越不值錢。

打工人的出路在哪裡?只提問題是沒有價值的。未來在職場單純拼體力越來越沒有優勢了。想幹什麼,能幹什麼,擅長什麼,從思維倒逼行動去解決問題。從閱歷,經驗,知識,技能,認知等不斷資源整合,才能積累底氣有機會做出改變。

相關焦點

  • 潛規則、職場霸凌、加班猝死,HBO職場劇道出了底層打工人的辛酸
    想必每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起初都是滿懷憧憬地踏入職場,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在此大展身手,直到遭遇了社會的毒打才逐漸認清了殘酷的真相。HBO職場劇《投行風雲》,就講述一群剛畢業的菜鳥實習生在倫敦頂級投行的生存故事。
  • 「打工人」「摸魚學」「職場PUA」,工作如何勾勒了我們的生活
    「打工人」「工具人」「職場PUA」「摸魚哲學」「廁所自由」……無論你是在大廠裡主動「996」,還是在格子間偷偷「摸魚」,2020年就快到尾聲了。回顧前幾年流行一時的「996」「狗屁工作」,每一年描述工作情緒的話題雖然不斷變化,但其內核實際上是相似的:每天努力搬磚的我們,慢慢認清了資本機器的剝削,工作制度的殘酷,不再輕易相信老闆畫下的「大餅」,也想要在日常工作裡有做個「人」的自由。
  • 來看一組打工人的加班數據,幾個有意思的點
    「95後」成為了加班大業的主力軍,位居「每天都加班」的人群之首(90後的脫髮緣由在這裡)。44%的打工人經歷過加班超過零點,甚至4.5%的人直接在公司見證了第二天的日出。加班已成為當代打工人的常態,僅一成的打工人可以基本不加班(請問這樣的工作哪裡去找?
  • 「內卷」裡的「打工人」,這些網紅熱詞裡的日常生活
    真正的「打工人」,即從事體力勞動、重複勞動的人,其實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去推動一個詞語成為自身的標籤。只有白領這個具有一定文化資本、佔據媒體話語權的群體,才懂得創造具有身份認同的詞語。這個詞語起源自「加班大國」日本,是那些工作時間長、壓力大、效率低、獲得感不高、有工作沒生活的底層上班族的自嘲式稱呼。「畜」這個字眼直白、生動又不失幽默地呈現他們長期處在「非人」狀態,可以說是聞者傷心、見者落淚,剛剛傳到中國來的時候,讓網友們感慨萬千。而隨著「996」的普遍化,中國人發現這個詞用來形容自己也很貼切,於是毫不猶豫地借來自嘲。
  • 9成職場人支持「準點下班」 脈脈職場報告顯示:工作是最大焦慮源
    來自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站內的數據顯示,在一則:"準點下班VS加班誰才是好員工"的問答中,8.1萬+的投票者選擇"準點"下班,佔89%;只有9968名投票者認為"加班才是好員工"。雙方陣營從公司管理、經濟利益、工作態度、生活平衡等多個維度,針鋒相對、各執一詞。不過,顯然,反對加班的呼聲顯然更高。
  • 打工人,打工沒有魂.
    零星的了解過量子力學的一些理論,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規律可循的,偶然性才是正常的,但是很多偶然成功的人會總結出有限的規律告訴世人,你這樣就一定能成功,比如老生常談的勤能補拙,
  • 重慶「打工人」:累是常態,但別放棄夢想和規劃…
    程卓說,自己已經在這裡工作了3年多,一周差不多有4、5天都在加班,壓力不可謂不大,女友為此也時常抱怨。身形較胖的程卓說,每個加班夜,給自己和無數「打工人」安慰和靈感的絕對離不了美食。每當加班到晚上9點,辦公室往往會一改之前的安靜沉悶,麻辣燙、小面、炒飯的香味不斷來襲,大家開始邊吃邊忙,美食入口,屏幕上一串串代碼看起來似乎也可愛了不少,內心的壓力也瞬間小了不少。
  • 為了工作熬夜加班值得嗎?《年輕人加班情況問卷調查報告》出爐!
    「拿命換錢是當今職場常態嗎」「為了工作熬夜加班值得嗎」「為什麼年輕人要加班」「年輕人為何對工作如此拼命」「如何看待網際網路加班文化」「努力工作是不是意味著拿命換錢」「年輕人該不該拒絕加班」……近期的微博熱門榜單都被這類話題霸屏了,起因是拼多多員工凌晨一點半在下班路上猝死,年僅23歲
  • 職場人,越來越累的你,是被「內卷」了嗎?
    打個簡單的比方,本來大家都是工作8小時,有人開始加班表忠心,最後逼得所有人都加班,所有人掙得還是那點錢,但是老闆的3系換5系了。 「內卷」,應該是我今年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其實它並不是一個新詞,以前我在格爾茨的《農業的內捲化》這本書上就看到過關於「內卷」的概念。
  • 在職場中到底需要不需要加班工作?做到這點,你也可以準時下班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職場上體現出了的也是「千姿百態」,就像大家辛辛苦苦工作一整天了,好不容易到了下班的時間,本身就是應該直接下班,但是因為很多人想的會比較多一些,他們會裝裝樣子加班。
  • 打工人鬥圖表情包合集| 我不是開玩笑,我真的要加班
    打工大忌,功高蓋主,沒人可以這樣對我說話,除了是給我薪水的那個人,謝謝,早安,打工人。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我不是閒人,我需要工作妹妹,
  • 女員工加班猝死,打工人真就沒有出路了嗎?
    去年10月,就有多名買菜員工曝光拼多多買菜的加班情況,最長工作時間一度達到了30個小時。而對於不服從安排的員工,拼多多則會採取強制辭退的方式。想掙錢,你得賣命,不想掙錢,你就滾蛋。去年,董事長黃崢在5周年講話後,推出了新的考核制度,將員工中午休息時長從2小時縮短至1小時,每月工時不低於300小時。
  • 「打工人」的職場焦慮,如何化解?
    02人群職場焦慮人人都有,但仔細分析,人群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太忙的人,一類是太閒的人。太忙的人本來工作忙是崗位穩固的表現,公司需要你,老闆需要你,客戶需要你。但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家庭也需要你,父母也需要你。你的身體是否能夠承受,成了這些人最大的焦慮。我就有朋友因為招商工作每天應酬、疲於應付,而無比焦慮。後來換了工作,但不知道焦慮是否有所緩解。
  • 打工猿的一天
    22:00 辦公樓N.0你不是給公司加班,而是在給人生加油!哭泣時自己擦眼淚,加班時自己打雞血,落魄時自己熬雞湯。如果註定要一個猿,也要成為一個有錢的猿!晚上好!打工猿!作為抽象界icon,抽象帶籃子曾以自己的生活為素材,發表過諸如「帶專(大專)人,帶專魂,帶專都是人上人」、「我是一個保安,上班為了下班」的「抽象」語錄。(抽象:起源於虎牙直播間,以情緒化的宣洩為代表的一類表達,如Emoji造句等。)在近期作品中,帶籃子又推出「打工」系列,幾經傳播,火爆網絡。
  • 「如果年薪百萬,你願意加班嗎?」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走上街頭,分別採訪了北京、上海、成都、南昌的當代「打工人」,想問問看,他們的加班現狀和心態是什麼樣的。你願意接受加班嗎? 「你願意加班嗎?」「你為什麼要加班?」這些看起來甚至沒必要問的問題,「打工人」還是給出了我們意料之外的答案。一位來自江西南昌,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31歲「打工人」坦言:「我不加班,總有別人會加班。
  • 從「打工人」談起:白領工作被祛魅,我們將面對怎樣的未來?
    985211畢業的將來都是給大專人打工的!」)戳中了網友的情感共鳴點,讓「打工人」梗迅速出圈。一時間,似乎人人都發出了「打工人」的自嘲。值得注意的是,「打工人」是一個被在公共輿論場域聲量更大的年輕網友「挪用」的概念。
  • 工作效率低,經常加班熬夜?減少「浮淺工作」,成為高效的職場人
    這項政策遭到了很多業界人士的質疑,他們認為:在4天內完成5天的工作量,並不見得是一種有效的工作方法。畢竟很多職場人每天完成8小時的工作,已經很受煎熬了,如果讓員工每天工作10小時,很有可能會降低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工作效率也無法保證。
  • 富豪睡眠不足7小時,工作時長超12時,為何職位高的人喜歡加班?
    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時小慢慢」。想要成功,就要努力,要做到別人工作的時候我們幹活,別人休息的時候,我們繼續幹活,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有些領導還擅長復盤,就如我們熟悉的聯想集團柳傳志,就在項目或工作結束後,完成復盤,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獨立的空間,也就不得不佔用工作以外的時間了,畢竟,日常工作時,有太多突發情況,有太多需要親自協調的事情了。
  • 「打工人」梗刷屏背後,是成年人真實生活的狼狽……
    顯而易見,就是在別人的手下幹活的人,無論是各種總監或是什麼中層領導、工地搬磚的,都是「打工人」。 在大家眼中的「打工」,沒有成就感、安全感、還常常感覺疲憊不堪。 即使如此,他們被工作折磨千百遍,還是要待它為初戀。 既不想去工作,又害怕失去工作,這是多少職場人的真實狀態。
  • 在職場上,年齡造就出閱歷,閱歷才有不同的工作心態
    如今很多人說,當今的職場屬於90後的天下,畢竟他們現在才是職場上的主力軍和接班人。尤其是在一些網際網路新興領域,更是少不了90後的身影。那麼,對於職場上的我們要有怎樣的心態,才能更好地工作呢?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培養主人翁精神,善於與公司融為一體對於很多剛剛入職的新員工來講,往往是很難有特別強烈的企業認同感,對一個公司文化也了解得不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