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月8日電(記者仇逸)依託上海已建成的社區發熱哨點診室及發熱門診上報網絡系統,按照「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項目目標要求,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組織相關專家承擔的制定兒童發熱門診質控標準與兒童傳染病轉診標準工作於日前啟動。
標準制定中,將討論如何加強各級醫院傳染病防控基礎能力和患者救治流程及轉診標準,建立上下聯動的分工協作機制,制定完善各級醫療機構兒童傳染病防治建設標準和管理規範,提升上海市兒童傳染病綜合診療能力和複雜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為全國兒童傳染病防治提供「上海方案」。
相關會議以國家基層兒科醫護人員培訓項目為平臺,通過線下對約120名社區醫生、88家復旦兒科醫聯體成員醫院代表、進修醫生等開展培訓,在線上對兒科醫院分院、協作醫院、「國家基層兒科醫護人員培訓項目」13個培訓基地的約4000名學員進行同步直播。
根據《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工作要求,到2022年,上海計劃構建靈敏高效、科學精準、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健全職責明晰、銜接有序、醫防融合、中西醫並重、保障有力的公共衛生綜合服務機制,完善全人群、全周期、全流程的健康服務和管理模式。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作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同時作為上海兒童傳染病防治定點醫院及「國家基層兒科醫護人員培訓項目」主辦單位之一,承擔兒童傳染病防治責任,並帶領全國兒科同道為兒童編織健康防護網。
隨著上海市五大片區兒科醫聯體建設及上海市綜合醫院標準化示範兒科門急診建設等專項的深入推進,綜合醫院及社區基層兒科門診在硬體設施、環境布局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上海市疾控部門前期已開始制定市級發熱門診及腸道門診的建設標準,但兒科發熱門診建設及管理尚缺少全市統一的質控標準。
另一方面,由於傳染病防治的特殊性,需要將病毒傳播控制在最少範圍,因此對於每個開設兒童健康服務的綜合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的兒童傳染病識別及轉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實現傳染病防治「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基本原則,需要通過制定標準及培訓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兒童傳染病早期識別和診斷能力,實現上海兒童傳染病「同質化」服務,規範兒童傳染病轉運規範,提升危重兒童傳染病院前急救及轉運能力,全面提升上海兒童傳染病應急救治體系建設水平。
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及兒童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作為上海唯一兒童傳染病定點醫院,先後承擔SARS、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等防控任務。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復旦兒科從2020年1月19日正式投入「戰鬥」以來從未停歇,成為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應對公共衛生事件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